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并购方面,BAT各显神通、巧取豪夺。腾讯由前谷歌中国投资并购总监彭志坚领军,在2011年成立产业共赢基金后,对创业公司展开轰炸式投资,创投圈闻之色变,已公开披露的并购投资项目超过41件。百度战略投资部负责人汤和松系出微软大中华区战略投资部门,以“概念型并购”与量化投资法闻名业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现在更亲上火线考察项目。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日前在瑞信证券投资论坛上公开发言,支持以并购手段发展阿里的移动互联网事业布局,其后阿里接连宣布入股高德地图、新浪微博。正当以BAT为首的美股公司在战略布局上攻城略地之际,以蓝色光标为典型的A股公司也对准财报盈余,不断在市场上“买利润”。蓝色光标在不到四年时间内扩张五倍盈余、六倍营收,成为亚洲*的公关广告集团,并走向全球化布局。就连国企出身的浙江报业传媒集团,也警觉于老传媒必须向新时代转身,纵身一跃投入并购战场。
而更有实力的大买家正引而待发。华兴资本首席执行官包凡预计,一旦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上市,实力足以将市面上的电子商务公司清扫一空,对行业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并购市场波涛汹涌,卷起了诸多悬念。*,BAT三大巨头争锋,究竟谁买得*?在竞争压力下的大举收购,是否还能维持理智,或是沦为“为收购而收购”?BAT所收购的这些公司,最后能助推BAT起飞,还是会成为负累?后效值得观察。第二,以凶猛并购扩张版图的蓝色光标,是否能够维持并购帝国版图不衰?在经理人留任条款到期后,被并购公司高管或许离任跳槽,甚至开设新公司与老东家打对台,蓝标历史上不乏前例。而在分众传媒成也并购、败也并购的前车之鉴下,同样以并购崛起的蓝标,能否打破分众魔咒?
无论如何,现在是大买家*的并购“青春期”。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徐传陞已在创投圈扎根十多年。他感慨,“最近一年,市场就会看到十亿美金以上的并购,不要说两年前,就是一年前都不敢想象。”
但这样美好的“青春期”恐怕不会太久。包凡告诉《创业家》,并购的黄金期还有两到三年。其中的原因很容易理解:资本市场有其周期性,IPO收窄的阶段终将过去,很多公司将更愿意独立上市,不愿再“嫁做人妇”。届时,对优秀公司的竞购将趋于激烈,从而在单个项目上形成“卖方市场”。项目待价而沽,作价自然水涨船高。
可以预见,几年之内,在互联网等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并购将从“大买小”,升级为“大买大”、“大并大”,诸如优酷与土豆、分众与聚众、亚信与联创等行业前三甲之间的合并将此起彼伏,这既是应对竞争的需要,也是经济规律的驱使。那个时候,大买家的并购将比现在更精彩,大戏现在才刚刚启幕。
大买家出手的三个动机
口述/汉能投资董事长陈宏
整理/本刊记者卢旭成
近期并购频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大买家的市值都已很高,有钱来做并购。其次,大买家之间的竞争领域交叉了,业务要么做强做大,要么就砍掉,不能做得不三不四。市场*怎么达到?一方面靠自然增长,一方面靠收购外围的公司。如果一个中小企业的业务,刚好跟大买家有互补,大买家就可能考虑收购。一般来讲,大买家买公司有以下三个考虑因素。
*,战略性布局。大买家选定一个很重要的大方向后,需要通过买公司增加实力,买A公司不行就找B公司,实在不行自己弄。战略并购中有一种技巧,就是先投钱占20%左右的小股,等卖家达到既定目标,再以更高的价钱把剩下的股权买下来,没达到,就不买了,到此为止。
第二,防御对手进攻。大买家很容易把小公司杀死,杀不死才买。比如腾讯想做的事,百度会不会也想做?百度买某个小公司,不是因为小公司做得多好,而是因为它要对付腾讯,防御就发生了。所以,很多并购是大买家为了防止竞争对手削弱自己的实力而发生的。我未必能消灭对手,但我能找一个人来拖住它,商战跟军事是相通的。
第三,增厚业绩。国内A股、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主业利润往往不足以支撑高企的市盈率,所以现在很多游戏公司卖给这些上市公司。游戏公司市盈率很低,但盈利极好,五倍、十倍买来就变成二十倍。
技术性行业很难通过并购快速做大,李彦宏再买一家搜索公司,只能增加一些特别的客户关系(团队肯定要整合)。优酷跟土豆的合并要整合,很多人要离开。但像广告业、酒店业(如蓝色光标、如家),它们1加1永远等于或大于2,一个酒店集团里边可以有二十个品牌。
百度控股去哪儿的模式给业界树立了榜样。现在很多人都说,咱们就用去哪儿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好处是什么?百度只把投资人的股份买去了,但没让团队退出。百度提供各种资源,让CEO上市梦想照样实现,团队也有动力继续奋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