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锁定两种类型
在这一步,麦金利的任务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类型。他从每个类型中抽取了一些个人资料来查看。有一个类型太年轻,有两个类型太年长,还有一个属于基督教徒类型。
有一个类型让他很感兴趣:她们大多二十多岁,看上去特立独行,参与音乐和艺术活动。麦金利希望在这个类型中大海捞针,找到他的真爱。
实际上,还有一个类型看起来也很酷——年龄稍大的女性,是创造性工作专业人士,比如编辑、设计师。他决定两个类型都试试。于是他创建了两份个人资料,分别为两个类型做了优化。
他对这两个类型女用户的文字信息进行了挖掘,以便了解她们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他发现教学是一个热门话题,于是他写了一篇自我介绍,强调自己是一名数学老师。
精准营销
但是,最重要的是问卷问题。他挑选出在这两种类型中*的500个问题,诚实地填写了答案——他不想把自己未来的关系建立在计算机生成的谎言上,但是他会让计算机算出应该如何给每个问题的重要性打分。他使用一种名为“自适应提升”(adaptive boosting)的机器学习算法来计算*分数。
就这样,他创建了两份个人资料。一份上传了他攀岩的照片,另一份上传了他在一次演出中弹吉他的照片。
“不管未来的计划如何,眼下更吸引你的是什么?是性还是爱情?”这是500个流行问题中的一个。回答当然应该是“爱情”。但他按照“自适应提升”的结果,对于较为年轻的A组,给该问题打分为“非常重要”,而对于年龄稍大的B组,他则给该问题打了5分,即“必不可少”。
当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并给它打分之后,麦金利在OkCupid上进行了搜索,按照跟自己的匹配度来排列洛杉矶女性用户。*页的女性跟他的匹配度高达99%。他继续向下滚动页面,直到一万名洛杉矶女性之后,他仍然跟她们有90%以上的匹配度。
私信滚滚而来
要引起这些女性的注意,麦金利还需要做另一件事。 在OkCupid上,每当有人浏览你的个人资料时,你就会收到提醒。所以麦金利写了一个新程序,专门去查看跟他的匹配率最高的女性用户的页面。
这个程序按照年龄顺序进行浏览:周一浏览1000名41岁女性的页面,周二浏览1000名40岁女性的页面,以此类推,一直到两个星期后,浏览1000名27岁女性的页面。在这些用户中,有大约400名女性也反过来查看了麦金利的个人资料。结果私信滚滚而来。
“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遇到过算牌很厉害的人,我觉得你的个人资料很有意思。”一位女性用户写道。“我想跟你打个招呼。”
“嗨,你的个人资料确实打动了我,我想跟你打个招呼。”另一位写道。“我认为我们之间有相当多的共同点,也许不是数学,但肯定有很多其他方面!”
“你真的能翻译中文吗?”还有一位问道。“我参加过一个中文培训班,但效果并不好。”
前三次约会
到了现在,需要用到数学的部分已经完成,只剩下一件事要做了:麦金利必须离开他的小隔间,去跟她们约会。
6月30日,麦金利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健身房洗了澡,开着他的破旧日产车,去赴*个约会。希拉(Sheila)是一位网页设计师,来自A组,即较年轻的艺术类型。他们在回音公园的咖啡馆共进午餐。 “这真是可怕,”麦金利说。“直到那一刻之前,这件事几乎都是一个学术活动。”
这次约会结束时,状况已经很明显:双个人不来电。第二天,麦金利继续赶赴第二个约会,这次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博客编辑,来自B组。
麦金利本打算跟她沿着回音公园的湖浪漫地散散步,但却发现挖泥船正在湖里疏浚。她爱读普鲁斯特的作品,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忧伤。“这个比较负能量。”他说。
第三个约会对象也来自B组,名叫艾莉森(Alison)。他们在韩国城的一间酒吧见了面。她是一个学编剧的学生,肩膀上有斐波那契螺旋的纹身。麦金利喝韩国啤酒喝醉了,第二天在小隔间醒来的时候,经历了痛苦的宿醉。他在OkCupid上给艾莉森发了一条私信,但她没有回。
成为约会游戏中的强者
被拒绝的感觉不好受,但麦金利仍然每天都能收到20条私信。有了计算机算法的支持,他在约会游戏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还记得当初,麦金利主动给别人发私信的时候,每发3到5条私信才会获得一个约会机会。但现在,别人发给他的私信,只要他看不顺眼,就一概无视。他只回应那些具有幽默感,或个人简介很有意思的女性。而且,他只需要简单地答复“你看起来真的很酷。想见面吗?”基本上就能搞定一个约会。
在去赴第20个约会时,他注意到了新的规律:比较年轻的A组女性总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纹身,并且住在洛杉矶的东部。在B组,养有中型犬的女性人数格外多。
最初几次约会时,他还精心做了准备。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加,他把约会形式改成了休闲式的午餐小聚或是喝咖啡,而且常常一天赶赴两场约会。
提高约会效率
麦金利还为这场马拉松式的恋情搜寻行动制定了一套个人规则,比如不要喝酒;时间到了就结束约会,不要拖拖拉拉;不要去听音乐会或看电影。“把注意完全放在对方身上。”他说。“否则效率很低。”
在*个月,他同时约会A组和B组女性。一个月后,他不想再约会有纹身、住在洛杉矶东部的女性了,因为不想花太多时间在路上。于是他删除了面向A组的个人资料。
这下子他的效率提高了,但结果还是一样。夏季即将结束,他赴约的次数超过了55次。每一次约会都被他尽职尽责地记录在了一个实验室笔记本上。只有三个人进行了第二次约会,只有一个人进行了第三次约会。
大多数不成功的交友者都会觉得自尊心受损。对于麦金利来说,情况更是雪上加霜。他对自己的计算思路产生了些许怀疑。
真爱现身
这时,他收到了王婷(Christine Tien Wang,音译)的私信。她28岁,是一名艺术系学生,支持废除监狱的活动,希望寻找一位6英尺(1.82米)高,蓝眼睛,住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附近的男伴。她在这所学校攻读美术硕士学位。他们的匹配度是91%。
两人在学校里的雕塑园见了面,然后从那里步行到了校园里的一间寿司店。他一开始就感觉跟王婷很投缘,两人谈论了书籍、艺术和音乐。
王婷承认,在给麦金利发私信之前,她对自己的个人资料进行了调整,而这时,麦金利就把自己用程序和算法寻找女伴的过程原原本本告诉了王婷。
“我觉得这有点黑暗,有点玩世不恭。”她说。“我喜欢。”
这就是麦金利跟88号女士的*次约会。很快他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约会,第三次约会。两个星期后,他们各自暂停了OkCupid上的帐号。
“我觉得,跟OkCupid上其他所有用户做的事情相比,我只不过多用了一点算法,活动规模更大一点,还使用了一些机器学习技术。”麦金利说。每个人都试图创建*版本的个人资料——他只不过是拥有一些数据来帮助他做到了这一点。
后续发展和反思
麦金利和王婷的*次约会已经过去一年多了。现在麦金利已经拿到了数学博士学位,是一名数学老师,目前在读音乐研究生。王婷则获得了卡塔尔为期一年的艺术奖学金。她时不时回到加州探望麦金利。他们一直在Skype上保持联系。
在王婷看来,麦金利用OkCupid找女友的故事很有趣。但是,对于他们的恋情来说,数学知识和编码技能起到的仅仅是序幕作用。在恋爱关系中,关键的是两人见面之后发生的事。
“真人比个人资料复杂得多。”她说。“所以我们见面的方式可能比较肤浅,但之后发生的一切都不肤浅。那是辛苦培养得来的。”
“并不是说我们匹配度高,就会有良好的关系。”麦金利同意这个看法。“那只是一种让我们走到同一个房间的方式。我可以利用OkCupid来找到合适的人。”
王婷说:“你没有找到我。是我找到你了。”麦金利思考了一下,然后承认她说得对。
在一次Skype通话中,麦金利掏出一只钻石戒指,把它放在网络摄像头前。她答应了他的求婚。
他们不确定会在何时结婚。要找出*的结婚日还需要做一些研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