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福特、特斯拉、谷歌、百度们,无人驾驶进展如何了?

无人驾驶汽车若要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不容忽视。如今,许多汽车都标榜自己具有自动驾驶能力,但所有的汽车驾驶仍需要车主100%注意力集中。
2017-09-18 08:34 · 品途商业评论  柴佳音   
   

  福特“人肉靠垫”:驾驶员伪装成前排座椅测试无人驾驶技术

  这个看起来有些滑稽的“无人座椅套装”是场恶作剧?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研究无人驾驶,福特是认真的。

  近年来,尽管谷歌、特斯拉、Uber等巨头纷纷布局无人驾驶,但尚存许多关键性问题有待解决:自动驾驶汽车如何自证运行是足够安全的,以消除公众对新技术的担心与疑虑?如何向人类驾驶员一样与路人有效地沟通?如果自动驾驶汽车里没有驾驶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其他座位也空空如也只有车辆本身运行时会怎样?

  福特“身先士卒”试水自动驾驶汽车和行人互动

  9月14日,福特与弗吉尼亚理工交通研究所合作测试自动驾驶新技术:通过将移动方式以“视觉化”的形式告知对方,该技术可以使自动驾驶汽车与行人、骑自行车的人、人类驾驶员相互沟通。

  福特旗下为自动驾驶汽车工作的人为因素技术专家John Shutko在Medium发文称,“福特认为研发自动驾驶汽车不仅仅要关注技术,我们正在努力设计、测试和倡导一个标准,使自动驾驶汽车能够轻松的将他们的意图传达给路人和道路基础设施。”

  那互动方式到底是什么?据美国科技媒体TechCrunch,福特在模拟自动驾驶汽车的挡风玻璃顶部安装了一条灯带,通过灯带的闪烁吸引路人的眼睛,达到互动的目的。例如两条灯带并排移动,表明汽车正在减速停下;如果是一道快速闪烁的白光,表明汽车启动即将加速;如果白光处于常亮状态,表明汽车处于完全无人驾驶状态。

  福特模拟自动驾驶汽车挡风玻璃顶部的灯带

  此时,疑问接踵而至。很多人表示:为何不将其替换为LED灯条,并在加速、减速、转弯等行为发生前显示出相应文字?如:“注意!即将减速”、“注意!即将加速”、“注意!即将左后转弯”等等。或者,使用“红绿灯”模式,并采用不同颜色作为警示。这样,好处在于路人完全没有学习成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状态一目了然。

  福特当然也曾将其纳入考虑,但很快被否决了。原因很简单:世界上语言有上千种,许多国家也有不止一种官方语言,想要使用文本与所有人有效沟通可能性几乎为零。此外,很多国家的交通监管部门对汽车前方使用的灯的颜色有着严格限制,从这个角度讲使用白色或琥珀色的灯条“被毙”的可能性最小。

  不管怎么说,在人们真正理解这些灯条闪烁的含义之前,需要对这一解决方案进行反复曝光,让这些信号灯的指示意义在公众心目中像红绿灯那样根深蒂固。如果这些信号灯能够成为一种被接受的视觉语言,对自动驾驶汽车融入人类社会运行这一课题将大有裨益。

  据TechCrunch报道,福特与弗吉尼亚理工交通研究所已经在其城市进行测试达150小时,覆盖约1800英里,测试对象包含行人、其他汽车司机及自行车骑行者。但这还只是个开始。此项测试最终目的是进行深入的光信号研究,并与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和SAE国际组织在内的行业标准组织行成合作,使该项技术在自动驾驶汽车和运输公司之间真正得以应用,并让社会接受并认可自动驾驶的巨大价值。

  福特CEO吉姆哈克特:“2021年实现自动驾驶不切实际”

  此前,福特前CEO马克•菲尔兹曾放出豪言:2021年推出全自动驾驶车。对此,上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现任CEO吉姆哈克特不惜“打脸”,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应该是渐进发展的,与计算机一样。如果你需要一辆能在任何时间到达任何地点并且还能克服各种恶劣环境的自动驾驶汽车,2021年肯定有些不切实际。这个问题即使换做其他制造商也会这样回答。

  福特的前 CEO在位的几年中,可以明显看到福特比起卖车这件事,更加专注的是智能出行的方面,每年的几大车展,重点也往往都不在新车的发布而是推广福特的未来出行愿景。可以说,是马克•菲尔兹将福特从一家传统汽车厂商打造成了一家出行服务提供方。然而,新CEO吉姆哈克特却在对传统汽车销售上进行倾斜,并且降低外界对福特自动驾驶的期待。

  可见,对比前任领导马克•菲尔兹,吉姆哈克特显然谨慎得多,也实际得多。但在脚踏实地的同时,由此番“人肉靠垫”尝试可见,福特从未放弃对自动驾驶的技术探索,并对该领域存在着难以掩盖的野心。

  毋庸置疑,曾经的福特智能移动公司 CEO、如今的福特公司掌门人吉姆哈克特绝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布局的未来出行。但面对外界的高期待和高度施压,福特似乎在尽量“抑制”其自动驾驶研发进展的发表,由此降低存在感。毕竟吸引人才追自动驾驶风口的吵闹上半场已经过去,而潜心研发让技术成长的自动驾驶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巨头争相布局,Uber 100万名司机未来将被机器人取代

  自2009年谷歌开始无人驾驶高速路测起,全球各大相关企业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热情日益高涨,研发持续推进。截至目前,谷歌、百度、Uber、特斯拉四大巨头在无人驾驶领域都已取得一定进展,Uber更是放出狠话:“以最快的速度,把Uber公司下100万名司机替换为机器人”。

  综合四大巨头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投入规模、研发进展、人员配置、发展目标等因素,整体来看,百度和Google在高精度地图方面有显著优势; Uber同样致力于地图系统研发,且在无人货运方面已有布局;而特斯拉在实际驾驶里程方面拥有较多的数据,资源丰富。详情请见下表:

  三个理由,我们还没准备好

  无人驾驶汽车若要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不容忽视。如今,许多汽车都标榜自己具有自动驾驶能力,但所有的汽车驾驶仍需要车主100%注意力集中。在很多情况下,无人驾驶汽车的真正实力与大众预期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因此,虽然无人驾驶之势盛行,但以下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1.大众认知匮乏

  Klashwerks最近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74%的受访者熟悉“自动驾驶汽车”一词。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此类汽车有完全自动和半自动之分。同时,只有达到完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才能实现司机劳动力的彻底解放。例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仪功能属于二级类别:它可实现汽车加速,维持车道位置,并且在没有驾驶员输入的情况下改变车道,但是人类必须手动转弯,并实时关注路况。近期,许多汽车制造商表示,四级类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便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驾驶。

  2.早期测试意外多发

  就目前的评估结果来看,全自动及半自动车辆的早期测试均出现了一些意外,例如Google的自驾车坠毁,Uber的自驾车闯红灯、驾驶方向错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事故导致司机身亡。这些严重的事故会很大程度影响人们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及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期待。

  为了推进自驾技术的发展,现实体验必不可少。然而,很大的风险是,如果重大事故发生,而有关部门为了研发技术而采取措施减缓,那么这可能伤及无辜的老人、孩子、抑或是整个家庭。

  3.分心驾驶安全性堪忧

  不幸的是,分心驾驶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据NHTSA统计,从2014年到2015年,分心驾驶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了8.8%。我们在Klashwerks的调查中也看到了这一点,其中一半的受访者承认在开车时打电话,17%承认曾在驾驶时发短信。虽然交通法规对此类行为明令禁止,但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预测到,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分心驾驶未来或将愈演愈烈。

  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将前提设为,如果驾驶出现问题,人类将立即介入并加以控制。但是,正如数据所示,驾驶员通常还是会忽略警告标志,就像是致命的特斯拉事故。

  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和汽车革命的到来无疑令人兴奋,但安全性却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只有确保公众对先进技术得到适当的教育、并将驾驶安全放在技术研究的首要位置,无人驾驶技术才能真正走向成熟,被世界所接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