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独家|VC资金流向观察:新社交搅局者,每4天一笔融资(附长表)

人们都想逃离微信,但是人们又都离不开微信。2018年至今,平均每4天,就有社交产品完成一轮融资,速度之快,资本的密集度,令人咋舌。社交的第二春来了?
2018-10-09 19:22 · 投资界  冯颖星   
   

  二壶明显觉得,Soul最近应该是拿到热钱了。

  “最近灵魂匹配到的人,经常是新手,对方喂了一声就挂断了,应该不太了解怎么操作”。他不是创投圈的人,投融资之类,只是外行揣测,“玩这个软件一年多了,去年匹配到的,还是80后,90前后为主,最近匹配到的,95后、00后一大堆”。

  二壶是我首次尝试新兴社交软件Soul时,灵魂匹配功能的首个好友。小心翼翼的进入页面,做完一系列测试题后,被分配到了温暖甜心星球。不小心触碰到语音匹配之后,来不及嘟嘟等待音,对面就传来一个男声,着实吓了我一跳。“又是个新人”,电话那端,二壶的小声喃喃,听不出是抱怨还是见怪不怪。

  不仅仅是二壶,当我尝试进入唔哩星球脱单舞会的舞池中央时,才发现不知所措的dancer并非我一个,“你愣着干嘛,是个新人吧”,弹幕留言刷过,新鲜感与焦虑共存——逃离微信,原来我并不是少数人。

  当微博、微信都被定义到传统社交软件之列,社交媒体上对其的抱怨也就越来越多。人们都想逃离微信,但是人们又都离不开微信。当一大波人生了逃离之心,资本当然亦步亦趋。

  社交回暖

  “今年投资主题的确是少,但不能说完全没有,比如社交”,两个月前,和一位熟识的投资人闲聊起今年的关注领域,对方就曾观察到社交投资回暖趋势。在其后的两月时间内,整个社交领域,便完成了11轮融资,速度之快,资本的密集度,令人咋舌。

  这与今年初创投圈里俯拾即是的“寒冬论”形成了反差。2016年以来,风口投资人们从O2O追到共享单车,又追到无人货架新零售,在人们高呼“腾讯没有梦想”、“社交再无机会之后”,终于又回到了社交的原点之上。

  打响社交争夺战最响亮的一枪的,非子弹短信莫属,上线仅7天,完成1.5亿元第一轮融资,稍早一日,老罗甚至在微博上这样形容资本争抢子弹短信份额盛况——“令人发指......上线才七天就完成了第一轮1.5亿融资,五十多家投资机构,才见了不到十分之一.....子弹短信火了,资本‘疯’了”。

  无独有偶,据投资界(ID:pedaily2012)不完全统计出的2018年69家有据可考的项目之外,陌生人社交产品Soul据说也拿到了一大笔钱,只是没有对外公布。目前所知融资金额最大的,是脉脉于8月21日对外公布完成的D轮融资,融资金额两亿美元,IDG资本、晨兴资本、DMC中国、DST注资。

  投资人憋得太久了,都想从社交这条赛道里,抢下半点份额。子弹短信完成史上最快融资之后,某位知名投资人甚至在朋友圈感慨,“子弹短信一出,一堆核弹短信、炸弹短信、原子弹短信、氢弹短信、中子弹短信....都在路上了。弹可能会不太够用。”至此,这笔堪称史上最快完成的融资事件,彻底搅动了创投圈的神经。

  明暗之间,投资人之间的争夺变得异常激烈。

  据悉,一款热门的社交产品,在7天之内收到了8个TS(投资意向书),一线美元基金的合伙人,不惜亲自上门堵人,生怕迟了一步,错过下一个独角兽。在整个大盘并不景气的当下,社交领域在首轮融资上,便能达到过亿估值的APP俯拾即是。

  与之俱来的是一个接一个闪亮亮的社交产品创始人背景。据说Echo与POP在还没想好名字之时,投资已经到帐,数额还不小,只因为这两个产品的缔造者是张小龙麾下最重要的两个高级产品总监,其中一位一直想要做国内版的Snapchat,迟于不能推进,这才出走腾讯自立门户。

  等在门口的,自然是数千万元的VCer,产品还没出,资金已到账,整个创投圈观光团浩浩荡荡也并不夸张,只怕有些风吹草动,自己没有跟上。

  当我们谈论社交时,到底在谈什么?

  此番场景与过去的几年颇为不同。2018年中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交都是一条被遗弃的赛道,甚至国内某知名FA机构,给后台给所有的社交项目都打上了“方向不好”的标签。互联网的老庄家们也不是没有磕过,只是磕不动,短暂搁置了。

  阿里巴巴自不用说,从来往到钉钉再到支付宝圈子,都不约而同的指向社交。米聊、易信也在这条赛道上磕磕碰碰,试图突围熟人社交或者IM工具(即时通讯工具),他们背后,又分别代表小米和网易的意志。这已是旧时之争。

  如今的社交赛道,是一个新的赛场,互联网领域的老庄家,又坐不住了。

  先是小红书拉响“社交+电商”的大旗,率先从内容分享平台脱颖而出,连热度掉到网红之列的林允,也能通过小红书顺利翻身。但凡范冰冰推荐的面膜,迅速卖到断货,其带货能力可见一斑,小红书也自此拿到腾讯、阿里高额注资。

  作为口碑分享平台,大众点评也显示出其进军社交的野心。大众点评一度被美团看作重要的流量入口,但随着地域性垂直平台的兴起,呈现出用户增长迟缓、甚至停滞的局面。于是,大规模搬运小红书的内容,意欲仿照小红书+抖音的模式,做成一个大众社区,这下引来了与小红书的版权争执。

  美图也不再是你印象中的修图软件了。伴随股票下挫、用户流失的尴尬,美拍四周年生日会上,美图公司创始人兼CEO吴欣鸿提出了“美和社交”战略。并在8月初,变革公司组织架构,成立社交产品、美颜产品、智能硬件产品三大产品事业群。此次转型,多少对标Instagram。

  直播产品也不例外。此前,在接受投资界记者采访时,映客COO廖洁鸣数次强调,“我们是一个视频社交平台”……似乎只要打上了社交的标签,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天花板都能抬高一些,好比几个月前打上AI的标签一般。

  所有人都在谈论社交,但是这个品类实在是太大了。“不太好聊,分类就是一个大问题,当初阿里巴巴一直想分腾讯一杯羹的时候,大家谈论更多的还是即时通讯工具。但现在,IM工具、陌生人社交、社群、甚至电商也有了社交电商模式,都可以归进来”,在和一位投资人聊的时候,对方摇了摇头。

  所以,当我们谈论社交的时候,到底在谈什么?

  “这还是个流量的生意,如何聚拢流量,并实现后续流量的再变现”,南方某投资人一语中的。知名投资人曹海涛也表示,“离不开两个维度,建立信任并植入商业进行买卖,这是社交产品的核心要素”。

  二壶则更为精准,“你大可不必纠结于如何分类,只要看它的本质就够了。所有的社交产品,不过是通过荷尔蒙进行原始积累,而后产生交互,从而沉淀一批用户,然后进行转型,从而像滚雪球一样,做成平台效果。简而言之,先积累用户,再给一把去污粉,开始赚钱”。

  还是深度使用的用户更懂用户,从过去的陌陌、探探,现在的Uki、唔哩星球、Soul,荷尔蒙源动力催生产品的属性,无一例外。

  微信将死?

  在罗永浩的微博发出“短短6天,51家VC,7家科技巨头(中国一共有几家“科技巨头”?)的战略投资部……”之后,微信将死的言论愈吵愈烈。加之互联网平台上,网友们对微信部分功能的吐槽——单向删除好友、群友无法临时聊天、撤回提醒、无表情包分组等等,一时间,“腾讯没有梦想”的论调再次被推上前台。

  即便吐槽,当抛出“微信将死”的质疑之时,几乎所有人都对此观点表示反对,“我们别无选择”。自媒体红沙发RodCouch 的金老漢则更为犀利,“要明确一个事实,在中国过去的25年的互联网史上,社交这个赛道里,只成功过一家公司,就是腾讯。还有一家是打着社交的概念,最后眼瞅着社交网络彻底梦碎而转型成了搞秀场直播模式,忽悠华尔街的那帮外行人找不着北的陌陌。其他所有的社交概念的公司,全灭。”

  微信独大,微博顽强,陌陌生猛,这个市场看似很难撼动。即便打上挑战者的旗号的子弹短信,怀抱撼动微信的熟人社交地位的梦想,也力不从心。据一位创业者反馈,他与子弹短信投资人同群,但并没看到他频繁使用这个新品。甚至有人问及群内每天产生多少条消息,他都回答不出。

  更要命的问题是,当前的社交创业公司与VC风投,都没有一条清晰的路线图,可以描绘出必达社交软件霸主地位更替的方法与路径。

  但你总不能忽略产品圈著名的“俞军公式”: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也就是说,新体验比旧体验提升的程度大到能够抵消用户的换用成本。从IM工具的角度来看,至少这点并不现实。毕竟更换一个新的通讯产品,换用成本要比新体验带来的快感大得多,子弹短信就是典型。

  陌生人社交领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相比熟人社交的不得不留存的依赖性,陌生人社交产品上,荷尔蒙永远是源动力。但也正是荷尔蒙,成为了摧毁一款成熟陌生人社交产品的推手。男性永远热爱具备新鲜感的女性,当女用户在一个固定的社交平台不堪其扰,转战其他平台之时,闻腥而来的男用户会再度转战另一个女性用户更为密集的平台。探探就是重要的例证,被陌陌收购后,还要被用户嘲笑,“现在谁还用探探”,二壶哂笑道。

  “微信也好,微博也罢,都死不了”,曹海涛说,“你看小红书、映客、脉脉再折腾,新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再层出不穷,他们都有自己的定位与专属领域,在自己所属领域内求生。中国正在走出中产阶级陷阱,基于不同的需求,产生不同的社交产品,这很正常。”

  结语

  经济不景气,社交来搅局。

  “这还得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说,当人们自我实现需求受阻,安全需求与社交需求,必然成为人们的庇护所”,某投资人表示,“在经济不景气、行情上行困难,募资困难朝不保夕的古典VC开始寻觅一些反周期的生意——教育、娱乐、社交、内容等等,这样的逻辑也不是不成立”。

  社交新贵还在搅局。但是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给出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使用率排名前三的社交应用依然均属于综合类社交。微信朋友圈、QQ空间作为即时通信工具所衍生出来的社交服务,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4.3%和65.8%;作为社交媒体的微博,用户使用率达38.7%,较2016年12月上升1.6个百分点。垂直类社交应用中,豆瓣作为兴趣社交应用的代表,用户使用率为8.6%。至今来看,这个格局,似乎也没有太大变化。

  虽说作为周期性产品,社交产品几乎每5年就有可能发生一次核心用户迭代。但从目前来看,说社交创业的第二春已到,可能还为时尚早!

  附:2018年社交产品融资表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冯颖星,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10/436448.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