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个人征信开闸门,阿里腾讯率先起舞

1月5日,应该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历史上很关键的一个日子,因为央行首次放开个人征信系统的准入闸门,允许商业机构介入。
2015-01-06 07:46 · 猎云网  天轩   
   
个人征信

  1月5日,应该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历史上很关键的一个日子,因为央行首次放开个人征信系统的准入闸门,允许商业机构介入。

  下午,央行在官网发布一则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这意味着准备期过后,这八家非央行的商业公司正式介入个人征信业务。

  这八家机构分别为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入围首批名。芝麻信用属于阿里系蚂蚁金服旗下公司,腾讯征信隶属腾讯集团,这也意味着两大巨头将再次在一个新的领域展开正面PK。

  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交易方更多由商业机构向个人端去扩散,对于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做为行业发展的基础显得十分迫切,更为正确、全面的个人信息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也应是央行向诸如阿里、腾讯这样互联网巨头伸出“橄榄枝”的重要原因。因为利用互联网的工具可以实现全天24小时记录,外延的数据范围更广、种类更多,可以说是对央行个人征信体系的良好补充。

  横向对比来看,目前国人的诚信问题已到了堪忧程度。乐观地看,个人征信制度的最终目的是要打造“诚信社会”,并由此形成用户在日常消费、借款等交易的基础参考,如今的征信范围已从传统的银行机构向更为宽泛的互联网大范围延伸。

  对于征信体系,蚂蚁金融早已有所规划。这从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在去年10月底众安保险开业启动仪式上讲话看出。当时他表示,中国目前并不缺少金融,而是缺少消费者、年轻人、小企业的信用体系,而阿里小微金融旨在建立信誉体系。

  征信业务吸引众多公司参与,不仅能对这些平台自身开展金融业务正向促进,背后还蕴藏着较大商机。据多家券商测算,在中国征信市场发展成熟后仅个人征信业务就能达到1000亿规模,远远超过目前不到20亿的体量。目前个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每年前两次免费,查询第三次及以上的按每次25元收费。

  目前,阿里巴巴和腾讯在互联网端拥有个人用户数据较多,不过两者主要分别集中在电商和社交两端。和社交数据相比,基于交易行为数据包含更为准确和更为广泛的跟信用相关的信息,对征信业务的意义更大。因此就现在而言,阿里系在个人征信方面已处于*位置。

  作为阿里系蚂蚁金服旗下子公司的芝麻信用,有着非常广泛的信用数据来源,日数据处理量在30PB以上(相当于5000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其中包含了用户网购、还款、转账以及个人信息等方方面面数据。再加上蚂蚁金服多年以来的积累的数据处理能力,为其从事征信业务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此前,蚂蚁金服已经在多种业务中尝试将数据信用化,其中最典型的有蚂蚁微贷业务,根据用户在平台上的数据给与其授信,用户申请贷款时无需担保和抵押。自2010年推出至2014年3月份,已经为超过70万家小微企业累计贷款1900亿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