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8090投资人这样说

现在的投资行业,还有年轻人的位置吗?
2019-10-10 13:48 · 投资界综合     
   

身处投资行业下行周期,向前看,前辈们的财富、人脉、智慧和经验,像一堵墙,让行内行外的年轻人叹息。8090的从业者们有些刚刚入行,有些还在观望,面对一轮又一轮红利的殆尽,监管力度的加大,身边同事来来走走,迷茫的问题是相似的:现在的投资行业,还有年轻人的位置吗?

澳银资本品牌小组深入采访了几位8090后投资人,分享他们的个人经历,总结行业现状,希望这些分享能带给业内外的年轻人一些启发。

“产业逐渐成熟,细分领域更有发展。”

峰哥,6年投资经验

各个产业越来越成熟,在细分领域内专精才会更有机会。大而全的公司业务覆盖面是有限的,以互联网为例,就算被BAT垄断,也仍然存在着创新,还是会有很多这种大公司没有办法注意到的机会,会有客户群体无法被满足,然后就会为小公司提供机会。风险投资也是这样,专注在做自己的某个领域的,专业就是*的竞争力。

我本科学习材料化学专业,研究生读的技术经济,毕业后先做了四年的工程财务,然后去做了创业,由于方向和我不太搭,最后无疾而终。16年的时候重新做了职业规划,加入了一家投资孵化公司,做孵化器也做基金筹备工作,后来才正式进入了投资公司做早期投资,现在是第四年了。

我认为改变世界的一定是创新和创业,创新是技术方法的革新,是技术成果。创业是把科技成果转化成商业的一个过程。那怎么去参与到这个里面呢?

比起理财型投资,我们做创业投资更加靠近实业。但创业意味着不确定性,风险很大。一方面风险来自于合伙人之间的合作,要有合作的基础,也要合理分配利益。比方说很多人去创业,去找自己的同学、同乡,这就是一种基础。即便有这样的基础,也未必是能够很稳定,如果股权分配不合理,很快团队就会散掉。我们之前组织过创新创业比赛,一个大家都很看好的项目拿了奖,还没等奖金发放,就因为内讧解散了。另一方面的风险来源于业务不成熟,国家的相关法律法律法规也没有没有配套,很容易出现合规问题,毕竟我们走在最前面,最前沿意味着风险和不确定。

投资人需要的素质,我觉得有几个,最重要的素质应该是独立思考。每个周期下其实都存在着危机,但是也肯定会有机会。所以在做风险投资时要有前瞻性,不然等别人提前布局几年开始收获了你才能看到这是机会,投资其实就是认知变现的过程。要有好奇心,以及勤奋好学。好奇心可能就是驱动着我们对未来和新鲜事物保持兴趣和敏感。再一个要赶紧去了解,不管是去查阅文献也好,找业内人士聊天交流也好,都是学习的方式。

“成就反馈周期长,不适合工作5年以内的人来。”

Jonna,7年投资经验


对于离职潮,我认为是正常现象。一方面因为投资行业的容量是相对有限的,只有小部分人适合投资;另一方面,是原来投资机构套利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优胜劣汰后只有少部分人得以留下。股权投资的周期较长,获得成就感的周期也长,学习压力大,不适合工作五年以内的人来。所以年轻人可以去银行或者证券机构积累了行业经验后再接触投资。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是需要一些成就感的,比如在银行做信贷员,业务量大,成交可能性大,或者做债券、融资租赁、ABS、资管等方面的业务,这些都是能够较快得到正向反馈的,对年轻人而言,也许更能带来自信。

做研究员也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向,尤其是理工背景的研究员,优势更大。研究员靠技术吃饭,可以深入到行业之中,对市场做预判。当研究员充分理解细分领域,做的盘得到市场认可了,有信心了,再慢慢开始做基金盘,这样财富积累也非常快。

不要盲目相信神话,也不要被投资行业的表面光鲜所欺瞒,而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只有你到了有决策能力的位置,才能享受这种光鲜。在此之前,就算你与大佬杯筹交错也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就像出租车司机东逛逛西逛逛跟客人聊了很多天但是还是只会开车。一句话总结,进不了头部投资机构,也就不要执着于投资行业,去做债权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要有行业沉淀,能调动资源,也要有融资能力,还要会识人。”

许先生,10年金融从业经验

投资人该有的素质,我觉得有几点,首先得有一定的行业沉淀,对一个行业是要深度理解的。深度理解不是说知道几个行业内的公司或者读两个报告知道点行业名词,而是能把控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知道行业本身的痛点在哪。第二方面,投资人得有一定的产业资源。对行业理解之后,要能调动这个行业一些上下游资源,如果做投资的话,是要能帮助到企业的。也就是不止做一个财务投资人。第三点,要有资本市场的常识,虽然对金融的要求并不高,但是一定要具有融资能力。个人认为最后一点,就是要有识人的能力。最起码要具备一个能力,就是跟一个创始人聊天,在一个小时之内,至少要能判断出来这个人适不适合做这个事儿。年轻人如果想要锻炼这个能力,我建议去读一读曾国藩的《冰鉴》,读懂多少是跟社会阅历有关的。

现在许多的年轻人受到华为、大疆这些公司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很多是在想办法用技术去赚钱,而不是像我们这一代想办法用资本去赚钱,我认为这个风向很好。现在有人说大学学金融出来的人已经是产能过剩了,这个很正常,只能说是之前这几年太多人涌进来了。

深度理解一下投资这个行业,这本来就是一个小圈子,是小众的行业,现在正在回归它原来本来该有的这种状态。并不适合毕业生,或者说没有什么太多社会关系的年轻人涌到这个行业里。如果一定非要来做投资的话,建议不妨先把自己在实业的那个行业做好,或者有足够的经验,先去创业。如果能在各自领域里做得很成功的话,也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投资人,这种是有很多成功先例的,比如迅雷创始人,还有俞敏洪徐小平等等。另一类像王思聪那样自带资源的太少了。所以还是在行业沉淀到一定程度,再做投资了,是一个比较好的路径,因为眼光和阅历已经不一样。如果说非要现在就直接进来做投资,那*能跟对一个好老板,然后能撬动一些资源,但我认为这个概率会小一点。

我期待投资行业的未来能有针对不同行业的细分领域出现一些比较知名的机构,甚至是小而美的机构。而投资回报能慢慢的跟正常买一个二级市场或者买个定投资金收益是差不多的,这才是常态。做任何行业的回报都差不多,不需要加强管制,也不会出现脱实向虚,这才是社会正向发展的常态。

“每一代都会有每一代的迷茫,坚持下去才有机会。”

沈先生,4年投资经验

迷茫是不管是哪一代永远都存在的。就算是享受到创业板、中小板红利的这批人,他们当时其实也是迷茫的,在13年IPO关闸那么久,很多人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而现在可能由于资金或者各方面的原因,投不出项目。我觉得这是个双刃剑,能把投机者筛出去。另一个可以沉下心来,有时间去思考、去做自我的积淀。而且做投资,本来反馈时间也比较长,就是需要坚持。周期不可避免的,即使是繁荣阶段入行,未来不可避免的还是会有低潮的阶段。很多人可能就出去了,去做别的行业了,而留下来的人成为了行业内资深的投资人,都具有了一定的行业地位。反正每一代都会有每一代的迷茫,坚持下去,才能看到属于你的那些机会。对于最现在想入行的人,不算是一个好时机。不如先在别的行业或者是有一定积累、具备经验以后再来。

其实我也算投资行业新人,虽然我年纪不小,但是进入投资圈子比较晚。我一开始学的是化学专业,在国外读的硕士,研究内容太前沿了,可能未来10年甚至50年都看不到这个东西在实际中的一个运用,经常听BOSS说我们组是世界前五,但是后来发现其实在这个研究方向,世界上可能也就五个组。我想做一些能直接带来变化的、能有实际效果的事情,于是毕业后回国进入了四大做审计。四大出来以后开始了投后管理。当时其实也有直接做投资的机会,但是考虑到投后对一个项目能了解得更加的全面,可以从后期去验证当时的投资逻辑,积累也会更好一些,当时那个部门是负责医药加一些化工方面的项目,和我的专业也能更好地结合起来,就这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真正接触这个行业,发现其实和四大的工作方式差别挺大的。四大是累,但是身体上的累,投后是心理上的。在四大一开始的时候,小朋友可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然后可能做现场负责人,但是审计工作也都是有迹可循的。做了投后就发现,完全不一样,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甚至像创始人夫妻闹离婚这种都需要关注。

另一个就是觉得投后需要各方面的积累,不管是对行业,对财务知识,对资本运作积累,还是对沟通,平衡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都是很大的挑战,自己能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一些短板和薄弱的地方。手头的项目可能有的要上市,然后有的要回购,然后有的一地鸡毛,可能今天在谈一个项目要怎么推进上市,另外一个项目说要回购了。不同的角色在相互转换,很有挑战性。真心觉得投后其实比投资难做,自己角色要从甲方到乙方随时切换。当然做好了也会有成就感,而且做投资,能接触到无论是创业者还是这些投资的这些同行,我觉得都是接触到的是*秀的人。

从投后看来几个比较重要的能力,首先是行业研究,其次是投后服务的能力。以研究来驱动,投后来赋能。强调通过行业研究,然后来判断行业的拐点,再来判断企业的拐点。我个人更喜欢行业研究,以此来发现这个行业的机会,然后再去梳理这里面细分领域的公司有哪些,然后再去找,自上而下的发展项目,可能是更有效率,或者是更容易成功的一个方式。这样可以形成自己的框架,有了这个做基础再慢慢去做,也会减少自己的迷茫。

至于如何走得更远,我觉得必不看缺少的是勤奋,无论是投中后期的还是早期的,可能早期的还需要更勤奋一些。一年可能至少看几百个项目,然后能做一二十个尽调,投出去一到两个,就已经是很厉害的了。再一个我觉得就是快速判断项目的能力。还有一点,是需要道德的正直,这个行业离钱太近,诱惑很多,但本身圈子很小,个人信誉和口碑很重要。

澳银说:

投资是一份沉甸甸的受托责任!能够秉持勤勉审慎、专业敬业的态度的投资人都会被行业高光点亮。
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里,眼前的波动起伏只是曲折上扬周期中的微小一段,如今的投资人应当感谢近30年来风气云涌的股权投资江湖中前辈们的行业开荒与奠基,给了新生代投资人一个高起点和好平台。面对眼前的低谷,给予新生代投资人衷心的建议:有志于入行的朋友当眼光长远,或扎入行业实干后再入行,或入行后研究行业扎实基础,切忌只顾眼前得失;对于已在行业内的青年投资人朋友,更当勤勉审慎,奋力坚持,完善自我,在风口来临时做出起飞的判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end-

澳银资本专注于区内生物医学与健康、TMT与创意、硬件科技与清洁技术等领域的早中期项目风险投资(以FOF结合项目直投等方式)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两大核心业务,并向所投资企业提供高水准金融与治理服务。澳澳银资本目前管理的人民币基金序列包括”澳银创投组合基金1-7号”(含华澳创投系列基金)。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