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金服到科技,支付宝母公司更名图什么

除了支付宝、余额宝、花呗、借呗、芝麻信用、相互宝等这些日常用到的应用,去掉“金服”二字的名字,与蚂蚁一直以来“科技公司”的定位不再有违和感。
2020-06-22 13:50 · Tech星球  张宇婷   
   

以科技之名,蚂蚁的变与不变。

成立6年的蚂蚁金服集团,低调地改名了。

6月22日上午,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发现,在各个社交平台和官方渠道上,“蚂蚁金服”的名字已经改为“蚂蚁集团”。

接近蚂蚁的消息人士称,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蚂蚁的全称已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将办理工商登记变更。

除了支付宝、余额宝、花呗、借呗、芝麻信用、相互宝等这些日常用到的应用,去掉“金服”二字的名字,与蚂蚁一直以来“科技公司”的定位不再有违和感。

对于更名一事,蚂蚁集团方面向Tech星球回应表示,“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坚持创新,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从支付宝、TechFin,再到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蚂蚁的业务看似一直在“拥抱变化”。但是,纵观其发展过程,始终有一条重要的科技线:从电商、支付、开放再到全球化,科技始终是蚂蚁的基因。

今年上半年,蚂蚁就动作频频。首先是三个月前的3月10日,支付宝改版,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首页突出本地生活应用。紧接着,在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 Day)这一天,蚂蚁宣布将自研数据库产品OceanBase独立进行公司化运作。

去年,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描述公司的三个变化之一:金融科技的创新和输出。

根据市场公开信息,蚂蚁技术收入的占比越来越高。预测显示,到2021年,蚂蚁来自技术服务收入的占比将提升至65%。换句话说,蚂蚁的收入构成,越来越倚重技术服务。

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用户规模突破12亿的科技独角兽,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不止是金融行业

2017年,从百度加入芝麻信用的徐惠发现,没有底层的技术做支撑,打开信用公平这扇大门就无从谈起。他找到的钥匙是区块链技术。

芝麻信用底层是中心化的数据模型,徐惠则觉得未来的数据模型可能是去中心化或者是多中心化的。2018年,他从芝麻信用转而加入2015年开始组建的蚂蚁区块链团队,担任蚂蚁区块链首席产品架构师。

与很多技术人不同,虽然身为架构师,徐惠却直接面向司法、租赁、版权业务的客户。而这正是蚂蚁区块链独特的技术和商业之路,也是蚂蚁一直以来技术与商业的发展之路。

蚂蚁区块链最初以金融科技的形态呈现,但如今应用的范围早已不只在金融业。据了解,蚂蚁区块链技术已经落地50余个场景,技术上能够支持10亿账户规模,每天10亿笔交易量,每秒10万笔跨链信息处理(PPS)。目前,行业内还没有第二家企业可以实现。

蚂蚁区块链研发技术团队最初成立于2015年,由于看到了区块链在解决商业信任当中的重要价值,这个小小的研发团队将区块链应用在了公益领域,*个公益区块链是用来解决捐款人不知道自己的善款去向的问题。这可以看作蚂蚁区块链业务发展最早的尝试。

但市场上像蚂蚁这样坚持做技术价值的企业成为少数派。2017年前后,区块链行业正值发币、一夜暴富的浮躁时期,但蚂蚁一早在发“空气币”这件事上做出了取舍,井贤栋在各种场合强调:蚂蚁不做ICO,要落到实体经济,要去服务国计民生,去创造实际的一个真实的价值。

蚂蚁对于区块链的定位聚焦在:服务实体经济,技术都要跟实体行业应用挂钩。

“蚂蚁这么大体量,发币吗?”“如果不发币,就算了。”

不发币,让一些冲着蚂蚁的体量和发币来应聘的技术人心灰意冷。听说蚂蚁不发“空气币”,好多人选择创业公司入职。

不仅是应聘者,很多客户也关心蚂蚁能不能发币,能不能用蚂蚁的区块链发币。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客户就没兴趣了。

很难想象,背靠阿里的蚂蚁,在区块链之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

“2017年末到2018年,这段时间区块链最火,而我们招人最难。”蚂蚁区块链首席产品架构师徐惠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回忆。

“那时候,投资大佬的深夜对话,把币圈预期炒得非常高,大家只看到了一夜暴富的机会,这个时候无论是招技术的人员,还是招产品或者业务,都非常难。”

这还只是挑战之一。

发“空气币”来钱比较快,容易产生收入,但做底层技术是一个长期的慢活,还有可能没有结果。这中间要耗费大量的专利技术投入,人力和财力投入。

没人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始赚钱。唯有当成实在创业团队,用创业的方法来激励自己,“艰难的时候,需要扛过去,可能一半靠信仰,一半靠努力。”徐惠说,“但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是有价值的。”

不久后,蚂蚁区块链看到了一点点亮光。峰回路转,监管层禁止ICO,把发币的泡沫打掉。蚂蚁的积累终于凸显出来。

客户在这个时候,开始优先想到蚂蚁区块链技术。蚂蚁是*少数几个,没有被发币所动摇,一直坚持在链圈的企业。

转而进入高速发展黄金时期,行业头部客户开始找上来。

“上层的决心很强,这个决心是从头到尾的,不是等到中间的某个环节再调整。”蚂蚁做区块链的定位从一开始就确定而清晰。区块链的定位是解决信任的问题,用不可篡改技术解决各行各业都存在的问题。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这是一句阿里老话,也是支付宝时期就烙印在蚂蚁身上的slogan。

不停地去围绕“信任”基础,摸索各种各样的技术和产品,所有的技术都是要用来解决实际性问题。

2018年,区块链行业的很多公司开始收缩、裁员。蚂蚁区块链反而越来越坚定加大投入。

客户也开始有进展。2018年,蚂蚁已经有了一些客户,到了2019年,客户变得更多。呈现指数级别的增长。

2017到2018年,在没有收入的两年里,区块链团队就像是坐了冷板凳。

“因为,阿里其实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的故事,阿里云和淘宝早期一直亏钱。我们安慰自己说,你看所有很牛的业务都要经历过最黑暗的时刻,所以现在我们也是要亏损的状态。”徐惠和同事用乐观主义的革命精神安慰自己。

*个客户的涌进,就像是一道曙光。

一个租赁商户,也是一家创业公司,需要在免押金租赁模式中,规避用户不归还物品的风险,降低坏账率。通过区块链解决信任的问题,让用户如期归还。

用区块链颠覆行业,起点虽小,这家租赁公司点燃了蚂蚁区块链团队。

随后,支付宝大量商家是蚂蚁区块链业务的*波转化对象。这波种子用户星火燎原。

在对外服务过程中,最难的是大客户。有共识的话,转化是时间问题。

更大的难点是在于客户是否认同区块链的价值。

徐惠觉得,这挺有挑战。“*的挑战就在于说要说服大家改变。意识到区块链能够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包括生产关系。”

“我想要看一看,但是我还是不放心”。这种状态的客户,区块链价值往往发挥不出来。

企业客户愿不愿意做这件事情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把区块链看成是一个增量技术,只是提升5%~10%,区块链的意义不大。

但是,真正想让区块链带来100%~200%的变化,需要试错和付出成本,需要彻底改造供应链关系、生产、流水线......

区块链是蚂蚁的后天吗?

阿里巴巴在发展过程中,从B2B到淘宝、阿里云、蚂蚁,一直有一个全新的业务机会在后面,创造新的价值。

蚂蚁科技布局。Tech星球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区块链有机会成为蚂蚁的下半场,不过它还在一个初创期,长大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

征服大B客户

6月8日,蚂蚁自研数据库OceanBase独立公司成立,许多客户对这家新成立的数据库公司CEO杨冰说:“这是一个加分项。”

OceanBase支撑了支付宝、网商银行等业务,经过淘宝超大规模业务场景、支付宝金融级场景以及双11等历练。

今年3月,OceanBase正式通过阿里云向全球开放。

2009年,杨冰加入蚂蚁金服,一晃11年过去了。前10年,杨冰跟阳振坤的团队一起推进OceanBase业务,杨冰负责中间件,他的工作支撑了在OceanBase还不成熟的时间段里业务的各种需求。两个团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杨冰的直接汇报领导,前任阿里云总裁、现任蚂蚁集团CEO胡晓明(花名:孙权)加入后,将阿里云从一个技术产品变为商业成功的科技公司的经验带入蚂蚁,这对杨冰现在的业务具有很大的指导性。

2016年,杨冰开始参与了蚂蚁科技开放的整个全过程。此前,他负责蚂蚁金融云产品技术。从技术做起,迭代自己的商业思维。

杨冰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介绍说,成立独立公司的两三周以来,他跟销售团队一起签了几家大客户。

独立的公司,正在获得“大B”(大中型企业为主的to B客户)客户的信任。

“大B客户,最担心不是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能力,他觉得技术是你的强项;而是你能不能懂to B,持续的去做这件事情,保证他们的业务连续性”,杨冰思考。

据公开信息,2017年,OceanBase的技术服务开始对外输出,建设银行南京银行、人保健康险等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上线,还为全球几家支付平台的核心系统提供支持。此外也涉足交通、铁路等领域。

现在,以独立公司形式运作OceanBase,是蚂蚁科技战略的进一步清晰。相当于给客户选择蚂蚁技术,一个更好的理由和更坚定的信心。

“很多客户找过来,大家都来重新来去审视你这个产品”,杨冰感受到。

另一个原因是TCP二次刷榜。

今年5月21日,OceanBase在国际权威TPC-C测试中,性能数据创下7.07亿tpmC的新纪录,卫冕世界*数据库。这一成绩相比2019年的首次打败甲骨文,在性能上实现了近12倍增长,这让外界发现,原来OceanBase真的是数据库的“未来者”。

支付宝OceanBase性能

与所有的技术攻坚史一样,OceanBase的发展并也不是一帆风顺。

2010年,王坚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老同事阳振坤加入了支付宝;2016年,OceanBase替换了支付宝最核心的账务系统中的Oracle数据库;2017年,蚂蚁全面去IOE。

和阿里云一样,早期的OceanBase团队也面临过多次解散、不被看好,坐冷板凳的局面。

2014年“双11”前夕,阿里巴巴CTO、时任支付宝CTO的鲁肃,给了阳振坤承担10%流量的机会。

时任蚂蚁金服CEO彭蕾敲开OceanBase作战室的门。她问:“阳老师有信心吗?”

其实,阳振坤和团队做好了承担100%交易数据库的能力。这一年的最后,OceanBase项目曾获得蚂蚁的最高荣誉——CEO大奖,由阳振坤带领的OceanBase团队十多位技术,带的是戴上了“土豪金”工牌带,终于扬眉吐气。

2016年,OceanBase完成了对支付宝核心系统中Oracle数据库的全面替换。2019年“双11”,OceanBase数据库处理峰值达到了6100万次/秒。

OceanBase发展历程

OceanBase诞生时,号称是金融级的数据库,但如今的目标改为覆盖全行业。包括跟金融行业一样有*业务连续性需求、国产化替代需求的公司,一些运营商用户也涌现出来。

“让我比较开心的是,很多生态的合作伙伴,一些围绕数据库生态的服务商,各种各样领域的一些软件公司,主动找了我们。”

杨冰内心有许多OS。

“这是我们非常看好的一款数据库。你们是有潜质可以扛起国产化大旗的分布式数据库,是让人期待的新一代国产数据库公司。”

“你们迈出这一步棋,独立成立子公司太对了,决策太正确了,我们非常期待你们能够成功。”

听到这样的话,杨冰和团队非常的开心,也确实是有一点点小意外。

为了公司的独立,那些争取没有白费。

独立公司以后,蚂蚁成为独立新公司的一个重要客户,这让OceanBase有了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技术底盘的颜色

从成立之日起,蚂蚁就“始于科技”。

其目的,一方面,是科技普惠;另一方面,则是让蚂蚁整个业务的生态做得更大,包括蚂蚁金融云、数据库、中间件区块链等技术都秉承着,成熟一个开放的一个策略。

用内部严苛的业务场景打磨技术产品,先在蚂蚁自己内部大量应用,找出很多的问题,突破技术的瓶颈。当技术成熟后,转变成一家子公司来去运作。这成为蚂蚁技术输出的方法论。

杨冰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谈及自己的想法,“一款好的软件不是做出来的,是用出来的。尤其是底层的技术,例如数据库操作系统。”

软件的设计过程当中需要通过大量的使用打磨验证。把软件的稳定性,工程的复杂度慢慢收敛到一个趋于稳定的状态,再开放出去给大量的外部客户使用。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过程。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问,蚂蚁的技术发展规律和优势是什么?

首先,遵循技术本身的规律。当一个通用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被应用到更多更广的场景,可以提升技术的稳定性、成熟度和技术能力。

其次,诸如OceanBase这样的独立数据库的公司,在大阿里体系内,能够跟阿里云等产生良多的商业协同,在解决客户问题的时候,协同形成一些组合拳解决方案。还可以借力阿里云的销售部队,以及遍布全球的交付部队。

而作为独立的公司,秉持开放,服务客户时又不仅仅局限于阿里云合作伙伴,这一步设计的精妙。

大量的人才交流和技术交流,包括一些思想的借鉴,这是阿里体系,相比单一创业团队在思考和突破上的优势。

从内因看,这是整个蚂蚁科技战略的一个延续。

从金融云到区块链,再到数据库,蚂蚁始终在这样的方式下,孵化出新的技术。这些技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而是从底层可以改变整个技术方向,甚至演进到下一代,产生代际变化的技术。

对于蚂蚁来说,与其说“科技”是一个称号,不如说更是一种基因。

从支付宝诞生之日,就开始了技术锻造到“双11”练兵,这是蚂蚁技术历程的1.0阶段。

2015-2018年之间,堪称2.0时代,这期间的蚂蚁逐渐开放,把技术用在自身和合作伙伴身上。到了2018年ATEC大会,蚂蚁全面开放金融科技,技术收入占比提升,技术进阶到3.0阶段。

而现在,蚂蚁进入了技术4.0阶段。

近万名科技人才,服务全球12亿用户,63%以上的员工是技术人员。

“虽然现在蚂蚁金服架构上,有全面的金融服务功能,但其早期团队绝大多数其实是做技术、销售出身的,支付宝*任 CEO 陆兆禧也不是金融背景,并非行业专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支付宝更没有想过做金融相关的事。其生长路径,与典型的传统金融企业有巨大不同。面对一个又一个新的诉求,这个团队似乎总是在进行新的尝试,寻找新的工具,去解决老的矛盾。从业务中生长出来,又在生活场景和用户痛点夹缝中,逐渐丰满。”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者香帅认为。

《蚂蚁金服:从支付宝到新金融生态圈》一书中写道:技术的输出已经逐渐成为蚂蚁金服一项重要的业务,同时也是蚂蚁金服“连接”一切的重要“黏合剂”,更是蚂蚁金服未来保持高成长性的重要一环。

2017年1月的一天,马云曾鸣张建锋等阿里集团高管和蚂蚁的高管开会。

“TechFin”,马云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科技重塑金融”。

“TechFin的意思,就是本质上是家技术公司,是要用技术去赋能金融机构,这意味着*要专注在技术上,第二要更加开放地去服务于金融合作伙伴。”鲁肃对此诠释道。

“蚂蚁金服问世*天,定位就是技术公司”,井贤栋认为,“如果将蚂蚁金服比喻成一个人,在3岁的时候很难明白20岁之后的事情,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愿景,往前走的每一步都在校准,更清楚地理解愿景和我们实现愿景的路径。”

蚂蚁的触角是敏感的,他正在底层技术路径的发展上,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参考文章:《OceanBase数据库背后的传奇故事》;《蚂蚁不想成为大象》;《OceanBase:蚂蚁爬上舞台》;《向技术的长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Tech星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