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需求推动资金南下
相比北上资金的冷静和沉稳,南下资金比去年更加激进。今年以来截至16年11月25日,南下资金累计净额为2355亿元,比去年全年的南下资金净额增加了逾50%。由于港股通有50万资金的门槛要求,南下资金依然以机构为主。
深港通开通前,市场已预热许久。8月以来,不少香港上市公司扎堆在深圳举行港股公司推介会。各类“沪港深基金”也纷纷加速成立,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之间共有25家机构陆续成立的47只以“沪港深”冠名的公募基金。今年9月份保监会允许险资通过港股通南下投资港股,更是保证了南下资金未来的加速趋势。
险资被认为明年增配权益资金的动力十足。“险资年底将开始为2017年资产配置进行布局,在非标资产收益率下降、高息定期存款大量到期的压力下,低估值、稳定回报的港股蓝筹对险资吸引力强。”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忆东表示。
整个资金往南流动的大背景是,“中国已经从“资本贫乏国”转变为“资本富裕国”,但随着GDP增长放缓、国民财富增加,大量金融资本无法找到足够而有效的资产供给。”中信证券高级策略师杨灵修指出,本轮资金南下“最原始的动力”来自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内地投资回报率下降,这比“动听的海外投资故事”更具推动力。
事实上港股赚钱并不比A股容易。华南某公募港股基金基金经理程浩(化名)告诉经济观察报,相较A股和美股,港股是一个难度更大的市场。港股犯错误的成本远比A股高,但是做对的收益却没有A股高。“香港市场太机构化了,没有‘韭菜’可以割。基金经理需要很长的交易历史来帮助他们识别里面的阴谋诡计和陷阱。”此外,作为市场化的离岸金融中心,香港股市受全球资金流动的影响较大,同时外资机构为主、衍生品种类丰富、注册制等市场特点导致港股的投资逻辑与A股存在较大差异。前述香港交易所人士指出,依靠消息或是炒壳的做法,并不适用于港股的游戏规则。同时投资者也不能忽视港股市场其他不同于A股市场的特点,比如新股发行实行注册制、不设涨跌停限制等。
作为成熟的离岸金融市场,港股走势受到宏观经济基本面、全球资金流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在这一前提下,南方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助理蔡青认为,以下几类港股标的在深港通开通后有望受到南下资金青睐:一是景气行业的龙头;二是稀缺行业龙头;三是AH折价较大且基本面有支撑的个股;四是低估值高息蓝筹股。
在仓位方面,他认为可以保持灵活。主要原因在于,近期临近多个全球重要性事件,资本市场避险情绪有所回升,部分前期获利头寸可能选择离场。
香港市场自年内低点18278点反弹至高点24364点,恒生指数涨幅超过30%。即使从6月底的20259点反弹至10月底的22934点,恒指上涨幅度超过13%,市场整体估值有所修复。
互联互通模式的可复制性
“深港通的诞生,不仅意味着我们在股票二级市场的互联互通战略基本完成布局,也验证了这种互联互通模式的可复制性。”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未来将继续努力,争取将互联互通延伸到其他资产类别,为市场带来更多机会、便利和产品。
未来制度将进一步开放,待深港通运行一段时间后,ETF品种也将纳入互联互通范围,投资港股将更便捷。张忆东表示,目前在港股市场交易的还有新兴市场 ETF、标普500ETF以及其他国家股市的 ETF,如果未来这些产品也纳入港股通范围,内地投资者更可借道港股通,足不出户投资全球。
无论是产品还是资金规模,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渐对外开放。沪港通从2014年11月17日开通到2016年8月15日,都有总额度限制。后来在2016年8月16日内地和香港两地证监会发布深港通联合公告,在声明深港通不再设总额限制的同时,一并取消了沪港通的总额度限制。今年6月MSCI婉拒A股,提出QFII赎回障碍等问题,被认为是深港通和沪港通一并取消总额度限制的导火索。“互联互通将增加海外投资者对中国 A股市场的参与,A股的监管将面临更复杂的市场环境,进而倒逼其加速国际化改革,中国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和投资策略的限制将得到良好解决,深港通开通有利于A股纳入MSCI。”华泰证券研究员戴康认为。
从QFII/RQFII改革的逐步落实,到基金互认、深港通开通,沪伦通提上日程,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正在加速。“在‘沪港通’与‘深港通’的运作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可应用于未来内地A股更为广泛的开放机制中(如沪伦通等)。”伦敦交易所一位人士日前在广东-诺丁汉高级金融研究院主办的会议上表示。不过两个市场监管机制、交易制度、基础设施差异较大,平安证券人士指出,沪伦通不可能简单复制沪港通试点的业务模式和做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