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曾经的传奇,电影大佬心中的梦,到亏损数亿元,沦落至“卖儿卖女”,揭秘嘉禾的10年漂流!

嘉禾最辉煌的时候,也是香港电影最鼎盛的阶段,曾捧红李小龙、成龙、洪金宝等若干知名影星,与同为传奇的邵氏“银海争霸”,让导演唐季礼感叹“嘉禾是许多香港电影人的出身地,试问我们那年代有几个未打过嘉禾工”。
2017-03-31 10:24 · 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  曹乐溪   
   

  又到了“春后算账”的年报公布期,别家都在晒净利润,橙天嘉禾的老板们长出一口气:终于止损了。

  娱乐资本论曾撰文报道,尽管依然是国内十大影投公司,近几年橙天嘉禾身陷亏损泥潭(点击蓝字复习):2014年公司净利相比2013年减少88.93%。到2015年公司更是亏损1.8亿港元,同比减少1517.57%。

  按照3月29日公布的数据,2016年橙天嘉禾实现收益约12.92亿港元,同比增加1.2%,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为5900万港元,同比减少67.2%。

  收益增加、亏损减少归功于内地影市的蓬勃发展。报告期(2016年)内橙天嘉禾在中国内地增设9家新影城共57块银幕,影城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但*仍在上扬的业务,却在今年年初以32.86亿卖身给了大地影院背后的南海控股,预期录得收益约23亿港元,当中10亿港元用作向股东派付特别股息。

  这是要破釜沉舟,重心转向内容制作这个老本行的苗头么?一位曾在嘉禾工作过的人士却向娱乐资本论感叹:“老伍(指橙天嘉禾主席伍克波)终于把嘉禾甩了!”在他看来,伍是典型的资本运作者,收购一家公司包装了再卖出去,何谈大刀阔斧改革。

  对年轻的朋友而言,“嘉禾”无非是一家影院的名字,但在喜爱港片的人心目中,它代表了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代。不仅《精武门》、《警察故事》、《东京攻略》、《特务迷城》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电影开映前的金黄色方块似乎也成为理所当然的存在,陪伴一代人走过他们的青春岁月。

  作为香港电影盛世时期*影响力的传奇公司,嘉禾何以一步步沦落到“卖儿卖女”的地步?这还得从10年前嘉禾投入橙天娱乐的“怀抱”说起。

  没想到的是,嘉禾最终又回到香港人当董事的公司手中,堪称一段大陆漂流十年,归于“港人治港”的故事。 

  老牌电影帝国被内地娱乐龙头接手,

  曾豪买传奇影业 

  嘉禾本是1970年由亚洲电影大亨邹文怀、何冠昌及梁风创立的香港电影公司。作为邵逸夫的旧部,豪言一山不容二虎的邹文怀带队另起炉灶,通过与导演、明星进行票房分成、利益共享的模式,迅速在行内拉拢了一批优秀电影人才。

  嘉禾最辉煌的时候,也是香港电影最鼎盛的阶段,曾捧红李小龙、成龙、洪金宝等若干知名影星,与同为传奇的邵氏“银海争霸”,让导演唐季礼感叹“嘉禾是许多香港电影人的出身地,试问我们那年代有几个未打过嘉禾工”。

  但进入21世纪的嘉禾早已风光不再。由于香港电影市场整体不景气,嘉禾拍完2003贺岁片《行运超人》后就没有再开戏。加上投资房地产不利,上市公司被指违规停牌等一系列打击,嘉禾娱乐亏损连连,幸得邹文怀好友李嘉诚出手入股公司,才得以击退几次收购。

  大势所趋,2007年恰逢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邹文怀将手上的嘉禾股份全部出售给内地的橙天娱乐,作价约2亿多港元,自此橙天娱乐成为嘉禾集团*单一股东,李嘉诚为第二大股东,这一度成为当年中国电影界最轰动的消息。

  “我做电影50年了,任何人做什么都应该退休了。”发布会上,年过八旬的电影教父邹文怀正式宣布退出香港影坛,谈及为何将事业拱手让给橙天,他表示,“我以前也想做一个电影媒体集团,与橙天现在的发展不谋而合。”接任嘉禾主席一职的橙天娱乐董事长伍克波,更是当面许下雄心壮志:嘉禾至少每年要拍出20部电影。

  这并非玩笑话,彼时的橙天娱乐,是比肩华谊的内地两大娱乐龙头之一,致力于打造集影城建设、艺人经纪、剧本创作和影视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文化企业。要知道那时候的王健林,还在大谈特谈万达集团持有物业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不动产企业”。

  所以谈起橙天这笔生意,新闻舆论的口风多是“内地娱乐业航母拯救没落的香港电影”。但如今回顾这段历史,可能橙天更多还是“花大价钱买了个空壳子”。

  2009年7月,橙天娱乐及其董事长伍克波收购嘉禾89.06%的股份,橙天娱乐先于光线、华谊成为内地*个上市娱企,嘉禾更名为“橙天嘉禾娱乐(集团)有限公司”。

  用“如日中天”来形容橙天嘉禾并不为过,如今被万达收入囊中的传奇影业,在当时都差点入了他们的“虎口”:在2010年,橙天嘉禾以1.94亿港元购买美国传奇影业的少数权益,拥有了一个董事席位,成为*入股好莱坞电影企业的中国公司。  

  缺乏核心电影人才、影院扩张失策,

  橙天嘉禾跌落云端 

  收购完成后,风头正盛的橙天嘉禾开始加大拓展内地业务,一方面是重启电影制作及投资,“计划未来每年制作3-4部中小型电影,公司同时也会参与投资有潜力的巨大电影投资项目”。另一方面则是拓展影院,“希望两年增加200块银幕”。

  看起来思路大好,但实际执行下来却问题多多。没有绑定优秀电影人才,令橙天嘉禾在电影制作发行方面丝毫不见起色,2009年投拍的《夜·店》和《风云2》相继上映,前者票房惨淡,后者不功不过。

  2011年宣布启动“嘉禾经典电影系列”重拍计划,《星语心愿》、《东京攻略》、《逃学威龙》等经典影片都将被重拍。随后该计划似乎悄然消失,唯有一部名为《星语心愿之再·爱》的影片2015年上映,橙天嘉禾确为出品方,但该片仅取得520万票房。《东京攻略》导演马楚成也并未提及重拍,而是开拍续作《欧洲攻略》,合作方为银润传媒和恒信文化。

  随后几年的成绩更是惨不忍睹,2013年橙天嘉禾电影制作发行业务收益1.29亿港元,还要归功于《无人区》取得的2.6亿票房;除此之外,公司出品的其他电影多寂寂无闻,更加无法带来收益。

  作为业务重心的影院建设,在发展策略上频频失算。从2005年嘉禾在深圳开设首家内地影院以来,采取的影院扩张策略就是布局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二线城市,其中深圳嘉禾经营业绩*,多年保持全国影城票房排名前五。

  不过近日也有人爆出,嘉禾影城深圳新店开业几个月便出现吊顶脱落下坠事故,还有知情人士称,“北京总部管理混乱,中高层换人此起彼伏”。

  除了大众影院,橙天嘉禾于2011年早早布局高端影院,位于三里屯的“橙”cinemas是北京首家高端影院,一度声名大噪受到明星和企业家追捧。但10万元起入会、600多元单次消费的高端服务,让“橙”惨淡经营不足五年便关门大吉。

  有专家分析,私人会所式的经营模式与社交功能很弱的电影院结合是一种矛盾,既无法满足高端人士的社交需求,也让喜欢看电影的观众难以消受。

  2011年另一个算不上是正确的决定,是成立橙地影院投资管理公司,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进军。在介绍里,这家公司“致力于在中国打造全亚洲超大规模全数字旗舰综合影城’橙天嘉禾66’”。

  堆砌了这么多定语前缀的豪华影城,选址却位于三线城市江苏省江阴市,原因当然在于这是一个政府合作项目。开工当天,江苏省广电领导、江阴市政府、橙天集团领导均“出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总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包含3D IMAX影厅在内拥有30块数字化银幕,建成后将成为亚洲*的影城综合体,配合业态包括艺术家工作室、影音体验中心、休闲图书音乐餐吧、超五星影视主题酒店、时尚商品廊和艺术画廊......这座中国电影史上*个超级综合影城许是牛皮吹得过大,结果注定“命运多舛”。

  三年后的2014年,江阴人民并没有看到影城拔地而起,作为重点工程的嘉禾66项目连续两年未开工,停工原因未知,有传言由于选址问题,招商面临困境。带有IMAX巨幕的江阴万达广场,倒是在2012年9月开业迎客。

  到了2016年,眼看“地皮出让”5年期限即将来临,项目面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窘境。传言被某领导亲自点名过问后,嘉禾66项目道路规划选址已批前公示,这个眼看要烂尾的项目又硬着头皮低调续建起来,据说有望在2017年完工,“不对外销售,只做自主经营”。

  从2010年到2016年底,橙天嘉禾在内地的影院由2家影院、21块银幕,增至76家影院、531块银幕,这对于一家业绩还算稳定、但增速趋缓的公司而言,似乎显得过于激进,大规模增加影城数目,新开影城也令经营内地影城的营运和融资成本增加,重压之下只能狠心割肉。  

  港企十年漂流记:

  回归“港人治港”? 

  2016年2月14日深夜,放完最后一场《美人鱼》后,位于九龙尖沙咀的嘉禾港威电影城关门大吉,给出的理由是“租约期满”。

  作为一家小有名气、曾经是《无间道》、《色情男女》等多部港片取景地的影院,嘉禾港威电影城关闭有些出人意料。

  有媒体指出,影城所在的港威大厦地价飙升,十年间租金指数翻了一倍,这可能会让经营状况欠佳的影院无以为继,而与影院相邻的店铺,大部分换成了高级品牌名店及食肆。2016年7月,嘉禾新增影院落地香港相对偏僻的粉岭,可能也正应了大家的猜测。

  而此刻,相隔2000多公里开外的北京嘉禾影院上地店,一位顾客指着我手中的3D眼镜问:你这个(眼镜)也是买的么?在获得肯定答案后,他不可思议地嗤笑:从没见过影院不提供免费眼镜的,以后再也不来了!

  影院关闭,出售3d眼镜变相提高观影价格,四处寻找“卖家”,2016年的橙天嘉禾一再被推至舆论风口。

  在卖给大地影院前,橙天嘉禾一直频繁传出变动。

  2016年初,嘉兴信业、慧影投资及青中同创资产管理拟以2亿元、1.5亿元及5000万元,入股认购橙天嘉禾影城(中国)扩大后合计13.79%股权。其中嘉兴信业是中信证券旗下合资基金,慧影投资则为微影时代旗下的投资实体,而微影时代的大股东之一是万达。

  “卖给万达多好!”有股民评论。但不到半年,橙天嘉禾择中信而弃腾讯。公司与嘉兴信业订立了合资经营合同及补充协议,入股后的嘉兴信业占据7.41%股权;另一方面,“公司表示基于策略利益已不再一致,中国经济及市场状况的变化,预期橙天嘉禾影城(中国)所需资本开支将减少至1.5亿-2亿元,故终止与慧影投资及青中同创之认购协议。”

  嘉兴信业拿到手的股权还没焐热,2017年年初,橙天嘉禾再次“壮士断腕”,将内地全部影城以33.8亿出售给了南海控股。截至2016年中期,橙天嘉禾内地市场收益占整体收益近80%,而且也是其主要的收益增长点,“橙天嘉禾将主要业务出售,日后靠什么来养老?”有人不禁发问。

  不过这一切似乎尽在执掌。一位曾经在嘉禾工作过的人士向娱乐资本论表示,“老伍(指伍克波)终于把嘉禾甩了!”在他看来,伍是典型的资本运作者,收购一家公司包装了再卖出去,而并非外界想象的“靠情怀拯救香港电影”。

  橙天花了十年时间,让嘉禾这个影院品牌在内地立足,养肥的“鸭子”如今卖了个好价钱。颇具玩味的是,在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年后的今天,被内地公司执掌十年的嘉禾影城,最终投入了港人的怀抱。

  大地影院母公司南海控股的老板于品海,曾是香港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大地影院的董事之一,则是香港著名电影人、前德宝电影公司老板岑建勋。

  香港电影“新浪潮”时期,岑曾联合新艺城对抗鼎盛时期的嘉禾,不想几十年后,昔日的对手变成了“队友”,是否是段“善缘”仍未可知,不过相比橙天娱乐,大地影院显然具备更为成熟的影院投资和管理经验。

  除了“外力”援助,嘉禾也在积极“自救”。从2015年起,橙天嘉禾开始打造以影院为核心的文化空间,比如目前在北京、深圳几家影院试点的橙嘉书屋,每一间都各具特色,设有童书区、鸡尾酒吧、黑胶唱片馆等。也许公司意识到,大规模的商场业态比较适合财大气粗的万达,目前的嘉禾更应该试水“小而美”的商业模式。

  能否洗尽铅华,从头来过?我们无从得知。也许未来“嘉禾”这个名字会随历史被尘封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但正如某首歌中所唱:“多少篇光荣的历史我已经记不清/但是他的故事我怀念”。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