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正如当年Google搜索退出中国后,中国搜索市场曾一度迎来激烈的角逐,Zoom安全事件及在中国的大撤退,也加速了中国云视频会议的本土化替代大潮。
在此之前,硬件视频会议的市场空间一度遭遇天花板,昂贵、复杂的会议系统让人诟病,云视频会议因其便捷性、低成本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而过去半年多,云视频会议市场迎来一场极速狂奔,用户对相关产品的使用体验被提升至了新高度。直到现在,各地疫情管控也仍为完全松绑,继续加固着从企业到个人在线化的作业模式。
然而,复制一个线下的会议场景到线上容易,复制线下会议中应有的氛围和效率却难。视频会议更加注重多方实时音视频的交互,这也让很多用户对会议中开视频有所疑虑,选择不开摄像头、尽量不做回应,而即便打开摄像头,却又因终端设备固有的设计,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眼神的交流与情绪的共情。
而当下,疫情带来的用户野蛮生长的红利期正慢慢消退,这意味着云会议无法再依靠原先简单粗暴的产品设计思路和免费运营模式,也不得不考虑用户留存和产品价值的问题。
“目前的视频会议软件并没有真正做好远程沟通的能力,更别说替代,从最早的IM、语音聊天、视频聊天到多人聊天,技术并没有将线下沟通的鸿沟解决掉”,腾讯云副总裁吴祖榕表示。
作为腾讯会议的负责人,吴祖榕见证了平台用户暴增的高光时刻,也经历了业务猛增重压下的技术大考,现在到了如何应对未来这场战争的节点上。守住核心、破除边界,是任何一个视频会议产品都正面临的生死考验。
就连80岁的老爷爷也在用视频会议
疫情期间的视频会议有多疯狂?先看一组数字:2月,年后复工的最初一个月里,全国上千万企业、近2亿人同时在家办公,1亿学生集体在线听课。
多数视频会议产品的流量几乎都是从此刻迎来了一轮小爆发,上线不足两个月,腾讯会议日活已过千万。
然而,问题在于,因国内疫情得到了快速有效控制,线下的作业方式得以恢复,这也让在线视频会议的使用频率相较3、4月份明显下滑,首先影响到的莫过于靠免费方式快速积累的这波用户。
吴祖榕认为,关于用户留存和活跃,目前整体指标还是比较健康的。尽管用户使用的频率相对下滑了,但用户使用的时长在增加,用户规模也在增长。
这其实很清楚地传递了当下使用视频会议高价值人群可能存在的特征:对云产品本身更为认可,对视频开会的需求更为明确,以及初步具备稳定的开会诉求。
“我们甚至还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也在了解到腾讯会议后,也主动要求使用我们的软件,组建一场线上的战友聚会。”
这个可能在目前看来是极个别的用户案例,但实际上,无论是社交还是办公场景,沟通一直是刚需,实时音视频能力的提升让组织一场视频会议的门槛在不断降低,也让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沟通模式有了更高的提升。
据吴祖榕观察,过去的会议可能时间都比较短,现在长时间的会议越来越稳定,从正在灰度测试的企业版来看,用户的数据等各方面在良性增长。毕竟企业版具备与企业IT环境中工具的打通功能,这点是非常受用户关注的。
现在,很多企业用户找到腾讯会议,希望提供收费版本。
“对于企业而言,其实免费版本对他们意味着他们可能会觉得用得不踏实,希望提供收费版本,这样就会有持续的保障和契约。”
据了解,腾讯会议已经服务了不少高校、500强企业、大型国企,他们最典型的一个诉求就是如何跟企业账号打通,更好地透视企业会议管理效率。
有时,技术只是单点的优势
*的服务器、带宽的资源调度能力、实时音视频能力是疫情初期考验视频会议产品的重要的因素,但疫情期间,腾讯会议还创了下100天更新迭代20多个版本的记录,腾讯会议国际版也快速上线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顺带还拿下了联合国、广交会的项目需求……这些战绩可能不仅仅只是扩容就解决的了。
“我们最初确实也没有想到能服务这样体量的用户,但你会发现,会议是一个要求非常高频的场景,对音视频的稳定性、实时性,以及安全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在吴祖榕看来,腾讯会议经常面临的取舍在于,有太多优秀的算法都想集成进来,但算法就意味着消耗CPU、耗电,这时,就会发现好的技术在落地中是一个综合性的取舍:在于要对全网所有用户的实际情况有更加丰富的感知,对海量用户音视频通话调优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对音视频编解码网络传输的标准有布局和投入。
“好的技术只是单点的优势,一个真正的优势是复合的,需要全部领域的积累。”
为此,腾讯会议多次版本优化的前前后后,可能使用者本身未必能感受到,却也是基于大量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综合给出的方案。
图:刚复工时的腾讯会议团队常态
腾讯会议最早并没有设计“会议参与人数统计”的功能,开一场会,开完即走,但很多会议场合是正式且重要的,对于主持人/举办方来讲,就需要明确这一人数,为此,团队调研了大量用户反馈,共性的需求会首先立项并落地到功能里。
再比如,很多情况下,参会者不愿意开摄像头,这也让视频会议缺失了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氛围,所以尽管开发资源非常紧张,腾讯会议还是在上线之初就做出了美颜、虚拟背景等功能,降低参会者开视频的心理负担。
“现在,你会发现腾讯会议的会议管控能力非常强。”吴祖榕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3月底,腾讯会议对外开放了API,方便企业或开发者二次开发,提供预定会议、修改会议、取消会议、查询会议等功能定制,这一举动也促进了腾讯会议在云签约、云答辩、云招聘等各类场景中的拓展。
从ToC到ToB,向企业收费没有那么难
腾讯会议最早是在腾讯内部开始使用,上线后能以如此迅猛的方式推广,离不开与微信、企业微信等成熟产品的连接。这与国内偏社交化的使用习惯有很大关系,基于持有海量用户的微信端接入,如小程序入会、微信登陆注册等,在设计与使用习惯上,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国内用户的诉求。
但未来,相比于服务C端导流而来的消费级用户以保证一定的市场高占有率,为具备IT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的企业组织服务,才是腾讯会议接下来想要明确的事情。
“向企业收费模式需要探索,但起步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比如,云端的录制和存储这个需要就比较常见,也是增值服务的方向之一。”
正如上文提及的视频面试,疫情期间火爆一时,对面试环境的要求甚重,音视频智能降噪、美颜、虚拟背景等功能有利于提升面试双方的专注性。
另一个角度讲,无论哪个行业都有沟通的需求,只不过不同行业沟通的频率不同,对成本的敏感性也不同。
吴祖榕还观察到,比如在线教学,会非常关注稳定性,使用量也很大;车企行业,造一辆车意味着会有供应链上下游成百上千个供应商,挨个沟通开会的话成本会很高;还有金融保险行业,涉及了大量培训活动的晨会沟通等等,都比较常见。
类似这样的需求可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其实云会议产品对于供给侧的要求还是挺高的,如何基于云计算,将软件和硬件连接在一起,需要平台有自己的担当。”
也正是因为如此,吴祖榕仍会觉得颇有压力,但这个压力可能更大是不是来自与外部,而是内部。
“现在可以做的、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如何用*的体验满足*的场景,能够做到取舍其实是一个蛮重要的事情。比如,真正把我们好的开发资源、产品设计资源投入到我们觉得重要的产品中;做好产品设计,既能标准化地服务好大部分的场景,又能提供更丰富的API接入合作伙伴;如何将渠道代理商的体系培育好,让生态中的所有环节因腾讯会议有一个持续健康的发展……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压力的来源。”
收获超千万日活后,开放的腾讯会议,也在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探索行业解决方案。据了解,腾讯会议也将基于腾讯云6000多家伙伴超过90个细分行业解决方案,满足各行业的应用需求和发展。
“场景太多了,可能定制了A就定制不了B,我更希望打造会议标品与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商之间的合作。最近我们投入很大精力在API和SDK,就是希望将更多接口开放出来,留给ISV做更多的定制。”
这也意味着腾讯会议在破除从C端到B端的边界时还需要太多的努力。
总结
据雷锋网观察,疫情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企业沟通协作的模式,但本质上,视频会议解决的仍是沟通成本与效率的问题,视频会议仍只是单点的功能需求。如果没有疫情,必然还是会集成在大的协同生态里。
可见,在用户侧看到的首先仍是一个简单的视频会议接入界面,然后才是“被连接”了许多应用、终端的平台。
无论怎样,单就为企业提升沟通效率这件事情,多数SaaS产品并没有做到理想状态。
难得的是,作为一款仍处于成长中的早期团队,疫情下的需求刺激与产品的快速迭代,让腾讯会议有机会得以很快摸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那么下一步,从完善产品生态,提升用户活跃度,到关注客户成功,并且能够跟其业务逻辑进行更深层次的集成和开放,是腾讯会议即将演进和突破的方向。
▎美国再度制裁24家中企,事涉参与南海建岛;抢百度网盘饭碗,阿里网盘来了;台积电2022年大规模量产3nm芯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雷锋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