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王石:深圳特区发展、规划上应该超越2000平方公里概念

王石表示,尽管行政管理深圳特区只有2000平方公里,但是在观念上、规划上、产程融合上应该超越2000平方公里的概念。
2018-04-23 15:46 · 投资界  charlotte   
   

  投资界(pedaily2012)4月23日消息,昨日在万科“城市共创大会”上,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发表了《与特区共成长》开场演讲。

  他表示,万科的发展依托于深圳特区的发展及前行,而深圳之所以“特”离不开政府大力支持产生的实践勇气,没有政府的推动,深圳不可能产生一批优秀的企业往前走。

  如何让人才在城市中落脚,是每个大型城市逃不过的命题,尤其是城市面积仅约为北京的1/8、上海和广州的1/3的深圳市。

  王石道:“深圳1044个城中村里居住了60%的城市人口,这些村落在全市辖区范围内均匀分布,为四面八方来到深圳追求梦想的人提供了第一落脚点,他们是特区活力与竞争力的基石。”

王石:深圳特区发展、规划上应该超越2000平方公里概念

  以下为演讲实录,投资界整理如下:

  我今天讲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深圳特区和万科的增长曲线;第二是在特区发展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叫做‘特区不特’;之后是万科的发展;第三个故事叫“万村计划”。

  过去深圳发展了38年,万科发展的34年。尤其是我们和房地产和城市规划发展有关系的,应该一点儿都不陌生。作为“万村计划”,我理解的主要是万科集团(深圳)公司启动的在深圳城中村和政府和村委会村民一块儿参与起来进行的计划。用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面对未来下一个40年。

  我们请来的国内专家、国际专家,一天的讨论会,来面对城市的未来,深圳未来的未来。我想,它有借鉴意义,它有实践意义,它有标杆意义,它才有意义。我说万科现在已经在为一百个城市进行城市住宅配套服务。如果超越深圳的特区,它的借鉴意义不仅仅是在中国。

  深圳特区的焦虑

  刚刚讲了深圳特区和万科的增长曲线。现在讲第二个故事,关于特区不特的焦虑。

  特区为什么“特”?特有特在它实践的意义,是有普惠价值的,是有通识价值的,是有共融价值的事。只有这样,这个“特”才有意义。所谓的“特”不是别人不能做只有他做,而是他先来试验,他试验成功了,其他地方就可以去做。这就是特区“特”的意义所在,也就是主题的第二个字共创的“创”。

  特区的“特”就在创新。我们和香港一块儿代表着大湾区的未来,大湾区和中国其他地方创新走在前面的上海、渤海湾、雄安特区一块儿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代表着“一带一路”的未来。这个“特”就在创新。

  当然,创新其中有两个特点。一说到创新,就说到企业,说到企业就说到企业的创始人,领头人。当然,我也只是其中一位。我觉得作为个人,我也即将成为历史。但好在深圳代表的未来,一代一代的已经茁壮起来。尽管将进入历史的人,还得发挥作用。比如类似我这样的年纪,像任正非,还是在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我再看看像马化腾这些年轻的一代,茁壮成长起来,代表着未来,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但有一点往往被忽略,就是政府的职能。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自上而下,是邓小平在这里划了一个圈,一路到现在自上而下,政府的作用代表未来。这是非常清晰的。我们说到深圳代表未来的创新,会发现科技在深圳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和成熟的发达国家工业水平、技术水平有相当的差距。深圳的技术发展、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我相信,营造了这个环境,会有代表未来的创新科技企业一步一部往前推进。比如代表未来很重要的科学和经济生产领域,就是人类基因组,生命基因组科学的发展,商业的运用。华大基因在这方面就远远走在前列。本身华大到深圳十年,也是深圳政府不遗余力支持、扶持的十年。我们说到创新,不要忽略深圳政府的作用。

  深圳的发展,可能不要忘记了一小河之隔的香港。深圳的发展,是和香港紧密相连,和香港的经济精英、香港各界的支持,密不可分。面对未来,如何在大湾区充分发挥着一个先导的创新作用。显然,在进一步密切的港深合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万村计划

  所谓的“万村计划”就是通过从村民手中租赁下来的村屋改造为长租公寓,以此来提升居住环境。

  2010年万科在上海世博会贴出一个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一个城市规划专家写的书名字叫《城市的胜利》,书中解释城市不等于建筑,城市等于距离及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能够推动创新、吸引人才、鼓励创业,进而促进社会与经济的流动性,这正是城市繁荣的原因所在。

  今年中国城市加入了人才争夺战,武汉、西安、长沙均提出五年吸收并留住100万大学生的计划,成都大力推行安居计划,放开毕业生落户计划,连人口增长的北京、上海都出台了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落户。深圳是最早面向毕业生发放租房补贴,吸引人才落户的城市。现在这一政策已经被大量城市采用。上面这些曾经的人才住驻地,现在与深圳展开了直接的人才争夺。

  城中村曾长期遭到人们的误解,甚至被误认为是城市发展的毒瘤。但随着城市的深入,人们发现深圳1044个城中村里居住了60%的城市人口,并且这些村落在全市辖区范围内均匀分布,为四面八方来到深圳追求梦想的人提供了第一落脚点,他们是深圳特区活力与竞争力的基石。

  如何让人才在城市中落脚?深圳城市面积是北京的1/8,上海、广州的1/3。经过40年的开发,深圳可用的土地只剩下20平方公里左右,每年新增用地不足2平方公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严重受损。在这种背景下,万科去年开创了一项城中村改造计划,叫“万村计划”。

  根据深圳官方的数据,城中村租赁住房约占总租赁住房的70%,是租赁市场最重要的供应主体,城中村租赁提供了大量低租金、小户型的租赁住房。不过,出于城市更新成本以及居民居住成本的考虑,城中村不能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必须通过综合治理提效。

  对此,王石提到,“万村计划”目前已探索出比较成熟的模式,城中村综合整治将引进物资营管加城市化商业运营。

  王石表示,尽管行政管理深圳特区只有2000平方公里,但是在观念上、规划上、产程融合上应该超越2000平方公里的概念。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charlotte,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04/430426.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