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易到用车裁员背后:屡“被合并”,唱“双簧” 被携程道破

从一年前的战略扩张到现在的战略收缩,易到用车的命运转变确实来得有点快。如今,易到用车回过头来选择战略收缩,但在市场上还要面对滴滴、Uber等对手通过丰富的产品类型,进一步蚕食着出行市场。以此看来,留给易到用车的时间和机会不多了。
2015-06-24 09:46 · 新浪科技  李何冉   
   

易到用车裁员背后:屡“被合并”,唱“双簧” 被携程道破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对于易到用车的员工们而言,并不平静。

  扰乱员工思绪的是一则有关公司大幅裁员的消息。在这则消息中,易到用车被曝出“大幅裁员“,并且被指业务已经被边缘化。对于这样的消息,易到用车很快作出回应,称消息“严重失实“,并对外暗示公司仍有一系列的布局在酝酿。

  易到用车的声明很迅速,并且行文的口吻显得自信和轻松,但过去几个月内围绕这家公司的一系列变故,还是让诸多员工对于公司的前景不敢奢望太多。

  一位在职的易到用车员工日前向新浪科技表示,“整个易到用车目前处于一个战略收缩的状态”。该员工同时透露,易到用车确实进行了裁员,但这件事情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完成,主要针对的是易到用车的海外事业部和公共交通事业部。

  2014年,易到用车曾制定过很有雄心的拓展计划,除了扩张国内城市的覆盖外,还有计划进入海外市场。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易到用车扩张出来的新业务并没有迅速占领市场,反而被滴滴和快的很快超越。

  据上述内部员工透露,易到用车一些扩张的新业务已经沦为了边缘业务,目前团队也由鼎盛时期的600多人的规模缩减至200人的规模。

  从一年前的战略扩张到现在的战略收缩,易到用车的命运转变确实来得有点快。

  屡“被合并”

  在落魄到裁员的地步之前,实际上易到用车有过一段顺风顺水的时期,并且还一度成为了各方青睐的香饽饽。

  作为国内最早提供专车预定的服务平台,易到用车在成立一年后便获得了晨兴创投美国高通风险投资公司的千万级美元融资;2013年,易到用车又获得宽带资本、携程领投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4年9月,易到用车获得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领投的C轮融资,额度超过1亿美元。

  也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易到用车就不断拓展诸如试驾、代驾等新业务,今年1月份,易到用车先是宣布用储备的80亿元人民币(约13亿美元)投入到新成立的汽车租赁公司“易到租车”上,还在月底推出了名为“易到巴士”的班车业务。

  就在易到用车忙于拓展新业务的时候,一方面Uber借助百度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滴滴开始对旗下的专车业务进行了大规模补贴,迅速占领市场。

  根据易观的数据,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滴滴专车的市场份额就超过了50%,同时带动市场扩容15倍。面对一个能够快速推动行业的大平台,易到用车更久的专车运营经验及管理模式,似乎能够帮助两家实现双赢。

  一时间,“滴滴、易到用车合并估值超过80亿美金”的市场传闻,成为了行业热点话题。不过,一个月之后,滴滴、快的突然合并也让滴滴和易到用车的谈判彻底搁浅。

  据接近滴滴、易到用车谈判的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谈判的破裂是源于易到用车CEO周航认为滴滴低估了易到用车的价值。

  市场份额遭到的侵蚀,以及业务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让易到用车并没有停止资本运作的脚步。滴滴、快的的合并也加速了易到用车和Uber的谈判进程。

  3月份,有投行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易到用车和Uber的谈判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资本层面的合作,易到用车将成为Uber在中国业务上的有力执行者。

  但上述易到用车内部员工表示,与Uber的谈判确实进行到了一锤定音的阶段,但最终双方仍未能达成一致,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唱“双簧” 被携程道破

  半年时间里,两次不成功的“被合并”,给易到用车在资本运作层面增加了难度。这时候的易到用车开始指望自己的股东之一——携程。

  6月早些时候,突然有传闻称,携程追加对易到用车的投资,将后者全资收购。对于这一传言,携程在*时间回应称,“目前,携程旅行网没有100%收购易到用车,只是战略投资,且仍是易到用车的少数股东”。但随后,携程又发出了第二版声明称“不予置评”。

  据知情人士透露,携程之所以发出两版不同的声明,是因为市场公关部门对此事并没有与携程CEO梁建章及时沟通所致,“本来易到用车希望借携程在资本市场上讲‘故事’来抬高估值,梁也想尽快通过资本运作,尽快从易到用车身上撤出,但公关部按照实情的回应,撞破了这出‘双簧’。”

  “梁在看到*版回应后大为恼火,并责令公关部马上以’不予置评’来修正之前的回应”,上述知情人士称,因*版回应已经发出,对于整个事件已经构成了消极影响,为降低这次“失误”带来的损失,携程随后又由CSO(首席战略官)武文洁以接受媒体采访的形式,为易到用车站台,力挺易到用车的商业模式。

  对于以上有关携程与易到用车的说法,携程北京公关负责人对新浪科技表示,一切以携程发布的第二版声明为准。对于梁建章与内部沟通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并不知情。

  双重“挤压” 前景暗淡

  2015年上半年,虽然易到用车在资本市场上十分活跃,但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滴滴、快的合并后的大平台效应逐步显现,让易到用车这家最早的中国互联网专车公司的市场份额被不断侵蚀。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专车服务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1季度》显示,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易到用车和Uber分别以80.9%、17.5%和8.1%的比例占据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覆盖率的前三名。滴滴利用大平台以及高额补贴已经迅速拉开了与易到之间的身位。

  周航曾表示,专车市场其实完全没必要有这么大的补贴,价格战打不来任何核心竞争力,也换不来司机的忠诚度,基本是谁补贴高就跟谁跑。

  残酷的现实只印证了他后一半的观点——司机跟着补贴跑。一位易到专车司机向新浪科技表示,现在已经很少在易到用车接单了,滴滴和Uber由于补贴力度高,更受司机青睐。

  司机由于补贴问题的流失,影响到的是用户能否叫到车。经新浪科技测试,6月20日在下午5-6点间,南三环外马家堡附近叫易到专车,等待约3分钟才有司机接单。同日晚上10点,东三环亮马桥附近,易到专车在叫车3分钟之内无人接单。

  司机因为补贴流失,影响到用户体验,进而导致用户的流失,再反向影响司机的收入。似乎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循环,才让滴滴在专车领域迅速赶超并拉开与易到用车之间的身位。

  近日,有传言称滴滴快的正在进行一轮规模为15亿美元的融资,作为其业务扩张的现金储备。无独有偶,Uber也开启了新一轮的融资计划。这两家在资本市场受追捧的程度,与易到用车近半年来在资本市场遭到的冷遇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易到用车的处境与其大半年的盲目扩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专车领域,易到用车对于车没有像神州一样的控制力,价格还要比神州专车高,在低价领域,又有滴滴快车、人民优步等产品率先占领了市场,而易到用车半年前在没有稳固自己专车领域市场地位的情况下,盲目扩张了更多的新业务,事实证明,这一战略错误让易到用车远远落在了其他竞品的后面。

  如今,易到用车回过头来选择战略收缩,但在市场上还要面对滴滴、Uber等对手通过丰富的产品类型,进一步蚕食着出行市场。以此看来,留给易到用车的时间和机会不多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