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人工智能将取代编辑、销售客服?投资人和创业者来告诉你它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

在“TMT及人工智能分会场” 人工智能Panel环节,联想之星投资副总裁吴炳见,58同城高级副总裁何明科 ,思必驰创始合伙人俞凯,诺亦腾CEO刘昊扬,作业盒子CEO刘夜,好买衣CEO黄仲生六位进行了精彩讨论。
2016-07-10 09:11 · 投资界     
   

   思必驰俞凯:人工智能有大数据分析、系统、人机交互三大爆点

人工智能将取代编辑、销售客服?投资人和创业者来告诉你它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

  我本人是来自于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在人工智能当中叫做感知和认知智能。基本上是以口语对话为手段来连接人和机器,连接信息和人。基本上是做一个口语交互界面的概念,我的背景更学术一点,我同时还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我可能从学术的角度上来回答一下刚才吴炳见说的那个问题。

  说到人工智能为什么会火,其实人工智能在20-30年前火过一段,现在又火了,其中有特别重要的几个原因。从我这来看有特别重要的基础,其中第一个基础就是因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生产生了大数据,我不知道大数据是什么概念,大家知道M和G,比G还大的是P,比P还大的是E,我们在2015年全世界产生的数据是7000多个E,什么概念?有人类以来,人类所有的语言、语音加上文字,加在一起一共才5个E,而我们2015年一年就产生了7000多个E,这本质上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数据,这个量是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基础。

  第二个基础是我们所谓的计算能力,云计算大概从前十几年的开始以每年大概30%多的速度成本下降,数据量多了,算又便宜了。第三个基础是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这也是我在外面看到很多传感器,超级硬件,超级硬件有几类,一个是传感硬件,我们真的可以感知周围。另外一类是本地计算的硬件,像大家拿的手机和将来智能硬件里有的那些东西,它的计算能力比以前高很多,甚至比以前的PC机还厉害。

  第三类是云端计算的超级硬件,GPU的发展,使很庞大的计算能力和很分布式的计算能力变的超级强,这些超级硬件使比人还强的去感知周围的世界。最后是2006年出来一个算法叫深度学习,这个东西其实原理特别简单,最大的好处就是数据量越多算的越好,出现这四个基础之后,人工智能的爆点就逐渐产生出来了。

  从我们搞人机交互这一行来看的话,人工智能在刚才说的四个基础上有三个特别大的爆点。第一块是大数据分析,毫无疑问这是属于后端资源。第二块是做系统,机器人现在特别火,类机器人的,不一定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像扫地的也可以是机器人。类机器人的东西,这种系统级的,把各种各样的东西集成起来完成一个功能,这种智能变得特别厉害,而且一定要和云端相连。第三个特别大的爆点把这两个接起来就得靠人机交互,你总得想办法让机器明白人的意思,在这个过程当中语音、图像是最关键的两个东西。从我自己脑子里的架构,它的原因就是因为大数据和这堆硬件以及算法的发展。现在最大的爆点是刚才说的这三样,是我个人的观点。

  人工智能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产品型的,第二类是平台型的,第三类是技术模块型的,这三类都是人工智能,但是它所需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刚才说到数据这个问题,像第三类是不需要数据的,现在出了很新的传感器的方法,可以很远程的把20米以外的声音听见,这样一个东西本质上不是一个训练型的东西,属于基础性的技术。再比如说像之前我们在防盗版问题上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专利,最后被用到光盘的防伪上,现在也有一些其他的数据防伪的技术,不是训练型的,可以用在数字媒体上。像这样一类基础型的、模块型的技术,不一定需要非常大的数据。所以基础型、模块型的东西的特点在于它是点上的技术,只要点上的技术重要的一定是算法。

  第二块是做平台,做平台的人算法是连接应用和最基础的算法,我们做的时候,站的更大一点是算法,但是数据占了一个完全不可或缺的地位,没有数据做不起来。第一类的人一般来说都是2B的,很难2C,第二类做平台的主要2B,也可以2C,做平台算法、数据同等重要,算法略高一点。

  第三类是做各种各样直接应用的,这类应用一定是场景非常重要的。做平台的也要特别关注场景,但是这一类相比较而言,场景大概能占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概念。做应用是所有人工智能产业当中最大的头,这部分场景一定第一位,数据是第二位,算法一定是第三位,因为有很多通用的算法已经都已经开源了,只需要有几个懂的人,很有应用场景的感觉,同时有很多数据,这事儿一定能成,要看有什么样的背景。

  遇到最大的挑战一定要特别清楚自己的商业应用场景,这是最大的,技术本身创造不了价值,只有结合应用场景才能创造价值。思必驰做的是语音交互,最开始做的是口语交互方面的尝试,这个做的挺好,做的是外语学习。移动互联网起来以后,就做和手机相关的,我们是2012年开始做的,它的应用场景那时候像Siri已经出来了,大家看起来很火,实际上最后在使这个语音的时候,因为有替代的方案,可以用手去输入,它的应用场景虽然输入法可以做,但并不是那么明显。直到2014年底2015年初的时候,智能硬件那时候起得特别快,而后来我们发现智能硬件随着你的屏幕越来越小,甚至消失了,如果你想跟它进行所谓智能交互去搞信息的话,你几乎没有其他复杂信息沟通的手段,只能靠嘴。所以那个时候就变成了一个极大的痛点。

  我们发展最快的时间是2014年底到现在,随着智能硬件的发展,在智能车载、家居、机器人这些方面的发展一下子就起来了。3年前我们就有了技术,很多技术你没法用,用了也不是那么明显,是锦上添花。但是到这个时代就变成雪中送炭了。比如最典型的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纠正哥”,2015年春节有一个录像,安吉星在车里打电话打不出去,就是因为他老说错,这个机器没有办法去理解和纠正。我们后来做了一个技术,可以去理解和纠正,这个在手机上意义不大,因为可以输入。但是在车载里面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于是这个技术本身的应用场景变得特别有用,很多的厂商都很喜欢这个技术。所以从我自己的角度上来感觉的话,应用场景的结合,如果你是做技术人出发的话,应用场景的结合是最最重要的。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607/20160710399353.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