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深剖!老干妈鲜为人知的“暗黑秘密”

我们并无意抹黑老干妈,但那个曾经名震四方,专注产品质量的优秀品牌,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
2017-05-31 10:32 · 微信公众号:快刀三侠  路德维格   
   

  陶华碧上一次露面是在2015年3月13日的“两会”上。

  人民大会堂外的广场上,这个一向低调的女企业家被皮草大衣和帽子包裹的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胖乎乎的圆脸。

  大部分老干妈的忠实粉丝,可能很难将她与瓶身上那个穿着白色围裙的干练形象联系起来。

  就在那次“两会”的前1个月,老干妈被媒体爆出早已不用贵州本地辣椒,转而使用价格较为便宜的河南辣椒。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这本是一次正常的成本控制行为,只要产品原料符合相关国家规定,倒也无可厚非。

  贵州辣椒一直是国内高品质辣椒的代表,价格基本稳定在12~13元/斤,而河南辣椒却只需要7元/斤,差距明显。

  但对于一直对外标榜自己“工匠精神”的陶华碧来说,原料改变被曝光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她特意在媒体前解释道:贵州辣椒与杂交品种相比,产量低、抗病性不强,品种退化,种植成本高收益低,因而被边缘化。

  这一说法激怒了对于本地辣椒怀有特殊情怀的贵州人民,他们开始在各大论坛公开驳斥了陶华碧关于贵州辣椒不好的言论。

  “自己用不起贵州辣椒也就算了,为什么要找理由黑贵州辣椒?如果贵州辣椒往后销量不佳,老干妈当负主要责任!”这位在百度贴吧里吐槽老干妈的贵州网友,收获了许多点赞。

  一时间,关于老干妈质量下降的消息开始在网上迅速蔓延。

  有人说老干妈分量越来越少,有人说老干妈味道没有原来好,还有人说老干妈已经不再是那个系着围裙专注辣酱的女神了······

  陶华碧越是保持低调,媒体越是对这个老太太怀有极大地好奇。她的任何一举一动,媒体仿佛都能赋予其“莫名”地合理性。

  有好事的记者在“两会”上拦住陶华碧,特意询问她为什么老干妈在国外卖的比较贵。也许是急于改善之前的负面影响,陶华碧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

  一款产品的定价需要考虑太多的因素,定价的优劣标准是以所获得的最终利润为标准。*的产品定价应该是在满足市场供求均衡的条件下,使得自身的利润*化。

  媒体们显然刻意忽视了这一原理,他们千方百计将陶华碧打造为自己心目中那个爱国的成功企业家形象。

  在他们的描述中,老干妈已经不是一瓶简单的辣酱了,它是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代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典范。

  但随之然来的,是大众对于陶华碧言论的质疑。超市里的老干妈又不是免费的,她怎么没赚中国人的钱?

  不上市的牛还要吹多久?

  广为人知的是,陶华碧的老干妈有四“不”原则: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

  她认为:“上市、融资这些东西我一概不懂,我只知道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所以我坚决不上市。”

  不偷税、不欠款和不赊销,尚可看做企业实力和诚信的一种体现,但不贷款、不融资和不上市,真的值得歌功颂德么?

  一句“不上市”,让老干妈火了10年。在无数的新闻报道中,不上市的老干妈已然成为中国良心企业的代表,而名扬海外的BAT反倒成为衬托老干妈的负面例子。

  作为不上市企业的两个典型,华为和老干妈每次都要被媒体拖出来反复表扬好几次。但在管理模式和股权分配上,这两个企业处理方式显然大相径庭。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陶华碧个人拥有老干妈超过90%的股权,是公司的*控制人。而反观华为,华为员工持有华为98.93%的股份,任正非个人仅持有1.03%。

  尽管拥有华为股份的员工并没有相对应的表决权,但股份每年能够收获相应分红。华为持股人数达上万人,远远超过上市规定的200人以内,这也导致其无法通过正常手段上市。

  与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红利,从而*程度地激励员工工作动力,是时下许多大型企业的主流做法,但这其中显然不包括老干妈。

  8块钱一瓶的老干妈辣酱,不计日夜为陶华碧创造着财富。据媒体报道,每天有超过230万瓶辣酱从工厂里输出,带回超过45亿元的年营收额。陶华碧位列《2016胡润中国百富榜》第487位,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1819位。

  她确实不用上市。

  至于到底是陶华碧忍住了资本增值的诱惑,还是不能容忍他人分享企业红利,我们尚且不谈。但老干妈不上市,绝不是什么值得吹捧的事情。

  首先,老干妈辣酱生产线的初始投入并不高,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

  其次,辣酱属于消费品,利润率较高。但消费频次并不高。正常人可能在一顿饭里喝下几瓶啤酒,但绝不会在一顿饭里吃下一罐老干妈,这也帮助了老干妈躲避大品牌的“追杀”,能够活在“被忽视”的角落中。

  最后,因为全用现金结算,老干妈现金流充裕。只要不进行多元化经营,中国人继续喜欢吃辣,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老干妈确实可以活很久。

  老干妈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是非常正确的策略。老干妈当下不上市也很成功,与陶华碧的“高风亮节”没有任何的联系,而是因为老干妈这样的公司可以不用上。

  陶华碧作为传统企业的老板,也没有过多地考虑资本问题、融资问题,没有担心资金周转不灵。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干妈”不上市,就没有多少代表性。即便是华为,也不能成为企业不上市、反对企业上市的理由。企业要不要上市、该不该上市,完全应当从企业自身出发,从企业的需要出发,而不是别人要不要你上市。

  在世界范围来看,上市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里程碑,怎么在陶华碧这里就变成一个附加道德价值的事情。

  秘方泄露凸显发展危机

  可口可乐公司的创始人艾萨·坎德勒曾说过:“可口可乐的所有公司所有财产在今天突然化为灰烬,只要我还拥有可口可乐这块商标,我就可以肯定地向大家宣布:半年后,市场上将拥有一个与现在规模完全一样的新的可口可乐公司。”

  我们无法得知,作为老干妈品牌掌舵人的陶华碧是否拥有艾萨·坎德勒一样的自信。但老干妈秘方泄露事件,从侧面印证了这个已经创办20年的品牌,依旧会因一纸秘方而狼狈不堪。

  2016年5月,老干妈工作人员发现,本地另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款产品与老干妈品牌同款产品相似度极高。

  经查,前老干妈员工贾某被锁定。贾某曾任老干妈公司质量部技术员、工程师等职,掌握老干妈公司专有技术、生产工艺等核心机密信息。贾告离职后找到一家食物加工厂,为其改进水豆豉的技术。经贾某“改进”后的水豆豉不止口感和老干妈相似,单价还便宜2元。

  尽管贾某泄露商业机密的行为令人不齿,并已被刑事拘留,但老干妈公司的愚笨与腐朽已经通过这次危机事件表现的淋漓尽致。

  8元一瓶的老干妈辣酱,若能按照贾某的方式进行改进,能够节约2元成本,这将会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利润增长,将会为老干妈品牌增加多少市场竞争力?为什么这样一个有能力、有技术、有想法的人才没能被公司发掘,这样落后的人才管理制度是否得陶华碧反思?

  贾某泄露事件的后期处理方式也令人遗憾,按照陶华碧在贵州当地的身份和地位,贾某入狱是预料之中的事。

  但从营销和市场公关角度,主动撤销起诉,高薪返聘贾某回公司,并且出价买下贾某研发的升级配方,这才是双赢的结局。

  口碑方面老干妈宽容大度,既往不咎,重视人才,鼓励公司内部创新,品牌形象有非常大提升,对员工敬业度提升也有较大支持。贾某方面,在深刻承认自己的错误后,会更加主动的为企业提供服务,在工作中奉献更大力量。

  毕竟,商业社会没有对错,只有利弊。

  地方保护下的巨婴企业

  在有关陶华碧千篇一律的创业报道中,我们总是可以读到很多“超乎寻常”地艰辛与困难。

  提菜刀驱赶城管、在税务局怒斥工作人员、与工商人员打架……,这些老干妈智斗政府部门的桥段被媒体们反复提起,不禁让人为中国的商业环境捏一把汗。

  但随着老干妈的逐渐壮大,早已成为和茅台并肩的贵州经济产业支柱。自2010年以来,贵州增速一直*全国,陶华碧注定功不可没。

  当初的对峙似乎逐渐变成了依附,凭借着这样的关系,陶华碧在贵州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广。

  陶华碧曾不依不饶的与湖南“老干妈”打了3年官司,从北京市二中院一直打到北京市高院,还数次斗法于国家商标局。

  凭借两位黔籍官员:时任贵阳市市长孙国强和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极力斡旋下,陶华碧在湖南的“老干妈”早已拥有国家注册商标的情况下依然胜诉。2003年5月,陶华碧的“老干妈”终于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同时湖南“老干妈”之前在国家商标局获得的注册被注销。

  外人很难想象,一个注册商标的获取难度。该商标由国家工商局商标局颁发,注册人对该注册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并受法律保护。而在这样的一场看似稳赢的诉讼中,湖南“老干妈”居然失去了这一商标,令人唏嘘不已。

  这样的诉讼中是否存在不公平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那两位黔籍官员显然在判决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除此之外,坊间还传言陶华碧的儿子因吸毒被警察拘捕。在得知消息后,她要求当地公安局3天之内把其儿子放出,否则便将工厂立刻搬至乌当区。最终,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各部门领导协调下,陶华碧的儿子最终被放了出来。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贵阳即使是一个厅级干部也只有陶华碧秘书的电话,无法直接联系她本人。而对于陶华碧来说,凭借老干妈公司每年巨额纳税作为筹码,她的绝大部分要求基本上都会得到满足。

  我们并无意抹黑老干妈,但那个曾经名震四方,专注产品质量的优秀品牌,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

  写在最后

  无数的事实证明,推倒雕像所用的力气,远远小于树立它的处心积虑。

  任何人都明白,国内不乏比老干妈更为美味和优质的辣酱。老干妈当年的成功,兴许无法复制,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比老干妈能够永远稳坐头把交椅。

  在国内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稍不留意便会成为倒在商业发展车轮下的炮灰。关于这一点,从宗庆后马云“新零售”气急败坏的驳斥便可以充分印证。

  中国的民营企业,长着长着就突然变老了。它们或许不会因为外界市场的变化、冲击而致死,但会因为内在的衰老和生命力减退无疾而终。因为,在一定时间段内,它们过的都是小康式的“安稳日子”,一旦市场环境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或者企业的负责人产生更迭,企业的变数就会相应发生。

  同行业的竞争者都会向市场检验出来的*方案无限靠拢,不思进取,保持稳定是永远是商业社会中最为失败的战略决策。

  满打满算,老干妈今年是第20个年头。

  未来,老干妈是否能够存在百年?能否像通用等许多大企业那样仍然保持强大活力和优良业绩,能否始终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和发展势头?我们无法推测,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不上市、不贷款、不赊账”这样充满情怀的口号,并不会让企业走向成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快刀三侠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