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共享单车涌向大街小巷,行业已从最开始的群雄割裂,逐步发展为摩拜、ofo双寡头局面。
但共享单车征战已进中场,共享单车企业资金困境、退出市场消息频传,永安行却在此时重启共享单车业务、并购哈罗单车。虽体量仍远未及ofo、摩拜,但却在两巨头的合力绞杀下犹存生机。
三国相争局面初露端倪,是否就意味着永安行有了未来?
独立业务,重启共享单车
近期,共享单车领域*的新闻,无外乎“共享单车并购*案”。
10月24日,永安行公告称,参股公司永安行低碳全资并购哈罗单车,双方进行业务合并,哈罗单车CEO杨磊将出任新公司CEO,并由哈罗单车团队负责新公司实际业务。
对于此番合并,永安行早已做足准备。
就在一个月前的9月19日,永安行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永安行低碳拟增资扩股。交易后,引入蚂蚁金服等资方在内的共计8.1亿元融资。上市公司对永安行低碳的持股比例将下降至38.17%,蚂蚁金服跃升为第二大股东,并将永安行低碳剥离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
业务独立、资金涌入,永安行高调宣布重启共享单车。
永安行首次入局共享单车,至今已一年有余。
2016年下半年,永安行陆续向北京、上海、成都、贵阳等一、二线城市投放了共计5万辆单车。但实际上这个投放数量对于共享单车行业,无异于杯水车薪。公开资料显示,仅ofo在北京的投放量,就已超过85万辆。
此番“试水”共享单车业务,并未给永安行交出满意答卷。
如若以每辆500元的价格计算,永安行此番共享单车投放支出至少为2500万元。但截至2016年末,共享单车业务收入仅为约37万元,占2016年全年营收的0.05%。
与之相比,其自身主营业务有桩单车早已实现稳定营收。
有桩单车项目,主要以与政府及政府相关单位合作的方式进行。2016年,永安行与有桩单车相关的收入占比高达其总营收99.82%。招股书中显示,2014、2015、2016年,永安行分别实现营收3.8亿、6.2亿、7.7亿元。
与之相比,共享单车业务则具有投入资金过高、盈利模式未知的风险。彼时的永安行正处于上市前夕,规避风险、稳定持续盈利能力是当务之急。
因此永安行不出意外地暂停了这个“鸡肋”项目。
今年3月28日,永安行公告,终止了其在3月初与蚂蚁金服、深创投等八家投资机构的合作,暂停共享单车业务。
但其主要盈利来源有桩单车业务,却在未来面临着共享单车的冲击。
地歌网曾分析,虽然有桩单车业务短期内营收稳定,但仍需要政府以财政支出方式进行交易。与之相比,共享单车具有吸纳社会资金、节省财政支出,并以更强的便捷性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等优势,未来必然将逐步取代有桩单车。若持续以有桩单车作为盈利主体,永安行在三线以下县市的大本营,将会面临着共享单车下沉的隐忧,并难以在未来持续扩大盈利。
或许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永安行选择重启共享单车业务,进行战略转型。
但此时,永安行入局共享单车却面临着诸多牵绊:一方面要避免因共享单车盈利不稳定性,波及上市体系盈利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巨额投入的共享单车业务,亟需永安行扩充资金来源。
正是出于此种考虑,永安行不出意外地将负责共享单车业务的永安行低碳剥离报表,并独立进行增资扩股。既摆脱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束缚,继而又重启与蚂蚁金服等股东的合作,为其引入更多资本和资源。永安行在其位,则必谋其政。
但此时,共享单车行业战局愈发激烈,领地已然被现有共享单车企业瓜分。在此时入局,从头开始已毫无胜算。因此想要在摩拜、ofo双寡头局面中占领一席之地,并购其他企业成为了永安行发展共享单车业务最快的方式。
那么并购谁,就成为了最关键的问题。
并购哈罗单车,入局三国杀
此前曾有消息传出,共享单车第二梯队的小蓝、小鸣曾分别与永安行洽谈过并购事宜,但永安行最终选择了哈罗单车。
纵观共享单车行业现状,哈罗单车已然是巨头绞杀下的“*并购对象”。
共享单车行业形成的双寡头格局已然无可争议。艾瑞数据显示,2017年夏季ofo、摩拜活跃用户市场占比分别为53.9%、34%。共享单车行业中,除“双霸”外的近50家企业,在共享单车市场占比共计仅12.1%。
双寡头合力绞杀下,共享单车企业“清场”效应已显现。
自今年6月起,町町单车、悟空单车、3Vbike等共享单车企业陆续宣布退出市场。退出原因无外乎因资金链断裂、单车盗失严重,难以在竞争中持续经营。
第三梯队企业陆续出局,第二梯队日子也不好过。小鸣退押金难的消息缠身,酷奇单车已面临倒闭、小蓝单车总部被传人去楼空……哈罗单车此时仍能正常运营,侧面也反映出其较强的运营实力。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17年Q3,哈罗单车周活跃渗透率排在ofo和摩拜之后,位列第三。公开数据显示,哈罗单车亦是第二梯队中投放车辆最多的企业,数量达到300万辆左右,远高于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分别140万、83万的投放量。
显然,哈罗单车继ofo、摩拜后“老三”的地位无可争议。在激烈竞争中仍能领跑第二梯队,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其所采用的深耕二三线城市的战略。
哈罗单车在去年创立之初,就定位于二、三线城市发展。共享单车企业主要以一、二线城市为据点,更多二、三线及以下城市较为真空。
此种定位,使哈罗单车暂时避开了与两巨头的竞争。
截至目前,哈罗单车已经进入杭州、宁波、福州、厦门等超100座二、三城市,日均订单达到900万单,注册用户数量近4000万。公开数据显示,哈罗单车在杭州等城市的投放量甚至超过摩拜、ofo。
对于共享单车行业来说,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城市并铺设最多的单车,是入局者发展的核心策略。在巨头未涉足的二、三线城市提前布局,哈罗单车则有了以差异化竞争的先发优势。
这一策略与永安行不谋而合。
永安行主营的有桩单车业务,主要为三线及以下城市政府提供服务。截至2016年底,永安行已在约210个市、显开展服务,骑行会员已达约2000万人,其中线上平台注册会员约750万人,2016年为全国会员提供了超7.5亿次的出行服务。
相比于竞对,永安行以有桩单车的形式抓取了大量的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这是在“以大规模获取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浪潮中,其他共享单车企业所不具有的优势。
显然,永安行和哈罗单车选择了相同的路线,以错位竞争的形式形成差异化优势”,避开巨头盘踞的一、二线城市,在双寡头绞杀下获取生存空间。
此次业务合并,也给二者带来了优势互补。一方面哈罗单车以最快的方式,为永安行直接补充了共享单车业务,另一方面永安行以其多年间与三线及以下城市政府建立的合作关系,为哈罗单车进一步在这些城市中扩张奠定了基础。
二者合并后,将进一步抬高其他共享单车渠道下沉的壁垒,并扩大二、三线及以下城市领地和地域*优势。投资方蚂蚁金服的入局,也将为合并后的公司引入新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虽然合并后新公司与巨头ofo、摩拜差距犹在,但永安行此时着实打破了摩拜、ofo双寡头局面,三国杀新局面正在形成。
入局是否就意味着永安行已然“安全”?
进退维谷,窘境凸显
实际上,即便在巨头笼罩下开拓一片领地,永安行也仍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首先,合并后新公司所驻守的二三线城市大本营,虽然暂时护城河犹在,却时刻面临着巨头冲击的隐忧。
前车之鉴近在咫尺。
悟空单车在今年1月7日宣告进入重庆市场,首批投放2000辆。但看似乐观的“独霸”日子才过了3天,1月10日就传来了ofo投放重庆大学城的消息。在正式运营仅5个月后,6月13日,悟空单车在竞对快速大量铺车、资金告急难以维持单车供应等压力下,宣告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资本裹挟下的互联网头部势力,从来没有攻不下的城市壁垒。一旦共享单车巨头渠道下沉,永安行面临着城市争夺战中失守的风险。
因此安居一隅并非永安行的长久之计,向外扩张、以获取更多生存空间仍然是“必谋之政”。
但永安行此时的向外扩张之路,却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道门槛,就是城市容量的天花板。
今年8月交通部等10部门发布共享单车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合理规范共享单车企业投放数量。截至9月15日,全国已有13个城市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
一二线城市共享单车行业格局已定,仍未进入城市的企业未来希望渺茫。因此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在二三线城市根据地的基础上,进军一二线城市,已然错事时机。
上行艰难,下行是否可行?
长期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经营有桩单车,永安行相比其他企业具有更便利的政府资源和运营经验。但这些优势却不意味着,共享单车业务仍能在这些区域发展良好。
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密度较低,需求有限,地域也更为广阔,共享单车投放密度及运营方式无疑将给企业带来新一轮挑战。同时,在经营“人”的角度上,共享单车企业要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不仅共享单车用户习惯仍有待培养,单车高比例损毁盗失问题突出,共享单车的运维成本随之提高。
另一方面,共享单车的渠道下沉,将给在这些城市中已有的有桩单车带来冲击。而这一局面,也将给以有桩单车为主的永安行上市体系带来威胁。
三国杀局面下,永安行窘境凸显:二三线大本营难以长治久安,上行一二线城市机会渺茫,下行三线及以下城市阻碍重重。
身陷进退维谷处境,永安行如若再次集中精力并购其他共享单车企业,倒不失为一个迅速增强实力、扩张领地的办法。或许哈罗单车只是永安行以收割方式进行扩张的*标的。
战事告急,企业所犯的任何错误,都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场安身立命之仗中,永安行是否有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