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一地鸡毛之后,共享单车迎来中场战事

粗放式的共享单车烧钱竞争,就已经拖垮了进击未来的*步。整个市场不得不进入中场休息,等待投资人们造出新的信心。
2018-11-13 10:50 · 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  小新   
   

  冬天来了,共享单车市场又迎来了自己的艰难时刻。去年小鸣酷骑小蓝等一系列共享单车创企集体倒闭的凄惨局面,大家都还没忘记。押金挤兑、供应商讨债,想来还心有余悸。

  今年的市场显得温和不少,就连退押金困难、运营停滞、大规模裁员的ofo,也未挑起大规模群体情绪。但既然是寒冬,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跟ofo竞争了两年的摩拜,今年4月闪电卖身美团,寄希望依靠美团强悍的资产运营能力,帮助摩拜缩小运营亏损。不过美团上市后,其T型战略打造的多元化布局,还是受到资本市场严重质疑。

  美团为了缓解现金流紧张,已经收缩了网约车战线,但摩拜却是美团难以甩掉的现金流黑洞。资本市场已经针对美团进行了新一轮的做空行动,短期内股票大跌已成定局。

  趁着ofo融资收购僵局,哈啰单车从三四线城市逆势崛起。哈啰号称运营实力过人,“已经初步实现盈利”。但在这个冬天里,也选择快速引进投资,储存过冬粮。

  经过一年的价值回调、运营优化,共享单车在新的寒冬里,正在深化运营策略,找寻自己的突破口。

 变身轻资产,孤注一掷广告,ofo静待收场

  首先要说的还是ofo。

  正被业界关注何时破产的ofo动作最多。在其他家都在试行免押金策略时,ofo反倒将新注册用户的押金提高到199、299,而ofo随后推出免押金服务的前提是必须购买95元礼包或直接预存95元。

  除此之外,还有押金退还时间从10天延长到15天,甚至为了留住用户押金,不惜为点击退押金的用户提供优惠礼包。

  ofo这是用尽各种办法,让用户将押金甚至更多钱留在账户里。为此,ofo不惜在用户结账界面引导搭售礼包。这些招数也确实延缓了ofo的资金压力,ofo至今也未像小蓝酷骑一样爆出大规模挤兑问题。

  不过按照《证券日报》等媒体的实地采访来看,ofo面临的催账和运维投入压力还是非常严重。

  另一方面,在公司管理上,ofo也做了大量节流措施。裁撤大量非核心业务部门,收缩团队以减少开支。最近,ofo又从严重空置的豪华办公楼撤出,租住中关村丹棱街小面积办公空间。

  甚至在城市单车运维团队上,也在大规模收缩片区。进入冬季,北京街道上的ofo单车已经肉眼可见的大幅减少。此前ofo还被爆出整体裁撤线下运维团队。

  正常情况下,ofo现在应该将所有运营力量放在南方城市。

  不过,ofo不走寻常路,坚持开拓广告市场。从单车车体广告到看看信息流,再到已经落地的2秒扫码视频广告,ofo费尽了心思。

  为了提高广告效果拉到更多用户,ofo必须提高APP打开率,为此逆势重新推出廉价周卡月卡服务。还在APP里加入“天使的蛋生”积分礼包功能,引导用户更高频的打开APP。

  但ofo至今也未推出APP开屏广告,原因是APP开屏广告是效果广告,ofo的打开率转化率在效果广告上没有任何优势,而2秒扫码短视频广告属于形象广告,就没有这样的顾虑。

  由此看来,ofo的APP运营广告运营水平还远远不达标。

  在ofo的所有实体单车资产都抵押给阿里的背景下,广告业务也成了ofo轻资产运作的*方向。提高APP运营效率,扩大广告业务,也是ofo未来*的看点。

  当然,ofo还在盯着单车车体广告这块大蛋糕,只是在各地交管部门不松口的背景下,ofo想获得突破还有很大难度。说不定冬天来了,ofo把单车圈禁在路边,然后用定制AR功能来实现广告梦,也能吃上一口蛋糕。

  但总体来看,ofo不容乐观。所有人都在等戴威如何收场。

 成为包袱的摩拜,战略收缩是重点

  摩拜的摊子则直接甩给了美团。

  今年4月,美团并购摩拜的案子直接将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不成立的事实全面曝光给市场。共享单车是资本市场吹起来的畸形泡泡,成了业界共识。共享单车成了无人货架般的尴尬存在,资本逃离,一地鸡毛。

  共享单车的未来在哪?

  在摩拜还未卖身美团时,曾在实控人李斌操作下,与嘀嗒神州等厂商合作上线了网约车业务。

  另一方面,摩拜还在试探电动助力车业务,但受限于电动车市场监管政策,一直难以大范围推行。再加上还在初期的共享汽车业务,在监管和重资产的双压力下,都难以获得资本市场认可。

  回到共享单车领域,严重的烧钱比拼,全供应链恶性竞争,投资人都快被拖垮。这种恶性的粗放运营,在重资产业务里就是毒瘤。再不收缩战线,缩小运营亏空,验证出成熟可行的商业模式,将引起恶性市场连锁反应。

  所以在李斌和腾讯的主导下,将一直烧钱不下难以长久维持的摩拜,打包给了在资产运营上颇有心得的美团。希望美团能切除肿瘤,补上缺口。

  这对预备上市的美团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美团上市招股书中关于摩拜业务大幅缩水的数据,也打开了共享单车市场另一扇窗。从全球2亿用户缩水到四个月活跃用户4810万,从900万辆单车缩水到710万辆。

  半年时间的数据对比,非但没有上涨反倒大幅下滑,业界对于数据造假的非议愈演愈烈。

  美团也受制于摩拜持续缩水的固定资产包,从一家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变成了重资产公司,难以给资本市场一个亮眼的现金流数字,顺利成为做空对象,在跌跌不休的港股市场举步维艰。

  目前来看,美团也未能帮摩拜将商业模式跑通。而摩拜的投资人,也像甩了大包袱一样,迅速转移战场走人。

  此前摩拜的实控人李斌将摩拜卖给美团后,迅速将投放在摩拜身上的资源,押注到了自己投资过的哈罗单车。李斌投资的嘀嗒神州网约车业务也从摩拜APP下架,转换到哈罗单车APP里,原先实验的共享电动助力车也腾挪到哈啰身上进行先行推广。

  李斌这么操作的原因是,近两年专注三四线市场、缺钱的哈啰,一直在深耕资本运营效率,看起来要比其他共享单车企业要更早的验证出可行商业模式。

  现在的摩拜完全处于战略收缩状态,本质上跟曾经的对手ofo一样,只不过ofo没人接盘手里没钱有更多过激行为。

  摩拜的发展也完全遵循了美团的业务协同规划,新的电动助力车业务不再是独立开发,而是选择跟日本松下合作,摩拜只提供智能锁技术方案,松下则负责电动助力车的设计制造运营。摩拜自家的共享助力车业务,至今还未有明确大规模投入市场的决策。

  美团对摩拜的运营已经很明确,用合作的方式跟进核心产品技术进展,一切业务都朝着轻资产方向发展。未来共享电动助力车、共享汽车商业模式发展成熟,立马全力跟进,在此之前不做任何无效的消耗。

  处于类似状态的,还有滴滴旗下的小蓝和青桔单车。专注出行市场的滴滴,都未出手全力布局电动助力车、共享汽车市场,也是整个市场发展不成熟的写照。

  赛道上所有选手都在这个中场补课。

 激进派哈啰,众人吹捧还是实力派?

  哈啰在所有共享单车企业里,显得颇为奇葩。

  曾经摩拜ofo打头,小蓝酷骑小鸣等一众企业分列二线梯队,哈啰进入市场晚,上手先铺杭州、宁波、福州、厦门、天津这些二线城市,一开始连第三梯队都进不了。但是共享单车乱战到了中场准备,哈啰却进入了*阵营。

  当然,这离不开阿里出钱出资源扶持。合并永安行、接入芝麻信用、关键时刻上60亿人民币的扶持,都是强大的助力。

  哈啰能被各方投资人看中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在业界普遍不看好的三四线城市扎根,并在弱竞争的环境下持续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拉高营收水准,给投资人带来打通商业模式的希望。

  这种打法跟美团很像,扎根三四线市场,等资本烧钱大战疲弱,一鼓作气用更高效的运营能力血洗竞争对手。

  不过共享单车不像团购,团购市场没有来自相关部门的大力管控,而各地交管部门则出面严格限制了共享单车的投放。于是后入场的哈啰单车就失去了进入一线城市的机会,血洗头部品牌的梦想破灭了。

  但有阿里铺路,哈啰还是顺利吸引来了李斌、威马这些在出行市场上有野心的投资者。

  李斌创立的易车网蔚来汽车投资过一系列汽车出行产业链公司,包括共享单车网约车代驾二手车汽车保险等等业务。而易车蔚来也拿到过腾讯百度的投资。

  李斌携易车投资哈啰时,正处于哈啰永安行合并的当口,当时摩拜在市场上风头无两。永安行背后是阿里,李斌曾投资过哈啰创始人杨磊爱代驾,李斌明显是冲着阿里的资源去的。

  如此一来,李斌的大出行生态,已经拿到了BAT三巨头的资源。

  无独有偶,威马汽车也有这种心态。威马汽车在两年内拿到了腾讯百度两家重金投资,顺利成长为估值50亿美金的独角兽。威马汽车抢在哈啰永安行合并之前,投资了哈啰。

  两家新能源汽车创企,顺利集齐了BAT三家巨头的资本资源。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哈啰的融资能力,当然这背后更多还是阿里这块金字牌匾的功劳。

  李斌目前已经把自己在出行市场布局的所有资源,从摩拜转移到哈啰身上。哈啰也不负众望,成为*个大面积尝试共享电助力车的企业,还集齐了网约车服务。

  但哈啰是否有实力接下如此复杂的业务,还是未知数。毕竟李斌这些复杂操作,更像是打开阿里大门的敲门砖。

  哈啰对外宣称:每天每辆哈罗单车的运维折旧成本在9毛钱,而相应的营收则达到了1块,顺利实现盈利。

  但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你依然难以见到哈啰。而在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环境如此低落的背景下,哈啰也被频频质疑数据造假。

  在共享单车业务还没有眉目的情况下,强势进军共享电动助力车、网约车、共享汽车等出行市场,全方位开火背后紧密顺应阿里对出行市场布局。

  当然,当下新能源汽车生态正在快步发展,共享汽车网约车充电网络都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一部分。哈啰单车现在进行全方位布局,即便大部分业务在未来都会失败,至少在运营网络、线下占位上能获得优势地位。

  所以无论是真是假,哈啰单车已经被捧了起来,就连软银也要来尝一尝这个香饽饽。

 结语

  现在共享单车市场很乱,有人质疑他存在的必要性,有人想吹起一个更大的出行风口,但现实是他面临着难熬的寒冬。

  曾经,市场单纯的认为,从共享单车逐步过渡到共享电动助力车,再到共享汽车释放整个新能源汽车红利,最终实现无人驾驶出行生态大一统,是产业链资本市场能够*结合的大风口。

  毕竟共享单车为共享电动助力车提供了完善的产品迭代和供应链系统,共享电动助力车又帮新能源汽车实践了最核心的换电服务,共享汽车又帮助新能源汽车快速推广走入市场,并推动了路网同步迭代升级,为进入自动驾驶时代做好了充足准备。

  这样一环套一环,一个接一个的无穷风口,支撑得起资本市场持续烧钱。

  但粗放式的共享单车烧钱竞争,就已经拖垮了进击未来的*步。整个市场不得不进入中场休息,等待投资人们造出新的信心。

  举着新能源汽车名头的共享出行生态,正在进行新一轮的造势。只是在战略收缩的背景下,如何背负重资产加速度扩张,成为一个僵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