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IT巨头手机圈地运动:打法不一模式待解 入局需谨慎

回到上周,盛大手机在经过了长达半年的“曝光”之后,终于正式与公众见面。这款投入盛大300研发人力和一年时间打造的智能手机被标榜为高于小米手机定位及性能的产品。
2012-06-13 09:49 · TechWeb  王晶   
   

  -做渠道:阿里、盛大

  阿里、盛大是较早酝酿做手机的一批互联网公司。二者的目的多有相似——都是为了打造一个推广集团核心业务的新渠道,阿里瞄准的是移动电商及支付,盛大则为文学和游戏内容。

  阿里最早与天语建合资公司共推阿里云手机,时隔半年多又与海尔达成合作,据称很快还将有第三家手机厂商进入阿里云的合作名单。阿里云手机的关键字是与其核心业务电商一致,阿里云手机内嵌了旗下各类电商服务,包括支付宝、淘宝网、一淘网、阿里旺旺、淘江湖、淘宝旅行、掌上旺信等数十款应用。

  由此可见,理顺阿里移动电商与支付的脉络,是阿里云手机的主要切入点,或许帮助阿里云的云服务落地也算得上其中一个理由。

  盛大手机同样“意不在酒”。与之前的Bambook电子书一样,盛大手机承载了集团兄弟业务文学、游戏等自有内容的分发职责,未来很可能依然会走内容补贴终端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的鼻祖是亚马逊,Kindle系列在内容与硬件销售链条已经形成完整闭合的生态系统,盛大则是其颇为忠实的效仿者。

  -做应用:腾讯新浪

  与阿里与盛大的批量内容移植不同的是,腾讯新浪在手机领域的涉足显得有点“玩票性质”。腾讯曾于去年和天语推出搭载QQ service平台的智能手机W808“iQQ”,手机QQ、腾讯微博、QQ空间、QQ游戏、QQ浏览器等QQ移动业务被全面整合。但这也仅仅是部分应用的植入,相对腾讯庞大的业务线,只能说是冰山一角。

  但腾讯也并不打算走的更远,腾讯总裁刘炽平曾表示,腾讯专注于移动互联网,面向多个平台和多个运营商网络提供应用,与价值链上的不同厂商合作,但“我们不认为我们应当开发手机,并在这样的手机上提供所有应用,以这样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市场获得份额”。

  新浪作为更为专业的媒体化平台,输出内容是其*优势,但这一点并不足以支撑开发手机品牌的计划。从去年至今,新浪先后两次与HTC合推微博手机,嵌入的也仅仅是微博这一内容输出产品。对于新浪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不会造成太大颠覆性影响。

  手机圈地能否造就企业新生?

  对于手机制造行业来说,大批互联网公司的涌入也带来了“变革降至?”的猜想。互联网公司大肆鼓吹手机产业链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内容一端,内容与服务才是决定手机命运的关键所在。那么,这究竟是必然趋势还是伪命题?“先圈地后抢钱”的模式又有多大胜算?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就给上述论调泼了一次冷水,他认为互联网公司做手机多数都会失败,不仅是因为企业基因不同,更主要的是这些企业只是为了嵌入自己的服务。在他看来,互联网公司做手机无非就是推自己的应用,抢夺移动互联网入口。但是这样的做法未必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不以用户需求为使命,必然难以打造用户口碑。

  传统手机制造商当然也不会看好这些跨界竞争者。联想董事长杨元庆曾公开表态,称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做硬件不会成功,因为做硬件涉及到端到端的产业链整合,研发出来产品并不代表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

  不过这些唱衰之声并未影响互联网大佬,周鸿祎甚至认为手机应该成为更多领域企业的延展产品。“互联网公司品牌是否可延展到手机?家电企业做手机也会遇到:消费者认可的彩电或冰箱老牌子是否可延伸到手机?传统领域的成功纪录也可能是历史包袱……定位决定成败。”

  易观智库分析师孙培麟则认为,从整体互联网行业来看,云+端将逐步成为行业内巨头厂商的重要战略卡位思路,即使没有完全清晰的变现能力,后续也不排除继续有厂商继续完成理想化的布局涌入市场。

  与此同时,孙培麟仍然建议未来其他参与者需要理智入局,尤其要考量巨大的投入能否获取更好的回报。“伴随硬件成本的不断单薄,硬件整个生态链将不断被迫转向应用服务,专注作深云端的服务同样可以保证持久的竞争能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TechWeb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