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携程在手,走不了了!市值超1600亿的公司,为什么还要挣这种不厚道的钱?

保单事件偃旗息鼓后,新的状况依旧层出不穷。2016年,有网友投诉:其通过携程花费1512元购买机票,查询时却发现机票被“调包”,实际到手机票的价格仅为840元,中间的672元不翼而飞。
2017-04-19 09:32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陈光   
   
携程在手,说走就走。

  这家中国*的OTA(在线旅游)企业,帮助用户像喝茶倒水一样买机票、订酒店。但便利的背后,却暗藏着并不光彩的逐利模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往往伴随着一笔说没就没的钱。

  备受资本追捧的行业霸主

  在中国互联网的历史上,携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家诞生于1999年的企业,不仅开拓了中国在线旅游的大好局面,一手奠定了业内规则,其对于中国旅游业整体的整合与规范也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

  时至今日,携程不仅是中国*的OTA企业,也是世界范围内的行业翘楚。用户层面,其占有率长年*;资本市场上,携程亦备受热捧。

  2016年9月,携程完成28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定价45.96美元/股,同时还发布了9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投资人对于携程的认可超乎想象,《亚洲金融》披露的信息显示:携程一共收到了超过80亿美元的认购申请,是预计申请额的4倍多。

  大股东们对于携程同样信心满满。2016年底股份平摊之后,数家大股东不断增持,其中,百度依旧是携程的*股东,持有20.1%的股份;新加坡淡马锡的相关文件则显示,该主权财富基金在2016年底大幅度增持携程股票,持股比例增加逾12倍。

  截止本文发布时,携程的市值高达238.32亿美元,约合1640亿人民币。

  资本热捧的核心原因之一,是携程很能挣钱。2月份发布的财报显示,携程2016年度实现营收192亿元人民币,较2015财年大涨76%。其中住宿预订营收73亿,大交通领域营收88亿,旅游度假营收23亿,商旅管理6.08亿,各板块均实现稳定增长。其全年净利润为21亿元,再次成为纳斯达克*盈利的国内在线旅游企业。

  发布财报的同时,集团CEO孙洁还称:预计2017年*季度的营收仍将实现40%-45%的增长,势头可谓一片大好。

  大笔挣钱的同时,携程也是业内出了名的金主,不断依靠入股、并购的方式做大做强全球级别的产业链。

  2014年4月,携程以2亿美元入股同程旅游,是年5月,携程向途牛投资3000万美元,后又追加近2000万美元收购途牛A类普通股。2015年5月,携程联合腾讯等公司收购艺龙,其中携程出资4.22亿美元,持股37.6%,成为艺龙*股东。2015年10月,携程与去哪儿合并,携程持有去哪儿45%的股份,百度在出售去哪儿股份后成为携程的*股东。

  至此,在经历烧钱、价格战、争吵等“惯有流程”后,国内OTA大局落定: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出局,携程灵魂人物梁建章统领全局,“携程系”稳稳操盘。

  “安内”之后,携程又开始了国际版图与上下游的扩张。2015年,携程收购英国航空整合平台Travelfusion公司;2016年初,携程投资数家专注于投资中国企业的国际机构,共计注资13亿美元;2016年1月,携程投资印度*OTA公司MakeMyTrip,以1.8亿美元换取26.6%的股权;2016年4月,携程与中国东航达成战略合作,以30亿元参与认购东航非公开发行的4.66亿A股股票,并获得董事会席位;2016年12月,携程以12亿英镑、价值2亿英镑股票为代价,收购了英国旅游搜索网站Skyscanner(天巡)……

  实现“大一统”后,梁建章二度宣布退休,新CEO孙洁走马上任,携程的营收继续飘红。

  携程任性“买买买”的背后,一是资本的助力,二是稳定的现金流保障。大交通领域的票务营收是携程的核心所在,如前所述,该板块为携程贡献了88亿,占总营收的近乎一半。同时,它也是增长最快的板块,相较2015财年,交通票务营收在2016年度猛涨98%。

  营收的增长可能来自几个层面,比如用户数增长、用户消费频率增加,以及相关收入提升等等。其中,携程近年间的用户增长速度是未知数,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梳理的数据显示,携程官方称2015年*季度,活跃用户达5000万,此后再无相关数据出炉。

  那么,2016年度,携程是否通过活跃用户增长一倍以带动营收翻倍?依照行业整体增速来看,这一可能性不大。同理,用户消费频率亦无法完全支撑其营收翻倍。因此,依照排除法做出“不可靠推断”:大交通票务翻倍的背后,有越来越多相关收入的功劳。

  而这部分收入,似乎正成为携程的麻烦。

  暗藏的利益

  华商君的一位同事是出差能手,长年走南闯北。他是携程的忠实用户,往往携程在手,说走就走。

  但今年4月,这位拥趸却突然反戈抱怨起了携程,原因在于同友人出行时,他发现自己的机票比对方贵100多块,随后翻查的账单显示,几乎每次买票,他都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十到一百多不等的代价。

  经过“深查”后,这位同事才发现,原来自己常年享受“贵宾待遇”:航空组合险、贵宾休息室、酒店优惠券等等一应俱全,从未落下。就连购买票源宽松的高铁票时,他都享有“VIP待遇”,可以优先出票,理所当然地,他要为此支付20元的“特权费”。

  遗憾的是,他从未享用过这些服务;更甚至,他对之完全不知情也并不需要这些“享受”,却长年为此买单。

  这位同事的遭遇,也是大批携程用户的常态。华商君就此咨询了数人,发现不明就里者大有人在,精明的人寥寥无几。

  为了印证携程的相关费用,华商君做了一次订票尝试,发现经得重重斗智斗勇,才能“减费”过关。

  以PC端的网站为例,订某航班上海至北京的单程机票,其初始页面显示票价为760元。

  如果图方便,直接选择出票,则订单的金额变成了910元。

  很多用户对高出的价格习以为常,误以为该部分是机建费与燃油税,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点开详细类目可以看到,机建费用为50元,燃油税则是免费。与此同时,消费目录上出现了另三项,分别是成人套餐中的酒店优惠券、航空组合险以及贵宾休息室,总计100元。

  一键多付100,华商君不得不重新闯关,发现关卡还设为几个部分。首先初选预订页面便需要找到小箭头、点开进行勾选,将默认的消费内容取消:

  其次在随后的页面中,其“增值项目”默认选择了贵宾休息室和航空组合险,需要分别点开类目,将“1人”变成“0人”,才能完成“挑战”。

  默认的收费项目中,有几成人真正了解并且享受了相关服务,情况不得而知。而“成人套餐”更是令人费解:点开“酒店优惠券”可以发现,其包含了诸多规则,比如只适用大于300元的酒店、一系列情况不在适用范围,以及其他限制使用细则,可谓全是套路。

  移动端APP的情况则更甚一筹。购买某北京前往上海的航班机票,预订页面显示1230元,一键预订的价格则为1393元。

  查看详细目录可以发现,不仅“成人套餐”稳定出现,还出现了无忧退票险、接送机优惠券以及快速安检等。

  这些套餐是否应该购买、如何使用、什么情况下适用,携程虽然在某些环节有所提示,但大多数消费者不可能对所有表面与“隐藏”信息完整过目,反而多出于对携程的信任“一路”直接操作,在不知情、不需要的情况下购买了相关产品。

  想要取消这些默认项目,同样需要层层操作,在各个小小的箭头里拉出菜单,将默认的选项全部勾掉,从预订页面一直到付账页面。

  除机票预订外,携程的其他服务项目也存在类似情况,比如预订火车票会默认购买专车优惠券,订酒店会默认出现保险服务。

  总而言之,所有这些额外购买的服务,不论消费者是否需要,携程的默认规则是人人都需要。

  这样的情况是否属于“半强制消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各方对此莫衷一是。

  华商韬略就此请教了数位法律界人士,几方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一种观念认为:捆绑销售如果做到提前告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将之变相做成了强制消费,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另一方则表示该行为属于擦边球,法律上不易追责,对于消费者而言,相较几十元的多余支出,其维权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太高,所以大多数知情的消费者只能对之不忿,却鲜有人付诸行动。

  店大欺客?

  即便未触犯法律,类似暗藏模块的消费模式都难言厚道,这种情况长期存在,是因为其中存在巨大的利益。

  以最常捆绑出现的保险为例,航空意外由于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其成本也很低。平安人寿旗下的“7天航空意外险”,售价仅为1元,而旅游平台上的相关保险则多在30元上下,组合险更是40元起步。

  这部分收入由代理公司和保险公司分账,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其分成一般二八开,携程这样上规模的代理商可以拿到保费金额的80%。

  因为收益颇丰,捆绑销售现象屡禁不止。相较如今的可“勾选取消”,曾经大量航空保单在平台端为不可取消、强制购买。因为消费者怨声载道,保监会一度发文叫停“机票捆绑航空保险”的行为,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相关平台迅速开发了类似“成人套餐”的类目,捆绑销售继续大张旗鼓。

  在业内,携程并非*。随着航空公司统一机票代理费用、规范票代行业,代理商和OTA平台的利润不断减少,一系列搭售行为随即应运而生,酒店优惠券、贵宾休息室、接机优惠券等,在行业内都是“公开的秘密”,甚至有从业者为这样的“聪明才智”而沾沾自得。

  平台得益,用户受苦。利益驱使下,除了捆绑销售这一惯有问题外,消费者的其他投诉也从未停止。

  2016年7月,央视曾大篇幅曝光携程,称央视记者花1057元买的机票,退款只拿回584元,经过计算得知:一买一退间,平台获利高达474元。该报道引发网民的强烈共鸣,“受害者”们纷纷出面指责,有甚者称七八百元买的机票,退票仅拿回50元。

  携程“机票门”的相关事件不止于此。早在2008年,就曾爆发携程销售“假保单”一案,在业内引发轩然大波。是年11月,梁姓消费者通过携程购买了两份“平安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单”,后平安保险证实保单为假,保监会最终介入,开始了全国彻查。

  携程对此回应称是“个案”,但当事人的律师却称其不断收到消费者关于保单的咨询,“我收过到十张保单的原件,经过一一核实,有七张是假的。”

  保单事件偃旗息鼓后,新的状况依旧层出不穷。2016年,有网友投诉:其通过携程花费1512元购买机票,查询时却发现机票被“调包”,实际到手机票的价格仅为840元,中间的672元不翼而飞。

  随即有媒体就此进行深挖,发现购票被“偷梁换柱”的情况在业内并不罕见,按照业内潜规则,常有代理商通过低舱位偷换高舱位的方式,在消费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赚取高额差价。

  携程对此事件的回应依旧是个案,而这些个案的结果,大多没了后文、不了了之。

  不仅下游的消费者偶有吃亏,上游的经销商们对于OTA平台也多有不满。“某种程度上讲,很多酒店已经成为OTA的线下门店了,这对酒店来说很痛苦。”一位酒店经营者称,很多酒店对大一统的携程感到恐惧,因为他们的话语权和“剥削”越来越强。

  2016年7月,承德青年旅舍经营者曾发布《致携程的一封分手信》,称携程为了利润肆意压迫业主,不仅随意修改价格、房源等信息,令业主左右为难,还不断提高佣金率。

  华商韬略针对此梳理的信息显示:2015年底,在实现携程、艺龙、去哪儿大一统后,三家公司集体调高佣金率至15%,引得酒店行业大为震动,在持续不断的反对浪潮下,这一“统一标准”最终作废。

  而携程2016年财报显示,在酒店客人预定量没有显著增幅的情况下,其相关板块的营收却大幅度提升58%,有分析认为其手段主要是通过不断提升订单分成。据此推算,在酒店不亏损经营这一条件下,这些多出来的钱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旅行社们同样对OTA平台有所怨言。“批发商对OTA态度很复杂。因为很多产品都是OTA帮忙分销出去的,已经占了40%到50%,不要这部分利润旅行社就会死;但另一方面,大家对OTA的结款方式、促销力度,包括最后的定价权,都有怨言。”北京首钢国际旅游一位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

  作为行业领头羊,携程风光的背后也自有其压力,后来者层出不穷,需要通过收购不断扩大规模,维持霸主地位。而作为上市公司,携程又需要漂亮的财报来稳定投资者,两头的资金压力,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勾选模块”,最终流向了消费者。

  网民的历练与磨难

  每家公司都有压力,互联网公司更可能朝生暮死。在生存压力的驱使下,一代代“勾选模块”推陈出新。

  中国网民对于“勾选”已经相当熟悉,某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倾向者甚至认为这是互联网的进步,因为曾几何时,国内软件选项不需要用户勾选,直接强制安装:搜索引擎插件将用户浏览器当做战场,彼此卸载与反卸载,直至电脑蓝屏;端游公司将用户电脑视为自家后花园,安装一款游戏,其旗下游戏瞬间抱团出现……

  随着行业监管相对升级,巨头公司们不再强制安装,勾选模块随即出现。于是乎,用户们被逼成了福尔摩斯,必须万般谨慎:安装某些大公司的软件时,你得一字不落看完所有介绍,还得思考后再动手,一旦手快点错,“全家桶”随即奉上。小至输入法、大至杀毒软件,公司旗下软件一头扎进桌面,还时不时弹出页游广告提醒你该消费了,连卸载都很困难。

  在此状况下,电脑“小白”必定中招,因为“快速安装”四个大字总是放在最显著的地方;即便是电脑精通者,也得亦步亦趋,因为你学会了解题,公司们还会不断出题,持续挑战用户的智商。比如反向勾选:

  比如“电脑有危险,请立即修复”时不时以红色警示的方式冲击用户视野,一旦点击修复,有可能“万劫不复”;再比如有些“有操守”的软件只默默安装,不弹出、不自启,甚至不显示在安装列表里,它躺在硬盘中默默注视你,直到你哪天不经意发现时才惊出一身冷汗……

  总之,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谈用户体验,但体验是建立在用户安装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下载,那么有必要强迫其进行体验……

  勾选模块历经时代变迁,历久弥新。以前的勾选模块是挑战消费者的智商,OTA平台的勾选模块则变成了挑战消费者的钱包。

  遗憾的是,在可见的时间里,这些模块仍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如你对“全家桶”万般唾弃,它却对你不离不弃;亦如针对携程“暗藏”保单的抱怨与日俱增,其销售却愈发坚挺。网民们只有不断擦亮双眼,练就火眼金睛,才能持续渡劫。

  2016年,梁建章曾放言2020年,要将携程的交易额做到1万亿级别,成为世界上*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如若携程完成目标,无疑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界的盛事,但如果类似“半捆绑销售”的情况依旧存在,那么对消费者而言,“万亿”未必是幸事。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ID: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