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千家公司,只有海龟、跨国、创业才能搞定这一行?

此前麦肯锡曾发布报告,调研显示,基础科学研究、临床试验以及支付体系依然是阻碍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麦肯锡的这一结论在业界得到认同,不少业界人士不断呼吁改善。
2017-06-05 15:45 · 经济观察报  汪晓慧   
   

  5月23日,北海康成(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海康成”)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B轮融资,由龙磐基金领投,启明创投元明资本、中岭燕园、崇德英盛以及药明康德共同参与投资。北海康成成立于2012年,通过对接全球范围内的高科技医药产品线与全球增长最快、潜力*的应用市场,以加速高端、*的医药产品在中国和亚洲的市场化。

  在刚刚闭幕的2017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大会上,北海康成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薛群在生物医药单元的路演上做了介绍。生物医药单元的路演收获了最多的关注,无论是参加路演的企业数量还是会场听众数量。这场路演也正是中国生物医药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见证。

  在这些路演公司及团队身上,大都能找寻到这样的标签:跨国公司经验、海归、创业。

  于去年2月赴美上市的百济神州(BeiGene,纳斯达克代码:BGNE)就是其中一例。去年2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百济神州募资净额1.66亿美元,随后11月又后续公开募股募资净额1.99亿美元。上市一年多,如今市值近15亿美元。这家公司注册成立于2010年,大本营定在北京。创始人、董事兼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王晓东,头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头衔,还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百济神州被称为中国的“基因泰克”,而基因泰克被誉为生物医药产业历史的起点。百济神州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家全球性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成为创新型分子靶向药与肿瘤免疫药研发领域的*。百济神州方面称,其相信下一代癌症治疗方法将同时着重单一制剂和联合疗法的开发,从根本上冲击癌细胞赖以生长和存活的多种机制,使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获得显著提高。

  今年4月,百济神州宣布斥资22亿在广州建设生物药基地,占地10万平方米,以生产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抗癌药为主,致力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美国专利的肿瘤治疗生物药品生产基地,下一步计划试生产。

  5月10日,百济神州发布今年*季财报,称“已经成为进入临床开发后期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近期启动了BTK抑制剂BGB-3111 和PD-1抗体BGB-A317的四项关键性临床试验。百济神州方面称,预计2017年将是百济神州公布丰富临床数据的一年,期待今年在研药物能启动更多的关键性临床研究。

  成都先导的成立仅比百济神州晚两年,是一家做原创新药的生物科技合资企业,集中于原创小分子新药发现技术。2012年6月,创始人李进辞任阿斯利康全球化合物科学总监之职,回国创业。这家公司的核心价值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NA编码化合物合成与筛选平台,能快速进行全库筛选,得到具有类药性的苗头化合物。从去年开始,这家创业公司先后与强生(Johnson & Johnson)、默沙东(MSD)、辉瑞(Pfizer)等跨国制药巨头达成合作。此外,还在美国休斯顿拥有了自己的基地。

  迈博斯生物是落户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一家创业公司,成立于2013年,聚焦于抗体药物。创始人钱雪明称,在创业之初,他就希望自己的公司是立足于中国,放眼全球。成立之初,首先建立有国际竞争性的技术平台,希望技术平台能够开发出有非常好的成药性和专利保护前提的抗体药物。此外,还组建了一支有礼来、拜耳等公司研发经验的团队。2015年,迈博斯获得礼来亚洲1500万美元的A轮投资。钱雪明称,希望公司进入新一轮融资,加快产品的开发,完善团队,建立自己GMP车间。

  上海优卡迪成立于2015年,驻扎在上海张江,是一家专注于CAR-T领域的创业公司,其名字由CAR-T音译而来。首席科学家俞磊称,优卡迪的定位是成为中国CAR-T血液肿瘤免疫治疗的领头羊。据官网资料介绍,俞磊此前在国内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多年后赴美,在病毒相关研究及基因治疗领域有多年积累。

  和铂医药(Harbour)成立于2016年,落地上海,主要聚焦于肿瘤免疫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与开发。CEO王劲松在哈佛医学院完成专科医师和临床研究培训,此后曾在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和赛诺菲(Sanofi)任职,从事药物发现、临床药理等研发和管理工作,曾任赛诺非中国研发中心总裁。和铂医药的核心团队成员,有来自诺华(Novartis)、葛兰素史克(GSK)、百时美施贵宝,强生等跨国制药企业的经历。

  去年12月,和铂医药完成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尚诚资本和君联资本投资。同时,宣布完成了一次国际并购,以现金加股权方式收购荷兰的Harbour Antibodies BV公司。被收购的这家公司是全球稀缺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平台,在收购发生时已经有30多家合作伙伴,包括礼来(Lilly)、辉瑞等。

  “我们的基本框架是建立资深新药开发团队,依托全球核心技术平台,专著肿瘤免疫领域。”王劲松称,和铂医药基于于中国运营,以收购的技术平台为基础全力打造全球运营的*创新药开发公司。

  除了上述在大会上路演的企业,在业界颇有“网红”气质的信达生物贝达药业、复宏汉霖、岸迈生物等都做了路演。

  如果细究创业年份,上述公司大都是在2009年之后。这与中国的人才计划、资本创投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2008年起,“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也就是“千人计划”,有计划大规模引进高端人才回国,为中国医药创新输送了如今最重要的人才。这些人正成为中国医药创新的中流砥柱。此外,随着创业板最终开张,资本进入退出机制改善,资本更敢于并且愿意在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的创新药领域冒险。尤其是2016年,贝达药业的上市,数十倍的回报给蠢蠢欲动的资本又打了一阵鸡血。

  再加上近两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改革,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政策鼓励支持新药创制,一方面让资本投资仿制药的风险加大,也将资本从仿制药挤压至新药创制领域。

  再细究路演企业安家落户的地方,可以发现这些企业大都落户于产业聚集地。与之相印证的是,中国的医药产业园不断涌出并迅速成长。从最早的上海张江,到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原名生物纳米园),再到南京药谷。从广州大学城到深圳南山,到珠海金湾区,从成都到武汉到本溪,中国医药创新创业版图在不断扩充新生力量。近日,国家又宣布鼓励建设医药产业园。粗略估计,在中国数十家的医药产业园与孵化器中培育的医药创业企业可以千家为单位计算。

  这千家医药创业公司,最终能有多少新药产生,目前并不能确定,甚至有人戏称单抗药物领域存在泡沫。不过,泡沫对于一个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产业而言,并不见得是坏事。

  尽管医药创新的星星之火似乎已经发光,但阻碍医药创新的因素依然不少。此前麦肯锡曾发布报告,调研显示,基础科学研究、临床试验以及支付体系依然是阻碍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麦肯锡的这一结论在业界得到认同,不少业界人士不断呼吁改善。

  近日,CFDA发布了让业界振奋的促进医药创新的征求意见稿,但这些意见稿中的条款一旦成政策落实,依然需要制定更详细的细则,也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匹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