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成功建立4家公司,特斯拉马斯克超越了99%的人,只因这个逻辑

埃隆·马斯克的思维方式究竟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在一个视频采访中,埃隆·马斯克自己给出了答案——他习惯用第一性原理(FirstPrinciple)来思考问题。
2017-06-27 11:08 · 微信公众号:笔记侠  笔记侠   
   

  随着Tesla电动汽车公司的崛起,硅谷创业家埃隆·马斯克,越来越受到关注,被广泛认为是乔布斯之后的下一个创新*。

  这位外号“钢铁侠”的创业奇才在互联网、清洁能源和太空探索等迥然不同的领域创立了三家成功的公司:Paypal(著名互联网支付公司,2002年以15亿美元的价格被eBay收购)、Tesla Motors (纯电动汽车公司,目前市值超过200亿美元)、SpaceX(私人航空科技公司,成功发射可回收重复利用的火箭)。

  最近,埃隆·马斯克又提出了Hyperloop (超级高铁) 的设想,时速高达1287公里,是目前国内高铁速度的4倍之多。

  埃隆·马斯克的思维方式究竟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在一个视频采访中,埃隆·马斯克自己给出了答案——他习惯用*性原理(FirstPrinciple)来思考问题。 

  一、*性原理

  (一)亚里士多德的*性原理

  *性原理最早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说:“在每个系统探索中存在*性原理。*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和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两三千年前的人类观察到很多自然现象,比如闪电、洪水、日出日落。他们可以观察到现象的规律,但并不知道规律背后是怎么回事。当然有两条路径进行解释:

  1.神学:是世界上大部分民族所采用的,把这些现象归结为是神灵的一些安排。

  2.哲学:美国哲学史家弗兰克·梯利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写道:很少有民族的发展超出神话阶段。各个民族都是用神学解释自然现象,但唯有希腊不同,希腊开创了使用哲学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历史(当然他还漏掉了一个,就是我们中国)。

  在亚里士多德眼中*性原理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是充满神性的。他说过“神性无所不在,就在那自然之中。”

  这是一种泛神论的思想,与希腊早期神话的观念和其他民族对神话的想法格格不入。亚里士多德将这种性质看作是最高贵的,所以叫做*性原理。

  再举例。毕达哥拉斯定理就是中国的勾股定理,在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个定理的瞬间,又唱又跳,还去祈祷。他觉得这是非常伟大的,只有神灵才可以完成的公理。这就是古代人对*性原理的看法。

  (二)马斯克怎么看*性原理?

  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我们运用*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性原理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从头算,无需任何经验参数,只用少量基本数据(质子/中子、光速等)做量子计算,得出分子结构和物质的性质,很接近于反映宇宙本质的原理,称为*性原理。

  *性原理强调用少量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础就是对宇宙本性的两个简单假设。  

  *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这是他眼中的*性原理。

  运用*性原理思考问题,强调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探究问题的本源,不被过去的经验知识所干扰。  

  比如马斯克在创办SpaceX时,美国航天界的主流观点是,造火箭发卫星的费用是异常昂贵的,而且要花不少时间,不是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大公司根本干不了。

  但美国军方、科研机构和大公司又有一种这样的现实需求:低成本、快速地发射小型卫星。

  马斯克认识到,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一切将重新洗牌。

  直至今天,马斯克在SpaceX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性原理展开——几乎全部自己研发、制造,疯狂地降低成本。

  比如,传统电池组,市场平均价格是600美元/千瓦时,主要电池供应商是松下。马斯克通过*性原理发现,如果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锂电池组的原材料组合在一起,只需要80美元/千瓦时。

  他从中发现有巨大的价格差距,所以特斯拉在2013年开始自己建立了电池厂,今年一月份开始大规模生产,投产之后电池的价格可以下降30%,每年可以支持150万辆电动车对电池的需求。这就是他对*性原理的一个应用。

  二、*性原理和类比思维

  在商业世界中,*性原理和比较思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于是我们每天需要不停地过滤信息,而这些信息你并不能看到深层次的原因,看到的只是表象。

  要用*性原理思考问题,而不是类比。

  多数人考虑问题时会局限于类比(Analogy)思维。类比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是人们解决陌生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类比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熟悉的问题或其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投资和创业领域,一些人喜欢把美国已经成功的产品或商业模式移植到中国,被称为C2C-CopytoChina。这就是典型的类比思维模式,但是类比推理并不是因果推理。

  类比思维有两个层次的缺陷:

  1.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一种竞争意识,虽然看不到终点在哪里。

  彼得·蒂尔在《从0到1》这本书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他说:

  “竞争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整个社会中蔓延,扭曲了我们的思想。结果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在实际中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中。”

  这个想法很有道理,举两个例子。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对共享单车的想法,实际上也是基于*性原理的思维。

  她指出在大城市里下了地铁之后可能离目的地只有一、两公里,但高峰期根本打不到车。这时候只能是打黑车或者走路步行,如果这时候有一辆自行车该多好。

  后来她又发现,移动支付开始在中国越来越普及,她想把移动支付应用到单车领域,于是她就去做了现在这件事。

  接下来我们看到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网上有个段子说,假如你再不做共享单车,那么彩虹的七种颜色你就挤不进去了。现在共享单车是一种纯粹的基于比较思维的竞争。他们想把对手打败,很多资本也在后面推波助澜,所以造成这种状况。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共享单车吗?我觉得可以打一个问号。

  易到用车的创始人周航说过他理想中的竞争应该是两个人赛跑,你追我赶,互相激励,互相冲过终点线。这个过程中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互相学习。不好的竞争是两个人搏击,就是在过程中你把另外一个人PK掉。

  他不想做后者这样的竞争,想把所有精力放在产品和用户体验上。但实际上在专车服务领域,过去两三年有一个非常惨烈的竞争,首先是滴滴合并快车,后来是优步与滴滴的合并。所以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在中国很多时候还是比较思维占上风。

  2.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是基于过去经验和历史的比较。

  在彼得·蒂尔的《从0到1》中有个说法:

  “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不是在向他们学习。”

  过去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人,他们基于纵向比较思维会产生一些非常错误的想法。比如“全世界可能只能卖出五台计算机”,说这句话的这个人是托马斯·沃森,IBM的主席。

  “现在我们连利用核能最微弱的证据都没有”说这句话的是爱因斯坦。

  “交流电是无用的,因为它太危险,可以像闪电一样劈死人,只有直流电才是安全的。”说这句话的是爱迪生。

  小米创始人雷军也说过“只要你站在风口,猪都可以飞起来。”这句话在13、14年是很正确的,他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最近一两年小米在走下坡路,包括他之前看不上的索尼、OPPO、vivo也很快成长起来,迅速攻占三、四线城市的线下零售店。

  所以历史其实并不是直线前进,而是螺旋前进,或者走两步退一步,走三步再退一步的。

  雷军的互联网思维应该是正确的,但可能他没有考虑到我们国家互联网发展的速度,现在三四线城市还不太适合他之前说的那一套,但长远来看他这套东西是有价值的。

  马斯克对项目的决策判断标准是这件事情在物理层面上行得通。

  我们为什么做不成?我们一定要做。

  他直接从最核心的问题开始着手,然后一步步解决它,这是他跟大部分中国企业家不太一样的地方。他所在的领域基本上很少有竞争对手,这是他对于*性原理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考。

  三、马斯克独特的思维方式:

  “本源、通道、元问题、根技术”

  特斯拉的一个策略在于推动供应链透明化和本土化。它包括:

  1.不买战乱地区的“血矿”。例如,它舍弃刚果,而从菲律宾采购钴矿原料。

  2.做本土化、环保、爱国的好企业。例如,它的电池大量使用低污染的人造石墨,或者爱达荷州的石墨矿材。这些“政治正确”的做法让它获得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贷款支持(4.5亿美元),并建构起较高的进入门槛。  

  颠覆消费模式,是又一制胜关键。它用直销的方式卖车,在美国已经建立34家直销点。它的电动汽车不需要日常维修,只要做年检和保养。特斯拉还保证二手车的价值,提供回购选择。

  在已经建立的充电站,驾驶者可以选择免费充电,或付费调换电池。车内17英寸的互联网可触屏上能显示导航,以及充电站的分布。对目前的车型,特斯拉提供免费上门调换“问题”汽车。它细腻地消除购买者对一个新产品的各种风险疑虑,降低购买决策的门槛。  

  特斯拉电动车只代表马斯克独特思维模式的冰山一角。从金融创新的“网银”到航天火箭项目“SpaceX”,看似“隔行如隔山”的创业,它们背后的思维方式却完全一样。通过档案研究,把马斯克的思维模式总结如下:  

  1.本源思维,用“*原则”的方法找创业的领域。

  “哪个领域是人类社会活动最频繁的?”

  “哪种技术人类有最长久的使用历史,却最缓慢的进化速度?”

  “什么样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会让经济和社会走向生存危机?”

  它们代表马斯克的“*原则”思维方式。

  他认为,任何事物现象都有*原则,抓住了,一切迎刃而解。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他很早就关注金融、交通、能源三大领域。现在的创业,都是从“*原则”的问题衍生出来的。  

  2.元问题思维,问对问题,随后一切释然。

  在他看来,有资源承受失败的条件下,商业成功并不比搞明白一个可能性更重要。 

  3.找出产品内含的“根”技术,然后做优化设计。

  马斯克接受采访时说到进入行业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否能提升10倍效率或者降低10倍成本,所以在六个不同领域,他做到了全球*。

  受应用物理的训练影响,马斯克习惯思考产品内在的基础技术的“根”。例如,特斯拉早期模仿油动力车的技术框架。后来发现,许多机械技术的刚性要求在电动汽车框架下可以柔性改变。这样,汽车变速箱完全可以简化。

  其间,马斯克还借鉴核试验中的光子技术原理到锂电池的设计中。跨界嫁接基础技术原理,往往对产品设计产生“核聚变”的效果。

  又如,对火箭发射技术,马斯克采取同样的刨根问底的思维方法。他发现,火箭的材料成本低于20%,贵在使用的思维。在组合和使用的技术上下功夫,10年内,SpaceX的火箭发射成本将能做到美国太空总署的1%。  

  “如果能够让大众激动起来,生意已经成功了一半。”马斯克告诉年轻的追随者。这也许才是他真正的成功秘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笔记侠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