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一家盈利的公有云公司,在AI上是这么布局的:用“中立”和差异化竞逐云市场

在AI这步棋上,UCloud有着怎样的布局?未来的云计算市场又会如何混战?
2017-10-12 16:42 · 钛媒体  胡江路   
   

  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一批公有云创业公司,UCloud如今已战绩显赫:全球21大数据中心,5万多家客户,间接用户量近10亿、规模仅次于阿里和腾讯、国内云计算厂商前三甲……2017年3月,在UCloud主办的TIC2017大会上,CEO季昕华除了宣布9.6亿元D轮融资的重磅消息外,更是首次提出CBA(Cloud、Bigdata、AI)战略,表示要大举进军人工智能服务,让AI变得更便捷。

  反观国内云计算市场,目前的格局是阿里大而全;腾讯对标阿里、步步紧跟;京东网易自带明显的行业属性;百度更是个性鲜明,“all-in-AI”。

  在AI这步棋上,UCloud有着怎样的布局?未来的云计算市场又会如何混战?

中国*一家盈利的公有云公司,在AI上是这么布局的:用“中立”和差异化竞逐云市场

  卡位技术云,让AI更便捷

  在云计算市场深耕了5年之后,AI的发展对于UCloud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也是水到渠成。在人工智能上,UCloud不仅提供基础IaaS平台的计算能力和存储产品,还率先推出三款产品:面向AI训练任务的UAI Train,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的UAI Service,和保障数据安全流通的“安全屋”产品,覆盖了AI领域从模型训练到部署,以及数据存储、计算、安全等需求。

  首先,对于AI来说,想要更智能就要赋予它更强的计算能力,这就需要让CPU、GPU、FPGA等具备不同计算能力的处理器进行有效协同,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分析处理的各种需求。还要有更好的算法,让处理器能够高效地分析处理,并通过不断的数据收集、数据建模及训练调试等,才能调试出一款切实可用的AI产品。UAI Train整合了UCloud云平台的计算能力和数据整合能力,帮助AI公司以更低的成本解决AI模型训练时需要面对的计算资源、任务管理、任务容灾等问题。

  其次,随着AI概念的落地,AI技术和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人脸识别,以往更多的是用在安防领域,尤其是公安、政府公众机构等,但随着技术的普惠性现在更多的应用在商场、便利店、小区民用场所等场景,由此也延伸出很多的在线AI服务及场景。那么,如何在高可用的环境下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如何成本更低以降低使用门槛?如何提高部署及运维效率?如何高效容灾保证安全?这是很多AI公司的痛点,也正是UAI-Service所要解决的。

  再次,则是UCloud“安全屋”产品。对于数据比较敏感的传统企业或政府客户来说,很多AI公司需要派遣算法工程师去到客户现场驻场支持,私密环境下获取数据,还要搭建一个专门的训练集群,训练之后把算法模型交付给客户再离开。这个过程非常耗时耗力。“安全屋”可以让用户通过加密的方式把数据上传,通过区块链、堡垒机、审核流程等手段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做到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从而安全、便捷、灵活地进行数据分析和交换。对于工程师而言,所有工作都在线完成,也可以省去差旅时间成本,从而使效率大幅度提升。

  相较于BAT在AI上的各种押注,UCloud COO华琨认为UCloud布局AI的*特色是“中立”。UCloud不做AI产品研发,只为做好AI企业服务。在华琨看来,BAT在AI业务上与AI公司存在竞争关系,譬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领域,就不乏商汤科技、Face++、云知声等一批*的专业AI公司,因此,很多AI企业对BAT的云服务存在顾虑,这也正成为UCloud AI服务的突破口。

  “上不碰应用,下不碰业务,我们的定位是一个中立的AI服务平台,服务于各个AI企业,以解决其成本、程序、在线部署、运维等难题。”华琨解释说。

  除了专业的AI公司,实际上UCloud的一些老客户也在尝试AI的新应用。比如一些在线教育领域、在线旅游、在线金融公司,都成立有专门的团队在试水AI。这无形中也扩充了UCloud AI服务的对象和场景。

  “AI将来势必要渗透到各行各业,市场需求非常大。这也是作为云计算厂商未来应该发力的方向。”

  尴尬的商业变现

  根据国务院今年7月颁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的AI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

  面对万亿级产业规模,尽管诸多企业跃跃欲试,抢滩布局人工智能,但商业变现仍旧是一个很烫手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专业的AI公司在算法方面很强,但是还没有自己的商务团队,很难接触到将来能够变现的客户。另一方面,企业基础资源部署成本居高不下,一般要从几千万降到几十万,很难实现快速复制。

  在这方面,UCloud已经有了一些可落地的项目。譬如与*范式的合作,利用*范式“先知平台”在精准营销方面的强势基因,通过产品的深度集成,UCloud平台上的用户可以直接把数据源部署在一个平台上,在线调优算法模型,获取行业所需要的精准推送服务。

  “另外,我们还要帮助企业降低部署成本,帮助AI技术快速落地、快速复制,让更多行业的客户作为合作伙伴参与进来,将AI带入各细分行业付诸应用。例如,利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技术帮助商超分析门店人流,分析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变化,都是很迫切的应用需求。但这些场景面临的集中问题就是付费门槛一定要低。”华琨介绍说,“利用UCloud的解决方案后,成本能降到原来的1/5~1/10。”

  用“中立”和差异化竞逐云市场

  作为发家之本,云计算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构架、承载体,也是UCloud的命脉。尽管云端争夺战由来已久,BAT纷纷跑马圈地,后起之秀奋勇争前,但是先发制人的UCloud早已在这沙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与华琨的访谈中,“中立”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词汇,也是UCloud区别于其他云服务商的*特色。“正如聚美优品不会选择阿里一样,做游戏、做社交的公司也不太可能选择腾讯作为服务商。UCloud专注于云计算,不涉及任何客户业务。”

  从最早的游戏入手,如今的UCloud依然在游戏领域保持*,同时在电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PaaS&SaaS、多媒体、金融、制造、零售等行业迅速扩张。秉承“中立”的原则,UCloud在垂直电商和零售领域占尽先机,积聚了一批老牌零售企业,如永辉超市、百联、大润发,以及新兴阶层便利峰等优质企业客户。

  对于未来的云计算市场,华琨认为,公有云的创业期已经消退,“基本上没有1万台物理服务器,5-10万台的虚拟服务器基本则无望再进入这个领域。这是一个基准线。”

  除了基础设施的门槛,华琨看来,UCloud 5年间积累了五万多家客户,覆盖诸多互联网及传统行业,在客户数量和质量上都已具有规模效应。其次, UCloud已完成D轮融资,且企业60%以上都是研发等技术人员,在资本和人才层面具有*优势。再次,UCloud推出了“云汉”产品和解决方案体系,为不同行业客户的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产品及解决方案完备程度、服务的满意度上居于业内*。非新入局云服务商短期内可以超越。

  此外,UCloud还大力发展海外服务,已建有覆盖国内、亚太、北美、欧洲的全球21大数据中心以及北、上、广、深、杭等全国11个线下服务站。

  值得一提的是,UCloud如今已完成了单月盈利千万,今年的目标是实现全年盈利。“我们应该是目前全中国公有云厂商中*家盈利也是*一家盈利的公司。”华琨表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