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新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赛迪网执行的2019江西(新余)智能制造高端论坛将于2019年9月10日11日在江西省新余市举办。
“2018年,全市拥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7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11亿元,增加值43.79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276家,实现增加值27.22亿元。”近年来,新余市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新余市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信息惠民等项目,全市信息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六届入选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先后列入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宽带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城市,是江西省*获得五项全国试点殊荣的设区市。2016年至2018年,还荣获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十周年领军城市、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标杆城市、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50强、转型升级优秀智慧城市等荣誉。
“六个全省率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全省率先启动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新余市自2012年即启动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出台新余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规划建设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动员、“两化融合”和信息产业等13大工程,建成了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新余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56个重点项目,还有市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政务大数据普惠金融试点工程等12个重点项目正在筹备建设,全市新型智慧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建设的重点项目中: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2013年1月1日正式启用,实现了市、县区、乡镇和社区全覆盖,并实现在一个统一平台下无纸化协同办公;市政务服务网。完成了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等系统建设,开展了“一窗式”改革,实现了建设工程并联审批。市能源与环境监测管理中心项目。按“1+6”架构建设了节能减排实时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监测重点工业企业、大型建筑物、大型运营车辆、路灯能耗情况,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和全市环境保护情况。
——在全省率先建立集约化建设机制。2017年1月,在全省率先出台《新余市市级财政性投资信息化项目考核管理办法》,全面规范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和考核。截至目前,市智慧办组织审核了市人社数据中心迁移、市出租汽车行业监管系统、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重点建设项目,对项目的集约化建设、数据共享、信息安全提出优化建议。
——在全省率先建成政务网数据中心。2012年建成符合国家B级标准的数据中心机房,要求各部门非涉密信息系统统一部署,不允许再新建机房和单独购买硬件,已经承载市政府网站群、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22个市级信息系统,通过整合共享资源,累计节省信息化建设资金近亿元。建成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市、县区、乡镇、行政村四级贯通,确保了各级各部门的互联互通。同时,市本级统一通过市政务外网访问互联网,各部门接入终端(电脑+移动通信设备)达6000余台,每年节省互联网上网费用约50万元。
—— 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光网”城市。201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光网”城市,城区光纤率达100%,4G信号覆盖城区、县区、乡镇、行政村,20M及以上宽带用户渗透率达70.7%。建成NB-IoT站点1812个,网络已经覆盖全市城区、县区、乡镇和64%的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实现通信基站统筹建设,累计减少铁塔重复建设460个,节约行业投资4000余万元。2018年,制定《新余市城乡通信基站建设专项规划(2018—2030)》,通过微基站建设全市5G网络。
——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动员系统。利用市、县、乡三级网络和大数据资源在全国首创智慧动员平台,联通全市9个动员领域,共享1亿余条数据,潜力数据由原来2万余条增加至600余万条,动态数据6000余万条。目前,江西省已将“智慧动员”全省推广应用列入省军民融合重点工程,并已列入全军网络信息与安全、网信动员两个“十三五”规划。
——在全省率先建成社会信用平台。建成全市信用体系“一库三平台”(信用信息资源库、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信用应用平台和信用展示平台),完成了全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的信用信息征集工作。依托数据支撑进行了信用评级,初步在干部提拔重用、评先评优等方面运用信用评级结果,受到中组部和国家发改委关注。
汇集大数据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共享
——建成五大基础数据库。2015年11月,在全省率先发布《新余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和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批目录包括36个部门、288大类信息数据。数据库中累计有公安、民政、卫计等50余家单位、181类、3.9亿条政务信息数据,累计数据交换次数达14.3亿次。建成五大基础数据库: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汇集公安、民政、公积金等十余个部门的8528万条实有人口数据,100%覆盖全市126.07万实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外籍人口),相关数据贯穿自然人整体生命周期;企业法人基础数据库,沉淀法人单位2.29万家、信息49.39万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成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全市74平方公里主城区已实现全覆盖;全市电子证照库共开通证照41种,187万张,其中身份证106.83万张、不动产权证书54.64万张、营业执照(个体户)11万张、不动产登记证明6.87万张;全市信用信息资源库汇聚企业信用信息41.52万组,单位及个人信用数据5.2万组,累计数据650余万条。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赣服通新余市县分厅于2019年7月底全面建成,上线运行,接入本地高频事项406项,其中市直309项、分宜43项、渝水54项,充分体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便民惠民宗旨,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服务的“掌上办”、“随时办”。截至8月27日,“赣服通”新余分厅注册用户数达到16.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3.73%,在全省率先达到人口10%的目标,遥遥*其余地市,排名全省*。新余市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网,实现市本级42个部门,行政许可事项707项、公共服务事项352项、其他类权利661项,行政处罚1235项、行政给付42项、行政奖励89项,行政强制117项,行政裁决12项、行政征收20项、行政确认108项,网上审批系统共受理审批办事业务9202件,办结9187件。
——整合社会治理信息资源。以智慧天网、数字城管等平台为依托,推动包括视频资源在内的全社会综合数据的统一采集、汇聚和共享,治安、交警、应急、城管等部门资源共享,统一建设覆盖全市重点领域的高清摄像头,各部门按需共享视频信号;建成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天阙”综治网格化平台等,整合汇聚政法、公安、城管、卫计等11个部门的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58万余条,实现资源共享;建成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系统。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全市低保人群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系统,实现户籍、公积金、车管驾等数据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避免骗保、人情保等现象,2018年清退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11837人,新增符合条件低保对象9079人。运用到扶贫领域,实现对贫困家庭现状及脱贫情况动态、精准掌握。
——利用数据共享推动信息惠民。建成人口健康信息综合平台,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人数105.97万,市民可以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等方式预约挂号,调阅本人的门诊、住院记录及化验结果。推广应用新余社保卡,全市发放社保卡87.5万张,覆盖率全省*;2018年7月,全省电子社保卡在新余首发。建成数字文化网和新余文化消费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数字资源达63.31TB,有效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全市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87.37%,完成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5T镜像)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全区域共享,共享各类学科资源达1800G。建成城市主干道绿波、诱导系统及智能停车系统;全市34条公交线路100%实现电子站牌实时预报,乘客使用手机银联钱包,即可实现扫码购票。建成食品安全平台,实现蔬菜、肉制品从施肥、生产到物流、销售的全程安全追溯。
深挖大数据价值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新余电信、移动、联通、铁塔4家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总量约20.73亿元;智行天下、美天科技、金利达等本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932家,注册资金62.22亿元,其中智行天下、美天科技均为年主营收入近3亿元的企业;新安、菜东家、车联保等电子商务企业200余家、网店6000余家,交易额约347亿元。
——探索大数据普惠金融试点。新余市印发《政务大数据普惠金融试点工作方案》,政务大数据普惠金融试点成功入选全省政务数据共享应用试点。市政府授权开放与普惠金融有关的政务大数据,发挥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在数据、技术、风控等领域的优势,开展基于政务大数据的普惠金融合作,打造全市范围的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数据应用创新和金融创新,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农户、中小微企业等群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利用政务大数据等多维数据源,改善和优化传统金融服务业务流程,解决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难点、痛点,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降低民间借贷风险,助力消费和产业升级,建立本地大数据金融生态圈,打造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余样板。
——大数据产业园初具规模。建成“两中心一基地”(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展示中心、“互联网+”双创基地)。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落户双创基地。浪潮、科大讯飞、泰豪、天融信、锐软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产业园,成立了江西浪潮创投云、新余讯飞、江西泰恒智城、渝融云安全、锐软江西分公司等,总注册资金8700万元,主营收入约4800万元。2016年,国家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落户新余。建设政务云计算大数据中心,节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智慧城市展示中心成为城市“新名片”,累计接待省内外领导、企业家56批次5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