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1年时间,董明珠终究还是“拿下”了珠海银隆。
12月15日,她宣布以个人名义,联合大连万达集团、中集集团、北京燕赵汇金、江苏京东邦能等企业与个人,向银隆增资30亿,获得其22.388%的股权。
成功投资的董明珠显得相当兴奋。她提前给消费者描绘了一幅图景:“全中国用银隆电池,雾霾天能少一半。”
她的这番话刚说完,雾霾“适时”来袭,浓厚的漂浮物铺天盖地,宛若灾难电影的开篇。
全国都在讨论雾霾,人人对其避之不及。在国家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背景下,董明珠会成为新的“抗霾斗士”吗?她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押上全部身家
董明珠为珠海银隆押上了全部身家。过去1年里,她和格力的很多大新闻,都和这家公司有关。
3月份,格力电器宣布停牌,计划筹划发行股票用于资产购买,交易标的正是珠海银隆;8月,格力电器称拟作价130亿收购银隆100%股权;11月,格力宣布收购并定向增发的重组方案告吹,董明珠辞去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
就在外界哗然之际,董明珠又杀了一记回马枪:格力收购不成,她就自己掏钱买下。为了入股银隆,她还拉上了王健林、刘强东,其中董明珠出资10亿。
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梳理的信息显示:2015年“两会”期间,董明珠称自己税前年薪500万元,税后200多万。而据格力历年年报显示,董明珠过去11年的薪酬总额为税前3702万元。
薪酬外,董明珠最主要的财富构成来自所持有的格力电器股票(占总股份的0.74%),截止发稿时,这部分股权价值约10.6亿元(格力总市值1432亿)。此外,出于格力的高分红制度,董明珠历年累积的分红收入在2亿元左右。相关报道预测,想要凑齐10亿,董明珠最便捷的方式是通过质押股票进行融资。
综上观之,董明珠“投入所有资产于银隆”并非妄言。甚至可以说,她押上的不仅是多年资产,更是全部的信用背书。
相较此前和雷军打赌、炮轰美的、高调做手机等等一系列博足眼球的事件,投资银隆对于董明珠个人而言,重要性或许犹有过之。
董明珠并不认同外界的“赌博论”,在她看来,一切尽在掌握。此前的格力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曾喊出“投资130亿,两三年就能挣回来的”豪言,自主投资后,她又称“再造一个千亿企业并不是难事”。
究竟是怎样的一家公司,能让董明珠如此孤注一掷?
珠海银隆是一家新能源行业的新贵企业,2009年的最后一天,他们才正式展开新能源动力电池的业务。
银隆的诞生和国家政策紧密相关。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工程”,该工程计划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在3年内,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
“十城千辆工程”是国家能源转型的试验田。中国“富煤、缺油、少气”,是世界上*的原油进口国,其中机动车燃油的需求量占全国石油总需求量比例超过50%,石油类能源缺口呈不断扩大趋势。这样的能源结构带来了一系列进出口和污染问题,因此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
机动车燃油是能耗大头,也是雾霾的源头之一,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于“抗霾”而言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公共交通系统是新能源的排头兵,推广的同时,国家也针对电动乘用车(不超过9座的轻型客车)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出于补贴政策和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批厂商投身其中。
珠海银隆是“新兵”,也是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其关键节点源自一次海外收购:2011年,银隆战略控股了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藉此掌握了电动车锂电池的钛酸锂材料生产技术,走上了一条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奥钛是业内一家知名企业,夏威夷岛上夜晚照明用的都是奥钛电池的储能电池。但是,这并不是一家很“强”的企业:从早期的军用到后期转民用,这家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情况在银隆接手后发生了变化。掌握钛酸锂电池技术后,银隆在2012至2013年期间,先后收购了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汽车制造企业,迅速发展了动力、储能锂电池及电动公交车生产和研发能力,成功扭亏为盈。
新能源汽车是银隆当下的支柱性产业。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银隆纯电动客车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83亿、37.1亿和22.15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58.93%、96.24%和89.37%。
不过在新能源动力业内,银隆的名头不及比亚迪、CATL等一批老牌厂商,更不及大名鼎鼎的特斯拉,其中的关键点在于,银隆所擅长的钛酸锂电池,并不是当下行业的主流。
“世界*进的技术”
所谓钛酸锂电池,是采用钛酸锂作为电池的负极材料,这一技术路线迥异于主流的采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国内其他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一般选用磷酸铁锂或者三元电池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来制造动力电池。
采用钛酸锂作为负极材料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其优点是电池循环寿命长、具备快充、耐宽温和安全性好等特性。缺点在于造价偏高、能量密度偏低,相对应的,其电池体积较大。
这其中,能量密度偏低(通俗而言就是电量少)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阻碍在于四大问题:*是续航里程短;第二是充电时间长;第三是动力电池寿命短,直接影响整车使用寿命;第四是动力电池安全性存疑,加深了消费者对于纯电动汽车的疑虑。
其中的续航问题,是当下最凸显的矛盾,这一问题和电池的能量密度紧密相关。业界普遍认为:钛酸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于其他类型的动力电池,受制于这一因素,该技术很难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轻型车)上。
此前,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储能系统、机器人行业以及少量公交车上,因为应用范围局限,钛酸锂电池在全球锂电池中仅占比2%。
除能量密度外,钛酸锂的价格比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贵两三倍以上,因此成本偏高。
出于上述等种种原因,业内持续投入于钛酸锂电池研发工作的知名企业寥寥。目前,世界上仅有两家公司在钛酸锂电池领域掌握*优势,一是日本东芝,二是珠海银隆。
但董明珠认定银隆的技术全世界*。她称“很多新能源企业找过我们,不止比亚迪,我们评估以后不太认同。”董明珠认同银隆:“它的技术是世界上*进的,没有任何一个电池可以从技术角度与它抗衡。”
“保你十年不换”
凡事有利便有弊,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表现如何,终究需要市场长期的验证。钛酸锂当下的应用或许不适合乘用车,但在公交系统中,它却充分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公交车体积大、续航里程要求不高、路径固定,有快充需求,非常适合钛酸锂电池。在这类大型客车中,银隆的优势展现了出来:其充电快,耐宽温,安全性好。在北方市场,因为长期低温运作环境,不少新能源公交车出现了损耗严重、寿命短暂的问题,因此银隆迅速在北方市场打开了局面。
出于其特性,钛酸锂电池在安全性和电池寿命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董明珠因此对之非常看重。她说:“我用特斯拉,三年不到就换电池了。我代表银隆说一句话,你用了银隆车,十年保证你不换。电池坏了是我的,没人敢跟我站在一起喊这句话,这就是中国骄傲。”
董明珠和银隆希望在安全耐用的基础上,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不是在高能量密度的基础上去琢磨、提升安全性,这或许是她和其他新能源企业技术方向选择上的差异。
在董明珠看来,随着规模扩大、产能提升,银隆钛酸锂电池的成本势必降低。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现在的银隆已经具有十足的性价比。“我用过混合动力车,两年多时间就必须换电池,即使不用电池也在放电,电池也在衰竭。日本的混合动力车,十年大概换4次电池,要投入多少钱,这是让消费者投入成本。在运用过程中一直在衰竭,可能90%都是靠油来支撑,并没有从消费者角度来衡量收益。”董明珠说。
随着市场应用的深入,银隆正在收益与研发之间实现更多突破。今年,他们正式研发出了第四代高能量密度钛酸锂电池,与第三代相比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提高60%。此外,企业还相继投资了资硅负极、硫负极等不同领域。
这样的突破不仅坐实了世界级的*地位,也为今后企业进军乘用车埋下了伏笔。
在此之前,银隆需要在公交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舆论更关注乘用车市场,但公交系统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内力推新能源公交系统,如果公交车全部替换,涉及的资金将是一笔天文数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董明珠能让“银隆技术独步天下”的理念像“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般深入人心,那势必能成为这一盛宴的大食客。
不过,虽然媒体普遍热炒董明珠联合王健林“造车”。但董明珠却数番明确表示“看中的并不是车”,她甚至直言“对银隆的车兴趣不大,看中的是其他核心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才是董明珠缔造千亿企业的信心所在。
“全中国用银隆电池,雾霾天能少一半”
此前的公开亮相中,董明珠多次强调钛酸锂电池只是银隆的技术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纳米球形”等*秘诀,材料的纳米化生产技术也是银隆的专利核心。
“钛酸锂只是美国奥钛纳米公司最成熟的产品之一。他拥有石法纳米制球技术,很多材料都可以通过这项专利技术改变分子结构,任何电池材料,包括石墨烯随时可以干。中国的制造落后就两点,一个是材料,还有一个是模具,中国的模具工业上去了,中国工业产品的工艺就上去了;中国的原材料纳米技术掌握了,中国工业产品的核心落后问题就解决了。”董明珠说。
出于这些技术,除新能源汽车外,银隆还发展了储能这一主业。其推出的钛酸锂储能电站,已在美国与AES电网公司有8年的运营经验,产品分为家庭储能及工业储能。
结合这一点以及董明珠的投资盟友(万达、京东等),可以推断出银隆未来布局的部分蓝图。
首先,格力电器正在推进智能家居战略,其系统的着力点在于节能。银隆的储能技术可以帮助格力打通从创能、储能到家电能源管理等整个系统。
其次,结合能源转型战略,政府要求国内新建的广场都配建充电桩。万达是中国*的商业地产公司,也是*的“停车场公司”。其拥有超过30万个停车位,还在以每年6/7万的速度增加,这样的增速对于储能技术的要求可想而知。
王健林在谈及投资时也说:“这事(储能、建筑能耗)我在十多年前被外国人忽悠过,但那时候可能技术不太好,效果不是很好,所以这次投资我也在看银隆能不能把技术稍微商业化。”
除此之外,京东的电商物流车辆路径相对固定,运营时间较为规律,易于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中集集团的机场摆渡车、冷藏保温车、码头电动拖车等领域也可以与银隆展开合作。
不过,这一切终究只是猜想。董明珠的新千亿计划何时实现、如何实现,依旧是个未知数。但董明珠显得信心满满,她甚至表示:未来要放开“两端”,只抓源头的纳米材料,因为这个市场太大,一个银隆、一个格力,甚至十个格力都根本做不了。
在《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董明珠说:“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回头看还是缺乏技术。用人民的身体健康做代价、破坏环境,来实现产业发展,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个事情。所以我们现在用新技术、用科学的技术,利于人类环保,能够生存的技术才是我们最有价值的技术。”
“如果中国用银隆电池,雾霾天能少一半。”
仅从环保的角度而言,不管如何,都祝董明珠的新事业能够好运,因为这几天的北京已经“看不见”人了。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