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年薪六位数的“新锐中产”说:房价,已经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了!

所谓新锐中产,主要是指中国近1.3亿中产阶层中,一批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以80、90后为中坚力量的群体。据《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显示,新锐中产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居然不是房子,怎么会这样?
2017-05-09 14:33 · 微信公众号:暴财经  暴哥   
   

  什么是新锐中产?

  说实话暴哥此前也没听说过这个词汇,不过在好奇心的怂恿下,暴哥还是找到了新锐中产的出处。

  所谓新锐中产,最早是吴晓波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中国近1.3亿中产阶层中,一批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以80、90后为中坚力量的群体。

  从收入来说,新锐中产群体的收入以10万元为起点,50万为顶点,即10~50万年薪的人群。

  吴晓波提出新锐中产是在去年底,如今这一概念再次蹿红是因为,最近某知名招聘网站根据其独有的资源发表了《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

  新锐中产和“老中产”相比新在哪里呢?

  我们先从定义下手。原本暴哥想通过个人努力给大家一些“老中产”的权威定义,但看到《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中已经详细的给出了“老中产”的常见权威定义,暴哥也就直接拿来用了。

  据《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

  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制定的标准,中国中产阶级是指那些年收入在1.35万~5.39万美元(约合9万~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

  按照《福布斯》杂志的定义,中国中产家庭,年收入应该在1万-6万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7万到42万)

  而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

年薪六位数的“新锐中产”说:房价,已经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了!

  不难发现,所谓新锐中产和老中产从定义范畴来说,没什么本质区别,仍然以收入为衡量标准,只不过把划分标准的区间向坐标轴右上方移动了一下(把中产接近的下线提高到10万,上限提高到50万),且扩大了底部和顶部的差值。(此前最多差距是5万到42万,顶部相较于顶部差37万;而新锐中产则是10万到50万,差出来40万)

  从实际意义的角度来说,新锐中产阶级的划分,含金量相对更高一些,人数方面,由于中高收入群人毕竟是少数,所以相对涵盖的总人数可能更少了。整体而言,这个划分还是比较符合所谓中产的社会感观定义的。(尤其有些朋友觉得自己收入不高,却被划入了中产,这下子可以满意了)

  不过,尽管《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以新锐中产为调研重点,但是在其样本及后续的分析中,收入水平算不上新锐中产的人群,比如收入在5~10万的人群,权重非常大,达到44%。所以,尽管该报告点名了要分析新锐中产,但实际上是分析的5万以上的群体心理、行为等等。也就是说,这个报告就报告本身的分析层面来说,和国家统计局的中产定义人群更为接近。

  《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中按收入划分的人数占比:

  收入5~10万,占比44%;收入10~20万,占比27%;收入20~25万的占比25%;收入50~100万,占比2%;100~500万以及500万以上各自占比1%;

  此外,从年龄、工作年限、所在城市等新锐中产样本的标签来看,这份报告的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因此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目前中国中产阶级们心理的一份不错的参考。

  此次调研共触及49989名职场人士,其中,男性占比67%,女性占比33%。在所有受访者中,80后人数最多,占比52%,其次为90后占比35%,70后占比8%,95后占比4%,60后占比1%。

  按照工作年限划分:1年以内占比7%;1~3年占比19%;3~5年占比17%;5~8年占比21%;8~10年占比12%;10年以上占比24%

  在工作城市无户口的人占据54%,有户口占据44%,其他占2%。来自一线城市的受访者最多,占据38%,其余为新一线城市(34%)、二线城市(16%)、三线城市(1%)、其他(11%)。

  暴哥注:据《*财经周刊》统计分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无锡;此外,福州、合肥、郑州等30个城市被评为二线城市,兰州、桂林、三亚等70个城市为三线城市

  在分门别类展开具体分析之前,仅仅通过上面这些样本数据其实已经可以分析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比如从年龄来说,整体岁数越大的相对收入越多,岁数越小的收入越少。暴哥这么说是因为,按照收入来看收入在20万以下的一共有73%的人,而根据年龄结构看,只有80后和90后合计能够超过73%,两者合计人数达87%。

  不过同样的,87%-73%,相差14%,这说明80后和90后中已经有脱颖而出晋升到新锐中产阶级中的高收入行列了。真可谓后生可畏!

  另外,工作年龄在8年以上的人群一共是36%,但比照收入,收入在20万以上的仅有28%,那么两者相减剩下的这8%,似乎暗示有不少工作时间不算长的年轻人,从收入上已经后来追上超过了老前辈们。

  简单说了一些根据样本数据做出的分析,下面我们来看看,《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调研处的结果:

  新锐中产最担心的竟然不是买房?

  暴哥原以为新锐中产阶层最关心的问题会是房子,然而根据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并不完全是这样。

  据《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新锐中产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如下:

  1、通货膨胀 64%

  2、食品安全 57%

  3、房产限购 56%

  4、雾霾等环境问题 54%

  5、知名企业裁员 26%

  6、雄安新区政策 26%

  7、萨德部署 12%

  8、其他 12%

  从字面意思来说,新锐中产最关心的不是房产,而是通货膨胀;其次是食品安全,第三才是房产。而雾霾等环境问题和房产的关心程度类似。

  但是,尽管表面上看新锐中产好像对房产的重视程度一般,其实呢?房产仍然排*。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说穿了通胀问题和房产问题可以认为是一个问题。大家为什么最关心通胀问题,其实主要是因为从收入的角度来说害怕自己的收入增长速度跑不过通货膨胀的速度,造成名义工资在涨,而实际财富在缩水。

  这里的通胀其实大家的理解应该不是CPI这个数据(如果对比国家统计局的CPI数据和官方和机构统计的工资上涨幅度来看,年均工资增幅整体是超过CPI的),而是自身的一些感受,比如短期的菜价、肉价上涨;中长期的的房价上涨(CPI数据并不包括房价,只算租金,且租金方面在不同地区的感受也不同,国家统计局是做全国的统计,因而一线城市房租涨得快,在全国整体房租变动面前就被稀释掉了),以及一直媒体热炒的所谓M2增速。

  这个菜价和肉价的上涨,炒股的人或者说对菜肉价涨幅有长期变化统计的人可能清楚,由于养殖业存在周期性,那么肉价并不是一直再涨,而是存在周期性的涨跌,当肉价跌得比较厉害的时候我们可能往往会忽视这个过程,而只是把肉价和菜价上涨的过程突出出来。

  肉价和菜价有波动,房价就……除了SARS等阶段性的杀跌以外,最近20年以来房价基本上是一直上涨的。很多人会拿自己的工资、M2、以及房价的上涨作对比,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以M2增速作为通胀的依据来衡量财富的增长,只有买房可以跑赢通胀!

  暴哥以为,把买房当做跑赢通胀的手段*大有人在,而且恐怕是多数人群。因此,通胀和买房对很多人而言,本质上可能是一回事。想跑赢通胀就要买房!(此为分析大家的心态,并非暴哥对于当下房地产的看法)

  对于雄安新区的部分关注点可能也在于对于房地产前景的关心,因为雄安新区里采取的房地产(租赁)政策很可能会作为一个样板在更多的城市未来推出来,且雄安新区本身对于北京、河北、中西部,乃至深圳等地的城市发展和房地产未来走势都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除了房价,大家对食品安全和环境的关心程度高企也反映出了新锐中产们追求生活质量的诉求。让人稍微有点意外的是,关于就业层面,大家的关注度没有暴哥想的高,只有26%的人关注知名企业的裁员状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就业局势还是比较稳定的。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关于(人身)安全问题,全世界都很关注,但是在我们中国,这一点却几乎就不是一个问题。

  投资困境——现实难题还是心理困境?

  据调查发现,新锐中产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占比为93%。租金收入、股权利息等其他收入占比仅为7%。

  从收入的角度来说,新锐中产的收入超过9成是工资,这显示出我们收入来源的单一化。收入来源的单一化说明了一个投资方面很重要的问题:

  *,理财规划的意识不强。工资占到了收入的93%,而其他非工资收入仅仅7%,这个结果足以说明新锐中产的理财意识不是很强。其实无论挣多挣少,投资理财的意识都要尽可能早的开始。投资理财的意识建立可以从两方面帮助自己,一来把钱用于理财可以让我们相对少花钱,一增一减长期来看能差不少;二来复利是很可怕的,时间越长差距越明显,所以如果能早一些理财那么到中年和晚年,物质方面的收益也会更多。

  第二,投资渠道狭窄、投资信心不足。新锐中产阶级投资意识不强是一方面,我国目前被广泛关注的,且对很多人而言有信心投资的种类不多则是另一方面。当下,可能在绝大多数人眼里,除了买房以外(存钱不算),其他所有的投资途径都充满了疑虑:股市老下跌没信心;P2P总跑路,没信心;债券黄金这种对不少人来说相对小众的投资产品看不懂、不理解,没信心。

  说实话,我国的金融产品发展起步晚,确有其局限性,但是其实还是足够我们理财和投资的。关键大家还是要摆正心态。

  对于股市来说,其实机会长存,并不是像大家想的洪水猛兽,钱进去了就出不来了。只是由于股市的节奏快,很多人在心理层面也无法经受得住快节奏的考验,无论是所谓技术派、价值派还是趋势派,在心理因素面前往往不堪一击,无法坚定自己的投资信念,而这可能才是最终决定投资失败的原因。

  大家总说巴菲特,巴菲特最厉害的是啥呢?其实是心理的强大,风轻云淡,宠辱不惊!

  对于P2P来说,平台跑路的现象层出不穷,这确实令人愤怒。但是呢,并不是说就没有好的平台,一些比较大的平台,资质健全的平台以及所投资的项目(尤其现在平台在收拢,剩下的平台优质平台的概率也更大了,反而投资机会就出现了),这是需要花费精力去研究和考证,如果只是简单地想着躺着把钱挣了,走所谓懒人投资路线,那一般这投资风险就比较大了。而且如果投资都求轻快,不想费脑子,这本身其实也是对理财的不尊重。

  对于债券和黄金等其他投资方式来说,只要是国家认可的合法的,都可以进入视野中,做一番功课,不然你避之不及的可能是无风险套利,可能是一座宝藏。尤其当下优质企业的债券很可能会成为人们热捧的资产。

  另外,对于房地产来说,不少人可能拥有一种惯性思维,觉得这20年房地产价格是看涨的趋势,未来就一直会看涨。暴哥一直强调,暴哥是无产派,对于房地产一直是保持客观的判断,我们该看多的时候看多,该看空的时候看空。

  如果一直抱着亘古不变的思想——看涨,那么从心态来说,这还是一种懒人思维。懒人能赚钱的暴哥真没见过几个。接下来,房地产的发展必须得时刻的跟紧形式的变化,采用动态的眼光来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房地产建立起来的财富,否则未来几十年,在长效机制建立完备之后,人口需求又出现下降的情况下,房地产对财富而言,真的可能就不是保值增值的问题了。

  理财鸡汤就写到这,下面我们来看看个人价值的体现悖论!

  自我价值实现的悖论!

  调查显示,有46%的新锐中产认为在工作中,自己大材小用。仅有29%否定了这一状态。

  其中,有68%的人认为公司内部思维僵化,无法给员工施展的空间,是造成自己被大材小用的最主要原因。另外有21%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

  这个统计结果很有意思,有46%,也就是接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很牛,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工作不匹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有接近7成的人认为问题出在公司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

  暴哥觉得这近一半自以为自己能力很强的人很有意思,因为既然自己能力足够强,公司又足够差,那么干嘛不选择跳槽,到另一家企业文化好,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呢?

  从结果上来说,既然没有离开公司跳槽,那只能说明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没有足够的信心,而现有的企业可能在待遇方面已经能够满足部分人的预期。

  那么既然实际能力不是很足,大家又是如何做的呢?这事更有意思,根据报告:

  新锐中产花钱的地方如下:

  1、还贷 58%

  2、购物 51%

  3、教育子女 47%

  4、饮食 43%

  5、房租 28%

  6、旅游 17%

  7、娱乐 16%

  8、赡养父母 13%

  9、其他 10%

  10、个人培训 9%

  新锐中产花时间的哪里如下:

  1、刷手机 64%

  2、陪家人 59%

  3、看视频 32%

  4、个人充电 31%

  5、社交 28%

  6、购物 17%

  7、健身 16%

  8、赡养父母 13%

  9、旅行 11%

  10、恋爱 9%

  可以看到,对于新锐中产们来说,在开销方面,有统计的栏目里,花钱最少,或者说最不愿意花钱的地方就是个人培训;而时间方面,个人充电稍微好一些能够达到31%,但是和64%的刷手机时间,这个31%还是显得有点寒酸。

  总的来说,关于个人价值的提高和实现,大量的新锐中产,可能喊口号的性质更多,付出行动,试图通过个人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很少。

  暴哥也是从幼稚的阶段过来的,回想起来,职场路上很多时候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居多,比如心高气傲,要和自己能力不匹配的待遇,试想我们究竟有没有一个自我认知,能不能为公司带来和工资待遇相匹配的价值呢?

  另外,从暴哥的经验之谈,年轻人多受受挫折,前期多吃点苦,对未来的发展好处远远大于坏处。磨掉身上的戾气,留下锐气,让自己的才干不但能够为自己所用,更能为公司和团队所用,这才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是个人能力的彰显。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暴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