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一个网友说,如果这位企业家从他身边经过,他一定给他行注目礼

钟玉说:“根源是归零。从1988年下海到今天,我依然感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商业模式创新千变万化,生怕有一点没想到就被淘汰。不能因为过去的辉煌而故步自封,保持一种‘归零心态’,谦卑地做事才有希望做成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
2017-06-14 22:17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张军智   
   

  2000年7月的一天,康得集团董事长钟玉愤懑地离开了一场谈判:他被人耍了,3年前,全球*的预涂膜生产商美国GBC公司与康得签订合同,决定共同开发中国市场,但在康得投入了1500万市场培育费用后,GBC却将生产线投在了韩国。

  时过境迁,8年后,GBC业务总裁却用一种出格、令人意外、尴尬的方式出现在钟玉面前,他单膝跪地说:“求你了钟总,除了美欧,(市场)都让给你,只要能够合作......”

  不当厂领导,要干个体户

  1988年,38岁的钟玉被宣布提拔为北京曙光机电厂(局级单位)厂领导,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向党委书记递交了辞职书。

  5000多名职工的曙光厂,一片哗然,没人能想得通,一个前途似锦的人何以做出这样的选择?

  “为什么?”书记厉声质问。

  “我要下海,办公司。”钟玉回答。

  “去干个体户?”书记怒吼道,“我看你这是读书读昏了头!”

  彼时,钟玉刚刚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在此之前,他在曙光厂担任我国主力战斗机的发电机研发工作,因个人工作成绩突出,受到航空部的特别表彰,34岁时就破格担任了曙光厂微电研究所副所长,随后应邀考取了北航*届工程系研究生。

  读研期间,钟玉接触到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经营管理资料,对比曙光厂,他感到深深的挫败和困惑:一个有着20亿资产,几千名员工的国家重点企业,人均年产值只有5000元;一个200多人的研究所,科研成果却屈指可数。

  反复思考之后,钟玉认为问题出在体制上:国营企业的大锅饭机制、平均主义的旧观念、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本来可以生机盎然的企业失去了活力。

  一心想“干点事”,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钟玉,决定跳出体制,放弃局级干部的待遇,到市场中去“历练”。在80年代,这是个不被理解的选择,领导、家人、朋友一片反对之声,但钟玉打定主意:要去传统体制外,为民族工业发展探路。

  钟玉说:“假如我成功了,我就是一个成功的开拓者,假如我失败了,我也是一个失败的探索者,可以为后来者借鉴。”

  带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之心,1988年,钟玉凑了3万元,拉了4个人,在中关村开发区创办了康得公司。

  康得公司研发了一种老年人、残疾人的代步电动车,推入市场后,月销量很快达到200多辆,公司“日进斗金”,员工也很快增长到30多名。最重要的是,公司奖罚分明,责权清晰,员工充满干劲,上上下下朝气蓬勃。

  可惜好景不长。

  1989年,中国经济遭遇寒流,GDP增长率从11.3%跌到4.1%,实力弱小的民营企业首当其冲,康得公司的电动车出现滞销。

  钟玉一方面惦记研发生产,一方面带领员工跑市场,起早贪黑,忙到精疲力尽,却收效甚微。1990年的元旦聚餐晚会上,谈及企业面临的困境,康得公司30多人一时间泣不成声。

  钟玉拿起一瓶二锅头,怀着百感交集的心情说:“大家看看,在这个年代,哪个企业的职工会为企业的前途而共同落泪?我要对大家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当中,康得永远不会倒闭,康得大厦总有一天会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耸立的!”

  说完,他将一瓶酒一饮而尽。

  困境之下,钟玉迸发出的激情与豪气,深深感染了员工,公司上下团结一致,应对危局。他们将电动车加装清洁设备,变成电动清洁车;将电动车稍加改装,变成电动牵引车……彼时,中国的工业清洁产业非常落后,主要以人力为主,康得的创新,填补了市场需求。亚运会场馆、首都机场陆续采购了他们的设备。

  在标杆客户的示范之下,康得的订单源源不断地飞来,300多家电厂、众多大型公共场所都采用了康得的设备……

  此后康得又通过代理自动化办公设备、清洁设备等国际先进产品,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998年6月6日,康得大厦在京落成,钟玉用8年的时间,将酒桌上的豪言变成了现实。

  但康得上下一片欢庆之时,钟玉却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

  一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企业将直接进入中国,康得的代理生意就会面临挑战,要想在未来活得更好,必须做有“技术含量”的产业。

  多番考察研究之后,他发现了预涂膜产业。

  受制于人,绝地反击

  预涂膜是一种高分子复合膜,广泛应用于杂志、书籍封面、酒、食品包装盒的印刷。经覆膜的印刷品,由于表面多了一层薄而透明的塑料薄膜,显得平滑光亮,颜色鲜艳、立体感强,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防水、防污、耐磨等作用。

  但90年代末的中国,广泛使用的还是“即涂膜”工艺,不仅印刷品容易起泡和脱膜,涂膜技术本身存在的苯溶剂,还会危害印刷工人、消费者的健康。五粮液酒厂就曾发现,即涂膜生产线的工人往往不能生育,直到下线半年后,才能恢复。

  相比即涂膜,预涂膜不仅工艺先进,而且绿色,环保,但却面临成本及推广上的劣势:预涂膜生产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价格高。

  关键是,彼时的中国,尚没有一条预涂膜生产线,生产技术也主要掌握在美国企业手中。

  但钟玉把预涂膜的这些劣势,看成了构成竞争壁垒的“优势”。选择国内没有的,未来是发展趋势的产业,这成了钟玉后来持续成功的制胜法门。

  经过一再努力,1998年康得与全球*的预涂膜生产商美国GBC公司签订了合资协定,决定共同开发中国市场。

  但钟玉原本死心塌地展开合作的这个伙伴,对康得却是心猿意马,脚踩几只船。在康得花了3年的时间,在市场上投入了1500万元费用后,GBC却单方面撕毁合同,宣布将预涂膜生产线放在韩国。

  GBC的行为,将钟玉激怒了,他含恨对同事发誓说:“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建立中国的*条预涂膜生产线!”

  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钟玉带领研发团队自主研究预涂膜技术,学习、讨论、实验,研究配方、锻炼工艺,采购设备……他仿佛又回到当年搞科研的时代,时常通宵达旦地工作。

  正像一句话说的,“人努力到一定程度上,神灵都会出手相助”,看似难度极高的事情,钟玉和团队历经辛苦,用了两年的时间竟然做成了。

  2002年10月16日,*条预涂膜生产线在康德集团下属的康得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得新)建成了。

  2004年,在号称“印刷界的奥林匹克”的德国德鲁巴印刷展会上,康得新的产品引起了欧洲客户的兴趣。一位英国客户试用后,认为康得新的产品即使与世界巨头的产品相比,也更为优秀。此后,康得新在国外逐步打开局面。

  国内市场,康得新因为有技术以及成本的优势,发展更是势如破竹。

  2007年,钟玉接到一个电话,“钟总,能否谈谈合作?”来电的不是别人,正是7年前撕毁合同的GBC业务总裁。

  在康得新一日千里的这几年,GBC却是江河日下,市场连连丢失,公司陷入亏损,不得已,GBC业务总裁找到钟玉,希望划分市场。

  GBC的算盘是:把亚洲、非洲、南美、中东市场交给康得新,但康得新不得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本想追求双方合作共赢的钟玉怒了,因为欧美市场是预涂膜的全球最核心市场,这种给“面子”不给“里子”的做法,显然缺乏诚意。

  他严词拒绝了GBC。

  在最后时刻,GBC的业务总裁慌了神,他以一种令人尴尬、意外的方式,单膝跪在了钟玉面前……

  但市场不相信眼泪,钟玉需要对整个企业负责,而不是个人的感情。他迅速拉起这个总裁,但依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2009年,GBC被印度公司COSMO收购。

  2010年,康得新成为全球*的预涂膜生产企业,在A股成功上市。

  开辟新天地

  在钟玉看来,“有的产业是猪,喂得再肥也只是一头大肥猪,而有的产业天生就是一头象。”

  预涂膜市场容量只有100亿,不可能无限制扩展。康得新要成为百年老店,必须开辟新天地。

  眼光始终朝前看的钟玉,很快将战火烧到了“光学膜”领域。

  光学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手机、电脑、电视的液晶显示屏没有光学膜就无法成像;光学膜还广泛应用在汽车玻璃、光学仪器、光伏行业、建筑玻璃、照明LED灯等众多领域。

  但这一片薄薄的膜,技术含量却非常之高。

  光学膜产业的核心技术多年来一直被日、韩和中国台湾的企业垄断,而为了维护高额的垄断利润,他们还坚决不到中国大陆设厂。2010年后,大陆已是全球*的显示屏消费市场,但所有液晶显示屏背光模组中的光学膜都要靠进口。

  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曾讲过一个故事:

  当年,京东方显示屏组件国产化率仅有10%,而且基本都是塑料配件或五金产品等低价配件,为解决光学膜的国产化问题,他请日本公司总经理吃饭,希望能合资共建光学膜厂。

  傲慢的日本经理用一种羞辱的口吻告诉王东升,光学膜工业高度精细化,中国人不讲纪律,不严谨,连过马路都闯红灯,是不可能生产出来的,被日本统治过50年的台湾人除外。

  王东升当场气得把酒杯砸到了桌上,破碎的酒杯划破了他的手,鲜血直流,据说事后缝了七针。

  王东升给钟玉说,这简直是民族耻辱。

  钟玉当即承诺:“王总放心,我这一生还没有想做做不成的事情,我一定向您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钟玉一边在国内与行业专家深度合作,一边在全球重金招募科研人员,组建研发中心,购买专利、设备……2011年10月18日,康得新在张家港的光学膜示范基地正式投产。

  *家具有知识产权的光学膜规模化生产企业诞生了。

  2013年11月19日,康得新又追加投入45亿元,在张家港建设了“两亿平米光学膜产业集群”。康得新一举成为了全球规模*、集中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光学膜产业集团,三星、LG、京东方、TCL、创维……几乎全球重要的显示屏生产商,都成了康得新的稳定客户。

  在光学膜领域,钟玉出手堪称又快又狠,日本人觉得这么大规模的产业集群需要十年以上时间才能建成;台湾一家光学膜企业,曾认为自己还会有5年舒服日子。

  他们都没想到,康得新一上来就成了全球*。

  在光学膜取得成功之后,钟玉又布局了新兴的显示技术裸眼3D。

  在他看来,3D显示必将代替平面显示,如果未来有一半的数码产品采用3D终端显示,将会形成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2016年,康得新的裸眼3D技术在全球瞩目的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上,获得“2016*创新技术奖”。同年7月,搭载康得新裸眼3D技术的中兴手机“天机7MAX”在国内发布。

  目前,康得新已成为了全球*具有裸眼3D全产业链设计制造能力以及方案实施能力的企业。

  今年,钟玉应苹果公司邀请,带队访问了苹果公司。此前,双方已在预涂膜、光学膜领域有过10年的合作历史,但最近一年,他们开始在新兴显示技术领域探讨合作。

  进军碳纤维市场

  钟玉有一个经营理念:企业要想成为百年老店,一定要居安思危,千万不要把企业做得只能生产一种产品,一旦产品失去市场,企业也将失去生存空间。

  本着这样的理念,他一直追求多元化的产品经营与开发。

  这一次,他又把目光瞄上了新材料界“皇冠上的明珠”——碳纤维。

  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具有很多优良特质,重量是钢的1/5,强度却是钢的5倍,不仅有固体的特性,还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

  碳纤维的出现,给全球工业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波音787飞机,因为采用大量的碳纤维,减重50%,带来的结果是更低的能耗,更远的航程(轻松横跨太平洋),更强的抗压性和舒适性(抗噪音)……

  但钟玉更看重的是碳纤维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采用碳纤维制造汽车,可以极大改变汽车的生产工艺,传统汽车工艺流程中几百个部件,碳纤维柔性制造只需要几十个就可以完成,而且,碳纤维可以让汽车重量更轻,强度更高,安全性更好。

  除此之外,在钟玉看来,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是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特别是中国已经制定了要在2020年将汽车能耗降到百公里5L,2025年将汽车重量平均下降25%的规划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碳纤维大有可为。

  进入碳纤维领域,钟玉遇到的困难比以前都大,核心的问题依然是:核心技术和产业都在外国人手里。

  彼时,在国际市场,美日对中国进行着最严格的碳纤维技术封锁,一个张家港农民企业家因在美国购买了1公斤T800碳纤维(美国认为是武器级别的碳纤维),而被判刑7年;还有两个中国人也因购买碳纤维,被怀疑是间谍,遭受抓捕。

  国内没有先进技术、国外美日严密封锁,但钟玉仍决定突围,“我们没有,那好,我们干一个出来”,这也是他一贯的风格。

  进军碳纤维市场,他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钟玉在全球8个国家布局9个研发中心,整合建立全球众多碳纤维研发团队,与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了材料研发中心,与经验丰富的炭纤维部件设计公司雷丁在德国合资成立了设计中心,随后又拿出50亿在廊坊投资建厂……

  这些全球化的大手笔,在很多人看来过于冒险,钟玉也曾为此彻夜难眠。

  他后来回忆说:“我记得康得新碳纤维工厂投产前一个月,我还在厂里盯着,有天夜晚我在工厂踱步,当时我心里想,倘若不成功,投资的这50亿元就打了水漂了。但高端化的技术制约着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这种冒险是值得的。”

  历经5年奋斗,2016年7月,钟玉打造出的*条单体产能*的碳纤维生产线投产,作为规划中的高性能碳纤维原丝和碳丝生产基地,中安信设计年产能15000吨原丝、5100吨碳丝,目前T700、T800、T900、T1000均实现稳定量产,良品率达到97.5%。有业界人士评论说:康得新的碳纤维实现了中国40年的跨越,使中国的碳纤维*次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肩。

  在此基础上,康得新又创造了全球*、世界*的碳纤维轻量化生态平台,为客户提供从研发到设计再到生产的一条龙解决方案。

  利用这个平台,全国30余家车企的新能源电动车碳纤维轻量化部件,全部由康得新设计和生产。宝马也找到康得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希望利用其先进的碳纤维技术。

  尽管成绩斐然,但钟玉并没有止步,他将康得新下一个目标锁定在:打造基于先进高分子材料的世界级生态平台上……

  再干20年

  从1988年3万元,4个人下海至今,钟玉带领康得集团在众多领域迅猛发展,特别是2010年旗下康得新公司上市后,在资本的助力下,公司更是迈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在预涂膜领域,他们已是全球老大;在光学膜领域,他们彻底打破了外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建立了全球*的光学膜产业集群,提升了我国显示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在碳纤维市场,他们建设了生产能力*,世界第五的生产线;在3D裸眼显示领域,他们的技术能力已经位居全球前列……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只是大,不只是为国争光,还赚钱,赚大钱,赚老外的钱。以预涂膜为例,即使经过了16年的发展,其毛利率仍然高达39.53%,盈利能力表现强劲,而且推动和服务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也因此,2010年上市至今,康得新也给了股民优异的回报。当年,其市值不到20亿,6年多过去,这个数字翻了30多倍,市值超过700亿,且动态市盈率仅30多倍,成为A股市场中少有的长线牛股……钟玉更是放出豪言,在3年内要做到3000亿市值。

  他说:“我一不图官,二不图钱,只想为振兴民族经济干点事儿。我曾经打算55岁退休,后来由于康得新上市,60岁还在岗位,然后又兴致勃勃的制定三年规划,如今67岁了,现在又制定出打造世界级企业的目标。明年是康得集团成立30周年,希望我还能继续为振兴民族工业再干20年,为中国成为世界*大经济体肩负起我们企业家的一份责任、一份使命。”

  一位网友,估计也是康得新的投资者,则在康得新的股吧留言:如果有一天钟玉从我身边走过,我一定行注目礼。

  经营之道

       别人有的我不做,我做就要做到*

  创业之初,钟玉就定下一个原则,“别人做的我不做,别人做的好的我更不做,我做的是别人所没有的,我做的就不让别人追上”,这看似平淡的话,其中蕴含着钟玉过人的商业智慧——充分竞争的低端市场难以取得高利润。

  28年来,钟玉死死咬住这个原则不放松。康得是*家做电动车,*家做工业清洁设备,*家做自动化办公设备,*家做预涂膜,*家做光学膜,*条家做碳纤维……选择竞争对手少,门槛高,又是行业发展趋势的高科技产业,然后大规模投入,快速形成产业规模化优势是钟玉屡试不爽的经营秘笈。

2中国制造业的突围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很多产品处于中低端,就像是天气不好时头顶笼罩的雾霾,你处在中低端的时候难以看清远方,但是当我们走向中高端,就会看到迎接你的是朗朗晴空,孕育无限希望。”钟玉认为,未来中国的制造业是服务型制造业。一端追求高端化,一端追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化,只有做到这两点,才有前途。

3如何长期保持不断学习,用于探索的心态

  钟玉说:“根源是归零。从1988年下海到今天,我依然感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商业模式创新千变万化,生怕有一点没想到就被淘汰。不能因为过去的辉煌而故步自封,保持一种‘归零心态’,谦卑地做事才有希望做成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

  钟玉认为实现“归零心态”只是*步,更重要的是需要勇气、敢于冒险,作为当年*代下海的企业家,经历无数创业的艰辛和风险,他的成功离不开“敢想、敢干、会干”。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