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移动互联网的红利真消失了?

但如今流量已从增量市场逐步过渡到存量市场,增量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怀念却不可留恋。流量已经变的碎片化、分布式。这个时候你再想通过建一个集中式的网站/app来打造自己的流量就是逆势而为了。需要从夺取流量转为利用存量思维。
2016-12-21 10:02 · 微信公众号:中骏资本  常敬钘   
   

  有朋友说投资人应该讲一些高大上的东西,这样既能让人不明觉厉,又不能被历史证伪。

  可惜笨拙如我,既不擅长空谈理论,更不敢草菅未来。

  只能尽我力,战战兢兢,努力行知通达,窥视究竟。愿能给创业者启示一二。

  何为究竟?佛曰,犹言至极。

  明 ,李贽 《六度解》:此六度也,总以解脱为究竟,然必须持戒、忍辱以入禅定,而后解脱可得。

  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并未消失

  近期不少文章大谈移动互联网时代要落幕了,甚至连李彦宏先生都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畅谈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消失了,认为“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再出现独角兽了,因为市场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

  这些言论不乏道理,36氪也曾经撰文《流量贵之不堪言,创业者每天都是生死存亡》,买流量已经成了一个玩不起的游戏。

  这些言论以近刷屏的姿态风卷创投圈,成为时髦的谈资,引起重视那是理所当然。因为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一个时代的落幕总是孕育着一个新时代的悄然诞生。

  但前提是认清究竟是什么的落幕。

  落幕是因为某些因素发展到了*,盛极而衰。比如流量,流量贵的原因恰恰在于流量自身的充沛,流量的本质是时间,当各类公众号、各形态自媒体甚至网红都在大量供给、不断蚕食每个人的时间时,而人的时间却不因流量的爆炸而增长一寸,只能被分离。这样就意味着要想占有个人更多的时间,就只能“让利”,说得俗一点就是“烧钱”!可悲的是当人的时间被极度分流时,想通过金钱的堆砌来构建集中式的网站就如同用沙建造堡垒一样,毫无粘性可言,利无则人散。因为此刻的人已经不再属于任何媒体、任何平台,谁再豪称自己拥有多少用户、多少粉丝已经变的没有意义。

  流量是贵,贵在流量自身的极度过剩,以致你想从中争夺一片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经变的难不可攀。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结束的是新增流量的机遇,而非红利。

  大家都知道风口之猪的论断,想想五年前移动互联网刚启蒙的时候,一篇文章在微信的转发阅读量轻轻松松10万+,那个时代流量廉价至极,吃瓜群众都是极度饥渴的状态,很普通的文章都能引起他们足够的兴奋。

  那个时代一个微信公众号轻轻松松就能吸引数十万的关注量,一个微博的大V就能圈起数百万的粉丝。

  那个时代就是流量的增量时代,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期,很多巨头都诞生于那个时代,例如:滴滴出行今日头条、微博,包括小米等。

  但如今流量已从增量市场逐步过渡到存量市场,增量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怀念却不可留恋。流量已经变的碎片化、分布式。这个时候你再想通过建一个集中式的网站/app来打造自己的流量就是逆势而为了。需要从夺取流量转为利用存量思维。孙子兵法曰: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通俗的讲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否则高的不只是流量成本而是你的人生成本。

  在流量过剩的年代,一些人还再妄想着去生产流量,这得是多么的可悲。

  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大势已成,但红利并未消失,恰恰相反,红利刚刚开始,且已有先行者

  这要从互联网的商业史说起。

  本没有什么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刚起源时面对C端的是信息,提供的是信息服务,而开创这一盈利路径的雅虎,其流量变现路径就是广告。这和传统的报纸、杂志等媒体何其相似,同样是提供信息服务,同样是通过广告盈利。

  所以哪有什么互联网公司,只是媒体借助了互联网这一工具、这一载体,就如同借助纸质媒介一样,互联网只是天生具有能使信息低成本高效率流通的特性而已。新浪网易搜狐等准确地讲应该是媒体公司,只是为了区别于传统媒体,称之为互联网媒体。

  以我们要看清楚、思量清晰,不要被各种概念、名词所迷惑。这背后都是商业活动的演替、进化、升级。包括我们去看待移动互联网*的获利者——微信,绝不能以简单的通讯工具的视角,而是以更深层次的人类学、人类社交的本能诉求、社交的载体及方式的进化等为出发点。那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腾讯的变现路径可以是游戏、可以是文娱,而不可以是电商。因为文娱本身就是社交。这就是一个公司的基因、商业的基因。

  现在流量已经过剩,信息也极度爆炸,在这背后真正的历史机遇是智能手机以及微信微博等流量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让每个人已经被充分互联线上化。

  这意味着什么?

  以前商品有集市,有贸易商城,商家在此摆摊、开店是因为这里有巨大的人流。而如今当流量的基础设施已充分完善,各消费主体被搬至线上时,线上的各类公众号、大V以及网红等不就等于在集市中开的各类店面吗?这时红利新篇章到来了。

  新的红利机遇在于组织

  网红、大V等自媒体们施展各自才能吸引着无数的粉丝,但却缺乏有力的变现路径。假如你给100个网红提供服务,每个网红有10万的粉丝,那你不就等于享有1000万个用户吗?何须再高成本的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上千万的用户。不为所有但为所用,这才是境界。你要思量好的是你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摒弃机械般的占有思维,现在的流量不可能真正属于谁,当你不再妄想去占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是你的。

  一切都是商业,而商业永恒的*价值在于商业行为的组织,你的定位就是流量存量时代的商业组织者。给拥有流量者赋能,可以是网红也可以是某个自媒体,组织者需要做的就是将他们与需要的赋能、与潜在的变现方联系起来,然后为这新的商业组织形态设计好里面的利益分配机制。可能随着人们的审美疲劳、喜新厌旧,网红可以换几轮、几批次,但你依然在,且会进化的更加强大。

  商业活动的本质在于组织的进化

  上部已提到本无互联网公司,只是借助了互联网这一工具,就如同工业革命借助了蒸汽机一样,都只是生产力的进步。

  商业活动是不断进化的,这个进化是生产工具推动了商业组织的进步,这种进步也不仅仅是生产关系中的每个组织单元的优化,更是每个承担职能的组织单元所聚合成的组织体系的进化。本文所指的组织的进化主要是后者。商业活动的本质就是高维度的组织进化,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每个组织个体的职能都会被重塑,或被弱化或被赋予,或更专注或更解放。

  以信息组织的进化为例,如果说从报纸到门户网站是信息渠道的变革,那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今日头条又是什么?传统的门户网站是集内容生产、内容分发以及营收变现三个职能于一身,其实这极大的束缚了生产力。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的核心在于解放了内容生产,让每一个个体都具备媒体的能力,用户可以分散订阅,也就掀起了自媒体浪潮。

  今日头条则侧重集中推荐,在互联网工具的这一基础上利用算法智能的将信息与潜在消费者精准的连接起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让用户省去寻找目标信息的时间,连农民都能在其上看到所需的天气、农业种植等信息。

  他们三者都是信息组织的进化,这样每一环节做的事情变少而更专业,从而大大释放了内容生产能力,促使优质内容成倍的生成。

  商业的不断演替本质上就是组织的进化,这种组织就是让商业中每个角色的职能、价值进行重组。趋势上一定是沿着商业活动更加高效低成本为路径。在这种进化路径中,释放的能量是无穷的,以致不可逆,且难以想象。

  就如诸多投资人在这里也判断错了,张一鸣曾集中约见30多个投资机构,说的都失声了, 还是收获甚微。投资人未预料到他的这种进化的魅力,居然引爆了自媒体,相信现在今日头条从各门户网站采集的信息占比应该会比较低了,未来会更低。但这些信息都呈现在了它能彰显价值的地方。

  同样,现在有人想复制今日头条也基本不会成功,不是资本,亦不是智能推荐引擎的优劣,而是时势已经不在。当然今日头条依然有他自身的挑战,不是微信等带来的压力,而是组织的进化,在营收变现端的组织进化。

  从组织的进化看乐视

  2015年,生态、跨界等成为互联网圈的标签词汇。

  商业本身就是一个组织行为,不管你属于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职能、处于什么节点,都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组织着商业。整个的商业组织凭借着先进的组织工具或组织载体进行着商业活动的迭代升级,在这个过程中组织中的每个主体的角色、职能甚至地位都会发生不断的重塑,核心方向是组织系统的进化,驱动力来源于组织者每时每刻对自身在系统中核心竞争力的不断追求。

  尤其是在信息充分透明后,组织的进化会更加强烈,不同组织间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进而达到高维度组织的进化。但是,在这种进化中每个主体一定是开放的,封闭的主体要么被碾压过去,要么被进化所穿透,在这一点上腾讯的连接定位*是大彻大悟的。乐视宣称当今是生态模式的竞争,其实他是伪生态,生态一定是开放的,而他却自建生态,还停留在*的占有思维,看似有多头的咬合力,实则每头都很脆弱。很难避免在组织的进化中被撕碎。

  关于产业互联网

  最近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很热,但这真的和互联网关系不大,只是产业到了进化的阶段。

  在产业互联网中,请忘掉B2B、忘掉SaaS、忘掉O2O甚至忘掉互联网。很多人一提到产业互联网就很容易想到去掉中间贸易流通环节、给B端信息化等等,其实这是很肤浅的认知。信息披一层互联网的外衣可以实现流通,但是给产业中的活动者提供一套系统或是建一个网站就想让人家来交易,那就太异想天开了。产业互联网一定要重视产业自身的进化,只有产业体系的内在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进化的强诉求。

  机遇在于通过微创来疏通产业的板结或是满足B端新增的需求,进而有机会成为产业体系的组织者。不然或早或晚,你的成本都是极高的。当B端在你组织的体系中运行时,他的一些职能就已经被你所弱化,对你构建的服务体系的依赖度也就越强,直至交易、金融、物流等都搬到你的平台上来。但这一领域*不是谁都可以玩的,一定得是老司机。

  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产业场景的掌控力,你所需思考的就是如何依据你所在的行业现状,寻觅出正确的进化路径,否则阻力过高或需求不硬,难以成功。

  探索商业在流量冗余时代的组织进化

  来信息一定是按照需求、按照价值与人之间精准的匹配,未来的网红、公众号等媒体形态可能出现轮替,但一定会更加专业化。90/00后更会彰显自身的个性与价值取向,那些与他们品性相投的自媒体才会起到影响他们消费决策的作用。这里暂不赘述,因为涉及到消费决策因子的变革、消费决策环节的前置以及期望经济,甚至涉及马云所讲的“去电商化”等等,而“去电商化”也是商业组织进化的结果。

  信息也会因为精准、因为专业而成为更加主动的消费品类,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这种趋势下带来的最大商业进化机遇是信息变现路径的进化,突破原有的广告界限。

  以今日头条为例,现在今日头条的劣势在于较难看到专业的内容,但未来人的消费一定是个性化的,专业消费也会日益明显,今日头条也会越来越满足这种个性化,从而聚集了一批同类型爱好的用户,比如同是养猪的农户,同是汽车发烧友。今日头条可以选择通过广告来变现,但这确实有点暴殄天物。如何给这批人提供更垂直的价值服务也就是今日头条变现价值*化的路径思考,但这显然需要专业的垂直团队,非今日头条自身所能为。 这样就相当于把变现环节解放出来,当然变现团队所能对接的也不仅是今日头条,互相解放生产力,效率*,同时这种专业垂直团队又能反哺今日头条,提供优质专业的内容。

  在汽车领域,还是互联网化的处女地,至今没有一家成功的汽车电商。原因很简单,上文说的也很清楚,和互联网没啥关系,是汽车产业经销体系的进化还未到这个阶段。

  我曾在《你们都错了,致汽车电商!》一文中指出,汽车电商是面向C端却需要用产业思维来主导的品类,而如今汽车产业经销体系到了进化的高潮,面向C端的流量基础设施也极度发达。如何将两者结合,组织好背后的汽车商品信息的传播和销售路径的优化就成了你的价值所在了。
同样在流量富余的年代,再想建一个集中式的网站来销售车辆,无论是新车还是二手车都不太现实了,即使砸再多的广告也是于事无补,更何况你对产业价值的创造与优化是微乎其微的。因为,简单的野蛮人是撼动不了一个产业的。

  这个时代你完全可以有更先进的组织方式。对于C端,你可以充分利用各自拥有汽车消费决策影响力的人,无论他是张三还是赵四,赋予其传播影响力的工具和影响消费决策的产品;经销体系端,从主机厂到经销商到个体经纪人,每个环节都进行微创的调整,进行职能的优化,而不是进行单点的突破,让商品与信息的流通不再拥堵,整体的效率达到*。

  这时,你就是整个垂直商业活动的组织者,虽然你不拥有网站,甚至不拥有商品,但是你确拥有产业场景的掌控力,任何一个单元都会被你牢牢的镶嵌在你的体系中。这时叫你电商、叫你营销公司都不准确,你是整个汽车产业流通服务体系的构造者。鉴于此,我们投了三家汽车交易服务平台的项目。

  为何会举这两个案例来阐释商业在流量冗余时代的组织进化,其实很简单,两大组织体系本身就是相互渗透的,在七维空间中他们或许就是有机的组织体,后者与微信的结合亦是如此。

  诚然组织的进化永不停息,去中心、去结构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而对创业者而言我不提倡盲目创业,不提倡冲动创业,应该从进化中去寻找真正属于你的机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中骏资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