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小米未来的发展走势:从融资历史到投资生态,还有8000万台销售目标?

2015年不失为小米上市的*时机之一,上市对小米品牌、业务和规模扩张都能带来正向推动。在发展5年之后,小米的业务体系和各项投资已是错综复杂,如何判断未来的发展走势?
2015-07-13 08:34 · 腾讯科技  范晓东   
   

  三、小米公司主营业务

    1. 手机

  小米手机目前最核心四款产品包括:小米、小米Note、红米、红米Note。

  2011年10月20日,小米网www.xiaomi.com正式上线,小米手机开始发售;2012年8月16日,小米手机2发布;2013年7月31日,红米发布;2013年9月5日,小米3发布;2014年3月19日,红米Note发布;2014年7月22日,小米手机4发布;2015年1月4日,发布红米2;2015年1月15日,小米旗舰新品小米Note发布;2015年3月31日,发布红米2A;2015年5月6日,小米Note顶配版发布。

小米手机销量和销售额半年增长趋势(腾讯科技配图)

  小米手机销量和销售额半年增长趋势(腾讯科技配图)

  从定位来看,雷军强调,高性价比是小米的DNA,强调技术、极客和发烧友;从目标用户群来看,小米、小米Note、红米、红米Note代表小米的四个细分客户群,都是针对发烧友、或有购买力的客户群。

  从渠道来看,小米网完成手机销售额的70%以上,此外天猫、京东也是小米主要的第三方电商售卖平台。在线下渠道,目前小米成立了19家小米之家体验店来进行拓展。对于小米而言,单一的预购、抢购以及饥饿营销模式已经不足以释放更大规模的销售能量。

  雷军此前表示,2015年全年小米销量目标是8000万到1亿台。今年上半年,小米完成3470万台的销量。

  一般而言,手机厂商下半年的数据较上半年要更为可观。

  不过,自身体量增大、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增加,将导致小米增速放缓,尤其是在低端手机市场,竞争对手的跟进让红米的优势相比去年有所削弱。

  而考虑到小米销量去年对红米依赖较大,红米和红米Note在今年下半年也需要新的发力,以突破魅族魅蓝、锤子、乐视乃至华为荣耀等厂商的围剿。

  小米Note今年在高端市场的投入,一定程度缓解了扩张压力,但具体表现还没有实际数据来支撑。

  印度、巴西等海外市场将成为小米未来重点突破的新兴市场,但存在诸如专利的问题需要破解。雷军称已经申请了超过2千项专利,但如果进军美国等更多海外市场依然远远不够。

  2. 电视和盒子

  2013年10月,*小米电视发布,目前拥有40寸、49寸、55寸三款主打产品,共卖出677万电视和盒子设备。

  小米电视的具体销售量目前没有公布,此前有第三方数据称在50万台以内。雷军表示,每天有一半售出的小米电视和盒子在使用,每天使用时间3、4小时左右。

  在电视领域,小米先和国内各视频网站等内容方合作,然后接入牌照方的播控平台,但是这些内容只能提供给小米的电视终端。小米官方表示,小米电视上接入播控平台的正版视频内容总量达到18051部,小米手机上为33213部。

  小米合作牌照方包括未来电视和银河互联网电视,不过,未来电视去年在和乐视、小米的版权纠纷中一度互相交恶,小米目前的牌照合作方主要为银河。而乐视也是小米现在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

  整体而言,由于小米前期主要集中精力发展手机业务,电视品牌依然相对薄弱。

  3. 智能家居

  小米推出路由器的目的,是希望打造一个跨平台的数据中心,让用户在家庭、办公、出行等不同场景下,在PC、手机、数码设备间可以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互动互通。

  在智能家居市场,除了路由器,小米通过投资和推广SDK智能模块的方式来打造自己的生态。

  小米试图将自己推出的22元智能模块,集成到更多家电设备中,通过通用的控制中心,来统一家电设备入口,同时提供通用云服务,包括应用云、基础云、网络基础设备,免费提供给合作厂商。当然,在MIUI上,小米也会集成控制APP。

  获得小米投资后,美的已经开始在家电设备植入小米的SDK。不过,对于更多第三方家电厂商而言,小米尚缺乏有效手段去吸引他们加入进来。

  除了家电,空气净化器、插线板、手环等更多硬件产品也在小米投资范围。雷军称,目前小米空气净化器在市场上每月份额基本上超过20%(去年全国所有空气净化器卖出500万台)。

  单从平台来看,小米目前实际上在打造三个平台,*是手机和智能硬件平台;第二是MIUI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平台;第三是小米网电商平台。雷军认为,小米已从最早的MIUI ROM开发者和智能手机制造商,走向了消费电子国民品牌、智能家庭生态建立者、以及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的分发平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