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大型电商企业的“终极”PK:苏宁京东对战开放平台

在开放平台业务上,苏宁和京东几乎在同一时间瞄准了天猫,即便领头羊与它们的差距巨大。京东去年平台业务的交易额是120亿元,苏宁则刚刚起步,而同样的数字,天猫是2000亿元。京东的“亚洲一号”一期年底投入使用,据称能够将京东日订单处理能力提升数十倍,而苏宁的“物流云”全国物流建设项目已完成了50%,到2013年底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基地将达到24个。
2013-09-22 10:38 · 经济观察报     
   


  内战

  从8月起,蒉莺春开始密集地接触商家,细则也已经落到了讨论诸如执行时间、处罚程度的细节上。他们找了15个卖家又集中开了一个会,这几乎涵盖了此前他们公布的22个主要行业。这时候的细则已经基本成型,王志富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向了各个细分行业的准则,他们引入了一些行业协会。

  苏宁的开放平台细则并没有泄露出多少,外界传的一个重点就是苏宁会向商家开放线下的门店资源,这对于很多本身就聚焦在线下的传统商家来说,吸引力十足。

  而天猫也感觉到了危险,8月22日,他们推出了“史上最严厉”的细则,对售假商家采取延长处罚限权时间、限制发货、极恶劣者一次性关店等措施。同时,他们也启动了“旗舰店升级计划”。据天猫副总裁王煜磊透露,该计划新增了品牌互动、导购、消费者大数据分析、用户关系管理及维护等六项新服务。

  两个挑战者都摆足了架势。9月3日,知名博主鲁振旺在其微博上公布了苏宁开放平台的千人招聘计划。据透露,由于这次开放平台需要的人员较多,所以人力方面压力过大,他们的内部目标是从团队规模上要在几个月时间超过京东,快速达到天猫的一半。

  苏宁的*个目标显然是京东,而反过来对于京东来说,目前最危险的敌人也正是意欲超过它的苏宁。

  两家都在打造一个所谓的生态链系统,孙为民把苏宁开放平台的模式称为“平台3.0”,“我们用‘自贸区’来形容平台3.0,全球的企业都可以入驻我们的平台,*需要遵守自贸区服务法则。”

  京东则是不断地强调扶持和持续增长。“我们成立了大客户部,但并不是按照企业规模来分,其中有很多小企业具有很强的成长性和不可替代性。”蒉莺春称,“我们发现月收入10万元以下的小商家成长性反而更好。从2012年*季度追踪到现在,我们发现他们都是以一倍两倍的高速度在成长。”

  从某种角度上讲,苏宁的开放平台更小更精,他们*步的目标是5000个商家,这跟天猫的40多万家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针对品类和品牌,我们是无限招商的,但针对同一种商品,我们只允许有五家存在。”在孙为民的解释中,苏宁的生态系统更强调生存状况,作为一个后进者,传统的逻辑应该*把入驻商家规模放在*位。

  蒉莺春不否认京东正在调整已有的商家结构,它已经过了那个快速聚拢商家的阶段,“京东不可能像天猫那样有那么多的卖家。我们的客户多是中产阶级,特别便宜的衣服并不好卖。”

  京东要比苏宁更开放,“至少90%的品类,京东永远不会做。”京东CMO蓝烨称。刘强东甚至透露,“很多京东平台上的产品降价都不是外面的友商,而是同一公司不同部门的作为。比如化妆品领域,自营部门和POP部门竞争非常激烈,好多降价都是内部行为。”

  但显而易见,天猫入驻商家的规模已经趋于饱和,一些无法承担高额广告费的二、三线厂商会是京东和苏宁大力抢夺的商家。两家的优势都在于能给中小商家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销售规模几百万的商家。天猫强于信息流和资金流,但弱于物流,一些规模不够的商家很难摊薄物流成本。

  苏宁在10月和11月在全国有11场招商会,而京东甚至开始扶持一些第三方代运营公司,在各个地方举办实战培训班之类的活动,以便在招商细则正式推出之后,能迅速地推到每一片区域市场。

  近日,许多商家经营者都频频接到两家的电话,“他们都会给我们所谓的定制化方案,很复杂,加入了物流和云,他们也会打听对方的方案内容,还可以酌情调整。”北京某箱包公司的总经理孙先生说。

  当然,这样的战争已经渗透到了某一个角落,当两者都把矛头对准了天猫时,其实他们之间的对战早就开始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