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017医疗10大关键词,互联网医院、民营医疗上榜

2017年医疗十大关键词:①互联网医院;②医药分开;③精准医疗;④独立第三方影像中心;⑤民营医疗;⑥健康管理;⑦分级诊疗;⑧基层医疗;⑨产业资本;⑩一带一路。
2017-12-05 12:41 · 微信公众号:亿欧网  武单单   
   

  不管是2016年移动医疗热潮的爆发还是2017年人工智能热潮的兴起,新技术、新理念深入产业的应用依旧是医疗领域的玩家们和资本不变的关注方向,新政策对于行业发展的力量也越来越显现出来。有人奋起有人跌落,不变的是,每一股力量都在促进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亿欧医疗梳理了2017年医疗行业十大关键词,以飨读者和业内人士参考。

  一、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疗发展至今,以好大夫在线、微医为先的远程问诊平台打下了互联网医院的头阵。早在2016年,微医就已落地宁夏互联网医院,今年3月,国内*互联网医院基地落地银川,包括丁香园、春雨医生、七乐康、安心医生、医联在内的15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拿到了筹办互联网医院的资质。

  此外,今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全面推开医师多点执业,这临门一脚也助推了互联网医院的发展。

  一切看似顺风顺水,然而在今年,互联网医院的路走的却并没有那么顺畅。5月8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相继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办法》规定,只有“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慢性病签约服务”才能进行互联网诊疗活动,其他形式的互联网诊疗活动“不得开展”。

  不仅如此,11月15日,食药监总局就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两个征求意见稿基本上断了互联网医疗公司在线诊断和网售处方药的“念想”。

  由于政策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不少人对互联网医院仍持乐观态度。

  二、医药分开

  3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下发,其中“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落实药品购销‘两票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等字眼备受关注。《通知》还强调,到2017年底,以行政区为单位,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力争降到30%左右;到2020年上述指标得到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稳定在合理水平。

  “取消药品加成”的另一个意思是:药房将不挣钱了,医院药房的数十上百名工作人员相当于就是医院“养着”。有专家认为,药房利润的消失并不是医院取消药房的充分条件,“无疑是医药分开。但‘医药分开’并不是简单地将医和药从物理上进行分开,实际上要解决的是过去医院不合理的补偿模式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建议国家将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这部分损失以合理渠道进行补偿。”

  这是把“双刃剑”,药房“叫苦连天”,但老百姓对此似乎颇为满意。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发文称,其对2008名在医药分开改革实施以来,自己或家人在北京的医院有过就医经历的北京居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7.8%的受访者对北京本次医改带来的改变满意,56.8%的受访者表示取消药品加成后降低了患者的购药成本,47.9%的受访者认为本次改革有利于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三、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15年1月20日,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与个体化医疗相比,精准医疗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准性;是在对人、病、药深度认识基础上,形成的高水平医疗技术。

  在近年“消费级基因检测”和“人工智能”概念愈发火热的趋势下,“精准医疗”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较为标志性的事件是2017年7月华大基因的上市、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23魔方融资后下调50%价格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精准医疗行业的应用。

  精准医疗是要根据患者的个体遗传基因特征,量身定制个性化诊疗方案。在当前医学数据大规模整合的时代,生物数据的指数级增长导致精准医疗知识体系已经超过医生个人承载的范围,知识更新速度也超出了传统医学教育系统的处理能力。这时,想要实现更为精准有效的诊疗,就亟需计算能力*的人工智能来救场。

  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内技术人才的不断涌现、技术不断升级的大环境下,人工智能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作用还会迎来下一次爆发。

  四、独立第三方影像中心

  2016年8月,卫计委正式颁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的通知》;2016年10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政策和标准的相继出台,确立了第三方诊断机构尤其是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可以作为独立法人运营,并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为国内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医改新政再次为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加了一把火。

  除了江西一脉阳光医学影像中心、平安好医医学影像中心等“先行者”,后起之秀偏向于从“第三方检验平台和读片工具”切入,再落地线下的重资产模式。

  例如,在国内的独立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市场中,线下建立独立第三方影像中心的玩家有万里云、杭州德康医学诊断中心等,除此之外,将AI结合医疗影像的创业公司翼展科技也将医学影像服务链延伸至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涉入诊疗服务。

  据国金证券调查数据,目前我国影像市场规模在2000多亿元,省会城市的影像中心规模在250-300亿,县级市影像中心规模在300多亿。在我国,面对这个上千亿元的大蛋糕,再加上政策形式的加持,很多资本企业已经把第三方影像中心作为了战略目标之一。

  五、民营医疗

  民营医疗,包括医院、诊所、卫生中心等,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医院大部分是由社会出资以营利性机构为主导所办立的卫生机构;也有少数为非营利机构,享受政府补助。

  2017年,诊所成为我国民营医疗的“网红”。互联网医疗玩家纷纷转向线下战场,打造线上医院+线下诊所的新模式,线下诊所遍地开花:丁香诊所第三家门店开业,落地福州,同时杭州滨江区的丁香诊所宣布接入医保;平安好医生在青岛建立首家互联网医院;春雨医生首家赋能医院“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中心”落地;悦美、新氧等医美平台纷纷布局线下诊所;9月,企鹅医生也宣布在三个城市开设线下诊所;于刚、胡大一、于莺、崔玉涛等原本体制内的“网红医生“离开体制开办诊所……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共有医院3.0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566个,民营医院17153个。与2016年6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392个,民营医院增加1850个。但实际上从诊疗人次看,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约九成的病人选择到公立医院而不是民营医院就医。

  民营医疗要在中国医疗体系中分得蛋糕,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各大互联网医疗纷纷入局,这个势头还挺“猛”的。

  六、健康管理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时,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中国,大部分人对于健康管理的认知是“非刚需”,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公众的认知度还不高,健康管理的一些理念尚未被公众所接受。因此,该领域的玩家多从血压、血糖、体检、妇幼等领域切入。

  2017年,除了原本在血糖、血压慢病管理领域的玩家,还有不少“跨界选手”。5月10日,基因界“腾讯”华大基因战略合作2013文化创客园,基于科普延伸到健康管理;9月28日,怡康医药宣布其B轮融资时,还将其怡适康健康管理中心落户怡康医药连锁店,进军健康管理;10月10日,家用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乐心医疗”宣布与库珀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全面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七、分级诊疗

  所谓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这项措施在北京医改新政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2015年起,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2017年是落地分级诊疗的关键节点,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

  今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4月13日,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还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会。

  但目前,我国家庭医生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百姓还未树立合理就医理念仍是现阶段制约签约服务工作的瓶颈。

  八、基层医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主要面向本机构服务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机构。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我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万个,乡镇卫生院3.7万个,村卫生室64.2万个,诊所(医务室)20.2万个。另一数据显示,2017年基层医疗的整体市场规模已达3600亿,年增速高达13%。

  在医改的强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包括明医众禾、益体康、博厚医疗汇创宜、和天医管等涉及基层医疗的项目都受到了资本市场极高的关注。除此之外,移动医疗老兵“好大夫在线”也宣布其2018战略中的关键词是“聚焦基层、赋能基层”,把专家碎片时间和业余时间,分出一部分给基层医生,真正帮助基层提升诊疗能力,让患者安心留在基层,为基层实现分级诊疗目标。

  另外,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下,AI+医疗也将成为基层医疗的一个重大突破口。智能诊疗在基层的推广和普及,可能是一种搅局式创新,但是这些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原来需要专家才能做到的诊断、治疗。让基层医生在缺乏高端仪器设备的情况下,也能为患者提供初步的诊治工作。

  九、产业资本

  产业资本一般根据投资方向和投资主体来确定,如果投资方向为医疗领域,则可确定为医疗产业基金。如果投资主体是医药企业,其为产业上下游进行战略布局,也可确定为医疗产业基金。设立产业基金的主题可以是医疗上市公司、政府,也可以是券商基金等。

  2016年新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提到,“鼓励依法设立的并购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给上市公司发起设立或参与产业基金提供了一剂“强心剂”。

  在今年,较为活跃的医疗上市公司包括鱼跃医疗达安基因、润达医疗、翰宇药业、恒康医疗、乐普医疗长生生物等。截至2017年6月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百余医疗上市公司撬动千亿资金。

  十、一带一路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合作、并购遍地开花,医疗行业也不例外。大量外企资金的涌入,在进一步压缩国内医药市场空间的同时,也使得国内医疗企业积极“走出去”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其中,资本出海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医疗企业出海的主要发力点。

  例如,恒康医疗以16.94亿元受让澳大利亚第二大影像诊断企业PRP公司、楚天科技以11亿元联合并购德国药企Romaco集团75.1%股权、爱尔眼科以1.52亿欧元收购价,向持有Clínica Baviera, S.A.100%股份的股东发起自愿收购要约……

  在“引进来”方面,2017年,医疗企业偏向于引进海外技术、人才、资本,也有通过并购和和合作等方式拓展国际化布局。统计显示,从2016年初到2017年3月一年多的时间里,仅中国医药行业资本对外收购案例涉及到的总金额就超过400亿元。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国正快速进入医疗需求的爆发期。中国人口逐渐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大病、慢性病的发病率增加。但医院数量增长率和卫生技术人员增长率却远远赶不上医院诊疗人数增长率。因此国内医疗企业海外投资能让国内企业更快接触新技术、扩展新市场、获得新人才等,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一大途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