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探探联合社科院发布《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

成立于2014年的探探,最初旨在帮助年轻用户“脱单”,而这一价值也被年轻群体所认同。现如今,社交软件为年轻用户扩展社交圈的同时,也正在成为单身青年寻找伴侣的重要途径。
2020-08-24 10:55 · 投资界     
   

临近七夕,社交软件探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针对95后人群在婚恋及社交层面的观念、态度、行为等进行调研分析,首次发布了95后社交行为轨迹。作为头部社交软件,探探在帮助年轻人拓圈交友的同时,也在引导正向价值观念的形成。

探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调研针对探探平台内18-26岁用户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深度访谈,囊括了不同年龄、地域、教育背景等人口结构性因素。数据显示,超八成的被调研用户将社交软件作为拓展人脉圈子的重要途径,其中25.2%的用户表示使用社交软件很频繁,58%的用户选择通过社交软件来寻找伴侣,而高学历人群相对更钟爱线上社交,女性用户较之以往在社交软件上更为活跃;此外,对于线上聊得来的网友,48.6%的用户表示愿意线下见面,社交软件已成为联动线上、线下社交的“桥梁”。

同时,该报告首次提出以社交软件为介质的“场域社交”概念,基于95后人群的社交观念和社交形态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正在形成包括技术、圈层、场景、人口结构等多个因素在内的“多场域”互动。作为数字时代的“土著人”,95后群体能够充分利用数字社交软件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而由此产生的新社交观念,则成为这个时代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

近六成被调研用户用社交软件寻找伴侣

成立于2014年的探探,最初旨在帮助年轻用户“脱单”,而这一价值也被年轻群体所认同。现如今,社交软件为年轻用户扩展社交圈的同时,也正在成为单身青年寻找伴侣的重要途径。

在本次关于“脱单/恋爱的主要途径”的调查中,58%的被调研用户选择了从“社交软件相识”,其中有25.2%的用户表示使用社交软件“频繁”或“非常频繁”。不少处于单身状态的受访者也直接表达了希望通过社交软件寻找到另一半的期待。

探探联合社科院发布《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

(图1 用户关于社交软件的使用频率)

对于面对婚恋压力的单身青年来说,社交软件为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恋爱交友方式——始于线上并发展为现实爱情的“网恋奔现”。借用时间、地域、圈层等面向的相似性和同一性,线上交友有力地拉动了社会资源和社会需求的重置,将线上与线下进行了连结与互通。

据探探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地理位置推送匹配的探探更贴近年轻人交友的需求,在“左滑右滑”的简洁操作下,更因相近位置衍生的相似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而彼此拉近,这则为不同用户之间在现实中建立社交关联创造了可能。

在探探平台结识现实中妻子的程昱(化名)表示,很珍惜这份从网络中邂逅到的爱情,也庆幸当初没有排斥这种相识的可能。在网生一代的95后眼里,网恋奔现逐渐成为时尚的恋爱潮流,再也不是不能说的“秘密”。

“表面佛系、内心理性”的双面爱情观交织

在线社交为年轻人拓宽交友途径的同时,也近距离洞察到该群体表现出的价值观念及行为特征。在调查中发现,95后人群对于婚恋、社交的认知处于新旧观念的交互之中,开放与保守并存,不同的社交观念会形成一层层涟漪,相互叠荡交错。诸如,95后对待爱情呈现出“表面随缘,内心却理性”的群体特征,在忠于爱情的基础上,对未来伴侣的选择仍会保持现实层面的理性。

据调研数据显示,在单身原因方面,“没有遇到合适的、不将就”是导致95 后单身的最主要原因,高达65.8%;在结婚原因方面,95后最希望的结婚理由是“因为爱情”(74.1%),然而仅有15%的95后愿意为爱与自由放弃面包和金钱。可以看出,95后追求爱情,但依然需要有现实物质基础,不会极端的只选择“月亮”或“六便士”,而是要相对平衡。现代社会生活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压力等给年轻人的婚恋带来挑战。

探探联合社科院发布《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

(图2如果你想结婚,原因是什么?-多选)

同时,据调研数据显示,在择偶方面,青年人群最在意自由婚恋因素,如“性格和得来”(67.8%)“个人品质”(54.0%),最不在意传统礼约的因素,如“门当户对”(11.5%)和“家人/亲友的意见”(10.7%)。而在结婚方面,大部分青年人群将自己结婚的理由解释为“爱情”(74.1%),对于“父母压力”(13.1%)考虑则比较少。

由此可见,随着95后人群自我意识独立的崛起,在选择恋爱对象以及决定是否结婚时,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更愿意忠于自身对生活的追求。当然,父母的影响依然存在,据调研发现,超过一半的用户认为自己的感情生活会受到父母的干预,大约四分之一的用户则明确表示会受到干预。

高学历、高收入人群更“偏爱”线上交友

据调研结果显示,高学历、高收入用户对网友更加信任,更加倾向线上交友,也对线上社交存在较强的依赖性。线上社交在他们中实现并维持着信任系统的良性循环,相当一部分人十分依赖线上社交。

据调研数据显示,36.3%的硕士及以上用户认同或完全认同“线上比线下更容易找到好友”;在对是否认同“我信任线上认识的人”的回答中,22.2%的硕士及以上用户选择认同或完全认同;在是否认同“我可以只使用线上社交,完全放弃线下社交”的回答中,16.3%的硕士及以上用户选择认同或完全认同,占比高于硕士以下学历的用户。

同样的态度倾向也体现在高收入群体中。据调研数据显示,收入越高,越认同“线上比线下更容易找到好友”,也愈加“信任线上认识的人”。在10000元及以上收入水平的用户中,11.6%选择认同或完全认同“我可以只使用线上社交,完全放弃线下社交”。

在访谈中发现,线上社交所带来的高效率拓展人脉资源、迅速获取信息等方面的利好,满足了该部分人群的工作、生活、文化消费等方面的需求,他们也更愿意寻求并接受“算法交友”带来的媒介化习惯。

“寻同好”成为“后颜值时代”的交友需求

随着在线社交的渗透,“寻同好”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交友目的。调研结果显示,95后人群更喜欢通过兴趣标签来划分“圈层”,从而搭建同频的交往场,形成线上与线下的联动社交。

从调研数据来看,在“使用社交软件的目的”排序中,“寻找同类爱好者”成为排名前三的选择,占比超过1/3(36%),这一数据从用户角度表达了对社交软件兴趣标签的功能需求。同时,在择偶方面也表现出类似的态度倾向:“性格和得来”占比高达67.8%、“个人品质”占比54.0%、“有共同爱好”占比35.1%,由此组成了“95后”择偶新标准,而“好看的皮囊”仅排第五。

由此可见,线上社交已进入“后颜值时代”,比起外表吸引力,年轻人更加重视交友对象的内在契合度,线上交友的态度更趋理性,对交友对象的观察也更加丰富、立体。

探探相关负责人表示,用户在选择自己标签的同时,探探也在根据算法逻辑为有类似标签的用户,提供更多相互匹配的机会,并为其产生深层次的交流提供助力。通过智能算法,以标签为媒,将具有共同兴趣、共同属性的人连接在一起,同时构建起互动的交往关系和虚拟社群,这种隐性连接的基础就是具有个性化的兴趣标签。

女性用户开始在社交软件上活跃

近年来,随着“单身群体”的增加、人口流动的加剧以及女性地位的提升,“独居女青年”人数逐年递增。在此背景下,网络提供的“浅层社交”撬动了“她社交”的市场,得到了女性用户的青睐,也帮助在传统“矜持”文化影响下的女性用户,带来社交破冰的良好体验方式。

据调研数据显示,“害怕线下社交”的女性用户占比达20.7%,超过男性用户(14.6%);认同或完全认同“线上聊的来的好友,愿意在线下见面”的男性用户比例高达59.7%,女性用户为40.5%。相比男性,女性在线下社交中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封闭倾向。基于此,线上社交则为女性用户拓展社交关系提供了契机,则表现为他们在社交软件上较之以往更为活跃。

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女性用户认为,自己不主动难以获得有效社交。因此,他们在社交软件上会开始尝试与异性沟通。受访用户苏然(化名)说到,使用探探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的社交技能。由于性格内向,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结交到异性朋友,更不用说男朋友;但是在社交软件上,则可以放下现实中的顾虑,来和异性朋友聊上几句。

由此可见,对于大部分女性用户及线下社恐用户,线上社交软件提供了很好的社交演练环境,帮助他们拓展了交友边界和社交边界,也减轻了线下社交带来的心理压力。

社交软件成为联动线下、线下的交友桥梁

在中国城乡化进程中,因跨地域学习、工作而产生了城市中的“独居青年”,他们来到大城市工作打拼,日常生活圈子有限。据本次调查发现,社交软件作为联动线上与线下的社交介质,不仅是大城市“独居青年”扩展社交圈、寻找同类爱好者的重要途径,也逐渐成为不少年轻人缓解婚恋问题的帮手。

据调研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用户日常较多使用社交软件;同时,27%的用户认为“线上比线下更容易找到好友”,仅有12%的用户认为线下比线上更容易找到好友;而对于线上聊得来的网友,48.6%的用户表示愿意线下见面;93%的用户不排斥与网友见面。

探探联合社科院发布《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

(图3男性女性对“线上聊的来的好友,我愿意在线下见面”的认同情况)

探探联合社科院发布《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

(图4用户对“线上聊得来的好友,我愿意在线下见面”的认同情况)

同时,在访谈中发现,95后群体虽然依赖社交软件,但他们仍渴望在线上社交之外能有线下互动关系,这体现为对线上交往关系的平台转移和线下延伸。从访谈情况发现,虽然线上交友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95后人群对于线上社交的“奔现问题”并不排斥。

在谈到对于“线下见面”的态度时,几位访谈者都提到了“聊得来”的问题。与传统相亲模式相比,这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寻找性格契合的人”的交友需求,而非以传统的物质条件作为见面的前提。社交软件像是一个线下恋爱前的缓冲地带,“聊得来”意味着个体场域之间的彼此吸引和性格契合。

探探用户李子枫(化名)表示,如果在社交软件中遇到聊得来的网友,也会发展为线下好友。而对不少用户来说,约定线下见面的动机并非单一化,既可以是恋爱脱单,也可以是扩展交友圈子。

技术催生下的未来“全场景化”社交形态

从调研数据来看,与文字、音频、视频内容形式相比,95 后用户更喜欢在社交软件上浏览照片、图片,这一比例占到 63.7%,明显高于其他内容形式。而随着视觉、体验层面的技术升级及运营精细化,未来线上交友将更丰富、更立体,真正的“云约会”将成为可能。

探探联合社科院发布《95后社交观念与社交关系调查报告》

(图5社交软件的内容形式使用状况)

随着5G的到来及技术手段的加持,由社交软件为介质的在线交友正在打破空间束缚,真正实现实时社交是未来“场域社交”全场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毫秒级延迟的实时社交所带来的现场感与真实感,将同时增强线上交流的广度、深度与强度,成为社交关系的常态化形式。

呈现出社区化发展趋势的探探,将为用户搭建更加丰富的社交场景,深耕用户社交关系层面的社交内容,以兴趣标签为指向挖掘更细分的“破冰行动”,在提升平台用户黏性的同时,帮助更多寻找到同好契合者。

从一对一的交友匹配,到一对多、多对多的社群运营,探探基于智能算法和推荐技术,在刻画用户画像的同时,从观念、态度、行为等三个层面扩展社群用户个体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沉淀和培育群体成员的社交信任和情感连接,为年轻群体的扩圈交友提供更多可能。

作为备受年轻群体喜爱的头部社交平台,探探在帮助年轻人拓展社交关系、寻找未来伴侣的同时,也在关注着诸如社交恐惧等青年人群的心理问题,以及由现实生活压力导致的情绪问题。通过技术的升级及运营优化,在平台内注入正向价值导向,帮助年轻人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担负起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008/45899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