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他是豪宅之王,但为什么不想把公司做大?

出于这份匠人的追求,杜康生始终控制着事业的规模。在他看来,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因为没有一个商人不希望把公司做大。
2017-04-26 11:53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王中美   
   

  在台北的繁华街头,杜康生的巨幅海报常被地产开发商作为宣传手段呈现在公众视野,这是楼盘销量的有力保障。

  作为台湾“豪宅王”、大中华地区*的华人室内设计师,杜康生为众多名流设计过住宅;有台湾*豪宅之称的“宏盛帝宝”中,许多富豪的室内设计出自他手。杜康生总能以*的美学、独到的匠心,设计出贵而不奢、富有灵性和内涵的质感空间,被誉为地产的“销售灵药”。

  从业30多年间,杜康生收获赞誉无数,但他至今没有习惯如是显赫的声名,海报作为造势手段一度令性格内敛的他颇为困扰。

  业界熟知他的作品,却并不了解杜康生。人前的他光环加身、从容淡定,背后的他却如苦行僧般为每处细节绞尽脑汁。时至今日,杜康生依旧亲力亲为于每个项目,并且力求*。

  出于这份执着,早已功成名就的杜康生依旧孜孜以求,在空间艺术领域不断自我超越的同时,也持续为两岸三地带来经典作品。

他是豪宅之王,但为什么不想把公司做大?

  从建筑师到室内设计师

  站在华人室内设计界*的杜康生,最初的兴趣并不在此。因为喜欢绘画,又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儿时的杜康生梦想着成为一名建筑师,他希望能像国际大师那样留下经久不衰的作品光耀于世。

  高考时,恰逢上世纪70年代末台湾房地产业方兴未艾,杜康生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建筑系并最终如愿以偿,拿到了中原大学建筑系的录取通知书。中原大学是台湾以建筑系闻名的学府,其建筑系在全台高校中最早实施五年学制,以重视中国传统建筑研究著称。

  倍感幸运的杜康生进了校门就为自己的选择暗自高兴,因为被同学们视为最痛苦的设计和绘画课却是他最有兴趣的,为了完成作业,他可以两三天不眠不休。他的作业总是令教授倍加赞赏,有时教授还忍不住在全班同学面前夸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不过,这个高材生却在大四时让教授心凉了不少,“你让我很失望,这几年你在干什么?为何浪费天赋?”。

  原来杜康生借着不错的绘图技巧,学生时期常在校外打工赚钱而视学校课业为副业,不但没有全心投入,而且常常对于设计课采取临时抱佛脚、交差了事的心态。他到处投稿比图,还在一家大医院设计比图中拿了*名,却让老师不以为然。教授的训话,如晴天霹雳,杜康生顿时觉悟自己的浅识。在毕业多年后,他再回母校攻读硕士,认真研究,以弥补年少轻狂对荒废学业的遗憾。

  随着对建筑行业和职业的深入了解,杜康生渐渐意识到自己通往建筑师道路上的障碍。想成为真正的建筑师必须通过资格考试,台湾这种考试的难度之大在国际上数一数二,既有高难度的结构力学,又要背大量的法规条文。大部分学生都要上补习班才能考得过。与这些条条框框相比,杜康生更喜欢天马行空,喜欢对空间环境的再塑造,把自己对文化、时尚的理解展示在一个*空间。为了让自己的绝妙想法变成现实,杜康生选择室内设计师作为他踏入社会的职业。

  彼时,台湾室内设计行业还处于成长期,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来自传统装潢业,也有来自艺术、美术专业的高校生。这些人虽然都有美学基础,但只限于平面,真正的室内设计需要立足于三维空间。

  杜康生的建筑系底子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1986年,他决定抓住时机大展拳脚,奥迪(国际)室内设计公司由此诞生。

  野心碰壁重新上路

  公司成立后的几年里,杜康生着实大干了一场,不仅完成了很多好项目,迅速跻身优秀设计师行列,还积累了厚实的资本和广泛的人脉。

  事业上顺风顺水,又正值三十出头气盛的年龄,杜康生开始谋划更大的格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拿到一块地皮,便顺势做起了地产开发。经他亲自规划设计,楼盘一经推出就引爆市场,不到一个月全部成交,成交价超过预期一倍,创下了所在区域最高行情纪录。

  以此为基础,杜康生不断扩大建筑业务的规模。1992年时,35岁的他已经拥有了六家公司,业务涵盖地产开发、建设、工程、建筑事务所等。在台湾房地产业大繁荣之下,杜康生的事业风生水起,一片红火。

  然而,好势头在1996年戛然而止。这一年,两岸关系紧张,大量资金从台湾撤出,房地产市场崩盘,多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爆发财务危机。杜康生亦未幸免,其手中的项目大亏,公司的股东们躲得远远闭门不见,建筑师们也各奔东西。

  杜康生从未想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真的是夜不成眠,怨天尤人,为什么我那么勤奋地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面对重压,杜康生最终还是说服自己坦然面对,独自承担结果。他关闭公司,清偿债务,仅留下奥迪室内设计公司重新开始

  做出这个决定后,杜康生反而觉得轻松了。这些年来,他渐行渐远,室内设计这个*的优势却被抛在了脑后。如今再次触摸熟悉的画笔,心底升出一团莫名的温暖。

  心无旁骛间,杜康生爆发出不可想象的能量,不管是设计的速度还是效果,和以前的作品相比,都让他自己吃惊不小。为了尽快还债,他不管多大的项目都接。但无论怎样紧迫,他都没有放弃一条原则:务必让每一个作品都是精品。

  佳作催生口碑,口碑则为杜康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业务,他很快就还清了所有债务。没有了任何包袱的杜康生此后更是信马由缰,大胆想象,由此诞生了一批影响深远、为业届称道至今的作品。

  时逢台北监察院改造,向社会公开征集方案并进行比图。这是监察院迁台后*次重要的比图,对于设计界来说意义非同寻常。监察院原为日治时期的台北州厅,是台湾保存最完整的巴洛克建筑,被台湾“内政部”指定为一级古迹。能给文物古迹动刀的,自是技艺不俗之人,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杜康生自然不想错过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报上了设计稿。结果揭晓,*名正是杜康生。

  此时,监察院倒是有所疑虑,这么重要的工程应该属于最有名望的建筑师,怎么会落到一个室内设计师的手里?为了稳妥,院方多次提醒杜康生项目的重要性,并让他准备好过三关——古迹审核委员会、建筑学者评审、监察院终审。

  杜康生没有被困难拦住,他以广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兼备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双重理论修养,加之脱俗的构思,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

  然而,施工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按照原有设计,旧天花板需更换为普通天花板。但是,当旧天花板拆下时,杜康生震惊了:那是用世界*而珍贵的台湾桧木巧妙搭建的桁架结构,做工考究,交织有序,兼具造型美与错落美。这样的屋顶要是封上,实在可惜。他决定调整设计,更换为玻璃吊顶。但这个想法被院方直接拒绝,并劝他不要惹麻烦。

  身为入行多年的设计师,杜康生深知尊重客户意见的重要性,在一定意义上,设计的过程就是妥协的过程。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小心地拿捏着艺术与实际需求间的平衡,为了业主满意,他多次让步于自己的艺术理想。但这一次,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妥协。

  在几近闹翻的情况下,院方答应,“不能增加预算,你要重过‘三关’”。这一次的“三关”过后,杜康生赢得一片叫好。改造工程揭幕时,监察院专门为杜康生颁了奖,不仅为他的创意,更为他对专业的坚持。杜康生说:“我坚持,不仅出于一个设计者的理想,也是给历史一个交待。”

  这个项目的成功为杜康生和他的奥迪设计公司增色不少。但当时行业内仍以名气和“出身”论英雄,杜康生每涉足一个新领域都要无奈地被怀疑。不过,他每一次都能用作品告诉客户:相信我就是*的选择。

  *次尝试商业空间设计时,杜康生就因资历尚浅不被信任。那是台湾*、最豪华的KTV——V-MIX项目。杜康生在30多家报名竞争的比图中折冠,意外的是业主方没有公布结果,以奥迪设计公司知名度低为由要求重比一次。

  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比图比的就是实力,跟知名度有*关系吗?一次比图公司上下要耗费七八天的时间和精力,怎么可以如此不尊重设计师的劳动?更何况,奥迪公司并不缺项目。

  在同事们的一翻安慰下,杜康生最终还是忍了下来,并决心用更好的方案回击。又经过一周的奋力苦战,奥迪设计再度卫冕。此后,V-MIX KTV每开一家新店都来请杜康生操刀。

  但他还是没想到这些作品会被奉为经典而广为传播。一次杜康生在大陆逛书店,无意中看到一本供设计师学习借鉴的KTV设计大全,封面和里面一半的内容居然都是他的作品,他仿佛成了大陆同行眼中KTV的专业设计师。

  一战成名

  古迹改造和商业场所等公共空间设计的成功让杜康生名气大增,这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客户与机遇。在一批批慕名而来的项目中,宏盛帝宝为杜康生打开了*之门。

  宏盛帝宝号称台湾*豪宅,亚洲十大豪宅之一,位于寸土寸金、素有“官道”之称的仁爱路,台湾“总统府”、“外交部”、“国防部”等都扎堆于此。该项目2001年开建,2005年底完工。作为台湾最*豪宅,帝宝从规划开始就受到万众瞩目。

  但遗憾的是,建成后因曲高和寡、应者寥寥,销售一片惨淡。帝宝不得不紧急应对,准备在三个月内做出一间210坪(1坪约3.3平方米)样板间。但*豪宅要求极度苛刻,行家都清楚三个月是不可能完成的,一时间无人敢接。

  项目方慕名找到杜康生时,他意识到这是期待已久的好机会,成则大成,败也不会败到昔日一无所有的地步,索性爽快接受。

  但实际操作的难度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想。当杜康生带着谈好的工班开进现场时,工班却拒绝与他合作——要在三个月内把连外墙玻璃都没有的巨大毛坯房变成豪宅,他们实在没把握。其实这种超常规的做法大部分工班都没做过,杜康生只得逼着自己的工班迎难而上。

  为了赶时间,杜康生不得不将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他晚上做设计,白天监工并继续新的构思,还要亲自采购硬装、软装物料,常常忙碌到凌晨两三点钟。

  因为坚持“*的材料、*的产品、*的施工”,杜康生在完成硬装时就花完了预算。做软装时,他自掏腰包并四处寻找第三方,坚持着设计上的最高要求。在各方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团队逐一克服了重重困难。

  样板间按规定时间正式揭幕,瞬间征服了所有眼球。它出乎意料的优雅、尊贵,却不见丝毫骄奢浮华,从整体气质到细节雕琢,都极尽巧思和用心。有业内人士评价:“置身其中如同进入一个富有能量的磁场,每一物,每一品都在无声讲述着什么,唤醒你对美的追求……”

  宏盛帝宝随即热卖,并创下每坪百万新台币的台湾史上最高成交价。从此,杜康生“台湾豪宅王”的美誉不胫而走。入住宏盛帝宝的许多亿万身家业主,纷纷选择请“豪宅王”亲手打造豪宅。

  挑战大陆

  随着杜康生的声名远播,奥迪设计公司的业务渐渐延伸到了上海。但起初杜康生并不以为意,因为台湾的业务足够多了,并没有打算在大陆深度发展。不过,两个朋友不约而同的建议燃起了杜康生的斗志。

  因为设计过程需要与业主深入沟通,杜康生结识了不少台湾知名人士,一次一位企业家朋友和他说:“杜康生,你是大鱼,大鱼必须养在大海里,你应该去更宽广的空间去施展你的才华,大陆才是你该奋斗的地方。”

  杜康生听后不以为然,但出乎其意料的是,没过几天,又一位朋友和他说了类似的话。这让杜康生陷入沉思,“他们又不认识,怎么有相同的见解?或许他们是对的。”

  那之后,杜康生数番赴大陆考察,深入了解该市场。期间他发现,大陆房地产业发展迅猛,空间设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大陆作为全球高端服务业*的市场,还吸引了欧洲、美国等*同行来争夺。杜康生心想:向大陆证明自己的时机到了。“有挑战才能刺激我们强化自己的竞争力。在挑战中活下来,别人才能看到你的实力。”

  2008年,杜康生在上海组建分公司,依然是不做广告、不请经纪人、不拉关系,只做一个设计师该做的。他不为设计项目设置门槛,豪宅、古迹、高级会所、酒店、地产商样板房等业务都做,但每接一个项目,他都力求*。

  出于实力与精益求精的态度,“大陆新人”杜康生很快创下盛名,很多业主都惊叹居然有这么好的设计公司。

  几年间,杜康生带领上海团队创下了不错的战绩,外滩26号(软装设计)、汤臣高尔夫别墅、上海洲际酒店等作品先后完成。

  伴随着这些作品,更多的大陆、香港业主不请自来,杜康生据此先后成立了深圳、香港分公司,并一路高歌猛进。其中,深圳*个案子的开发商不仅让杜康生设计了10间样板房,还全程用杜康生的名字做宣传,最终全部以高价成交。

  如今,杜康生的大陆业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占40%和60%。近两年间,其业务量维持着稳定增长。根据客户需要,杜康生正计划逐步走进中部与北方市场,在成都或郑州设立分公司。

  版图扩张的同时,杜康生也正带着团队尝试不同层次的设计,“豪宅预算很多,用世界*的建材做出*的空间,这不稀奇。如果用普通的建材设计出温馨、美好的空间,才足见设计师的功力。只要对业主有帮助,能帮助开发商提升竞争力,以及引领社会大众追求美好生活质量,我们也非常乐意做非豪宅的案子。”他说。

  杜康生判断,大陆室内设计业仍有很大的提升与发展空间。随着房价的提升,人们投入置业的资金越来越大,对设计与空间美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杜康生始终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美的环境则可以愉悦身心、提升气质,提高自我修养。

  住宅作为个体最熟知的空间,其质感对人的身心与精神提升有莫大帮助。在住宅、商业项目你争我赶的当下,内部空间的美感愈发重要,其间的进步也能促进国家和地区双文明的发展,而杜康生,则将创造这样的美感视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匠人与商人

  人前的杜康生身份显耀、光环无数,人后的他却似苦行僧般狠狠地“压榨”自己。杜康生说设计业的本质就是服务业,自己就是个匠人,每个案子都事必躬亲,使出浑身解数,为此他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

  “我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六点半起先打篮球,打到八点去公司,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只会长不会短。”

  为了得到更好的创意,杜康生常常是走路时在想,吃饭时在想,跑步时在想,甚至做梦时都在想;为了一个常人可以忽略的空间角落,他会反复做图数十遍而不厌其烦。灵感百思不得却突然迸发时,是杜康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他会放下手头的任何事去完成创作。

  在与客户的沟通方面,他也付出了超过同行数倍的时间,有的项目,双方互动长达三年之久。一方面,他通过反复沟通更准确地了解需求,另一方面也了解客户的特质,以实现作品与主人气质的统一。

  在这样的自我要求下,几乎每一个案子都为杜康生赢得了掌声和赞美,光荣的背后,则是日复一日的思考与付出。作为行业金字塔顶端的人物,没有导师、鲜有和者,杜康生只能独自求索。

  他常常告诫同事:“室内设计师水准的高低,不在于一时一地的比较,而在于时间的检验。技术会被超越,但精神却可以流传。”这种精神就是专业的精神、匠人精神。因此,业内有评价称,杜康生作品中的美学比例是最经得起考验的。

  除了专业上的追求,“功夫在身外”、博览群学,也决定了一个设计师的高度与水准。

  不管在杜康生的公司还是家里,最抢眼的都是占了大半面积的书墙书柜,这里不仅有平面布置、设计等专业类图书,还有中西文明的脉络,人类审美的演变,天文地理,唐诗宋词……这些都是杜康生创作思想的来源,也是他赋予一件作品灵性的来源。

  在近期广州一个主题酒店的招标中,杜康生以独具韵味的宋文化设计一举中标,获得业主方的高度评价。这一创意正来自于他对博大的中华文化的长期积淀,“在我看来宋文化是中国历史中艺术、文学有巨大成就的一个朝代。唐朝讲究宏伟,宋朝讲究道法自然,宋瓷是全世界艺术拍卖最高价,它不要求*无瑕,而是追求自然。”在被问到设计灵感时,杜康生说。

  热衷阅读的同时,杜康生也不放过每一次身临其境学习、感受的机会。每到一地,他都会住进*的酒店,走遍每一个楼层的每一个角落,一边细细品味一边做着记录。杜康生笑称自己并不是爱花钱,而是这样的投入物超所值,终究会有回报。每次出国时,他都会拜访当地最出名的项目或是样板房,参考、对比于其间。

  出于这份匠人的追求,杜康生始终控制着事业的规模。在他看来,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因为没有一个商人不希望把公司做大。

  在设计领域,*设计师更重视经营公司,而非手把手于每个项目,但杜康生却是个例外。“有朋友觉得我胸无大志,但我们做私人订制、手工订制,所有案子都希望做到最高指标,这个是需要时间的。有些同行做到了上市,这个对我来说很难,我们的形式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大型的企业。”

  在公司运营管理上,杜康生也是“马马虎虎”。他没确定过营收目标,但每年的业务都忙不完。他很少看报表,但公司账务从未出过问题。杜康生说“这是相互的信任,我们公司更像一个家庭。”

  在这个“家庭”的台湾总部,有的成员已经跟随杜康生二十几年,“能力很强了,外面也有很多诱惑,但就是不走”。

  为了培养团队的年轻人,杜康生会像家长一样给他们营造*的办公环境和学习环境,带着他们头脑风暴,实地观摩讲解,传授自己的经验。他常提醒年轻人:“室内设计师是空间艺术家,不像画家、雕塑家那种纯粹的艺术家,他们在作品上是没有限制的。但是空间艺术家做出来的东西是要让业主在这里生活、使用一辈子的。所以要学会聆听业主的想法,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业主满意,你觉得也不错,这才是*的作品。”

  行业之痛

  作为行业领军者之一,在设计经典作品的基础上,杜康生也赋予自己更多使命,力求改变业界惯有的某些怪相与观念。

  设计行业的门槛不高,但真正做到*却殊为不易,需要长年的积累与历练。在“万众创富”的大环境下,很多行业浮躁之气盛行,室内设计亦不能幸免,众多年轻人急于求成,这让杜康生心存隐忧。

  杜康生见过很多颇具才华的年轻人,因为不耐“寂寞”,早早创业希望独当一面,但往往被现实冲得七零八落,磨平了棱角甚至沦落平庸。因此,他在参加行业交流时常常告诫后来者:“成功并不容易,年轻人要成功,必须经得起打磨,耐得住寂寞。只有沉淀下来,才能打造精品,创造特色。不仅室内设计如此,建筑也如此。建筑更要为民族争气,不要让外国同行在中国看到失掉了中国特色的建筑。”

  向年轻人建言的同时,杜康生也为后来者乃至整个华人设计群体深感不平。业内充斥着崇洋媚外的心理,这种心理直接剥夺了华人设计师参与竞争的权利。

  相较西方国家,中国在建筑设计与空间设计领域上相对滞后。但随着近些年的追赶,华人设计师整体水平进步很快,在一些国际比赛中表现不俗。遗憾的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依旧是颇具潜力的年轻人施展拳脚的桎梏。

  杜康生非常了解世界各地从业者的水平,他很欣赏外国某些团队与设计师的作品,不过在他看来:在相同的基础下,中国人的能力丝毫不输外国设计师。但出于“保险”的想法,大多数项目方都更倾向于外国团队,甚至不惜付出天文数字般的设计费。

  每每看到这些,杜康生都颇为愤慨:“现在中国强大了,人才也多了,我接触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年轻设计师,我都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为什么不给他们机会?设计费合理,服务又好,作品也有相当水平。”

  就连杜康生本人,都曾遭遇过类似经历。一次有北京开发商找他合作,拿到作品后大加赞赏,却没了下文。后来杜康生才得知,原因只是上级领导的一句话:这么重要的案子,找个老外吧。“豪宅王”尚且遭受如此待遇,后起新秀们更是可想而知。

  有令人叹息的遭遇,也有令杜康生充满敬意的项目方。2015年,广州珠江新城——尚东柏悦府开建,项目方老板找到杜康生,说现在中国人才济济,这个舞台就让*的中国团队做成中国*豪宅。

  “这让我非常感动,我们都拼尽了全力去做,一定要长中国人的志气。”建成后,开发商还专门找到一个外国*团队来评估,进了样板房,“洋团队”忍不住惊叹:“哇!这才是*豪宅,是谁做的?”如今,尚东柏悦府已成为广州最知名的住宅地标,参访者无不赞赏不已。

  中国的国力强盛,吸引着成群的欧美优秀设计团队来角逐项目,杜康生深切地期待,手握决定权的业界领导们要有自信心,愿意将大舞台敞开让国人公平参与,大家以实力而不是肤色来竞争。杜康生希望改变社会上盲目的风气,并通过源源不断的经典项目打破业界对华人设计师的不公正认知,以优越的作品昭告天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不再是崇洋媚外的民族。在他看来,这也是他们这一代设计师必须承担的责任与重要使命。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