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邓俞的一腔热血,捂得热《银河补习班》吗?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邓超和俞白眉这次的表现。翻身与否,在此一举。
2019-07-21 10:27 · 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  王雅莉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邓超和俞白眉这次的表现。翻身与否,在此一举。

《银河补习班》,这位在暑期档撤档潮中为数不多幸存的选手,从父亲节首次点映开始,就一直有预测要爆的声音传出。继《分手大师》《恶棍天使》两部口碑较差的喜剧之后,这次转做催泪亲情片的邓俞,能咸鱼翻身吗?

出乎意料,在接受娱乐资本论的采访时,俞白眉主动提起了前两部作品,“我们之前的电影,碰到的声音更多。” 在说到有人觉得《银河补习班》太煽情的时候,这个入行20年的编剧坦然接受当年的差评,“那些声音帮助过我。当某种声音集中出现时,就说明有问题了。”

这是7月15日,距离《银河补习班》上映还有三天。连续的路演让俞白眉感到疲惫,也让他对电影越来越有信心:几乎每场路演都有观众被电影打动,给出很高的评价。不是没有批评的声音,但在俞白眉看来,这些声音占比很小,不具代表性。

没想到,第二天,《银河补习班》因大规模点映在豆瓣提前开分,如今评分已从开画时的6.6降到6.2。首日票房也没有过亿。截至目前,猫眼专业版已将其总票房预测从18.18亿下调至10.79亿。

我们梳理了一下《银河补习班》的点映数据,发现票房遇冷其实早有征兆。《银河补习班》作为教育片,核心受众是家长群体,但这部分观众活跃度不高,口碑扩散相对困难。在电影本身没达到“零差评”的前提下,点映口碑也不会炸裂式扩散,对正式上映后的票房帮助很小。

当然,虽然《银河补习班》目前的表现低于预期,但横向比较邓超和俞白眉之前的作品,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不管质量如何,两人的创作态度还是相当认真的。邓超还是那个邓超,俞白眉还是那个俞白眉,但市场变幻莫测,这才是造成错位的原因,也是最让人叹息的地方。

取材于真实经历,一部试图国民化的教育片

拍《银河补习班》的想法,起源于邓超一次和妈妈的聚会。当时,邓超的妈妈感慨地说,“我们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我真的想不出来,你怎么会变成这样?”时光倒退20年,没人能想到邓超会考上中央戏剧学院,正在做程序员的俞白眉也没想过能成功转行做编剧。

如今,两人都成了亲戚朋友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这常常让俞白眉感到不真实。直到今天,他有时还会半夜把妻子摇醒,确认自己不是程序员,而是个实打实的编剧和导演。当年辞去铁饭碗,北漂写剧本的经历,不是每个向往艺术的人都有资格拥有。

“我的大多数同学都不是这样。”俞白眉提起几个当年和他一样热爱电影的玩伴。他们中有人现在是TCL的高管,有人参与过设计水立方,还有人在省级电视台工作。都曾想过进入影视行业,但只有俞白眉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最终也在影视圈拥有一席之地,“他们都说我是替他们所有人实现梦想。”

当了父亲后,邓超和俞白眉对亲情的感悟更深。两人相识近20年,邓超的妻子孙俪和俞白眉的妻子代乐乐常常在群里讨论,哪家的孩子上了什么幼儿园,哪家的孩子又报了一个补习班。有些话,他们想说给自己的孩子听,于是就有了《银河补习班》。

给孩子说什么呢?无外乎坚持梦想。片中邓超饰演的父亲马皓文,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儿子马飞时,再三告诉儿子“一直想”“永远不认输”。为了实现儿子的航天梦想,在期末考试前,他带着成绩依然倒数的孩子一路游山玩水,去外地看航天展。

许多片段都来源于邓超和俞白眉的真实经历。马皓文在草地上教马飞“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片段,是俞白眉的父亲当年教育俞白眉时说的话。马飞被勒令退学,马皓文冲进教室力挺孩子,是邓超的妈妈当年做过的事情。

两人想把这个故事“做大”。于是电影中的时间线被拉长了,因为只有几十年的时光才能印证教育的成败。关于马飞未来职业的选择,俞白眉纠结了很久。在考虑过明星、拳击手、数学家等多个职业后,有一天邓超兴冲冲地给他打了个电话,“让他去火星”。神经病,俞白眉心想。但挂电话后再一转念,他觉得去火星不太现实,但去外太空是可行的,“因为中国有杨利伟。”

俞白眉想起自己辞职做编剧之前,就一直在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写程序。于是,他请来那些仍在从事航天事业的大学同学,参与这部电影的制作。演员方面,他还请吴京帮忙客串,吴京也欣然同意。因为吴京拍《战狼2》时,俞白眉曾帮忙打磨过剧本。

在后期方面,邓超和俞白眉经印度演员阿米尔·汗的介绍,请到了《摔跤吧!爸爸》的剪辑师 Ballu Saluja,配乐则请了著名配乐师汉斯·季默把关。最终成片定剪后长达147分钟,宣发团队希望能做一些删减。Ballu Saluja告诉邓超和俞白眉,戏剧结构已经固定了,情节很难删减,只能删掉部分表达。而这些恰恰是他认为这部电影最有价值的地方。最终,剪辑师说服了邓超和俞白眉。

可以看到,从整部电影的立意、拍摄到后期,两人都已竭尽全力。他们想把这部电影拍得更国民化,但这类亲情片的市场容量有限,如果不是*零差评,很难突破票房天花板。《银河补习班》现在的宣发策略,也不够“国民化”,不仅海报上写着“献给父亲,送给孩子”,点映观众也以亲子群体为主。

“父子关系的情感表达比较困难,受众又多是女性,男性观众疏于表达,口碑扩散相对困难。更何况这部电影也到不了《幸福来敲门》那种深度,口碑不会炸裂式扩散。”一位院线经理告诉娱乐资本论,上映前不少人预测的15亿票房,本就是天方夜谭。

好在俞白眉心态平和。比起票房,现在的他更在意社会价值。采访中,他不断地提起观众的现场感言,纠结是否继续学物理的清华学生,一方身患重病担心孩子的夫妻俩……能影响千千万万的观众,是许多电影工作者成就感的来源。“如果1000万个观众里,有1%的观众看完后决定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也有10万。”上映前,俞白眉这样对邓超说。

《银河》口碑两极分化?俞白眉:这些声音是帮助

147分钟的时长果然受到了质疑。一些观众认为过于冗长,那些主创最想保留的“表达性内容”也被一些观众认为是说教和煽情。“没有节奏的超长教育片。”豆瓣网友MY BMM评价道。这条短评获得了七百多个赞。

电影中马飞一个月逆袭,从班上倒数几名飞跃到年级前十的剧情也是一大槽点。但俞白眉特别相信这个故事,因为他自己高考那年,就从班上30多名升到第三名,成功逆袭。在路演中,也不时有观众讲述自己考试逆袭的故事。“我写的时候就知道肯定有人不信。不相信的人,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

对于剧情过于戏剧性的问题,俞白眉也做了回应。尽管故事的主角马皓文传送过亚运会火炬,遇到过98年大洪水,还是航天英雄的父亲,一生跌宕起伏,但俞白眉同样相信这个人物。他提起经典影片《阿甘正传》。“《阿甘正传》的主角也经历了美国很多大事件,是个浓缩的、高度戏剧化的故事。怀旧金曲,《阿甘正传》用了40多首,我们才用了9首,很克制。”

喜剧出身的邓超和俞白眉,充满激情且表达欲强烈,在这部亲情片里塞了太多想说的话。两种教育理念的争论,对父爱的歌颂,对小人物的同情,对国家繁荣富强的自豪感……出于对娱乐性的考虑,片中还着重描绘了洪水爆发和宇航员出舱的场景。

这让电影的拍摄难度陡然增加。好在两人配合默契,邓超去演戏,俞白眉就在后面看监视器。具体到创作细节上,两人又都十分较真,几乎每天都要“吵架”。比如片中马皓文在洪水里奔跑这场戏,俞白眉认为应该切近景,邓超觉得应该拍远景,两个人谁都说服不了谁,还会较劲半天。

如果说以往两部喜剧电影,还会让少数观众质疑邓俞二人创作的诚意,这部电影却处处透着汗水和努力。这一次,没人再说邓超和俞白眉不用心了。

在上映前,俞白眉也对电影颇有信心。以他三十多场的路演经历来看,点映时质疑《银河补习班》的声音并不多,“当某种批评的声音集中出现,可能电影就真的有问题,但当这个声音只有1%的时候,那就没问题。”对于市场,俞白眉认为,创作者都是在黑暗中前行,在前期能指导自身创作的只有生活。只有等电影上映后,才能听凭观众这个指挥家的声音,在拍下一部作品时调整。

事实上,《银河补习班》这次的转变,就是邓超和俞白眉在对之前两部作品进行复盘之后,吸取经验和教训拍出来的作品。说起前两部喜剧作品带来的争议,俞白眉认为关键在于“孤立的想象力”,比如《分手大师》中邓超夸张的舞台表演,《恶棍天使》中邓超上珠峰讨债的情节,都是有想象力却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的例子。

“在美国,我们能看到很多比这些想象力还荒唐的电影,都很受欢迎。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故事还是距离观众太远了。”俞白眉解释道。于是,他们决定在《银河补习班》中书写个体的生命体验。在三四线城市做完一波路演后,他们更加确信,拉近和普通观众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点映策略没能奏效,高预期遭到观众冷遇

但邓超和俞白眉忽视了一点,点映观众大多是核心受众,具体到《银河补习班》,就是那批最容易被电影打动的父母和孩子群体,发行希望这批观众的好评可以扩散,但事实证明这批观众的传播并不够广。更重要的是,《银河补习班》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点映策略,避开了要求相对较高的一线城市用户。

据灯塔专业版,《银河补习班》头两天主要在三四线城市点映,一线城市观众票房占比很小,从点映第三天(7.15)开始,一线城市票房占比才增加到9.8%,但还是比二三四线城市低。

《银河补习班》点映头三天城市分票房数据(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随着看过《银河补习班》的非核心受众以及一线城市观众增加,电影中那些看似和观众距离很近的感人片段,被被越来越多的人冠上了“煽情”“刻意”的名号。两极分化的口碑,让《银河》“大规模点映发酵口碑,继而拉动票房”的计划落空了。

《银河补习班》“冷静”的点映场上座率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把《银河》的票房数据和与它同样提前五天开启点映的《我不是药神》做了对比,得到下图:

两部电影上映前5天和上映后3天场次对比(数据来源:拓普数据)

两部电影上映前5天和上映后3天上座率对比(数据来源:拓普数据)

通过《银河》和《药神》的上座率对比,能明显看到,《银河补习班》从点映第三天(7.15)开始,上座率开始下降,这和片方增加了场次以及开始在一线城市大规模点映有关。对比之下,《我不是药神》的点映场次和《银河》差不多,但上座率增幅却远高于《银河》。

我们同时对比了跟《银河补习班》一样情绪浓烈、主打下沉用户的《前任3:再见前任》,它只在上映前三天安排了一次大规模点映(7000多场),口碑在小范围内发酵。这类本身口碑两极的影片,看得人越多口碑就越两极分化,连续多天的大规模点映,反而会消耗正式上映后观众的热情。

《前任3》上映前三天分城市票房数据(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大规模点映最适合的题材其实是喜剧,只要拍得不错就可以点映占场次,要么就是*不怕看的零差评电影。《银河》的发行方觉得不怕看,想通过点映来获得高排片都可以理解。但事实证明并非明智之举。”一位电影发行人员告诉娱乐资本论。

种种迹象表明,点映的高调让《银河补习班》迅速低迷。6月28日,《银河补习班》宣布从7月26日提档到7月18日。从下周五提档到上周四,和当时还没宣布撤档的《小小的愿望》对打,这足以说明片方的自信。《小小的愿望》撤档后,《银河补习班》更是一家独大,演员的号召力+强共情+“爆棚”的口碑+好档期,让市场对这部电影给予了不切实际的高期望,但不少挑剔的观众,并没有为这部影片投上自己的那一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