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度命运的讨论,就从未终止过。
昨日(1月22日),自媒体新闻实验室的一篇《搜索引擎百度已死》文章,再次将这一话题推向高潮。
摘要一下,这篇文章指责了百度搜索引擎的多个问题,其主要逻辑是:百度搜索结果中,一半以上内容会指向自家产品——百家号;百家号是一个以营销号为主体的内容平台,质量堪忧;百度成为百家号站内搜索引擎。
文章引发了内容创作者及互联网人士讨论。钛媒体在微信搜索发现,大量百度百家作者在朋友圈发表观点,对于上述文章的论断——“百度只想做一个营销号平台”,发表了不同意见。
自媒体人罗超甚至写作一篇文章称“不做百家号,百度才是真的等死”。
罗超的观点是:加速信息流通,给用户找到答案,让人们平等地获取信息,才是搜索引擎的*目的。我认为现在百度在百家号上的探索,并未背离这一目的。
百度官方也终于在今日做出回应,称目前百度搜索结果中,百家号内容全站占比小于10%。回应全文:
此外,在今天的百家号2019内容创作者盛典上,百度副总裁沈抖在演讲前回复上述舆论,他表示,“作者应该尊重事实”。
这篇文章作者还是要尊重事实,这篇文章反应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现象,在逐步走向分裂,百度开发者多次提到: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是一个个独立个体,很多内容封锁App内,访问更加困难,才提出百家号 百度智能小程序。
讨论并未就此停止。有人认为百度的回应避重就轻,有的认为百度吃相难看,也有的人认为百度这么无可厚非。
那么,百度作为搜索引起真的“死了”吗?百度做了什么,才能不至于等死?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百度为何要加码信息流业务?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回顾下百度所经历的动荡的2018。
过去一年,百度业务动骨。自悍将陆奇离开、李彦宏亲自掌舵之后,百度即开进行新一轮架构调整,其中重要的信号是:回归信息流三级火箭业务。
正如钛媒体在《复盘百度2018年》一文中提到,信息流回归、技术架构重整,成为百度2018年的句号和2019年的发端。
据钛媒体了解,百度早在2013年就开始着手信息流业务。如今,深耕智能分发五年之后,今日头条App坐上了中文信息流分发头号交椅,百度在内外部均面临极大的压力。
百度做信息流业务,别无选择,否则只能等死。
搜索,是百度目前的信息分发方式。到了互联网下半场,面对新巨头、新模式的挑战,百度必须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信息分发方式。而“百家号”生态能不能建立起来,是决定分发能力的“水源”。
在百度App上线的信息流业务,可以这么看:重构了搜索、APP和信息流(广告)的三重火箭模型。
与此对应,产品上,今年3月,百度将“手机百度”改成“百度”,对自己的描述也从“全球*的中文搜索引擎平台”改成“7亿用户*的搜索和资讯客户端”。
百度在苹果 App Store 中的介绍语成了“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
百度将百家号内容导入搜索结果,是符合产品逻辑的行为。换句话说,百度谋求于过去不同的分发方式,也就是在革自己的命。
搜索引擎到底死没死?
事实上,“搜索引擎之死”,只是国内互联网信息孤岛化的一种表现,真正受损的是那些巨头之外的内容平台。
过去,知乎、豆瓣、简书等可以依靠百度引来相当一部分流量,现在却都活水骤减。
曾经,知乎的回答在百度搜索结果中都排名前列。知乎也靠百度的流量入口低成本获取了大量新用户。
然而,早在2018年6月就有知乎用户发现,百度在人为给知乎降低搜索排名。这一发现后来得到了其他知乎用户的证实。当然也有知乎用户表示也可能因为“知乎回答变水了”。
作为中文互联网上最全面的书影音资料库,豆瓣在搜索引擎中有着极高的权重,1800万条目都是一个个通向豆瓣的入口,这为豆瓣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流量,也是豆瓣10年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虽然百度书影音搜索结果中豆瓣依然排名前列,但百家号的影评排名更高。
当搜索引擎这种“网络公器”沦为为自家产品导流的“私器”,当流量巨头纷纷“占山为王”,独立的内容平台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而搜索入口的分散化与分层化,也意味着互联网群体的分层化,昔日全网统一的搜索平台已经“死了”。
信息孤岛不只是中文互联网的趋势,也是全球互联网的大势所趋。搜索引擎,这种寄托了互联网最初理想的开放型产品正在成为过去。
当然,在音乐、视频等内容搜索,电商、服务等产品搜索方面,这种状况早就发生。百度之所以不得不转型信息流,也是因为在移动端除了信息搜索之外,其他方面的搜索市场早就被瓜分殆尽了。
当然,信息孤岛现象在中文互联网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你当然可以归结为BAT和TMD等新老巨头们的固步自封、流量圈地。不过,不妨想一下:
巨头孤岛之外,为什么几乎不存在零零星星的小岛?
为什么中国几乎没有依靠用户自行访问的新闻站点?
为什么中国的媒体、自媒体都要依靠内容平台的分发?
为什么只有中国才出现了微信这样内容、服务、应用全面覆盖的“局域网”?
为什么各家流量巨头纷纷步尘微信上线小程序?
更重要的,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用户默认乃至促使了这一切的发生?
正如百度在回应中辩称的:百家号是提升百度app内容生态体验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优化用户使用百度app搜索时遇到的页面访问速度慢、排版差异大等浏览体验问题,给用户简洁一致的搜索体验。
这样“用户至上”的话术,几乎是所有巨头做“信息孤岛”时的标准模版——无论是公众号、头条号还是百家号,都是统一的“内容封装”,相比于参差多态、访问速度未知的独立站点,“标准化”的体验自然更胜一筹。
更重要的是,在内容被统一处理之后,就成了算法工厂里的“原材料”,可以最为便捷地实现所谓的“个性化推荐”。
尤其是当下沉市场成为互联网的主流,媒介素养的缺乏,决定了他们并不会主动搜索和认真鉴别信息来源,这也是头条这样的算法分发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曾经各有特色的新闻门户也纷纷全面“头条化”。
当主动内容获取者都纷纷弃百度而去,转向Google、知乎、微博等信息获取渠道,留给百度的只剩下不知道其他搜索途径的“低质量用户”,这会进一步让它向头条靠拢。
2016年,百度开始对标今日头条并信誓旦旦要在“一年内打趴它。” 而信息流与搜索结果流的融合,根据搜索行为的精准推荐也是百度引以为傲的特色。
搜索结果的全面“内部化”正是为这样的战略转型而服务。百度希望通过转型信息流“再造一个百度”,甚至重新定义搜索引擎。
一年以后,百度通过各种渠道表示信息流转型成功甚至已经超越了头条。反映在2018年的财报中,“搜索+信息流”双引擎也使百度的营收连续多个季度高速增长。
只不过,作为中文世界*的搜索引擎,百度注定了不可能一再放低姿态,只服务“低质量用户”,因为各个阶层的网民都要使用这个“公器”。它也必然要承担比头条等内容平台更多的“骂名”,后者对于信息质量有要求的用户可以选择不用。
这也是百度转型的*挑战之一,“公器私用”是永远悬在头顶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次事件引发的全网声讨应该在百度的预料之外,也为它的转型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会使它下一步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股价大跌,花旗银行大幅调低目标股价,可能都是通过这次舆论事件看清了百度所面临的内在困境。
百度“作恶”无数却无人能挑战其垄断地位,只是说明搜索引擎已经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产品。对于大部分低频使用者而言,并没有改换别家的动力。
当然,真正有吸引力的“替代者”早就被挡在了门外。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