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不差钱的银行系金融机构入局股权投资,其它机构怎么玩?

本来在很多国家银行业是不允许直接参与股权的投资,但听说现在已经批了几家银行,可以直接参与股权的投资。如果这些大型金融机构,手中有这么大量的资金,又没有很明确的行业进入机制,可能对原有的市场的冲击非常大。
2017-07-13 21:22 · 投资界  yorke   
   

  2017年7月12-13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在北京如期举行,峰会邀请了知名优秀FOFs、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险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机构、富有家族及个人、VC/PE机构出席,深度探寻国内外LP市场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的资产配置策略。

  13日下午的圆桌讨论环节,在清科集团符星华主持下,平安信托财富产品中心非资本市场部负责人粟旭,北京中关村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刘拂洋,浦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总监、浦银国际投资管理公司董事余晓东以“金融机构参与股权投资的新‘姿势’”为主题进行热烈讨论。

不差钱的银行系金融机构入局股权投资,其它机构怎么玩?

  以下为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有删减):

  符星华:这两年来,非常多的金融机构积极地参与到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中,今天下午我们邀请了几位重量级的嘉宾,他们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和我们一起来讨论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参与到股权投资这个行业中的情况。

  粟旭:谢谢大家!我是来自平安信托下面的财富板块的产品中心,平安财富应该说是整个信托行业最早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机构,平均每年的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的募资量在2500亿左右,其中大概5%的资金是投向股权市场的。

  刘拂洋:我们是一家新成立的民营银行,筹备中关村银行也是几代中关村人的梦想,借助国家政策的契机,把这个梦想变成事实。中关村银行由11家中关村的上市企业联合发起,没有控股的股东。

  实际上给创业、创新服务的业务有别于传统的银行,如何把债的资金投向股的领域,我们有了初步的布局。有了银行的牌照后,马上还要做我们资本的牌照,做直投的牌照,依照11家股东的力量,来去做等比例其他全牌照的储备。这是先期准备的想法,具体的落地还需要一定的周期 。

  余晓东:我来自于浦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其实是浦发银行在境外设立的一个全资的境外投行平台。浦银国际其实是另外的一个投行,持有香港证监会的牌照,就是全牌照的一个投行。

  我们主要是做境外的一些兼并、收购、重组,因为我们是中资的背景,我们很多业务也是服务于境外企业的一些私有。比如说一些中资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跨境并购。

  另外一方面,因为我们是浦发银行一个全资的投行,所以说我们在境内也是设立了相应的子公司,在境内和商业银行合作,通过开展投贷联动,包括开展PPP等,来参与到境内的股权基金业务中。

  符星华:三位都是金融机构的老人,我跟余博士认识的时候,他还在浦发银行。浦发银行不仅是中国银行业中投贷联动的代表,也一直在中国基金行业托管排名非常靠前。我们请余博士分享一下,经过这么多年中国股权市场的变化,从浦银的角度来评价一下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情况。

  余晓东:我简单说两点,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不管用什么形式参与,其实是有迫切性和特殊性的。

  商业银行参与股权业务的模式,可能有这样几种形式。

  第一个就是理财,这个其实也是中国的一个很特殊形式,理财现在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资产管理的形式和业态。国外有财富管理,没有资产管理,也没有理财产品。而国内因为商业银行在整个中国金融体系当中有这么大的比例,决定了我们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形式,也决定了其参与股权业务的形式,理财是股权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形式。

  第二是返程投资,建银国际农银国际、浦银国际,都是通过在境内来做股权投资的公司,更有甚者在境内直接获得证券公司的牌照,来参与这个市场。不管是股权投资,还是PPP基金,包括一些市场化的基金,背后实际的参与者都是这些机构。

  第三,我们也看到有一些金融机构是直接去收购。因为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法有规定,不能直接参与收购,但国务院能够特批是除外的。也有一些机构直接在境外通过特批的方式直接收购机构,包括信托、保险、证券公司,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

  第四,是厚积薄发的投贷联动

  这几种形式是比较主流的形式,整个银行转型过程当中,需要进行一些收益的补偿和风险的补偿,有内在的要求,还有外在形势的支持。

  符星华:中关村银行从筹备到设立,经过了一两年的时间,跟众多的中关村的上市公司,其实都有多轮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对中关村银行给予非常重的期望,所以我们也想请刘总跟大家更详细介绍一下中关村银行,以及中关村银行未来在股权投资领域开展业务的情况。

  刘拂洋:题目是金融机构参与股权的新姿势,我们正好是反过来,为了这个新姿势,成立了一个新机构。这个新机构的成立,天然的使命是为了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服务,为了创新创业服务。到底银行的使命,定位和市场决策是什么?上级给了很高的希望,股东给了一个很大的轮廓,管理人也一直在探索。

  11家股东,是我们初期最宝贵的资源,也是长期来来发展最重要的后盾。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股权分散但各个股东却都上市公司。这样10多家强大力量的股东,对我们提供不光是资本金的支持,还有对于投资领域的行业判断。这些股东都是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没有市场定位到成为一个行业的领袖。这样一个全过程的企业家,他们本身对行业的判断,使他们拥有不输于一般人的投资能力。

  中关村银行以后会是一个集团的建制,银行的牌照非常难拿,我们先拿了这个牌照。我们会筹备股权投资的牌照和基金的牌照。会是三条腿,把整个面撑起来。

  成立投资公司之后,我们广泛和各个银行来做交往,主要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来做母基金,商业银行以债的角度看了这么多的企业,必须得客观的承认,从队伍和经验上,作为一个银行来说,即便是一家新成立的银行,也是不足的。我们会通过母基金的方式,参与到这个GP的经营,然后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培养队伍,逐步学习。

  第二件,成为LP之后,有一支小的基金来跟投,以跟投的方式提高收益,也去拉近学习的距离。

  第三,以后要做认股权贷款,想要抓住中关村成长中的小苗,以后能变成大树。这一点是GP们不好做的,只有银行好做的,因为银行有随时可以提款的资金池。我们会把期权转过来,变成股权,真正成为这个企业的股东。

  第四,我们拿这个公司来做跟中关村里面代表未来科技底层技术发展的公司进行长期的战略股权互持。像精准识别,人脸识别,大数据的风控,科技金融的公司。

  第五件事情是前面四件事情的放大。成立一个基金,由投资公司来负责一部分,再让商业银行的总行给我们配比出一部分的资金。但放大去做,还要承担几项职责,商业银行的资金与GP的职责相关联,一直有很多的障碍不好克服。银行的资金体量是客观的,这是一种现状,把GP和银行的两种需求接起来。

  投资一定是风险前置,收益是后置的,而且收益比较低。但银行必须要求期间收益是确定的,因为资金来源有刚性付息的要求。而投资公司跟银行来放大配比资金之后,我们作为一个中间的过渡地带,来解决银行庞大资金的体量。我们做好两种市场之间的翻译工作、变压器的工作、桥梁的工作、和一个管道的工作。

  有了股东从产业上做的充足的铺垫,再有了我们从认股权贷款,到跟投,到VC的母基金,最后到商业银行合作的一个大的PE基金,这样一种全产品的设计。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到成熟,然后再到腾飞,再到上市,全生命周期和产品线从债到半股半债,到股债结合,这两个周期和谱系的映射关系,用网状的关系编织起来,形成中关村更好的金融支持科技,投融资共融共生这么一个好的局面。把这个金融的魔力和科技的魅力,共同转化为科技的动力。

  符星华:这11家发起股东有谁?

  刘拂洋:用友碧水源,东方玉林,光线传媒,旋极科技,东华软件等,11家股东没有任何两家产业重叠。

  符星华:中关村银行诞生之初,就备受瞩目。刚才刘总其实提了一个概念叫认股权,可能很多直投的团队,对认股权这个概念不是特别熟悉,也请刘总介绍一下。

  刘拂洋:我跟晓东十年前认识的朋友,老同事,认股权这个事,我有点盗用知识产权,初始的文件是晓东写的。

  余晓东:我们最开始的时候叫认股权,市场上还有一些其它的名字,有些叫期权的,有些叫投联贷,有不同的叫法。

  浦发银行做认股权的初衷,是因为给企业贷款的利率是很低的,不足以进行风险和收益的补偿。而每个银行对分行都是有考核的,对坏账率、投资的评级,都是有要求的。

  所以该怎么样来收益补偿?就是企业做贷款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定的对价来获取购买被投资企业股权的期权权利。当时是有政策障碍的,跟商业银行法的一些规定是有冲突的。我们用一些比较关键的机构来持有认股权,等企业以后成长好了,有各种方式进行退出。这样可以把这个权利来进行变现,通过一定的方式反哺,银行对于初创企业的贷款积极性就会提高很多。

  浦发银行旗下有一个浦发硅谷银行,是浦发银行控股的,和美国的硅谷银行合资的在上海的银行,主要做认股权和投贷联动,把美国的一些模式应用到中国来,也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

  刘拂洋:认股权表面上看起来逻辑并不复杂,但收益如何抵补的问题,也有困难。初始设计认股权我们没法考虑完全,比如说这种递补如何实现一个期限的错配,贷款的风险很可能是早发生的,而且我们银行的体制,贷款的风险一旦发生,很多东西要把鸡蛋打碎了处理,不会给你换一个方式进行处理。当你发生一定贷款危机的时候,这种风险会把后面所有的机制设计都搞乱。还有很多科目也是不匹配的,我们分在银行还是放在PE机构?银行认股期权如何实现?期权如何计价?

  再就是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角度,没法实现一个分散的递补。而中关村银行有特殊优势,可以把期权放在体外,就不需要这么多银行里归置的问题,当给一个企业放款之后,我会让体外机构以相应的对价持有这个对股权。

  符星华:我们都知道平安信托参与到股权投资领域已经非常久了,而且业绩非常好。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在股权投资方面的配资情况么?

  粟旭:信托这个业务逻辑大家要理解,在过去几年市场一直是在夹缝中生存。过去我们参与过平层,夹层和配资,以这种方式来参与股权。

  从投资来看,做直接投资、定增、并购,包括海外的股权投资做通道。回头我们去看的时候,除了做通道和投行类的业务,核心关注的点还是标的企业本身的价值。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是从风控来做产品,我现在做的产品,我介绍一下,在平安我们称之为买渔,还有打鱼,就是自己直接去做直投,现在的团队更多吸引更好的GP,到我们这个平台上提供服务。

  我代表资金方,去和GP谈,做到资金方以后我还是乙方,这个报告里面提到,我看到一个数据,2016年整个股权投资市场的募集量比2015年增加了40%,成立的基金数量反而下降了,大概10%左右,其实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态势,就是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整个基金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所以我们在这个市场里面的参与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以前可能是拿着大量的资金,每年有几千亿的资金,我们在等着好的机构来找我们。今年我们一直在跟清科合作,我们在挑选市场上最好的基金,我是希望能够和这些市场上最头部的优秀基金,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符星华:平安信托直投做得业绩非常好,在每年PE排名里面,都在前列。你们挑选GP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眼光和维度去挑选?

  粟旭:这个挺难的,首先我们自己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平安资本和平安创投,也投了很多优秀的标的,反过来让我这个团队,和外部GP接触过程中,心里面会有一些抖,合作伙伴哪一方面不如我们怎么办?

  现在资金募集的数量大,现在选GP,内部有一套非常复杂的打分的体系,我简单总结一下,我把它总结成三点,这三点是称之为三个必须,两个补充,一个不要。

  三个必须,必须看你的业绩,必须看你的团队,必须看你的机制。必须看业绩,有的团队很好,我们是吃过亏,和他合作,其实效果不是很好,一切不以业绩为基础的都是耍流氓。第二个是看团队,你的历史业绩是由你的团队做出来了,我们要确保你的团队是稳定的,你的团队从历史到现在,以及到未来,你的团队稳定性直接决定了你现在这个历史业绩,在未来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复制。第三个是机制,我们最关心的机制,你的投资团队和基金利益的一致性,有没有实现利益一致性,你的激励机制是不是足够的好,是不是足够和你的基金回报挂钩。我们希望看到有一部分管理层进行跟投,这都是对我们正反馈的信息。

  两个补充,很多时候在满足前面条件了以后,我们会去看你的策略,当然从历史经验来看,其实策略有的时候在投资的过程当中会变化。因为PE整个投资周期很长,所以策略是我们的一个辅助的方向,我们很多时候会跟基金聊看你的策略是不是清晰。第二个补充,如果有可能希望能够去看到你的种子项目,其实是来印证你的投资策略,以及你现在所做的事,和你以前说得是不是一致。

  一不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不希望参与到GP管理和投资里面去,既然是买渔,充分信任渔夫,把权利交给你,实现这个事情效率最大化,要尽量少的介入。把钱交给你之后,后期给我的信息披露、给客户的维护能够做到足够好就够了。

  符星华:平安信托这几年参与到股权投资,每年大概的资金量是什么样的一个比例,有多少参与到直接投资,有多少参与到基金的呢?

  粟旭:去年,我们在直接股权投资领域,就是PE和VC投出去的金额是123亿,今年的目标是200亿,这中间有多少是基金,多少是项目是一个动态的。但是从实际的比例来看,应该是二八开,八是自己的直投,二是我们的基金。作为财富未来的规划,未来我想在三到五年,能够实现这个比例的反转,最终能实现外部的这种基金能到70%,内部的是占到30%。

  符星华:我们知道浦银这两三年的投资也非常火热,也是想请余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浦银在做投资的时候,整个资金规模有多大,整个会投哪些产品的方向,今年和明年你们最看好的是哪个产品方向,可能哪个比例更大一些?

  余晓东:浦发银行现在是很大的一个商业银行,排名我们排在27位左右,6万亿资金的规模。我们通过境内、境外发现很多好的项目。

  银行原来是跟国民经济紧密相关的,现在整个国家经济在转型,银行资产质量受到了一些影响,正在从钢铁、煤炭、房地产一步一步走过来。整个社会目前来说转型和未来发展的这个方向,应该说是越来越清晰的,一些核心的行业,已经开始比较清晰的显现出来的。

  符星华:你觉得哪些行业已经非常清晰显现出来?

  余晓东:前一段BAT,加上京东,和四大行签署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浦发也在很多行业里面进行布局,我就以我们过去投资的一些经验为例,来分享一下。

  我们其实就是作为一个境外投行,在境外开展跨境的兼并收购。在融资支持过程中,可以跳开过去银行一些传统的包袱和束缚,同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待这些行业。2015年的时候,我们投了一个企业是做生物医药的,从美国私有化退市后在香港上市。香港真的是挺市场化,没有国内的排队,或者壳的炒作,上市之后就获得了100多倍的市盈率,在香港是非常高的。我们投资了仅仅15个月后,投资汇报是7.8倍。这个也是给了浦银国际很多的信心,我们站在商行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另外就是大数据这一块,前期有一些某某单车,也是获得了大概十个亿美金的估值,大家看里面进入的投资者,机构里面也有某银国际的身影在里面。像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很好的行业,银行有能力能接触得到。同时也可以跟他们形成一种深度的合作,去年参与到了境外游戏公司的收购,在银行信贷资金上提供支持,还有股权上提供支持。

  未来发展当中,银行和PE机构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共同合作。我们在香港也是组一个团,只要你进入这个圈子就会有很多的项目,大家组起来就可以投。

  符星华:整个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到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和可能产生的格局,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可以看到,金融机构不仅在资金端有很强的优势,实际上在产品端,在选择这些GP和直接项目的时候,现在也积累了大量的优势,而且通过跟投资机构的合作,托管,包括说项目的直投,实际上是从顶层的资金到团队,到产品,甚至到项目,四个层面都有深度的合作。

  听三位介绍下来,大家都有一个感受,就是每个金融机构都在搭建自己股权投资的平台,而且已经实践了,像平安信托和浦发银行都实践多年了。中关村银行作为一个新的民营银行,整个在股权领域参与的架构已经非常系统了。

  最后一个问题,金融机构搭建一个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框架,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如果越来越多这些大的金融机构,都参与进来,而且是用资金端的优势去掠夺资源,最后可能形成的格局是怎么样的?想请三位给我们展望一下,金融机构如果从面上和从深度都如此的程度去参与,会对整个中国股权投资的市场,会有什么样的一个影响?他们可能创造出金融机构在整个股权投资市场一种怎样新的表现?

  粟旭:一方面是金融机构,一方面也代表了高净值的个人客户。

  首先提到了核心竞争力,从竞争力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金融机构,财富客户是有金融选择的,一个是可以通过我,然后和基金技术合作。另外可以自己直接和GP进行合作。

  还有一些附加的价值,我还得负责另外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有一个产品很特别,我们的高净值客户如果在平安信托、平安财富购买了我们的这些PE或者其他任何类型的产品,是可以获得流动性的。PE是5-7年,VC可能是7-10年,在这个生命周期中你有任何时间段,你如果需要钱,我是可以帮你通过转让、质押的方式拿出一大笔钱来,而且这笔钱价格足够低,拿到的钱足够得多。

  第二,我们还可以配套给客户做家族信托,可以让你去选择合适的受益人,来做你的家族财产的传承,还有其他的附加价值。

  未来来看,本来在很多国家银行业是不允许直接参与股权的投资,但听说现在已经批了几家银行,可以直接参与股权的投资。如果这些大型金融机构,手中有这么大量的资金,又没有很明确的行业进入机制,可能对原有的市场的冲击非常大。一方面我们当然有节操的,都会做好自己的事;另外一方面,后续的监管要跟上,对一些过分行为的进行限制,最终这是一个健康发展的过程。

  刘拂洋:这两类机构,以后在客户层面绝对不会有竞争关系,因为银行系的机构,连接资金市场一部分变成血液,输入到创业土壤中去,没法替代也不想去替代GP机构或者是创投机构的角色。这个市场真正比的不是发现谁缺钱,而是找谁行。

  余晓东:这是最难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说明符总思考的境界很深。

  其实未来这个世界的变化,我真的觉得处在一个很大的变革时代。现在我们对基因解码来说不到3%,就这不到3%,我们创造了多少个关于基因行业优秀伟大的企业,而且每个企业的市值都是很大。这些新的行业,需要很多的资本去进入,我觉得银行跟浩瀚时代相比,也只是参与的一个角色而已。其实金融机构有一些优势,但是也有一些劣势。金融机构要去变革,PE机构也有自己很好的眼光。

  符星华: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专场就讨论到这里,非常感谢三位嘉宾给大家带来的真知灼见,希望有更多的金融机构,能够有更好的产品,更好的合作方式,然后能够跟在座的GP和其他的机构投资人,一起紧密的合作。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yorke,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707/20170713416988.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