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电子竞技游戏一年创造500亿收入,这些人说:未来生活方式是,一半以上开支都会用在体育休闲上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科技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电子竞技,完全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生的运动模式。传统的运动方式,基本上从劳动的生产方式转化为生活方式,比如高尔夫球,贵族接受了这项运动之后,就变成了所谓的贵族运动,包括钓鱼。
2017-12-10 21:04 · 投资界综合     
   

  2017年12月8日-10,“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在海南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美国、欧洲及亚洲的政界、商界、学界*影响力的*,旨在通过民间智库撬动政经能量,以思想的共鸣引领变革方向,在推动探讨当前全球治理方案、促进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推动世界经济良性发展发挥更为积极的现实效应。

  论坛上,国体育报原常务副总编、中冰雪公司创始人张乐年;中视亮中(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洪平;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北京路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小蝶;北京十三分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朱毅;黑蝶资本创始合伙人孟凡;洪泰基金董事总经理方妤文德迅投资任执行董事罗川艺就“体育+娱乐+科技”的话题做了相关讨论。

电子竞技游戏一年创造500亿收入,这些人说:未来生活方式是,一半以上开支都会用在体育休闲上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张乐年:请各位嘉宾落座。虽然90分钟,但时间依然非常紧,请在座的各位嘉宾先介绍一下自己和所从事的专业。

  洪平: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参加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体育部分。我是来自北京中视亮中体育文化有限公司,主要做的是CCTV5的品牌运营,CCTV5在座的各位都比较熟悉,就是中国比较权威的体育频道媒体,现在我们也开始响应国家的号召,推动全民大众体育,央视第五频道也搭建了一个比较强大的体娱的互联网平台,还有线下空间,大众赛事方面的工作,目的就是一个,如何推动中国5.5亿人参与到大众体育里面去。

  何文义:各位下午好!我是来自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的,一直从事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研究,在体育产业,从2004年开始侧重,也参与了一些国家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包括现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些工作。

  张乐年:何教授现在非常忙,现在有一个何文义的指数,他有多忙就证明体育产业有多火。

  张小蝶:大家好,我是路德文化的张小蝶。我们在做综合格斗的工作。

  朱毅:大家好,我们主要致力于健身行业的智能化、娱乐化。

  孟凡:大家好!我是黑蝶资本的创始人,我们是主要专注于体育文化、消费、健康领域的基金,我们目前在体育领域投了相应一些有数量的项目,从赛事培训到体育周边衍生的一些其他服务,都有一些切入。当然现在主要是以赛事为主,篮球、棒球、橄榄球,包括搏击、健身等等,这些领域都有相应的投资。

  方妤文:我是洪泰基金的,我们公司成立了三年,目前整体的管理规模达到100个亿,主要的投资方向是在文娱体育、消费升级、智能科技,投资的生命周期也是全周期的,从早期的天使、VC、PE、全线基金等,都有,我们还有一个财富平台。

  罗川艺:大家好,我是德迅投资的罗川艺,我原来在百度工作了十年时间,我们这个基金成立了十年,累计投资了200多公司,泛娱乐、消费升级等都有涉及,今年我们也关注电竞的项目,还有体育结合互联网的一些项目,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一块交流。

  张乐年:这个论坛的主办者安排的这些嘉宾,有投资人、有产业工作者、有做学问的教授,我算个传媒人。我们这些人坐在一起,可以共同洞察一些事情。体育科技N次方,什么意思?首先,请教授破一下题。

  何文义:所谓体娱N次方,大家都学过数学,N次方如果小于1就没有意义了,我个人认为,所有的科技体育都是为人服务的,未来发生的科技进步,其实都是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因为人的生活方式在升级,人的消费在生长,人对于闲暇时间的利用,我个人认为,体育将来会成为一个主要的方向。以人为本去思考这个问题,是最恰当的。

  张乐年:N次方是一个无穷大,变化无端的符号,体育+娱乐+科技就会呈现一个无穷大。究竟大在哪里?究竟如何无穷,请在座的各位嘉宾脑洞大开一下,想象一下你们眼中未来体育+娱乐+科技就会什么样的呈现?比如你们所喜欢的项目,希望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玩法?依靠科技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罗川艺:我是非常认可何老师讲的观点,科技是以人为本的。科技的升级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非常多的改变,包括我们穿的鞋子都是智能的。科技的进步,*是给用户和人带来了升级,因为升级就会带来很多创业的机会。消费升级带来运动升级,创造更多的价值。然后是我们投资人带来的价值,科技升级了,改变了人们生活的体验,企业家因为创业也能挣到钱,我们投资人才能投到新的科技企业。如果是二、三十年前,大家还是传统的没有科技的体育,比如一个啤酒厂,它的边际成本是能看得到的,但是体育+科技的创业,应该是无穷大,让我们投资人看到未来非常多无穷的机会。

  方妤文:我对体育真的是非常有情结,体育有*的承载力,可以+互联网,可以+娱乐,+健康,等等,由于它*的承载力,我认为体育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消费升级的方式。科技注入之后,会进一步带动体育产业的消费升级,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家现在已经逐步把运动作为高端的消费方式。对N次方的理解,我认为是体育的*承载力,带动了产业链周边的发展,放大了产业链区块。

  张乐年:我们经常讲体育+,好像体育要把技术加上,实际上,我认为体育是内容,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把体育这个内容加上,才是我们更需要的。

  孟凡:我们这次的主题是体育科技。我就从体育和科技的角度来说说,我们对于这方面的见解。我们现在把体育科技分成两类:一类是硬科技,一类是软科技。其实智能硬件,我们归在科技类,包括我们穿的很多鞋,气垫等等,我们也归为科技类。科技类是有不同的,我们看不同的体育科技类的项目观点和评判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听到的是AI和智能硬件。

  这块的体育科技,我们又分为三类:一类是2C端的,就是给用户使用的。这类的科技,我们更关注它是如何提高用户体验的。一类是给企业使用的。我们会关注是否能够为企业提供效能。一类是体育大数据应用比较广泛,但体育培训系统性的,我们更关注它在专业度和数据分析、整体提供解决方案上,是否能给一些专业运动员和专业机构提高更高更好的方案。其实科技,对于体育来说,有不同层面的理解,我们专业资本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每个角度都是有差别的。

  朱毅:首先,“体育娱乐”应该是一起的,体育本身带有一种娱乐的属性。体育通过多巴胺的分泌,就会让自身变得快乐。体育就是一种娱乐方式。比如远古的体育方式,可能是去狩猎,我觉得这不是一种体育,而是一种体力劳动。所以,我觉得“体育娱乐”是一个词。娱乐呢,刚刚说了多巴胺的分泌满足了*层的层级,再往后,体育能带来更多的荣誉感、成就感,要达到第二层的娱乐就离不开两个词:交互和数据。比如最近非常洪的《*荣耀》,打一盘要20兆,它是一个巨大的数据量。同时,它可以交互,比如可以跟全球的玩家一起玩。科技更多的是一种工具,比如走路,是非常传统的一项运动,微信运动把采集的数据拿过来,和人之间进行交互,就会变得很有意思。

  张小蝶:主办方数学肯定非常好,我们公司是围绕着综合格斗来创业的,听起来是一个体育公司,但我们成立之初定位它是体育娱乐公司。我们在自己赛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娱乐化进行大众的推广,我们跟湖南卫视推出综艺节目,核心也是为了推广我们的体育项目,综合格斗是一个新兴的项目,在国际上也就二十年时间,但国际上工人的创始人是李小龙。这样一个新兴的体育运动怎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全民普及的项目呢,奥运会为什么后来能大获成功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媒科技的力量。我们把赛事在中国落地之后,跟电视台合作。

  何文义:以为一直在破题,体娱科技N次方,体育是一个基础,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要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以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科技从某种角度是一个工具,是一个基础,运用科技增加生产的劳动成果,来满足大家的需求,最主要的是,使大家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体育产业的高峰期是来源于人的闲暇时间,如果你天天加班根本就没时间参加体育文化活动,科技进步实际上是解放了人的劳动生产。

  未来的升级,从文化消费到体育消费,时机刚好到来,人均GDP达到4000美金的时候,中国文化产业要大发展。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金的时候,休闲体育大发展。我们去年人均GDP已经达到8500美金了,所以,体育有了大发展,因为人已经不能局限于满足静态的文化需求消费,比如看电影,要互动的、户外的主观的消费,比如滑雪,打高尔夫球,到户外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是一个动态的消费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科技奠定了我们消费升级的基础,把人从劳动当中解放出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科技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电子竞技,完全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生的运动模式。传统的运动方式,基本上从劳动的生产方式转化为生活方式,比如高尔夫球,贵族接受了这项运动之后,就变成了所谓的贵族运动,包括钓鱼。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移的消费是未来的趋势。

  比如自行车,二十年前骑着自行车上班,它是一个生产工具,因为他帮你挣钱。但到今天花两万块钱买一辆智能自行车,它是为了花钱去的。消费升级的基础在于科技。

  洪平:我们说科技改变生活,体育丰富生活,体育让生活更精彩,一些都是围绕着生活,何老师说了,不管是科技,还是体育,都是以人为本。何老师是我们第五频道顶层架构师,也是我们商业模式的总顾问,我们都是围绕着何老师设计的方向在做体育。首先,体育和科技一定是密不可分的,今天中国在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科技一定是能够去助力中国大众体育发展的非常核心的工具之一。

  像小蝶说的,如果奥运会,没有科技的发展,没有电视的传播,没有CCTV5频道能看到奥运会,可能体育不会那么火。所以,科技可以把更多的体育项目进行传播的。未来第五频道和科技结合的一点是,结合互联网。今天在座的很多年轻人,手里都有微信,每天跑步或走路的时候,都会显示每天的步数,这就是科技的一个展现。未来在第五频道上能看到全国各地各种体育的活动项目,这是科技能够让你更方便、更便捷的感受体育。

  另外,体育的目的一定是为了健康。人就是一部非常精密的仪器,我们通过科技的手段获取你身体的数据,反馈回来,给你更精准的运动健康指导,这就是科技和体育结合,以人为本,给人带来解决方案的体现。所以,在体育和科技方面,有很多高度的结合,未来第五频道会有很多线下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可以打网球,一边打网球打在墙上可以消消乐,把电子竞技融合到体育里,让所有的人能感受体育科技结合最终给人类带来的成果。

  张乐年:我们的嘉宾共同在探讨体育的本质是什么,体育的本质就是娱乐,体育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教育得到功能、有健康的功能,但它的本质是娱乐。学校下课铃响了,孩子们冲到操场去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他们是为了健康吗?他们就是为了快乐。所以,嘉宾们总结的都非常到位。

  我也参与一下讨论,讲到体育和科技的结合,我介绍两个东西:*,雪。现在有一种人造雪,肉眼完全分别不出来是人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未来的滑雪有可能是彩色的,不再单单是白色的。第二,我们在电视上看的转播,只是看到摄像机的视角,但现在有一种新的技术,看一场足球赛,可以在防守队员的角度看球场,也可以送射门运动员的角度看整个球场。也就是说,高科技的介入,使大家对体育的体验更加丰富了,这是一个无限的金矿,需要我们去挖掘。

  我想请问各位嘉宾,目前中国体育娱乐和科技结合有什么最鲜艳的信息?有些什么技术?

  朱毅:我现在了解到的,体育和科技融合的,主要集中在足球,足球运动员脚上会有一个机器,他的数据我们都可以采集。真正体育科技结合,在百姓当中应用的还比较少,比如VR技术。我们主要是做健身行业的,去健身房有两点:练什么、怎么练。很多人去健身房只做两个事情,一个是跑步机,一个是动感单车。其他的所有器械是需要教练去教的。我们现在做的是交互、数据,把健身器材和用具变成智能化,可以采集你的数据。交互,传统健身房的器材都是不带电的一块铁,很难产生交互,像沙袋,通过交互屏可以感知你打它,它也可以让你怎么打它。交互了以后就可以娱乐,比如排名。

  张小蝶:朱毅做的项目可以跟我们有很好的合作机会,因为我们在三里屯有一个格斗夜店。

  张乐年:你这个夜店不喝酒吧,是怎么个情况?

  张小蝶:传统的是格斗、健身、夜店,是分开的。但这个项目本身就是刺激多巴胺的,我们认为格斗跟音乐是天然最搭配的,也就是体育和娱乐的结合,这就是我们做这个店的思路。今年有一个很火的事件,就是徐晓东大战太极磊磊,徐晓东是一个退役的受伤的综合格斗的运动员,太极磊磊被他击败了。我想讲的是,现在的体育运动,一定要在科技上做加成。传统的太极仅限于健身领域,更多是人跟天地,人跟环境,现在体育娱乐讲究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对抗。比如我拳击打过去,有力度,有角度,跟人跟物去打是有差异的。传统功夫要进步的话,一定要借助科技的元素。

  最近还有两个大的事件,一个是AI,谷歌在做一件事,就是由AI生产AI,部分领域已经证明,它比人造的AI更进步了。一个是苹果,苹果刚刚宣布了他们相关的智能设备要跟国际上最著名的体育健身品牌结合。也就是说,未来体育设备不止是一个物件,会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你的大数据也会接入到这个体系里。我们拳馆也会引进世界上*进的一些设备,把人跟智能连接在一起。

  张乐年:你的拳馆不会人打机器人吧?

  张小蝶:会的。

  洪平:有很多赛事需要有一种观赏性,这种观赏性从平面化到3D等,有很多机构在做。现在有很多体育项目,已经开始和体育培训、体育娱乐相结合,比如北京已经有的四季雪,在海南可能未来都会有。

  张乐年:我不太清楚未来有还是现在已经有了?

  洪平:不知道这边会不会建,因为现在北方已经有了。科技真正改变的是没有地域的差别,或者没有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体验更多的体育活动。比如室内高尔夫模拟器,或者冲浪模拟器,北方这个时间都可以冲浪。包括给小朋友玩的,体育项目娱乐化、智能化,让更多人参与。现在还有体育地毯,它发光很快,你跟着它的发光去运动。因为体育过去是非常依赖教练的,体育地毯通过科技的组合,能够跟着他的节奏做运动,减少教练的一些功能,比如动感自行车,骑着自行车,前面环形180度的大屏幕,好像是在草原上骑自行车。体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体育娱乐一定会高度结合,特别是90后、00后,他们会更喜欢这样的东西。这也是从传统体育到更新兴体育发展的一个过程。

  张乐年:现在体育界涉及到的高科技,远不止今天论坛所涉及到的几个产品,比如现在的健身房,已经有高压氧的健身房和低压氧的健身房,在不同的氧气浓度里进行健身,可以获得不同的健身需求。

  我非常想知道,投资行业是如何看待体育+科技的,你们的投资有没有什么原则?是怎么把握的?同时,如果要获得投资方的青睐,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方妤文:不管做体育产业,还是体育科技,作为投资人来说,往往会去对标一些东西,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但我们发觉对标的时候,由于很多历史遗留的原因是很难对标的,体育产业五个重要的收益方:政府、媒体、社区、赞助商和资本,在中国和美国是完全无法对标的,没有一个对标的环境。为什么呢?中国是奥运指导下的,美国是下沉到俱乐部。媒体,国外对所有的体育内容是买单的,但中国没有,恐怕还要倒付,要播国际赛事恐怕要倒付钱,更不用谈收益的问题了。

  在美国,体育产业跟社区结合的非常紧密,但中国没有。中国46号文出来以后,几乎没有体育产业的投资,基于这样的生态,就会导致我们体育产业缺了很多东西,比如缺IP、缺人才、缺服务、缺场景。因为这样的现状,就导致了商业模式是非常有挑战的,我们怎么投,它怎么盈利呢?都知道是一个大金矿,而且各个产业链上都有机会,主要是怎么投的问题。但是,体育产业在科技方面是一步赶超美国。

  有五个方向是跟体育科技相关的,*,为了体育技能产生的体育科技的做法,比如智能篮球框,通过你投篮的准确度和维度来指导你。第二,通过科技更娱乐,竞猜的,比如大数据采集的公司。第三,智能硬件,主要是管理你的运动健康的,未来会跟医疗、保险挂钩。第四,互动体验,AR、VR的使用,在家里也能体会到场馆的非常真实的体验感。第五,跟互联网内容相关的,很多互联网平台会做体育的个性化的主播。

  罗川艺:我小时候很喜欢踢足球、打篮球,也喜欢打电子游戏,父母不允许我们打电子游戏,但会允许我们踢足球,我非常不解。到今天,父母对孩子玩游戏没有那么大的抗拒了,其实电子竞技已经进入了正式的运动,在2022年的亚运会,会成为正式的运动项目。我学了一个英文单词之后,才知道,原来运动也是一个游戏,就会发现自己从小玩的游戏,其实并不是那么罪恶的东西。

  我们投了创业类的项目,今年最火的游戏是《*荣耀》,电子竞技的游戏一年能创造500亿的收入,这是非常恐怖的市场。电子竞技的世界冠军,可能拿到的是500万美金的奖金,这是非常恐怖的激励机制,甚至比奥运冠军拿到的奖金都多,这会形成一个纯电子科技竞技的一种创业机会和玩法吧。

  张乐年:电子竞技确实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但欧洲有一个判罚,说棋类运动不属于体育,因此,我们从这两个案例上可以看出来,人们对电子竞技是有不同看法的。从体育的角度来说,我个人更主张到阳光下去、到户外去,更能获得更好的锻炼的价值。当然我们也必须有娱乐,希望高科技介入,数字技术的应用。电子竞技和电子游戏有什么编解码?

  罗川艺:电子竞技本身就是电子游戏,真正的电子竞技是非常考验智力、组队和策略,甚至有职业的选手,从十几岁开始锻炼电子竞技的运动,纯电子游戏,非竞技类游戏,会使个人成迷,而不是组一个团队去竞争。竞技类游戏是追求平衡,一般的游戏是花钱就能够改变结果。

  孟凡:您问游戏跟电子竞技的问题,就像篮球跟篮球比赛,只不过区别在于,可能有些游戏在设计初就是以竞技为核心的,有些游戏在设计初是以娱乐为核心的,差别在这儿。比如篮球,可以自己投篮,也可以跟别人比投篮。

  张乐年:电子竞技更重要的是看人和漫谈人之间的对抗,一个单板游戏,两个人之间进行对抗。而游戏是跟着开发商不断地开发和不断地深入,更是一个个人的游戏。当然孟总说了,它和篮球一样,本质上是手眼脑的配合。孟总,你们投资体育或者科技,有什么原则没有?

  孟凡:您刚才问现在有没有有意思的科技,我们在美国迈阿密有分公司,我们看了一个企业,很有意思,它在做人体潜能和运动服饰开发,大部分针对的都是极限运动,比如冲浪、滑雪、高空速降,它告诉你怎么更好的掌控自己的心率。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我们更关注的是硬科技。像您说的,体育最重要的是一个体验性经济,我们看过一个自行车的产品,在健身房的动感单车上插了一个硬件,放在一个大的电视上,跟我们说是智能硬件,我说这叫游戏机。

  我们看过一个滑雪眼镜的项目,它里头装入了很多国际上比较知名的雪道的数据记录,同时可以把整个滑行过程全部记录下来,而且可以跟蓝牙进行社交,同时一键上传到Facebook,这就是好的智能硬件。比如共享健身运动舱,我觉得很莫名其妙,说24小时谁都可以来,可以一边跑步一边看电视一边办公。不管怎么样,还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投的项目,一定是给用户带来解决方案的,人家愿意去购买,解决了他的痛点,才能赚到钱,同时再衍生其他的一些东西。智能硬件总结一句话,一定是提高体育运动的愉悦感,而不是试图取代体育运动。

  张乐年:现在确实很多创意,很多技术,绝大多数是非常有价值的,但也有一些可能还没搞清楚。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现在也泛用了,有一些属于自动化,也冠以人工智能。投资人的眼光非常犀利,能够看懂这些问题。昨天有一条新闻,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文件。我们这个论坛也恰逢其时,各位嘉宾谈的技术,更多的是聚焦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实际上体育和技术的结合,早就有之,并不是今天的事,尤其在竞技体育领域,它始终是存在的。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些话题,更多的是面向老百姓,希望它更接地气,我们描绘出未来的一个画卷,未来的一个美好的场景。

  在竞技体育里有很多好的例子,这些例子完全能说明体育和体育产业,事实上是完全基于技术之上的一个产业。下面请何教授讲一讲,这方面有什么典型案例。

  何文义:最典型的案例,我们一直在说奥运会。80年之前的奥运会都是赔钱的,哪个国家办哪个国家倒霉。1976年加拿大办了一个奥运会之后,一直到2006年才把债务还清。1984年奥运会为什么就挣钱了?而且美国政府一分钱都不掏,实际上是科技起了作用。1976年的时候,黑白电视机很少,但是到84年的时候,彩色电极机普及了。奥运会,现场观众顶多十几万、20万人,一旦电视普及了,几十亿人可以看到奥运会直播,体育产业实际上是个眼球经济,关注的人越多,它的价值越大。84年奥运会背后的逻辑是,科技拯救了奥运会。

  整个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无论是体育、娱乐、科技,主体是以人为本,但从文化发展的特征当中,我们发现它实际上是个后裔文化。年轻人创造文化,所谓的时尚文化,时尚文化的特点就是“喜新厌旧”,就是后现代,很多流行的文化都是流行不了三个月或流行不了一年的。所以,我们要迎合青少年的需求,然后延续到老年人。

  张乐年:何教授学问特别大,今天我有学了一招儿,就是“喜新厌旧”是件好事。

  何文义:“喜新厌旧”就是作为一个产品生产商,要了解客户,客户是喜新厌旧的,但有一样东西是可以结合的,文化产业发展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一句话,叫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从文化多元化来说,这句话是很对的。但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是毒药,要吃下去,文化产业就会做死。为什么这么说呢?文化肯定是有地域性的,产业化,相当于*众的文化可以产业化,地方文化是很难统一的,比如北京人根本就不听周立波的清口,上海人根本不听郭德纲的相声。我们生产的产品必须要大众都接受,一个人使用跟一亿人使用文化价值是不一样的,体育是个大众文化,像足球一样,二十亿人喜欢足球,根本都不用翻译的。不像京剧,外国人根本听不懂。文化必须改成大众文化,才有文化的价值,才有产业的价值。

  张乐年:请在座各位嘉宾,在体育和科技的结合上,有什么短板?有什么问题是需要共同认识到的?

  方妤文:涉及到体育科技,目前的短板还是技术。我们发现很多创业的团队,有很好的思路,很好的想法,或者很好的未来的赛道,但它的技术的确是有问题的。我现在同时接洽洪泰智造工厂的合伙人,它是一个科技型主题的孵化器,它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为早期的创业团队解决技术性问题的,我们在孵化器里看到很多跟体育相关的创业团队。我们怎么做服务的呢?请了一个业内的科技大咖,就是锤子手机前任的CTO,雷军出来创业挖的*人就是他。我们把他挖到我们智能科技的孵化器,带领了30多个工程师团队,包括结构的、设计的、软件的,全职为以科技驱动创新的团队来服务他们。我们上了一套柔性的生产线,在孵化器里现场做产品。有一个团队在硅谷花了10万美金,半年的时间才折腾出产品的模具,我们两周的时间,人民币6万搞定。这是短板的补充,势必给科技创新性的项目有极大的助力。我们在孵化器里看到了很多体育智能硬件终端。

  张乐年:罗总,你有什么期待,分析一下我们科技上有什么短板?

  罗川艺:我觉得一些短板可能是在商业模式上,从事体育创业,前几年国家支持双创,激发了大家创业的意愿,很多体育人出来创业。但在体育创业里很难出现独角兽,或者商业模式是不是可发展的。本来在体育行业的创业可能不太挣钱,为什么加上科技就能挣钱了呢?这中间可能诞生很多的伪需求,例如智能手环太多了,大众是不是需要那么多手环,可能有非常多的伪需求,导致了用户买了单之后,其实用不了很多功能。包括我现在穿的鞋子,也带了一个芯片,但穿着不能充电。现在体育科技类产品,用户体验还没有那么好,耐克的鞋子没有什么芯片,品牌溢价依然非常高。

  孟凡:科技的水平,在全球范围都是需要逐步提高的,需要把技术性的内涵,包括互动性,比如AI、VR、AR,有很多技术内涵需要提高。还有一个问题,以中国的市场来说,是理解的问题,很多跨界比较盲目,有很多伪需求,都是他们觉得这事有机会,而不是做过很深入的分析。人才的问题,既懂科技,又懂体育,又懂体育商业,这样的人才比较稀缺。这三方面,是体育和科技面对的问题,当然不简简单单是体育和科技,整个创投市场都比较盲目。

  朱毅: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人才来解决,但这样的人才是跨界的,比如一个博士做技术很多年,能够做出华为,能够做出Iphone,但不一定能做出体育产品,因为他可能不是体育用户,只能站在技术的角度考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是不是用户想要的。另外,资金的问题,做任何科技项目都是一种尝试,一种试验,没人能说做这个项目一定能成功。在尝试的过程当中,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它是需要资金支持的。像华大,花46亿只是买一台设备,它有足够的研发经费。作为创业者来说,希望资本方能给更多的机会,因为中国的体育科技,很有可能短期内能赶超到全球*水平的,因为现在全球本来在体育科技上就不是很发达。

  张小蝶:最主要的不是科技水平,最核心的是意识,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当年我们*用的手机是诺基亚,我们认为诺基亚是*的手机,但某一天它就被智能手机打败了,所以,还是意识,他认同的那套体系可能已经落伍了。比如我做的创业项目,最开始的定位是泛娱乐的项目,但跟纯粹做体育的人去交流,他们就不了解,他觉得体育就是很纯粹的东西。比如我们的一场格斗比赛,每个选手有自己的Cosplay,有自己专门的音乐,很多人就不理解。我们要做娱乐化营销,他说你什么都做太不专注了。但也有投资人很认可我们,比如华盖资本、中明投,他们认可的是我们体育+娱乐+科技的结合,产生N次方的爆发力,一个想象空间。

  何文义:今天是个财经论坛,中国体育产业的机会这么好,趋势也这么明显,未来的生活方式,基本上一半的开支都用到体育休闲产业上去,比如一个月一万块钱,吃*吃不了1000块,未来的钱主要是消费,消费当中主要的还是休闲体育。为什么现在的体育公司做不好?我个人认为,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必须是体育产业+,体育的人首先想到要到产业之外去挣钱,纵向的产业链要打通。现在做体育产业的公司,只做一个环节。

  跨界整合的概念,2004年我就提出了“土豆理论”,农民种一棵土豆下去,长了10棵土豆。我们做产业的,都是在自己地里挖土豆,可能他的土豆长在别人地里,他都不知道。体育跨界去做,比如体育跟地产结合、体育跟旅游结合,体育跟旅游结合,还能弥补旅游的短板。体育能够让关联产业增值,我一直讲,体育跟文化是属水的,水利万物而不争,我们做体育产业的人,先考虑到能帮别人怎么挣钱,跟别人分享挣钱的增值部分,不能把钱都自己挣了,别人挣不了钱。所谓IP的再利用再利用,就是跨界去使用,能够帮助别的行业增值。我们现在感觉到,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当中都碰到天花板了,解决不了很多问题,那就用体育加上去,就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这时候体育的作用是能促进观览产业增值的作用,既然这样,别人肯定愿意。所以,体育人要帮助其他产业人挣钱,然后分享挣钱的部分,这就是商业模式。

  洪平:我觉得现在最短板的是个时间问题,体育真正在中国爆发是这两年的事,随着时间,它一定会越来越好。今天不管是3亿人上冰雪,或者体育总局说的,2025年让中国5亿人参与到大众体育里去,实际上我们在营造一个体育环境,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参与体育,才有可能会产生效益,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美国青少年参加一个体育培训,开发票以后,政府是给他报销的。首先,要营造一个大的环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里面去。第五频道一直以来是一个媒体,辐射了5.5亿的观众,但我们现在也在做落地,打造大众体育服务平台,目的是希望把5.5亿的观众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里来,或者参与到体验性更强的运动里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营造中国的体育环境,只要有体育环境,一定会有效益。

  张乐年:时间过的非常快。我总结一下各位嘉宾的核心论点,今天的议题,涉及面非常广阔,曼德拉有一句名言,叫“体育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去年的风云人物评选的时候,CCTV5跟我做了一个采访,我说,我们要关注这个力量的源泉来自于哪里?这个力量的源泉来自于参与体育和关注体育的每一个人,包括现场的每一个人。通过今天的论坛,我认为这个源泉有两个:*、关注和参与体育的人。第二、科技的进步。所以,体育和体娱的N次方,来自于这两源泉,因此,这个论坛下集应该更加精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次讨论就到此结束,感谢在场的观众,感谢台上的嘉宾。谢谢大家!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