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Watch专栏作家斯蒂芬(Craig Stephen)撰文介绍了李嘉诚日前宣布的大重组计划,分析了他这一计划出台的原因,指出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安排。
以下即斯蒂芬的评论文章全文:
1000亿美元量级的企业帝国重组,香港最富有的大亨,牵涉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两大龙头企业,像这样的消息如果不是头条,那才是天理难容。从这一消息当中,我们也可以一窥李嘉诚这位传奇人物被誉为“超人”的交易手腕。
近年来,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嘉诚近年来却少有曾经的爆炸性交易再现,似乎已魔力不再,他的冒险事业更多都已不是在自己的大本营香港。他不再像是个超人,而是像个更世俗的亚洲大亨 -- 安坐在自己当地的卡特尔当中,在资产转移上施展自己反复无常的手腕。
当我们仔细审视上周五宣布的戏剧性重组,以及其负责的金融工程学操作,我们会发现,李嘉诚再次神奇地让自己处在了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上。
尽管人们给这一重组行动贴上了股东权益转换释放的标签,但前提是首先要确定是哪一家的股东。看上去,长实的股东地位是要比和黄股东优越的。这一区别意义重大,因为李嘉诚的家族信托与长实之间有着直接利益关联,而长实又持有和黄49.97%的股份。
重组本质上说来就是将两家旗舰企业组合为一家新的控股公司,而其总部将从香港迁往海外的避税天堂。随后,新公司将拆分其在香港的房地产资产,采用的方法是介绍上市,这就意味着不会向公众发行新股。
逻辑上说来,这一交易的理由去除所谓“控股公司折扣”,将非房地产资产清晰分割,以增加透明度。眼下,李嘉诚的帝国生意覆盖范围极为广阔,包括港口、电信、石油、零售,而且近期还进军了飞机租赁市场。不必说,两家公司都有相当规模的房地产生意,不过大部分还是集中在长实一端。
细节至关重要。计划并不是和黄将房地产资产出售给长实,也不是其他形式的资产交换,而是依据两家企业现在的市值创建出一家全新的控股公司。
尽管每1股长实的股票都可交换为1股新的控股公司的股票,但和黄的每1股却只能换来0.684股。
对和黄的股东而言,这似乎有些难以接受。事实上,由于欧洲货币的疲软直接影响到了公司在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电信资产的价值,以及低油价冲击到了赫斯基能源,他们持有的股票价格近期已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摩根士丹利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当中指出,赫斯基股票当前的市盈率已经低于其11左右的长期平均水平,股价净值比只有0.8左右。此外,和黄对长实的折扣率也达到了近一年的最高点。
长实的股东或许会抱怨控股公司折扣的问题,但这并非和黄股东需要担心的事情。这些股东会强调,他们就是要投资和黄,而不是长实,因为他们只想选择那些海外资产。可是,正如摩根士丹利所指出的,他们却不得不千真万确地被卷入了波动剧烈的香港房地产生意。
反过来,长实的股东现在也直接卷入了和黄的海外资产。对于李嘉诚的家族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在长实的股份将转换为新的控股公司和新的房地产拆分公司各30.15%的股份。
如果真的和许多人所猜测的那样,李嘉诚其实是想逐步削弱自己与香港房地产,以及其他本地资产之间的联系,以因应政治局面的变化,那么,这一重组交易确实足够精明。如果直接卖掉这些房地产资产,必然会引发价格连锁下跌,但是,他现在只是将其平稳转移到了和黄股东的手中。
这还使得他们可以根据长实当前的估值去进行重组。这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举措,从众多的角度看去,今年都可能是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关键年。
首先,由于当地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安排,美元在今年晚些时候预期中的加息必然会对高度依赖杠杆手段的当地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换言之,香港别无选择,只有追随美国的加息脚步。
另外,来自北部的流动性变化即将反转,北京的反贪腐行动进展,意味着流入香港房地产的资金将明显减少。
最后,香港曾熟悉的那种房地产大亨主导政治权力的局面是否能够延续下去,现在已打上了大大的问号。政府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必须为本地居民提供他们能够负担的住房,还有一位房地产商因为和前政府高官的贪腐案被判入狱。年事已高的李嘉诚,他所拥有的政治关系网想要传给后代,显然也越来越难了。
如果这交易是超人最后一个大举措,应该说,它在精明程度上*不亚于以前那些作品。只是,和黄的股东或许会对自己分得的蛋糕比例感到不满。
至少在将来,所有的小股东都可以开心地发现,自己正直接和李嘉诚家族一起投资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