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周鸿祎:创业创新不要“一人捅破窗户纸,千军万马独木桥”

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看产品一定是得有同理心,看大众用户的需求,“王思聪那么看充电宝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中国只有一个王思聪,王思聪之外还有十亿用户。”
2017-05-25 19:40 · 钛媒体     
   

  “我觉得互联网共享单车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我们不会进入,但可以聊聊。”

  面对当下竞争激烈的共享单车,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在个人微信公众账号上发文谈到了自己对于共享经济的认识。

  “共享单车要解决用户的刚需”

  他表示,目前共享单车的市场竞争,已经不以技术创新为导向。他分析称,共享单车之所以没有做那么多的技术创新,一是如果在单车上做太多技术创新,单车成本就高了,进而对资本的需求就高;其次,现在共享单车的破坏率太高。如果在车上做太多技术创新的产品,加了值钱的零件,一定会被偷走。比如加个太阳能充电板,估计还没给车内的电池充好电,就被偷走了。

  而回到用户需求上来谈,对于共享单车的用户来说,现在的*关注点是能不能找到车骑,能找到车骑,和骑起来有没有增值服务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刚需,后者是体验升级。现在的一些共享单车虽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架不住车多,能解决用户的刚需。

  “如果说我现在要做共享单车,应该老老实实做一个非常皮实,怎么也摔不坏,轮胎不漏气,永远不会掉链子的自行车,这个可能会更实际一点。”他称。

  “王思聪不能代表十亿用户评价共享充电宝”

  关于共享充电宝,周鸿祎认为,王思聪不能代表十亿用户对这个行业进行评价。

  “不管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实话说,刚开始我也看不懂,只是我没有轻易下结论。”周鸿祎指出,“因为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最早我们做安全、做免费杀毒的时候,进行创新的时候,很多人也看不懂,包括我们的股东。所以有时候,一些创新的东西,可能大家当时都看不懂,恰恰大家看不懂的东西可能是一种创新。”

  周鸿祎表示,中国的快十亿手机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玩命地刷微信、刷微博、打游戏、看视频还有看直播。所以无论手机电池多强劲,在重度摧残下,基本都使用不到一天。这时候,共享充电宝就是有需求的。

  周鸿祎认为,不能用自己的感觉去揣测产品,不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体验产品。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看产品一定是得有同理心,看大众用户的需求,“王思聪那么看充电宝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中国只有一个王思聪,王思聪之外还有十亿用户。”

  “商业模式不是策划出来的”

  对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周鸿祎表示,商业模式不是策划出来的,而是用户需求领导出来的。他直言,现在看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类的产品,是有用户价值的,但是现在不一定有营收价值。

  其实原先都是有营收价值的,产品解决了用户需求,用户为之付费,但现在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尤其是之前的O2O带了一个补贴的头,所以现在都免费,甚至贴钱发红包。这就造成当前还没有营收价值。

  虽然现在可能看不清营收价值,但是当它用户量越来越大的时候,也会找到其商业价值。他举例称,未来颠覆滴滴的可能不是第二个滴滴,而是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利用频率比打车的频率要多,在用户使用次数多了之后,共享单车知道用户的行程习惯,在某一次用户要解锁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共享单车没准就提示说这五公里骑着挺累的,给你叫个出租车吧。

  在周鸿祎看来,很多产品,包括共享充电宝,刚出来的时候,有很多缺点。但有很多人在做、很多资金进来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没准充电宝的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会不断的发展,因为现在也没有定型。可能做着做着就有新的东西出来,比如是不是有人能做出智能的充电宝,比如充电宝带着屏幕,可以玩游戏可以看视频,这可能会变成新的模式。

  在他眼里,商业模式不是想出来的,不是策划出来的,也不是媒体在那谈论出来的,“而是用户需求不断的领导着,大家不断的去打磨、探索出来的。”

  创业不要“一人捅破窗户纸,千军万马独木桥”

  细究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包括之前的团购、O2O甚至智能硬件等等创业潮,周鸿祎提及自己关于目前国内创业市场的看法,即“一人捅破窗户纸,千军万马独木桥”。

  在他眼里,过去的几波创业大潮之中,每次当有一个人或团队找到某个突破点之后,大家就一窝蜂跟风模仿,把味道就搞变了。最早,团购带起了“千团大战”,然后是O2O市场上的外卖补贴大战,后来的网约车大战,到现在变成共享单车大战,现在共享单车的颜色都不够用了。

  在资本的逐利本质下,创业市场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突出问题。创业市场的竞争最后就这样变成了资本的游戏。周鸿祎解释道,

  “当然资本很重要,没有资本共享单车这个事情肯定做不成。但反过来,当公司之间的竞争变成比融资,比谁花钱快,虽然也可能成功,但是这不能成为很多创业公司模仿的对象,毕竟对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不可能完全靠资本来建立壁垒,还是需要靠用产品创新、体验改进来建立壁垒”。

  所以,尽管很多媒体在追逐共享单车,它也成为很多媒体报道的焦点,所有资本的追逐点。但是我觉得它

  从团购风潮到打车软件再到现在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新事物的出现自然成为资本追逐和报道的焦点,但是周鸿祎提出,“创新应该有百花齐放的局面,多样性创新的世界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某些领域的创新应该是创新的一种,不应该成为创新的全部。他最后分析道,“在媒体争相报道,在投资人觉得再不投资就错过这个机会的恐慌心理的支配下,我们是不是能够多看一看其他的创新公司?”

  以下为周鸿祎个人公众号全文:

  公司同事愚人节开脑洞,说我们要做个有技术含量的共享单车,让很多人误会了。最近很多人就问我怎么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

  我觉得互联网共享单车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我们不会进入。但可以聊聊。

  共享单车为什么没有技术创新了?

  目前共享单车的市场竞争,可以说已经不以技术创新为导向了。

  我觉得原因有很多,但一定不是共享单车厂商技术不行或者没有想法。

  之所以没有做那么多的技术创新,一个我觉得是如果在共享单车上做了太多的技术创新,那么单车成本就高了,进而对资本的需求就高了。

  其次是,现在共享单车的破坏率太高了。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你在路边看到孤伶伶的一辆车在那没人骑,那这辆车一定是坏的。那么,如果在车上做了太多技术创新的产品,加了值钱的零件,我觉得一定会被偷走。比如加个太阳能充电板,估计还没给车内的电池充好电就被偷走了。或者像愚人节我们说的那个,加个行车记录仪,我觉得这样肯定会进一步增加共享单车被损毁的概率。

  然后回到用户需求上,对于共享单车的用户来说,现在的*关注点是能不能找到车骑,能找到车骑,和骑起来有没有增值服务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刚需,后者是体验升级。现在我们看的一些共享单车就是,虽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架不住车多,能解决用户的刚需。

  所以,如果说我现在要做共享单车,我觉得应该老老实实做一个非常皮实,怎么也摔不坏,轮胎不漏气,永远不会掉链子的自行车,这个可能会更实际一点。

  王思聪不能代表十亿用户评价共享充电宝

  我知道王思聪最近也关注了共享充电宝这个事情。不管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实话说,刚开始我也看不懂,只是我没有轻易下结论。

  因为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最早我们做安全、做免费杀毒的时候,进行创新的时候,很多人也看不懂,包括我们的股东。所以有时候,一些创新的东西,可能大家当时都看不懂,恰恰大家看不懂的东西可能是一种创新。

  还有一点,我不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典型用户。我出入哪里都有汽车,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骑车。但是我也注意到,对于360很多员工来说,下地铁、下公交之后,最后一两公里,确实是有骑车的需求。而且,在公司楼下的街边,其他对方,我也看到很多人骑着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这至少说明共享单车打动了用户的心理需求,满足了用户的刚需,当用户用习惯了,可能频度就上来了。所以我觉得它是有用户价值的。

  共享充电宝也一样,我车上常备充电器,可能就用不到共享充电宝。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的快十亿手机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玩命的刷微信、刷微博、打游戏、看视频还有看直播。所以无论你手机电池多强劲,在重度摧残下,基本都使用不到一天。这时候,共享充电宝就是有需求的。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不能用自己的感觉去揣测产品,不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体验产品。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看产品一定是得有同理心,看大众用户的需求。王思聪那么看充电宝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中国只有一个王思聪,王思聪之外还有十亿用户。

  商业模式不是策划出来的,而是用户需求领导出来的

  现在看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类的产品,是有用户价值的,但是现在不一定有营收价值。

  其实原先大家都是有营收价值的,产品解决了用户需求,用户为之付费,但现在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尤其是之前的O2O带了一个补贴的开头,所以现在大家都免费,甚至贴钱发红包。所以造成当前还没有营收价值的状态。

  虽然现在可能看不清营收价值,但是当它用户量越来越大的时候,也会找到其商业价值。举例来说,未来颠覆滴滴的可能不是第二个滴滴,而是共享单车。因为共享单车的利用频率比打车的利用频率要多,在用户使用次数多了之后,共享单车知道用户的行程习惯,在某一次用户要解锁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共享单车没准就提示说你看你这五公里骑的也挺累的,我给你叫个出租车吧。

  这是因为有了用户之后,很多事情在互联网里就可以做了。脑洞再大一点,当共享单车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未来也可能颠覆做支付的企业,也可能颠覆做社交的企业……我觉得这个就是互联网和创新的魅力。

  很多产品,包括共享充电宝,刚出来的时候,可能想法并不*,有很多缺点。但有很多人在做、很多资金进来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没准充电宝的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会不断的发展,因为现在也没有定型。可能做着做着就有新的东西出来,比如是不是有人能做出智能的充电宝,比如充电宝带着屏幕,可以玩游戏可以看视频,这可能会变成新的模式。

  所以,商业模式不是想出来的,不是策划出来的,也不是媒体在那谈论出来的,而是用户需求不断的领导着,大家不断的去打磨、探索出来的。

  最早360做免费安全、免费杀毒的时候,实际上也没有想好商业模式是什么,就是觉得安全是互联网用户的基本需求,可以做。后面出来的360安全浏览器、360导航以及360搜索等等,都是顺着用户需求,慢慢探索出来的,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创业创新不要“一人捅破窗户纸,千军万马独木桥”

  谈到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还想说一点关于国内创业市场的话。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包括之前的团购、O2O甚至智能硬件等等创业潮,反映出一点国内创业市场的问题,就是:“一人捅破窗户纸,千军万马独木桥”。

  在过去的几波创业大潮之中,每次当有一个人或团队找到某个突破点之后,大家就一窝蜂跟风模仿,把味道就搞变了。最早,团购带起了“千团大战”,然后是O2O市场上的外卖补贴大战,后来的网约车大战,到现在变成共享单车大战,现在共享单车的颜色都不够用了。

  创业市场的竞争最后就这样变成了资本的游戏,当然资本很重要,没有资本共享单车这个事情肯定做不成。但反过来,当公司之间的竞争变成比融资,比谁花钱快,虽然也可能成功,但是这不能成为很多创业公司模仿的对象,毕竟对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不可能完全靠资本来建立壁垒,还是需要靠用产品创新、体验改进来建立壁垒。

  所以,尽管很多媒体在追逐共享单车,它也成为很多媒体报道的焦点,所有资本的追逐点。但是我觉得它应该是创新的一种,不应该成为创新的全部。

  创新应该有百花齐放的局面,多样性创新的世界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在媒体争相报道,在投资人觉得再不投资就错过这个机会的恐慌心理的支配下,我们是不是能够多看一看其他的创新公司?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