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培最被人熟知的身份是86版《西游记》里的“红孩儿”一角。但采访中,他声称自己和影视圈很远,“完全不熟。我的本行是计算机。”
拍完《西游记》之后,还在就读小学的赵欣培便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母也觉得这个兴趣很好,全力支持。于是,他便专注在了学业上,最终考取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后来又在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如今,赵欣培的身份是“农管家”CTO。农管家成立于2014年 6月,是一家以金融服务为主的农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公司。农管家于2016年拿到了复兴昆仲领投的3000万元A轮融资。
用金融切入
创业之前,赵欣培做的都是与制造业相关的事儿,供应链、B2B。他与农管家的CEO王磊是很好的朋友。两人想一起做些事,看了很多方向,最终觉得农业是两人都看好且有兴趣的事。
土地流转在二人眼里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加上,2014年,禁止对农村土地进行流转的政策有所放松,中央办起了“土地流转试点”。土地流转的合法性有了希望,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得到了证实。
但农业市场传统、庞大,如何切入是个问题?
在黑龙江一带经过实地调研之后,赵欣培意识到了农民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核心问题——缺少资金。
赵欣培了解到,农民主要的信贷来源是银行,但银行的大额贷款一般需要借款人提供资产抵押。农民的主要资产就是耕地,土地流转的限制使得银行大多不接受耕地作为抵押。因此,农民只能选择三户、五户联保的信用贷款方式向银行借贷,但通常最多也就只能借到十万左右的小数目。
赵欣培算过一笔账,种植一亩水稻的年利润大概是500元。包地种植的话,十万元左右的借贷大约可以种九十亩地,扣除贷款利息后农民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万块钱。
“看上去种地不怎么挣钱是吧。但是如果有资金大面积的包地耕种就不一样了。”赵欣培说:“我们有的客户目前可以种植几万亩土地,一年大几百万的利润,新买的奥迪直接开地里,一点都不心疼。而且,像东北这种平原地区,适合大农机耕种。种植面积越大,成本相对越低,效益也更好。不过,大面积的包地种植,需要的资金就很多。大的合作社一年的种植投入就是几千万,银行目前的信用贷款就远远不够了。”
农业金融服务,风控是个核心问题。一方面,农业供应链链条长、数据碎片化严重,而且农民很多都是现钞交易,交易和支付数据缺乏沉淀;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复原生产场景需要相应的农业专业知识。构建农业生产金融服务需要既懂农业,又要懂金融,这就是“农管家”这一中间平台存在的意义。
“我们是用投行的思维模式做金融服务的,核心是复原客户的财务模型。” 为此,赵欣培团队开发了一套信用评估系统,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畜禽的种植、养殖场景,从多个维度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比如,客户有多少土地,自有地和外包地的比例,生产投入的结构、金额,历史产量,销售情况等等。
另外,借款选定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大户”。赵欣培解释,“大户”具备过硬的种植能力,并且有大面积种植的经验。农管家团队选种植户的门槛定位是300亩,养殖户则会根据不同的品类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养猪的农户就需要有50头母猪以上的养殖规模。
做好贷后服务,也是农管家降低借贷风险的做法。他们团队会通过供应链平台,帮助农户对接大的农贸经销商和龙头农资厂商,以确保专款专用。同时,还会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客户的资金流向。
创新的土地流转信托
2017年,农管家完成了首单土地流转信托业务,为合作社客户募集了2200万资金用于大规模流转土地,当年为客户创造了数百万元新增收益。“这是我们在国内*的模式,是业务的里程碑。”赵欣培不无自豪地讲。
以前的土地流转信托模式主要是农民把土地托管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找人对土地进行整理,然后转包给第三方获得收益。这种模式的收益不可能很高,因为没有和种植收益挂钩。
农管家的土地流转信托模式是由种植户拿出自有土地作为劣后,投资人拿资金作为优先,打包一个信托计划,用募集的资金承包土地交给种植户耕种,种植收益按照优先劣后的比例进行分配。“农用地如果不种植的话,哪儿来的收益呢?又不能搞房地产。所以信托要想挣钱,一定得有人种地才行。”赵欣培解释道,“拥有优质的生产经营者是农管家的优势,所以我们能搞出这样的信托产品出来。”
订单农业是最终方向
赵欣培介绍农管家未来业务的落脚点会放在订单农业上,也就是通过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协议进行定向种植。“通过土地流转信托业务,我们一手掌握了大户,一手掌握了土地,这就为实现订单农业打下了基础。这样不仅解决了市场需求问题,更帮助农民解决了流通问题,我们也能赚到更多的钱。”
赵欣培是技术出身,在未来农管家的发展中,他表示会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保持敏感,在合适的时间让其对农管家的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