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医药投资这是要爆发了!平均每月2家IPO,超60%背后VC/PE潜伏,最高回报60+倍

投资界梳理2016年至今医疗健康产业上市情况时发现,国内共有36家企业完成IPO,而医药是完成IPO最多的领域,共23家医药企业上市,其他医疗健康相关企业13家。
2017-04-28 18:36 · 投资界  任倩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命科学的融合,加上基因技术、干细胞的技术等许多领域的突破,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精准医疗”日益成为可能。过去20、30年是信息科技在引领人们生活的改造,而这一点很可能会在未来20、30年被生命科学所取代。

  ——沈南鹏

  生命科学的命题太大,我们今天择其一点,只看医药,且只看2016年至今的医药企业IPO成绩单。

  “懂行不懂行的,大家都来投医药产业。”近期医疗相关的论坛上,这种说法频繁出现。所有关注医疗行业的投资人都在暗自揣摩,在医药这个潜藏的大金矿里面还有多少入局者、多大的市场,能分得几杯羹。

  当然,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2016年以来,中国医药企业的表现着实“出人意料”:百济神州2月拿到美国IPO首单,IPO发行前曾上调发行规模及融资额,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18%;华润医药、步长制药易明医药头顶“最大、最贵、最快”三宗“最”登陆A股上市,市值表现十分抢眼;贝达药业上市开盘顶格上涨44%后一连出现14个涨停板将股价从发行的17.57元飙升至99.83元,背后14位股东获得数十倍收益……毫无疑问,中国医药正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医药投资领域。

  平均每月2家医药企业IPO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梳理2016年至今医疗健康产业上市情况时发现,国内共有36家企业完成IPO,而医药是完成IPO最多的领域,共23家医药企业上市,其他医疗健康相关企业13家。

  2016—2017年一季度医药企业IPO详细情况,投资界根据网络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整理如下:

  表格一根据清科研究中心、《E药经理人》及网络公开信息整理,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医药投资这是要爆发了!平均每月2家IPO,超60%背后VC/PE潜伏,最高回报60+倍

  表格二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在大健康产业尤其是医药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产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IPO显然已经成为众多医疗企业的首选。投资界梳理发现,中成药、医药流通等领域公司(19家)“偏爱”在国内上市,新药研发型企业(3家)一致选择美国上市,因为美股对药企没有盈利性要求,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成长培育期”。

  2016年医药行业上市的23家企业中,超过60%背后有VC/PE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市药企背后投资机构数量多,而且相对分散。

  上市背后的VC/PE:最高回报60+倍

  中国医药企业的IPO,在市场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甫一上市便股价飙涨。但是所有的收获都不是轻易获得的,尤其在医药这个以投资周期长著称的领域。那些潜藏在背后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需要的是睿智和耐心。

  比如步长制药,投资人李春义8年前就开始寻求投资机会。2016年11月,步长制药头顶“最贵”医药股,携“海量”PE上市,股东达48个。总计发行股票不超过6980万股,创下了去年以来最高发行价纪录——55.88元/股,共募集资金金额39.00亿元人民币,总市值近600亿。步长制药上市后,其创始人赵步长家族以500亿身家稳坐陕西首富,而最早发现并投资的投资人李春义管理的长江国弘中欧创投基金因此获得60多倍账面回报,在步长药业背后48家投资机构中稳居第一,而GGV、明石投资也获得超过100%的回报。

  贝达药业,作为2016年A股市场第一家上市新药企业,开盘涨停,随后一度将股价从发行的17.57元直线拉升至近百元,股价飙涨5、6倍,这让背后陪跑多年的“产业大佬”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礼来亚洲资本、同创伟业光大控股等14位股东收获数十倍的回报。

  无独有偶,今年3月新鲜出炉的上市企业海南普利制药发行价11.49元,当日甫一发行便顶格上涨44.04%,以16.55元的股价收盘。作为普利制药最重要的战略投资方,鼎晖投资已经进入普利制药七年,在投资完成之后,普利制药依靠自身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有竞争力的产品迅速实现快速增长,其净利润实现了接近5倍的提升。而在普利制药上市以后,鼎晖也获得巨大收益。

  今年4月上市的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7年的悉心钻研,才将药品推向市场。透景科技是启明创投2017年在医疗领域的首家IPO企业,但早在2012年启明创投就注资3693万,5年间支持公司从利润几百万的小规模公司发展到2016年净利润近亿的行业领先企业,启明创投因此获得超数十倍账面回报。

  还有一个十分亮眼的数据值得注意。2016年10月,华润医药凭借125.6亿元的募资金融拿下2016年“亚洲资本市场最大规模医疗企业IPO”的称号。引入的基石投资者阵容豪华,中国人寿、安邦保险等8家机构超额认购,基础投资已占据发行总额的50%,接近10亿美元的目标,因此华润成为“最大”医药股……

  实际上,行业内许多机构早已重金布局医药领域,启明创投共投资了60多家医疗健康企业,其中近20家是医药企业,君联资本布局50多家,其中医药企业近10家,鼎晖在医疗健康领域投资超过30家,其中医药领域约占1/3。

  资本涌入创新药 估值天花板已被打破

  中国的医药投资正在呈现新的特征:创新药开始在世界崭露头角,而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药企是不难获得融资的。

  2016年2月3日,百济神州赴美IPO刚好在中国2016年农历春节前完成,这家抗肿瘤创新药研发公司出场方式很特别:近年来中概股从美国市场退市回归A股市场的不少,但是上市的比较少见;美国股市2016年开年经历股指波动,IPO数量很少且募资不易;在IPO时,主营收入少,甚至百济神州上市前还处于“烧钱”亏损状态,按照A股要求上市是不可能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百济神州IPO发行前还曾上调发行规模及融资额,首日收盘价为28.32美元,较发行价24美元(22—24美元最上限)上涨18%。

  这样一家中等规模还未曾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竟然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热捧,高盛和大摩两家顶级投行纷纷为其承销,包括Baker Bros.Advisors、高瓴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等国内外顶尖投资机构在内的股东阵容也堪称豪华。百济神州IPO之前的两轮融资均出现了高瓴资本的身影,并且在美国IPO时高瓴资本再次加仓,足以见得资本市场对其厚爱。

  如此看来,对于创新药企来说,转向美国资本市场可为企业赢得“成长”的时间,虽未盈利但有研发实力和在研产品线,未来潜力大才是创新型研发公司赢得VC/PE支持的重要原因。

  除了百济神州,新药研发企业和黄医药、万春药业分别于2016年7月、2017年3月美国上市,这传达出一个重要信号:中国本土医药研发实力、技术和产品正在逐步被国际资本市场认可,而为其背书的是与国外制药巨头签订产品许可,这些创新药企开始与跨国药企讨价还价,或转让研发药物权限,或与跨国药企合作进行药物开发。

  将中国人自己研发的新药卖到国外去,已经不是梦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国创新药企业IPO数量实现了零的突破,贝达药业成为首个登陆A股的创新药企业,而其背后的投资机构礼来亚洲基金投资6年内获得了50倍的退出回报。

  在这些成功IPO的企业故事背后,创新药投资也进入历史最好时候,数据显示,2016年创新药领域私募融资数量上涨70%,2016年进行医药投资的机构数量是226家,是2010年参与医药投资机构数量的2倍多;投资案例数为219个,投资金额232.26亿元人民币,增幅巨大。

  当然,连带作用下,创新药企的估值也在飙升。有公司在仅有个例临床试验的基础上,估值从1亿人民币涨至5亿人民币,相比两年前可能已经飙升了几倍,从前的估值天花板正在不断被打破。在医药投资领域布局7年的建信资本总裁、合伙人苑全红认为,现在很多机构“乱投、非常感性”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企业估值,使得新药投资开始产生泡沫。

  “有些企业的估值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状态。如果过两三年出现临床数据不好的情况,就融不到钱了。此时投资趋于理性,投资小周期恢复正常,更适合进行新药投资的布局。”苑全红说。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任倩,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704/20170428412591.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