旗下微信矩阵:

“拿来主义”盛行科技业:专利战不利创新但合情合理

市场研究公司Pivotal Research分析师布莱恩·维瑟(Brian Wieser)在研究报告中称,Faebook收购Instagram是为了防止其落入谷歌手中。“就其本身而言,10亿美元的估值显然偏高。”
2012-04-26 14:11 · 新浪科技  书聿   
   

科技领域盛行“拿来主义”,诉讼大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科技领域盛行“拿来主义”,诉讼大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导语:《沃顿知识在线》周三撰文称,商业领域的“拿来主义”并不鲜见,在科技行业尤为严重。已经建立稳固地位的大企业对这种模式极为青睐,虽然会阻碍竞争,但却完全在情理之中。但创业公司也并非全无机会,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灵活性寻找出路。

  以下为文章全文:

  拿来主义

  对老牌科技公司而言,“拿来主义”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情。这种抄袭对手创意的行为已经越发普遍,甚至让人怀疑,新兴企业是否有可能打破既有格局,展开有效竞争。

  例如,当微软必应推出“基于决策”的功能时,谷歌为了保护自己的主导地位,也很快发布了类似的功能。当谷歌试图超越Facebook,在自家社交网络中对信息分享严加控制,并展开各种创新时,Facebook也立刻跟进。本月初,Facebook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社交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目的就是确保关键市场的控制权不会旁落他人。

  在老牌企业看来,用户只需点几下鼠标,就能彻底抛弃一款服务或程序,所以类似的举动就显得很有必要。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去年9月出席美国参议院反垄断小组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时指出,要确保该公司持续成功,“就要不断投资和创新……如果谷歌做不到这一点,用户就会离开。转用其他服务的成本是零。”

  在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中,Facebook也做出了类似的声明——尽管该网站拥有8亿活跃用户,但用户并未被“锁住”。招股书称:“很多取得早期成功的社交网络公司都遭遇了活跃用户或互动水平的下滑,有些下滑幅度甚至十分惊人。无法保证我们不会遭遇相似的厄运。”

  但专家表示,现实情况是,即使成本很低,用户通常都不会转用其他服务。而拥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在与新兴企业竞争时,通常具备巨大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不应小心行事——不起眼的新秀总是有机会进军市场,抢夺老牌公司的用户。

  “企业总是说,竞争对手只要借助用户的几下点击即可超越他们……其实没有这么简单,”沃顿运营和信息管理教授卡迪克·霍桑纳格(Kartik Hosanagar)说,“人都有惰性,而且要使用新产品或新服务,还要付出学习成本。所以仅靠微弱优势是无法抢夺用户的,必须要全面大幅超越现有产品,才能真正打动用户。”

  沃顿法律研究和商业伦理教授凯文·沃巴赫(Kevin Werbach)表示,靠抄袭其他企业的功能来保持竞争优势并不鲜见,科技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独特之处在于,抄袭更加容易。这一领域的企业通常都出售虚拟商品,而老牌企业很容易借助既有技能和设备复制新功能。

  生态系统

  企业要在产品功能上与对手并驾齐驱一直以来都不困难。“互联网的关键在于通过生态系统锁定用户,”沃顿运营和信息管理教授埃里克·克莱蒙斯(Eric Clemons)说,“大家的功能都一样,但先发优势却很难打破。”

  克莱蒙斯说,生态系统对用户的锁定并非牢不可破,但难度很大。例如,雅虎已经风光不再,但仍是互联网行业的主导企业,月活跃用户依旧高达7亿人。AOL也已经过气,但按照comScore的统计,其流量仍然位居全美前五。“人们已经适应了既有体验,”沃顿新媒体总监肯德尔·怀特豪斯(Kendall Whitehouse)说,“行为惯性的力量不容忽视。”

  人们为何不干脆转换服务呢?克莱蒙斯认为,锁定的实质是用户在特定服务中建立的一系列关系。例如,Facebook用户未必对该网站完全满意,但“如果你的好友在Facebook,你或许也会使用Facebook”——尽管疑虑犹存。怀特豪斯指出,虽然转换服务轻而易举,但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与生俱来的“网络效应”,大大降低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

  沃巴赫补充道,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具备很强的网络效应。一家公司推出一款服务后,便会获得巨大的*优势,然后吸引更多用户,随着好友的加入,网络效应还会自我加强。“网络效应很强大,网站可以借此挽留用户,但未必总能奏效。”沃巴赫说。例如,MySpace就是社交网络领域的先行者,但先发优势已经被打破。

  从谷歌跳槽到微软的詹姆斯·惠特克(James Whittaker)曾经撰写博文称,Facebook的网络效应影响巨大。“我曾经在Google+当开发主管,写过很多代码,”他说,“但世界从未改变,分享方式也未改变。你可以说是我们推动Facebook变得更好,但我只能给他们打高分。”他还认为:“分享模式并未被打破。分享模式一直运转良好,而谷歌并未融入其中。”

  沃巴赫认为,Google+还有机会。“Google+提供了Facebook的基本功能,某些方面甚至更有吸引力,”他说,“Google+完全有机会对Facebook构成威胁。”

  但沃顿法律研究和商业伦理教授安德里亚·麦特维辛(Andrea Matwyshyn)指出,“挑战Facebook,就要挑战它的平台以及它对你的了解。这是一种全新的行业门槛。行业新秀无法像Facebook那样迅速而精确地服务于用户。”尽管社交媒体是最明显的以关系为基础的行业,但麦特维辛称,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具备类似的特点。“互联网模式就是构建关系载体,”她说,“能与用户建立深入关系的企业将最终胜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