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亚马逊的焦虑:一直很缺安全感,靠布局线下零售来坐实高估值

亚马逊是让零售通过电商卖的更好,中国电商则是让零售卖得更多。
2017-06-20 08:45 · 钛媒体  脑太极   
   

  电商布局线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可我们依然会对亚马逊出手买下全食感到惊讶。都说新零售是全球趋势,但亚马逊的手笔的确不算小。

  亚马逊买下全食到底要干嘛?彭博社非常耿直的报道,亚马逊可以通过全食补充其生鲜部分的供应链,用户还可以将全食门店当做自提点。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些熟悉?

  此前O2O大盛时,顺丰曾经推出过社区服务线下店“嘿客店”,后来因为效益太差,所有的线下店都更改成了“顺丰优选”——和全食十分相似的,主营进口生鲜食品的便利店。

  中美新零售有何差异?

  如果把顺丰进军线下的失败看做物流与零售产业间天然的隔阂,那么中国其他电商在新零售方面做了什么?对照亚马逊,中外电商进军线下方面又有何差异?

  在线下布局方面,中国电商还是非常积极的,不管是阿里与百联还是京东与沃尔玛、永辉,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国电商在支付领域上争夺和重资产价值的覆盖。

  以阿里和百联为例,在合作的战略发布中提到,阿里巴巴将向百联开放支付金融互联,让百联线下门店接入支付宝并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至于京东和永辉,则可以看到京东启动了众包配送网络,将永辉超市接入了自体系产品京东到家旗下。

  而亚马逊想做的,或许更多是用技术入侵实体店铺。从亚马逊在西雅图开设的无人零售店“AmazonGo”能看出,亚马逊在用技术减少实体零售人力成本一事兴趣不小。除了无人零售,亚马逊通过阅读大数据建立起的实体书店也在试验将云计算从虚拟经济铺设到实体经济。

  生来不同,原生国情差异影响中美新零售发展

  其实,差异不体现在现状,而体现在根源之上。中外电商最初的出发点,几乎就已经奠定了今天的发展差异。

  先说亚马逊,将其称为一家科技公司并不夸张。除了电商业务,无人机Prime Air、人工智能语音Alexa等等产品都体现了亚马逊在技术方面的提前布局,更别提占其市值一半多的云计算业务。

  在亚马逊刚刚崛起的时代,全球,尤其是欧美的供需市场处于一种更为平衡的状态。想让商家心甘情愿的接入互联网,亚马逊需要做的是提升算法技术和配套服务,让商家获得更好的销售体验。比如FBA(Fulfilment by Amazon),直译过来是亚马逊物流,可亚马逊为卖家提供的不仅仅是物流,包括分拣打包、派送收款、客服退货等等一条龙服务。

  至于最著名的A9算法,也是通过跟踪买家的每一步历史动作,综合商品关键词、评论等等设置最适合买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搜索排名。简言之,A9算法的优异之处就是通过对买家行为的追踪而精准引流。

  在一个原本平衡的传统经济市场中,亚马逊突然一杠子插进来,除了拥有过硬的技术优势以外,几乎找不到其他的谋生之路,这也奠定了亚马逊在科技方面不断创新的基因——毕竟科技创新会让人上瘾,在任何一个迭代环节落后于人都会死的很难看。

  至于中国电商,以阿里巴巴为例,C2C电商盛于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时期,阿里巴巴的出现为商家们拥挤的管道提供了另一个出口。所以,阿里巴巴们只要提供优质的买家服务,保证平台的流量,商家们才不会管什么体验,就算赔钱,也要出货。后期出现的京东B2C模式更是以逆互联网的形式大肆兴建物流仓储,将买家的用户体验提升到*,在上游供应链上获取更高的话语权。

  这时就可以看到中外电商的差异,如果说亚马逊是让零售行业通过电商卖的更好,那么中国电商则是让零售行业卖得更多。所以在线下布局中,一个更偏重于物流补充、消费金融、智能支付支持而促进消费,另一个则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交易效率甚至降低商家成本。

  昨天无人店,今天造火箭:缺乏安全感的亚马逊

  那么这两种路线能分出个对错吗?目前看来没有,而且这两者各自有各自的不安。

  就拿亚马逊来说,华尔街宠儿、著名的妖股,多年来无法盈利也依然拥有极高的估值。其估值则来自于AWS在海外云计算市场的高占有率和业内对其科技创新能力的看好。而科技软实力只能被算作轻资产,说亚马逊估值虚高也不算夸张。极高的估值成了亚马逊头顶悬挂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贝索斯时时不能放松,今天做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明天造火箭,都是为了维持住亚马逊站在科技发展浪头的形象。

  阿里和京东也是一样,无穷无尽的价格战、越来越昂贵的线上流量,这一切都让线下门店成了珍贵的资源,想要争夺这一资源,不得不重提技术价值。加上这几年的电商事业累积的巨大数据,让他们都拥有了为企业提供云服务的资本。尤其是常被媒体拿来对比亚马逊的京东,在京东云消息模糊时,京东正在加大在所谓X、Y部门上的宣传,希望在形象上更加向亚马逊靠拢。

  亚马逊所提出的“寻找电商、会员、云计算之外第四个好生意”,或许就是通过对线下零售产业的布局来坐实自己的估值。至于京东与阿里,是不是也是要在线上无尽的战争耗干双方精力之前,迅速解决线下有限资源的争夺呢?

  说到底,全食只不过是一家销量惨淡的生鲜门店,亚马逊将其收购,也不一定就能拳打沃尔玛,脚踢Costco。单单是从国情来看,美国的新零售就会比中国来的晚一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