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疫情下猖獗的诈骗产业:冒充金融平台,卷走上亿资金

“几乎所有头部金融平台都被冒充过,这些人骗走的钱,起码已经上亿了。”陈志鑫透露。
2020-03-04 09:33 · 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  一本财经   
   

“疫情期间,你缺钱吗?”

因为疫情蔓延,大量人群收入减少,资金吃紧,整个金融行业的逾期也在上升。

与此同时,一些诈骗团伙开始趁火打劫。

他们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给用户授信数万额度。

但要拿到这些额度,需要缴纳工本费、押金、解冻费等费用,大量用户因此受骗,损失金额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

实际上,这个产业从2019年就开始兴起,但是在疫情出现后,才达到了高潮。

从去年至今,宜信收到的诈骗报案高达数千条,涉及总金额超过千万。

知情人士透露,保守估计,这些诈骗团伙已卷走了上亿资金。

01趁火打劫

2月下旬,大量用户开始收到一些和疫情相关的贷款短信。

“困守家中,您缺钱吗?××金融给您授信5万,点击下载后马上到账。”

“疫情之下,我们来送温暖。”

各大借贷论坛和老哥群里,大家都在讨论:“难道金融机构开始放水了吗?”

实际上,这其中,很多只是用金钱作诱饵的陷阱。

2月23日,因为一条手机短信的提示,梁秋下载了一个虚假的“捷信金融”的APP。

上面显示,梁秋有2万元额度。

“系统提示我需要联系客服,再缴纳1000元的工本费才能提现。”梁秋开始并未怀疑,但客服给他提供的,却是一个个人账户。

此时梁秋生疑了。他问,为何不是对公账户。

“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们都是线上办公,这个账户是捷信金融特殊时期的线上审核通道。”对方甚至拿疫情作为增信的理由。

梁秋依旧存疑。他通过正规渠道下了一个“捷信金融”APP,发现两个APP除了名字相同,内容、界面、APP图标都不一样。

“彻彻底底的骗子。”

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像梁秋这么谨慎,众多受害者被骗。

一位借款用户通过假“捷信金融”APP申请借款,显示额度是3万元,“却被骗走了17100元,这些钱还是我问朋友借的”。

“这段时间很特殊,大家都缺钱,骗子都抓紧时间开工了。”借贷中介陈志鑫身边就有几个朋友从事过“这些行当”。

2月初,疫情爆发,逾期开始上升之后,陈志鑫就发现这些朋友开始行动,安排复工了。

“而且他们专门挑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下手,转化率比其他地方高两三倍。”陈志鑫称,“他们也会针对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从业者下手,比如餐饮服务员。”

其实,冒充其他金融平台进行诈骗,这条产业链并不新鲜,早在2019年就开始兴起。

宜信的相关负责人对一本财经表示,自2019年1月至今,他们已收到诈骗报案条数高达数千条,涉及总金额超千万。

多家金融平台都反映,它们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频繁接到这类诈骗投诉的。

“几乎所有头部金融平台都被冒充过,这些人骗走的钱,起码已经上亿了。”陈志鑫透露。

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产业链?骗子们是如何设立陷阱,诱骗用户的?

02诱敌深入

知情人士何齐对这条产业的运转颇为熟悉,他表示,产业链运转的*步,就是拿到“特定数据”。

“刚开始,大家都是拿一些黑市上可以买到的贷款用户数据,*几分钱一条。”何齐称,拿到数据后,他们就去给这些用户群发短信。

“一般这样的数据打开率是百一,安装并上当,又是百一左右,所以,成功概率是万分之一,或者更低。”何齐说。

但不能小看这个万分之一。发送一万条短信的费用大概只需上百元,骗一个人起码能赚“上千甚至上万”。

陈志鑫称,曾经有一个团队,10个人,“一个月卷走了上百万”。

但如果想增加成功的概率,他们通常需要搞到一个更牛的数据,那就是“实时贷款数据”。

比如,如果一个用户刚在某金融平台上注册或申请贷款,马上,他就可能接到自称该平台打来的电话:“用户您好,您刚提交的申请我们已看到,现在还需要您配合几个操作。”

“这样的成功概率会高几倍。”何齐称,但这样的实时数据并不好搞,价格也贵一些。

这些实时、隐蔽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呢?

“他们通常都是去短信运营商那里购买。”何齐称,一个用户注册新平台时,都会收到短信运营商的验证码短信。

一位短信渠道销售也表示,可以提供实时的用户数据,“只有电话号码的2分钱一个,有姓名和贷款平台的3毛钱一个”。

而另外的一个数据来源,是从金融平台数据外泄而来。

何齐称,他们甚至会雇佣黑客盗取金融平台的数据,或者直接从金融平台的“内鬼”员工那里购买。

陈志鑫认为,这些被随意贩卖的数据,“才是诈骗团伙得以行骗的前提”。

拿到数据之后,剩下的,不过就是“演好剧本”。

这些人通常会冒充来自比较知名的金融公司,譬如蚂蚁金服、宜信。

“他们和用户联系后,就会承诺百分之百下款,理由很多,比如说这是一个内部借款渠道,或者说这是成立几周年活动之类。”何齐称。

为了演好员工,他们还会充分利用朋友圈。

“他们会在朋友圈晒公司年会、颁奖的照片,也会转载一些公司的软文,看起来特别像一个忠诚的小业务员。”何齐称。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伪造一些工作证,并拍照发给用户。

“这个通常是*伪造的,某宝上有各种工作证的定制业务,几块钱就能搞定。”何齐称。

建立信任后,就开始骗钱。

一般来说,用户出额度之前,会被收两种费用:

一种是工本费;另一种是为了证明其还款能力收取的费用,即“押金”。

通常情况下,押金的收费标准是借款额度的3%到5%。

比如50000元的额度,会被收取2500元的押金。

不要以为交完了押金,这个骗局就结束了。

一般骗子都会说,交完了钱,额度下来了马上返还。等到额度下来之后,对方又会说账户被冻结,需要再交解冻费——这个时候,解冻的费用是借款额度的40%。

比如,5万的额度要收2万的解冻费。

“层层诱敌深入,钱从少到多。他们曾经从一个人身上,骗到了十几万元。”何齐称。

21聚投诉显示,目前涉及“工本费”“解冻费”“假APP”等关键词的投诉达1300起以上。

03如何破解

这样的骗局已持续一年,疫情出现之后,骗子们更是抓紧趁火打劫。

“年前一个团伙只有10人,年后又新招了10人,据说业务量翻了三倍。”陈志鑫说。

警方也注意到了相关情况。

2月6日,公安部发布消息称,全国已开始严打涉疫情诈骗违法犯罪活动。

这个产业链的兴起,无疑害苦了金融机构。

“我们接到这些信息反馈后,就开始配合处理这些案件,但发现困难重重。”宜信的相关负责人李言称。

首先是,立案困难。

受骗者一般散落在全国各地,他们只能去当地的公安机关报案,但个案通常的线索都比较少,调查起来难度很大。

金融机构自行报案可以吗?

“宜信也想过报案,但派出所立案的标准是,我们要是受害者,并且受到了经济损失,但实际上,骗子并没有骗我们公司的钱。”李言称,金融机构自己报案,也很难立案。

就算是立案了,想抓到骗子也很难。

“这些团伙通常都在国外,他们的诈骗网站被关闭之后,马上会换新的域名、新的平台名字,可以接着干。”何齐称。

因为很难追回损失,受害人就开始去各个投诉网站投诉。

“帖子都是直接投诉我们诈骗,导致品牌声誉严重受损。”一家持牌消金的负责人称,在这种特殊时期,投诉更让他们压力巨大。

而这些投诉处理起来也很麻烦。

“我们按要求准备好投诉材料,已经过了2到3周。”李言称,可能一个案子刚了结,新的投诉又来了。

多家金融平台均表示,通常投诉平台保护的是消费者,“但这样的案件,平台方也是受害者,应该建立更公平的处理机制”。

目前,很多金融公司成立了专门小组,解决这类案件。

比如,宜信就成立了“打李鬼专项小组”。

“我们发现并打掉了一批冒充宜信及旗下相关业务的公众号,比如‘宜信协商部’、‘宜信协商服务’、‘宜信协商贷’等。”李言称。

另一家持牌消金公司也成立了专项小组。

他们甚至联合当地警方,走上街头,去进行一些金融防骗知识的普及。

要想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光靠金融机构,可能远远不够。

数据买卖产业链,这是产业链滋生的土壤。

目前存在的立案难、调查难的问题,也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并协调行动。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