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娃哈哈主业增速放缓“被迫”多元化 宗式管理临大考

创建于1987年的娃哈哈,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但比较娃哈哈最近几年营收情况却发现,其增长速度已开始逐年下滑。今年4月,宗庆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承,饮料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企业想再获得高速的发展已不易,而娃哈哈开发新产品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2013-09-29 07:59 · 经济观察报  叶林   
   


  “宗氏管理”面临大考

  截至2013年,娃哈哈集团在中国29个省市建有10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在全国除台湾外的范围内均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拥有近3万名员工。42岁创业至今,娃哈哈很大程度上都是宗庆后“一个人的战斗”。

  几十年下来,宗庆后依然始终坚持亲自跑市场。在宗庆后的办公室,其中有三栏书架摆满了世界乃至国内小到县级市的地图,而他近乎走遍了中国大多数的地区和城市,正是这些密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缔造了宗庆后的饮料王国。但这种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必然会给企业留下隐患。他所坚持的信念是:“企业是逆水行舟,要不断去发展,万一掉下来,再想爬上去就很困难,而要想管理好企业,就不能太轻松,如果什么都不管,企业也不可能发展。”按照宗庆后的说法,公司不设立副总主要为防止出现“山头”,“山头”多了就会有派系斗争。

  但这样做的弊端也很大:一方面不利于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凡事都由老板决定,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另一方面,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也会直接导致公司运营效率低下。“这是他的性格,很难改变,他不能接受下属犯错误,所以很多事情还是要自己亲自操刀,长此以往必然会让下属对他形成依赖。”柏文喜称。

  不可否认的是,宗庆后对市场的高度敏感和准确判断保证了娃哈哈多年来的成功,但这种成功在为其建立了极高权威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某种管理上的隐患。例如在发展多元化业务方面,宗庆后依然会坚持执掌大权的管理风格,目前娃哈哈商业有限公司由他亲自担任总经理。

  “如果宗庆后不作出巨大的改变,娃哈哈的多元化之路会走得很艰难。”在柏文喜看来,目前娃哈哈的饮料业务增长乏力,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所以要被迫多元化,可是企业规模在扩大,经营领域在扩大,那么企业的管理风格和内部结构治理必然要跟着变化,但现在还看不到根本的变化,这是*的矛盾和危险所在。

  事实上,宗庆后近些年已经开始逐渐培养管理层,也开始适度地分级授权管理,但他坦言,这样放权之后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效率不如以前”。宗庆后依然不放心,因为最早的决定权在自己身上,很少出错,而一旦交给下面的人做,出错之后再修改肯定会影响工作效率。

  “宗庆后是娃哈哈的精神*,但并不意味着他一个人在干活,所有的员工都在宗庆后的管理制度下,抗震动能力还是很强的。”作为跟随宗庆后多年的前下属,肖竹青认为娃哈哈的人才队伍很稳定,当年达娃之争时,达能曾从主管一层在娃哈哈挖人,但没有一个能挖动。他非常反对外界对宗庆后冠以“独裁者”名号。

  宗庆后很少在外招聘高管,基本都是从内部培养,他通常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让其先跑几年一线业务,然后再提拔起来。“所以娃哈哈员工的忠诚度很高,很多员工持有工厂的股份,因为有一部分工厂是员工参与集资的,基本上是共同承担、共分享的关系。”

  但多年以来,下属对宗庆后已形成强大的依赖性,“很多决策,他不在,就没人敢担责任,而他能力太强,以至于交给他人办事也很难十足放心。”上述跟随宗庆后多年的高管称。

  “这种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也许很难改变,此前的意外受伤不知能否让他改变之前的管理方式,也许今后他只要做好老大、掌握好方向、管好战略,然后选好高管团队,而不是天天做很具体的事情。”但就在宗庆后在手术恢复后的当天,下属说宗庆后便又开始在公司照常上班,他依然会在每天晚上习惯性看报表。

  (实习记者李浩杰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