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招商银行马蔚华:保险科技+金融潜力无限,但投资人不能看高估值盲目进入!

2018年12月8日~12月9日,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将再度召开。国内外政商学界精英深入分析全球热点,全面展望2019年全球及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新趋势,共同寻求中国与全球发展新动力。
2018-12-09 23:05 · 投资界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之年。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如何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风险,如何继续平稳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落实,如何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通过新一轮结构性改革令中国经济找到可持续新动能,均广受关注。

2018年12月8日~12月9日,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将再度召开。国内外政商学界精英深入分析全球热点,全面展望2019年全球及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新趋势,共同寻求中国与全球发展新动力。会上,招商银行原行长兼首席执行官、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就保险业与大型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关系与发展发表了看法。

招商银行马蔚华:保险科技+金融潜力无限,但投资人不能看高估值盲目进入!

以下为投资界(ID:pedaily2012)根据现场实录进行的整理:

马蔚华: 各位下午好。赋能、减贫、环保,都是公益概念,但今天我们把它用到科技和金融。这两年,我发现一个现象,我们进入了一个以信息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工业革命,在这场盛大的风景中,有一个亮丽的风景线,是什么呢?就是金融狂热的追求科技,而科技不断地赋能金融。金融和科技在紧密融合,这道风景线首先表现在全世界的金融中心,都在努力打造金融科技的双中心。首先是伦敦,正在打造东伦敦的技术城。然后是纽约,正在打造纽约东部的科技重镇。纽约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但它现在在美国仅次于硅谷,科技人员就业的增长超过一般人的5倍。还有新加坡,在打造亚洲创新之都,给了科技人员很多优惠的政策,吸引科技人员。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打造金融科技城,林特首的论坛我参加好几次了。这是在宏观上发现的现象。

在微观层面,金融和科技的融合集中表现在金融科技的大发展。目前金融科技在许多方面已经出现了比较好的应用,这在金融保险中屡见不鲜。比如移动支付手机取代现金、信用卡,这都是必然趋势。2010年信用卡如日中天时,我就发出消灭信用卡的声音,别人说你脑子有问题,实际上我觉得用手机取代信用卡是必然趋势,今天实现了。我们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是美国的50倍,居于世界第一是毫无问题的。在保险领域,也是用的如火如荼,互联网科技公司跨界进入,利用科技为金融保险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赋能,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我们看到传统的保险逐渐被颠覆,被取代。

为什么金融和科技如此热烈?背后是什么原因?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条:第一,物理学有一个理论叫相似相融,就是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之间可以互融。经济学里有一个比较经济学,互相两个有比较优势的互补,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无论是物理学的相似相融,还是经济学的互补理论,金融科技的融合都会体现这个理论的内涵。

我一直认为,金融首先是要IT属性的,因为历史上每一次IT的变化,都会带来银行业、金融业、保险业的变化。所以,当比尔盖茨想取代银行做支付业务,他说,银行如果不改变就是21世纪快要灭亡的“恐龙”。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家没有成为“恐龙”,银行借助这些最新的手段,可以实现更有效率、更优质的服务。因为金融业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行业,我认为,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本质上是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公司,它的数据应用体量大,种类多,访问速度快,精准性要求高,这几条最适合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来提高效率,所以它是一种必然。

从金融本身来说,我们也是行业博弈的自然的均衡,目前来说,金融对产业资本有天然的诱惑。我们那些高技术公司,也是在念念不忘的进军金融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众多的科技企业已经进入了金融保险业,而且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更有效地服务,可能服务到传统金融业不能到的地方,对传统的金融构成了实际上的挑战。所以,这些挑战也使金融保险不得不进行科技革命。

具体到保险来说,保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保险是什么?本质上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预测,然后进行风险转移的定价,把未来的风险拿到今天来定价。既然是这样,保险概率的测算和保险定价的过程,天然的与信息、大数据、数据计算相关,你怎么预测未来,怎么定价?精算师把这种精算用人工智能来算,就会做到传统的保险业做不到的事,表现在很多方面。

这几年金融领域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在保险业也用的非常广泛了,比如大数据,现在有可穿戴设备,这个可穿戴的设备就可以直接和健康保险连在一起,这个数据就可以作为你对这个保险做什么评价,收多少保费。区块链可以把更多的保险数据存储,这些数据是不容篡改的,对于理赔是非常坚实的一举。营销,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平台,现在各种各样的平台,有数以千亿的数据量,可以看到很多信息,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确定哪些是保险的精准的营销对象,不用你走街串巷了,完全可以在一个屏幕上做到精准营销,还可以防止诈骗,很多保险是从网上下载的图像反复使用,现在用人工智能可以识别这些图像,哪些是虚假的,哪些是真实的,哪些重复使用了,可以作为理赔鉴别真假的依据。太多了,我不一一列举。和银行一样,金融科技广泛地应用到保险业务,它会带来保险业务的颠覆性的改变,可以使保险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在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已经完全超越了保险业自身。和保险业相关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与保险科技紧密相连的通信、汽车、医疗、养老、旅游、物流、零售业,也加入了保险上下的产业链之中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保险为中心的科技保险的产业链,也就是一个新的生态,我们把它叫金融科技保险的生态。这些生态能孕育出新的物种,有新的游戏规则,这些都是我们正在进行和未来可以预见的。

我刚从日内瓦回来,见到世界经济论坛的主席斯瓦布,他几年前写了一本书,叫《第四次工业革命》,他说:未来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想象不到的变化。我想作为保险业,我们去拥抱这个变化。

袁满(《财经》副主编)我现在想提出一个问题,说特别多理论不如用事实来检验,保险与科技结合到底走到哪一步了呢?有这么一个案例,大家都可以讨论一下。近些年有保险科技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基本上一个验金石,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是,以科技视角评估这家企业的估值,与来自于保险业衡量他内涵价值的估值,二者差了十几倍,公司上市之后估值曾经很高,但后来腰斩,股价也腰斩,这个情况很值得剖析,因为当时是以保险科技股的概念做的,市场非常关注。请谈谈这种现象的出现怎么分析?有什么积极意义,还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我们反思?

马蔚华:在资本市场上,价值很多是对未来的定价,之所以最初的保险定价比较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互联网做保险肯定比传统保险效率高,成本低,盈利的空间大。这样的一种对未来的判断,大家很吹捧,尤其是PE、投资人先给高的估值,把它推上去。但它毕竟是未来的一种判断,眼前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而且未来的判断中间有多少曲折,大家在估值的时候并没有想的那么具体,很多事是在过程中形成的,也没有判断经济有起有落,科技还有很多需要突破。如果眼前所要做的事,不能达到对未来彼岸实现的愿望,价值肯定会跌。可能眼前和现实差距不大,这个差距越明显,大家对这个问题分析就决定它的市值的起落。

高估值以后钱干什么,有的是拿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实现目标,有一些套现拿走了,两种情况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一般的投资人千万不能看高估值就进入,也不能看PE进去你就进去,最后上当的是自己。

袁满:某种程度上,我们看到了科技与金融结合带来的前景,但还不能说当下这一刻看得过高。可能这一类的机构,还没有到达要走向一个公众公司的时候。紧接着的话题是保险行业可能产生的产变化,互联网技术或者IT技术是非常草根的,我们看到的一种变化是,它跟金融结合之后带来的很大一块的力量来自于去中介,保险行业现在将近800万的代理人,这些代理人本身也是一个中介的形式,还有中介公司、经纪公司,金融科技未来的进入产生去中心化了,目前的代理模式,或者市场上的中介机构,生存之道会不会产生变化?模式会不会产生变化?其实银行业也面临这个问题。

马蔚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确实面临着去中心化的问题,因为银行的存在就是信息不对称,如果信息对称了,也不需要银行了,保险行业也一样。即使如此,无论是保险业还是金融业,都要面对这样一个挑战。无论是保险还是银行,都有一个如何提高效率的问题,过去信息不对称,发一张卡去扫楼,费半天劲发了卡人家还不用,那时候效率极低。现在所谓的精准,比如精准的营销,精准的计算,精准的风险判断,要实现精准,去掉那些浪费的人工成本,解决这个问题,毫无疑问,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刚才说了保险是什么?是对未来的一种概率的测算,而且是把过去的风险分散到今天,这样一个国家怎么算得准。精算师是算一个统一的模式,如何针对每一个人的需求,合适的价格,合适的方式,收到合适的收益,这是将来技术要做到的。银行也是一样,如何判断客户的需求?客户是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用统一的方式去营销,浪费了很多时间成本,而且不能判断所要人的需求是什么。

这个时代到来了,现在通过手机,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平台,能够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每天给你提供可以参考的数以千亿计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就充分的从这里筛选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判断一个人的需求。风险也一样,我们的邮储银行是做小的,怎么判断风险呢?他们跟科技公司合作,把手机连在一起,通过每个客户的偏好判断风险,不良率在1%以内,保险依然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途。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12/438637.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