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风口玩家美团,难以破解风停毒咒

不得不说,美团进军新市场的能力确实很强悍,但是离资本市场看好的专注相差甚远。
2018-08-22 13:44 · 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  小新   
   

  美团终于进入了上市静默期,连“打车业务陷入停滞”这样的消息都没回应,真不容易。一时间市场上少了一个“风口”,小新还有点不适应。

  按照《每日经济新闻》等各家媒体打探到的消息来看,接下来美团就要经历密集的上市前聆讯路演,直到9月21日正式在港交所鸣锣上市。美团的估值目标在600亿美金左右,计划融资40亿美金。

  当然,有了小米这个前车之鉴,美团则死守牙关,不愿透漏一星半点,生怕像小米一样前期目标定得太高,最后没人接盘接连破发。

  毕竟市场行情不好,韭菜们也都激情不再。

 现在上市并不好玩

  接下来美团上市,也被视为资本市场的试金石。表现好的话,那叫“春江水暖鸭先知”,表现不好那就不妙了。

  但是京东都跌到450亿美金了,刚刚冲到300亿美金的拼多多转头就破发,此前美团王兴还用脚踩阿里的方式力挺拼多多。有这两位腾讯系兄弟做榜样,美团同样是跟电商相似的业务形态,处境也就显得尴尬不已。

  而美团的业务表现也充满了各种争议。

  按照美团的招股书来看,美团点评的营收从2015年的40亿元增至2017年的339亿元,2017年经营亏损为38.26亿元,同比减少38.8%。其中美团外卖业务增长显著,从2015年的74亿元的收入暴增至2017年的210亿元。这占据美团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可以说,美团对自家的外卖业务颇为自豪。

  不过可惜的是,去年阿里95亿美金全资收购饿了么的时候,顺便给外卖业务定了一个价。当然,美团的外卖业务根基或许要比饿了么强很多,即便如此美团外卖的单独估值最多也只会在200亿美金左右徘徊。

  否则估值过高,就给了阿里打价格战,抢美团外卖市场的*理由。毕竟阿里抢来的外卖市场越多,自己的市值也跟着水涨船高,资本市场肯定同意打。靠着阿里的资本资源优势,美团显然还不能硬碰硬。

  美团也只能依靠资本市场的规则,在利己与不利阿里之间做战略摇摆。毕竟,阿里才是美团的头号对手。

  另外,美团外卖也有各种问题。近一年来,多地商户爆料美团突击搞二选一、收取押金、提高抽点力度,引起商户不小的反感。美团这些动作摆脱不了为冲上市粉饰财报的嫌疑。

  不过这种动作,也从侧面显示了美团的实力。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企业的负债能力越强,说明越受供应链的信任,企业的发展也就越好;反之,一家没有任何负债的企业反倒是可怕的。

  此前小米港股上市时,被人扒出亏损远大于营收甚至是小米的资产,原因就是营运亏损中包含了企业负债,其中部分负债是员工投资人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小米官方就直接回应,这是公司实力的体现。

  美团2017年营收也有这种问题,6月份美团的招股书中显示,美团2017年亏损为189.34亿,同比增长227.66%,其中有151.39亿元属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

  不过令人头疼的是,美团旗下的业务,无论是外卖还是电影票还是酒旅,都处于长期竞争阶段。其竞争对手阿里是不会轻易放弃相关市场。这就给美团的成长填上了一道阴影。

  毕竟高峰期的(美团)猫眼电影曾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等阿里腾讯齐入场之后又迅速下跌到20%出头。好在现在靠上腾讯这座靠山,与微影合并之后,市场份额回升到50%以上。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外卖、酒旅等美团发力的市场,阿里的饿了么、飞猪一直在虎视眈眈,从未放松警惕。

  当然,美团的战斗能力也非常强,能熬是这家公司的*杀手锏。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熬下来,分得一杯羹,也是这家公司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法宝。

  相关的分析,业界已经有很多,小新就不在这里赘述。

 美团如何增长?如何赚钱?

  美团一直以来的增长方法,就是T型战略,强势插入一个个新领域,然后将半个互联网树成自己的敌人。

  这种战略颇受诟病,在追求专注的资本市场看来,确实是一种天生缺陷。不过美团将自己类比为电商平台,多元布局变成了品类扩张,并以此说服资本市场,初期获得了阿里赞赏,后来又加入腾讯联盟跟阿里对抗,也算是一种胜利。

  现在还处于亏损阶段的美团,上市估值也只能按照电商通用的市销率标准,来核算估值。

  但如果想持续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让市销率持续走高的话,美团要么得拿出充满想象力的业务增长,要么给出亮眼的营收报告。

  持续跟阿里在各细分业务上的对抗,并不利于美团接下来的发展。

  去年年底以来,美团强势切入阿里还未正面进入的打车市场,算是美团为了保证上市后业务持续增长,选择的全新“品类”。

  以拿到腾讯40亿美金投资、收购摩拜、手里还有322.76亿元现金理财和存款的美团,还要赶紧上市圈钱。因为他真的需要更充分的资本,来迎战打车市场,保障自家业务持续亮眼的增长。美团会打仗能打硬仗,网约车市场是个有潜(钱)力的业务。确实是美团获取营收的黄金市场。

  但是,当下美团在打车市场趋冷的状态,又让人难以琢磨。美团现在也只能用滴滴外卖不断加码投入,阿里通过高德布局打车市场,来证明自己战略的可行性。

  现在整个市场大环境也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是否还能制程美团在打车市场继续打仗也不得而知。

  即便有*的环境,这样的战略,只能帮助美团往后拖延全面盈利的时间点。美团总有一天还是需要靠着亮眼的营收成长来说话。

  对比美团的的兄弟企业京东,京东曾经的品类扩张也令资本市场眼前一亮,一度比阿里上市早,有了抗衡阿里的气量。但是图书、服饰、鞋帽箱包等等品类一路全部开拓下来,能开拓的新品类都用完了。再一看,京东阿里在各个品类上陷入苦战,走到了自己增长的天花板。

  眼看着3C市场崛起了一个小米,京东又回过头开始专心学习亚马逊模式,深耕3C老本行,但还是失去了整合内容版权的*时机。

  回到美团身上也是一样,本来团购外卖一路垂直做下来,孵化一系列大的餐饮品牌、速食爆款,才是专注专业的正道。往这些方向发展,也可以说是轻轻松松的事情,也能快速实现营收。

  毕竟对于市场来说,渠道费用总是处于无限压缩的状态,真正能长期盈利的还是核心原料供应商、品牌商两家。即便是富士康这样的实业大佬,也是靠着屏幕、天线、结构件等元器件获取利润。互联网企业也是集体扎进云服务这种基础核心技术资源服务上。

  但是,王兴的梦想是打造第二个阿里,去做一个定义不甚清晰、市场需求不明确的O2O平台。

  可问题是,O2O做了半道,美团又觉得做新零售、生鲜商超、家政美业等等业务太复杂,扭头又把自己定位为基于LBS连接人与服务的平台,猫眼电影、商旅、民宿甚至是共享充电宝,什么热就把什么业务强行与自己关联在一起。

  不得不说,美团进军新市场的能力确实很强悍,但是离资本市场看好的专注相差甚远。

 只要山寨得够快,总能天下*

  就像京东只顾着拓展品类,忽略了深耕3C服务生态,导致自己错失做深3C业务的*时机一样,美团现在也在逐渐错失自己擅长的餐饮市场。还是死对头阿里率先在生鲜市场里,用盒马生鲜做出*个样板间。

  当然,王兴是Copy2China的好手,从校内外到饭否再到美团,都是山寨的成功案例。其他家经过重重探索,拿出突破之后,美团再顺水发扬光大,也是一种实力的表现。这样的成功率也显然比花费巨量成本试路,划算得多。

  而这种习惯也并不值得推崇。做什么业务,大家都是一窝蜂上,谁都想当最后风口的那头猪,但真的成为风口的猪之后,离风停摔死已经不远了。

  其实也不能说王兴不在乎餐饮市场,人也在餐饮市场上下游进行深入布局,之前跟风做食材供应投了美菜网;去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吃了丁家猪之后,就跟丁磊合投了河田飞鸡项目。各项业务也从来没有放松过跟踪尝试。

  想来餐饮市场一有爆款项目,美团就能为大家复制出十来个相似品牌。

  但是想想此前王兴曾在社交市场耕耘上十年,做出了校内网、饭否两大爆款,最后负憾离场全面转向O2O市场。可是在这几年间,自己的同乡加下属张一鸣却通过今日头条这样的资讯产品一路走来,通过短视频社交产品抖音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更令人郁闷的是,抖音上不断将一个个不起眼的线下店捧红,这本来是美团的特长。现在抖音甚至还做起了游戏广告平台、电商广告平台的生意,把王兴想做的都做了。

  短视频好处这么多,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就突然搬运起小红书资源,瞬间变身为短视频社交产品。

  想想大众点评这个国内最早的基于LBS的营销平台,最后在短视频时代被瞬间弯道超车,也是心痛。

  当然,美团的copy能力国内一流,说不定一年后大众点评不经意间就成了短视频领域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