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复盘:《思美人》吸引3.5亿人的背后,还有哪些你不知道?

《思美人》开播以来CSM全国网平均收视率1.18、平均份额4.3%。同时,目前该剧观众累积到达率26.72%,推及全国规模超过3.5亿,占到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1/3。
2017-06-12 10:13 · 微信公众号:读娱  熙悦   
   

  引子:平地一声响起,《思美人》收官了。

  6月10日,《思美人》迎来了大结局,虽观众早已知道结局,可当身负宏才大略的屈原,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最终万念俱灰,痛沉于汨罗江,而他一生的爱人莫愁则驾舟去远,从此荡舟江湖时,不少观众还是感觉心里堵着难受——该剧播出一个多月以来,恣意洒脱、以天下为己任的屈原;多才聪明、敢爱敢恨的莫愁;雄才大略却优柔寡断的楚怀王……都成为不少观众晚间的陪伴。虽然《思美人》播完了,也留下了褒贬不一的声音,但抛开这些杂音,读娱君看到的是为观众留下了一个活在“思美人”中不羁的屈原,以及还原了一个不一样的先秦时代。

  下面,读娱君就来复盘一下。

  默默地低开高走

  收获收视、关注量双高

  整体而言,《思美人》算不上爆剧,但却是一部慢热剧。

  其自上线以来,收视之路可谓跌宕起伏,几经高低。由于接档《人民的名义》,两部剧无论是题材、风格等都差异巨大,再加上剧情、人物设置与正史的冲突,在播出伊始受到了不少质疑和吐槽。但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人设形象的逐渐丰满,成功收获了一众粉丝。

  即使在《欢乐颂2》、《白鹿原》等拥有大量前期受众的大剧面前,《思美人》在收视率上依然表现抢眼。而在网络平台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爱奇艺播放量14.3亿次,腾讯视频13.3亿次。

  此外,微博指数也节节攀升,阅读量达到24.9亿,讨论数744.6万,同时,还引发了有关于先秦文化的热论。 《思美人》开播以来CSM全国网平均收视率1.18、平均份额4.3%。同时,目前该剧观众累积到达率26.72%,推及全国规模超过3.5亿,占到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1/3;且在23岁以下年轻观众中,平均份额近8%,意味着《思美人》备受年轻群体的认可与喜爱。(以上数据皆以截稿时期为准)

  是政客是诗人也曾是轻狂少年

  出于历史也活在更多作品间

  受年轻人认可,这与“另类的屈原”有关,也是本剧的*特色。

  不论是在正史亦或文学作品中,屈原的标签都是政治家、伟大的诗人,文化和情怀是标配;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脑海中最清晰却是那个身影悲凉、怀石投江的屈原。现代对屈原形象的认知,多来自于明代画家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正是这张图给屈原描绘了一个郁郁而终的老人形象,屈原投江时已经62岁。人们关于屈原的印象停留在他垂垂老矣,郁郁不得志,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的时候,却忽略了屈原也有轻狂不羁的年华,毕竟,能写出“香草美人”那样瑰丽诗篇的人,又怎会是个只有家国天下的人呢?

  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会长、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玉堂曾表示:“屈原本身就应该是意气风发的,尤其在青年时代。如果没有异于常人的豪气与豪情、傲气与傲骨,他怎会做出那些惊天之举。而且在屈原的作品中,一直保持着对自然、人生、时局的拷问和关注,在此方面,很少有人可以匹及。后期的屈原变法合纵,甚而身赴江流,这样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太可能坐冷板凳。认真研读《天问》、《九歌》,会发现屈子的形象并非是陈洪绶所画的形象。” 总制片人、总编剧梁振华则表示:“屈原并不等于忧愤,忧愤只是他人生色调中重要的一笔。屈原年轻的时候就官至左徒,他为楚国勾画了宏大的政治蓝图,因此早期的屈原是意气风发、才华绝代的。屈原是那个时代最年轻的、*典范意义的青春偶像。”

  在剧中,屈原的形象是立体、丰满的,年少时恣意洒脱、意气风发,青年时备受楚王信赖,他大胆推行改革,满腔抱负。而《思美人》除了历史人物,也补上了屈原的爱情故事。因剧中的屈原和莫愁女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遭到不少观众的质疑,但读娱君认为,一个作品充满浪漫主义的人物,生活中除了理想抱负,除了楚怀王、君子,为何不能诠释为儿女情长。或许有人会说,历史记载中没有这样的屈原,可是正如《人类简史》中所说,没有记载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思美人》在创作中坚持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剧创作模式,梁振华对此说:“这部剧所有的想象都要归拢和衍生于2300年前的战国。在史实和史料的空隙处,便是剧中人物和剧情的生发空间。”许多影视作品只把眼光投向了屈原政治生涯最苦难、最悲惨的那个阶段,模式固化的屈原在《思美人》中活出了想象空间更大的人生。

  关于古装服饰的批判

  是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鲜明人物雕刻俘获的是观众,服饰衣着则体现的是剧的审美品质——此前被吐槽之一。

  《思美人》播出之初,剧中人物的衣着就备受质疑。楚怀王色彩斑斓的衣服一度被网友戏称为准备开屏的孔雀,屈原、莫愁等其他人的衣服也让观众质疑先秦时期的印染技术。但近两年的一项考古研究足以打破了这一质疑,看来我们还真是小看了古人的印染技术,以及对美的追求程度。研究显示,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其实是有颜色的,而且非常妖艳。上衣的颜色有粉绿、朱红、枣红、粉红、粉紫、天蓝、白色、赭石色等,领、袖、襟边等处还镶着彩色边缘。裤子的颜色一般为粉绿色,还有红色、天蓝、粉紫、白色等。

  在尚黑的秦国且存在如此繁多的色彩,那本身就极爱美的楚国服饰估计色彩自然更加五彩缤纷。在屈原的《离骚》中也有很多关于服饰的描述,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难看出楚人在服饰方面追求艳丽,甚至可以说艳得“一塌糊涂”。同时也不难看出,屈原对美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剧中屈原穿的那么好看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兵马俑的色彩还不足以信服,那读娱君就再扒一扒其他事实。在长沙近郊共发现2048 座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有18座墓集中出土了167件丝、麻织品,其中丝织品有160件;1981年至1989年发掘的湖北江陵九店578座楚墓,出土丝织品17件;1982年发掘之江陵马山1号墓,虽系战国中期一座小型墓,出土丝织品152件,其中完整衣物就有35件,几乎包括了先秦时期丝织品的全部品种,因数量多,品种全,故有“地下丝绸宝库”之美誉,丝织品的色泽花纹以及其服装设计都出乎意料。楚文化大家张玉明先生形容包山楚墓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丝织品为“轻如烟雾,薄如蝉翼”,所以在《思美人》中服饰多有飘逸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符合历史,也提高了服饰美感,毕竟谁愿意看筚路蓝缕的宫廷剧呢?

  当然,专业的挑剔,让服饰设计更符合历史史实更是一种值得制作方学习的严谨态度。

  争议背后是对先秦文化的探索和传播

  人物、服饰之外引起*争议则是历史问题,而对此,读娱君认为:不妨反向思考,或许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思美人》自开播以来就受到广大历史爱好者的争论。有关于剧情、礼仪的讨论在微博话题榜上高居不下。可也正是因为这些讨论,我们了解到在先秦文化中,楚国王族都姓芈,而在司马迁《史记》中写道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是指昭、屈、景三家,他们三家也都姓芈,只不过是氏不同而已,而且同姓不通婚……周代注重礼仪,并且十分繁琐,如果不是学习历史的观众,对于周代的各种礼仪都不是很清楚,而《思美人》的播出,将有关于先秦时期文化、礼仪的讨论都推向一个高潮,让更多的人在争议、质疑中了解到那一段距今甚远的历史。

  在《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自称自己孝庄,但事实上孝庄是她死后的谥号;还有热播剧《芈月传》中出现的“银号”,是在清末时期才有……但是,如果没有这些BUG,我们要多久才能知道这些知识?在《芈月传》中,多少人*次知道芈字的读音,又有多少人知道芈月是千古太后*人。再往前看,甚至在《还珠格格》中我们都能有所收获,知道了格格的称呼,知道了萨满法师……所以电视剧带给人们的是在戏剧的背后更有兴趣去了解真正的历史。

  关于先秦的历史,在生活中,甚至是在学生的考试中,所占的比重都太小,而通过《思美人》,大众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一段历史,在争论中,了解到一种又一种曾经想当然的礼仪文化。

  现在有关于历史的影视作品经过了正史、架空再发展到大历史背景下的虚构,为了给观众带来更专业、代入感更强的观感体验,在台词、服饰、礼仪、历史人物等方面越来越严谨,例如,大火的《甄嬛传》《琅琊榜》等,都是精益求精的代表之作。《思美人》虽然在此方面仍有不足,但也不是全无可取,而且由于先秦时代的文献留存较少,而且屈原的形象又大多记载于文学作品中,所以有不一样的解读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我们也更希望看到更多尊重历史史实的影视作品出现。

  尾声:在互联网话题过剩、人云亦云的现状,以及同期影视剧的高压竞争下,《思美人》没有就此倒塌,反而从中抢的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它的实力不俗——回述此前的槽点,对应上面的复盘内容,是不是有别样的感觉?如此,就慢慢地、沉下心来,再回顾一遍吧,相信你会有种全新的享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读娱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