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1000多家京东便利店同时开业,背后究竟在玩什么?

刘强东说:“我的商业信条永远就是——只要你的商业模式能够解决社会问题、能够创造价值,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成功是早晚的事情。”
2017-11-07 08:17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王中美   
   

  11月2日,一家中国企业创造了世界零售业纪录——分布于全国的1111家零售店铺同时开业。

  这些店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京东便利店。

  这是自今年4月刘强东提出百万便利店计划以来,*个声势浩大的动作。

  它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京东便利店模式已经初步打磨成型,可以大规模复制了。

  从传统线下零售起步,成功转型电商,如今又挥师线下,京东的这一举动曾引起外界多种解读。其中普遍认为:纯电商红利期已过,线下大有可为。

  有统计显示,尽管近两年电商份额仍在增长,但2016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仅有12.6%,且电商增长势头在放缓。大势之下,向线下走成了电商的不二之选。

  但线下怎么走?是个大问题。作为电商龙头的京东,其线下便利店的探索无疑是个重要的参考样本,因而也令业界瞩目。

  在京东内部,百万便利店计划的承接方——京东商城新通路事业部被命名为“火车头1号”,其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火车头1号”的主要发力区域是一、二线城市的非核心地带以及三至六线市场,包括农村。据统计,在这一范围内,全国大约有600多万中小零售店面。

  这些店除了电商力量薄弱外,还有另一个共同点——根基扎实,其他业态难渗透。

  刘强东以买手机为例:“中国农村每一个村镇,都至少有一个小卖部。王五是卖手机的,他在镇上卖了15年的手机,卖得很好,服务非常好,有什么问题找他都能解决。他们是靠社交,社区很小的区域范围之内,有自己独到的生存模式。这已经超越了价格,超越了品质,超越了服务。我们很难跟他们进行竞争。”

  不能竞争,京东想到了合作——成为这种深得民心的店主的供货商。通过京东的物流系统,直接把品牌带到四线、六线城市去,即架设一条新通路。

  其*好处是,避免了传统多级分销模式下,周转期长、价格逐级升高、假货泛滥的问题,一举让品牌商、门店、消费者多方受益。

  解除诸多痛点的新模式得到品牌商和店主们的积极响应。自2016年初新通路事业部承接项目至今,已与数千品牌签约直供,业务基本覆盖全国各省。

  千店齐开业当天,除青海、西藏等极少数省份外,江南、塞北,沿海、平原、城市、乡村,店铺所在之处皆是喧天的锣鼓、动地的鞭炮,俨然向百万店计划发出了最强冲锋号。

  京东集团副总裁兼新通路事业部总经理郑宏彦表示:“千店齐开绝非一日之功,这是京东积累多年的丰富零售经验的集中爆发……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大背景下,‘千店齐开’不仅再次验证了京东便利店模式的可复制性,也体现了京东的一体化开放共赢战略。”

  据介绍,此次开业的店中,除了传统夫妻店铺外,还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乡镇企业老板,甚至有体制内人员也扔掉了铁饭碗,30天内开出两家京东便利店。

  京东便利店何以有如此魅力?

  改变

  杨浩是河北固安县一小区的京东便利店店主。

  作为85后的零售“老革命”,杨浩对传统模式不无抱怨:“太操心了,对接40多个供货商,每天光打电话就忙得口干舌燥。而且进的货少了人家都懒得搭理你,3天能送到还算快的。”

  他还无意中看到了一个更无奈的场景:“我去过一家国内知名牛奶品牌的经销商仓库,里边的赠品堆得像小山一样,它们本来是要和商品一起送到小店的,实际上根本没发下去。中间商截留赠品和物料的事太多了,相当于把我们和顾客的好处都截留了。”

  而这只是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

  对众多品牌商而言,公司与全国数百万家终端门店的沟通几乎等于0,中间是一眼不见底的跑冒滴漏和摸不清的市场需求。对终端的情况掌握不够,也就无法做到精准生产与行销。

  在新通路专属通道上,一切都变了。

  现在,杨浩用手机一点,就能从京东进到价格实惠的正品货。以往有些商品进价比京东售价还高的现象从此不再有了。

  他还可以参加不同品牌的促销。如某洁的“开学抢购特惠”活动,就像滴滴打车软件一样,他从某洁那里抢任务接单后,所需商品和陈列物料如陈列架、宣传海报等,就可通过京东物流一起当日达或次日达。完成任务后,杨浩会从某洁那里领到奖励。

  而品牌商某洁公司则通过平台上的数十万店铺,只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以往1个月的铺货量,且各家店的陈列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在后台一目了然。

  借助这些门店的行销大数据分析,某洁公司可以精准筛选目标门店,实现零损耗任务投放,甚至定制个性化产品。

  对于店主而言,不只在线上有了更大自主空间,线下还能得到京东的多种运营指导,提高现金流。

  据称,山东临沂的一家便利店与京东合作后,营业面积不变,通过品类扩充和优化陈列,比如把泡面和火腿肠、肉类小食品陈列在一起,引导顾客做关联性消费,客单价由14元提升至19元,日销售额从6000元上升到10000元,增长了67%。

  江苏盐城一位店主则在京东建议下,在产品差异化上做文章,通过高毛利的母婴用品培养了一批固定客户,月收入增加1万元左右。

  此外,京东还为店主提供了不少其他增收途径,比如帮顾客代购京东网上商品、代收包裹、代办京东维修、电话卡销售等,每月可增加少则数百、多则数千的收入。

  店主们一改过去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越来越像一个创业者。

  陕西咸阳的80后店主张飞涛表示:“感觉我自己不只是开了一个超市,而是加入了京东带领下的零售大军。”

  其言外之意似乎是——找到了组织,迎来了新生。

  黑科技引领

  让多方受益的新通路平台,得力于京东自主研发的三大智慧管理系统——供店主使用的智慧门店管理系统;供品牌商精准投放的慧眼大数据系统;连接品牌与店主的行者动销(拉动销售)系统。

  店主在智慧门店管理系统中可以实现货、钱、人三管。

  通过手机端自助订货、管理库存、收银结账、做简易的财务报表、将店内商品搬到线上,全部分分钟搞定。

  想从品牌商处抢单接任务,通过“任务奖励”模块就可一键对接到行者动销平台。

  这边店主们在抢单,另一边的品牌商则可在后台根据需要,自主筛选接单门店,或向某门店发出邀请。对于接单者任务执行情况通过回传的照片可了解得一清二楚。

  所有门店投放的数据,最终将汇集到慧眼大数据系统中,为品牌商下一步精准投放提供参考。

  如此足不出户就可以跟踪产品流向、洞察门店行为、掌握营销投放效果,在传统模式中是无法想象的。

  对于下一步升级,店主们最期待的则是更具未来感的京东黑科技。有了它,就可以做一个彻底的甩手掌柜了。

  这种黑科技能让店铺处于无人之境,从顾客进店到结算离开,全程智能化,无需带手机或现金,只靠刷脸即可完成。

  除了造价低外,这套系统更大的特色是可模块化分拆组装,便利店可根据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比如智能货架,可独立完成商品的识别和管理。有了这样的“帮手”,店主除了补货、整理陈列外,几乎无需到店,也省下了额外请店员的人力成本。

  这套黑科技已率先应用于京东集团总部的无人版京东便利店。京东集团副总裁兼新通路事业部总经理郑宏彦表示:“这套方案同样能够针对现有的线下实体店铺进行低成本改造,实现智能化。未来,在铺向全国的京东便利店中可以广泛应用。”

  黑科技、信息化、智能化浪潮越发汹涌,如何以此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也被国家给予高度重视。

  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会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京东深入中国各级市场的创新型智慧门店,可谓对此做出了有力尝试和探索。作为前瞻性地将自身定位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企业”,京东在这条路上,无疑紧紧跟随了国家脚步。

  从甘蔗到积木

  宣布百万便利店计划时,曾有媒体询问刘强东这一计划“是不是新零售”,他没做回应。

  因为一个“新”字,解释不了他对零售业的思考。

  零售业发展至今,变革和创新常在,新词也层出不穷。但事实上,零售业的本质始终没变——成本、效率、体验。从最初的百货商店,到连锁商店,再到超级市场,三次零售业变革都没有改变这一本质。

  刘强东坚信:“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还会是这样。”

  “所以说,我们并不需要不断地用新词汇去定义一个行业。零售业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成本、效率、体验。抓住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未来行业的机会。”

  当电商兴起让成本、效率、体验有所升级的时候,刘强东看到了这一波浪潮下的机会,并从0开始缔造了京东。

  这一时期,刘强东提出了“十节甘蔗”理论。

  他把消费品零售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10个环节。其中,前5个环节归品牌商,后5个环节归零售商。

  想在这条价值链上发掘更大的价值,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吃掉更多的甘蔗节数”。

  所以京东不只做交易平台,还包括了售后、营销,并顶着巨大的内外压力自建仓储、配送体系,最终让物流成为京东力克其他电商的差异化优势。

  但电商就是零售的*境界吗?

  刘强东认为还远远不是——电商对体验、成本、效率的升级不够彻底。

  在体验方面,电商纯虚拟空间的展示有局限性;商家履约成本也并不低;电商改变了交易端,但对供应端的影响很小,而供应端却是最需要改变和最有潜力的。

  随着智能科技的进一步渗透,消费场景也会越来越多元化。“未来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家里的智能冰箱自动识别鸡蛋、牛奶等常规食品的余量,自动下单;可以对着电视剧中喜欢的服装搭配随手拍照,自动识别售卖来源并实现购买……”

  如此碎片化、精准化交易对零售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刘强东认定,这将成为下一个10-20年,零售业的第四次革命。

  新的革命中,京东要做的正是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将物流、商品流、数据流、资金流等零售各环节建成积木一样的独立模块,对外赋能给合作伙伴,从而对交易端和供应端都做出改变。应用场景可以延展到加油站、机场、酒店等多种生活消费领域。

  这种形式下,连接得越多,产生的价值也就越大。与甘蔗理论的封闭式一体化恰好相反,这是一种更加开放、共享、共赢的生态。

  其中,京东的角色将是“CEO”——共创(Co-create)、赋能(Empower)、开放(Open),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商业文明进步。

  可以想见,积木理论下,京东还将快马加鞭去连接、赋能更多的便利店。其最终结果会否如理想般丰满,还需时间验证。

  仅就目前而言,京东便利店为品牌商、店主和消费者创造的新价值已在逐步显现。

  刘强东说:“我的商业信条永远就是——只要你的商业模式能够解决社会问题、能够创造价值,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成功是早晚的事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