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汽车缺「芯」,哪些公司将迎来财富风口?

在政策和5G的推广驱动下,预计2021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2020-12-09 10:30 · 36氪  丁卯   
   

因芯片供应短缺,导致大众暂停旗下新车生产的新闻刷屏朋友圈。

11月以来,受欧洲疫情反复下相关供应商复工困难,叠加年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的双重影响,车用功率半导体供需失衡局面加剧。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汽车芯片供应商率先开启涨价模式。

随着“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下一个目标。在此背景下,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占比不断上升(从不足10%提升至50%左右),相关领域投资机会愈发明朗。

从市场表现来看,2019年后,随着智能汽车板块内优质公司的日益增多,各板块的核心汽车电子龙头均迎来不错涨幅。其中,智能座舱相关的德赛西威、华阳集团涨幅分别达到了331%和189%;而主要追踪智能汽车投资机会(汽车电子公司占主)的中证智能汽车指数幅高也达到了138%。

相关公司及指数表现

数据来源:wind,36氪整理

什么是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运用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由单纯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的新一代汽车。

从构成上来看,智能汽车主要包含无人驾驶(智能化的*目标)、智能座舱和车际互联通信(V2X)三个部分,而每个部分的发展都给汽车电子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智能汽车趋势下带来的汽车电子价值量提升

数据来源:东方证券,36氪整理

投资机会梳理

1、智能座舱

2015年以来,座舱产品进入智能化时代。以大尺寸中控液晶显屏、全液晶仪表盘、抬头显示(HUD)、流媒体后视镜、多样化人机交互为核心的的智能座舱成为市场主流。

未来,随着芯片和算法性能的不断提升,智能座舱产品将进一步升级,一芯多屏、多屏互融、立体式虚拟呈现将会成为下个阶段的重点。

据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为567亿元。随着5G逐步落地主机厂纷纷推出搭载智能座舱产品的新车型,智能座舱产品渗透率加速提升,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3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CAGR)约为12.68%。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液晶仪表盘将成为*的细分市场。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华西证券,36氪整理

产业链划分和主要参与者

现有智能座舱产业链分上-中-下游三大环节,相比传统电子座舱,智能座舱增加了Tier0.5级供应商的角色。如图4所示,智能座舱的上游主要是Tier2级供应商,负责基础软件和硬件的供应;中游主要是Tier1级供应商,通过整合上游各类软硬件,组装成智能座舱产品,提供给下游集成厂商;下游是指Tier0.5级供应商,是整个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集成商。

智能座舱产业链梳理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36氪整理

投资机会梳理

智能座舱领域汽车电子投资主线:1)传统Tier1级供应商,通过提高自身软件实力、借助成本优势,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获取单车价值量上升的企业;2)软件定义汽车趋势明确下,给Tier2中芯片、专属操作系统、中间软件层供应商带来的单车价值量提升;3)智能座舱与ADAS技术融合趋势下,Tier2中高精度地图供应商价值量日益上升。

2、自动驾驶

2020年11月11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根据该规划目标,2020-2035年,我国自动驾驶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该规划目标共有三个关键时点(1)到2025年,部分自动驾驶(L2)、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别的智能汽车市场份额超过50%,高度自动驾驶(L4/L5)级别智能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2)到2030年,部分自动驾驶和有条件自动驾驶级别智能汽车市场份额超过70%,高度自动驾驶级别智能汽车市场份额达到20%,并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3)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高度自动驾驶几倍智能汽车大规模应用。

自动驾驶技术对应级别

数据来源:华西证券,36氪整理

从升级路径看,目前我国正处于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导入期,2025年后有望进入L4级别。根据东吴证券测算,2020年国内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844亿元,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22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1.3%,其中,芯片、传感器、软件算法将贡献主要增量市场。

产业链划分和主要参与者

无人驾驶系统重在解决无人车的“我在哪?、“我去哪?”、“如何去?”三大核心问题。整个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感知层、决策层和控制层。其中,感知模块重在解决“我在哪?”的问题;决策和控制模块则主要解决“我去哪?”以及“如何去?”的问题。

感知层包括环境信息感知、车辆信息感知,主要由各种传感器组成(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决策层涉及算法、应用软件与芯片,主要是通过计算对应传感器测量的数据,最后给控制层发出指令;控制层对应动力、制动、转向、灯光四个方面。

自动驾驶产业链梳理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36氪整理

投资机会梳理

自动驾驶领域汽车电子投资主线:

1)随着ADAS技术升级以及渗透率的提高,传感器融合将是未来的主流方案,传感器用量将随着自动驾驶级别提升而快速上升,建议关注相关传感器生产商的增量机会;与此同时,随着固态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雷达成本有望下降,大规模商用成为可能,建议关注低成本时代,国内有望弯道超车的企业;

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传感器

数据来源:36氪整理

2)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升级,汽车数据处理量大幅增加,对芯片性能要求不断提升,终端AI芯片将迎来加速发展阶段,建议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AI芯片主要竞争者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36氪整理

3)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随着自动驾等级的提升,精度要求同样提高,关注高精定位和高精地图相关投资机会。

3、车联网

我国车联网起步于2009年,经历了起步阶段(支持远程通话)、手机互联网阶段(与汽车共享手机应用)、汽车IVI阶段(车载娱乐,围绕中控屏展开)和5G+V2X阶段。未来,随着5G与V2X技术的发展成熟,车联网产业成长空间将被打开。

我国车联网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36氪整理

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6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366.4亿元,到2018年上升至486亿元,近三年增速稳定在14%左右。在政策和5G的推广驱动下,预计2021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车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华西证券,36氪整理

产业链梳理及参与者

车联网产业链包括车载和道路信息化。从车载端来看,车联网产业链四大环节分别为:通信芯片、通信模组、终端设备、V2X协议栈及V2X应用软件。

从路侧端来看,形成了数据交互终端、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等领域。其中,数据交互终端主要依靠路侧单元(RSU)、感知单元以及计算决策单元所实现。

车联网相关产业链梳理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36氪整理

投资机会梳理

车联网相关汽车电子投资主线:

1)C-V2X技术标准落地+强政策刺激,驱动车联网产业链加速推进,产业链多项突破有望加速智能网联车渗透率的提升。车载端相关的芯片及模组厂商将率先受益;此外,导航及高精地图作为基础应用也迎来发展窗口期;

C-V2X产业链

图片来源:华西证券,36氪整理

2)在5G和人工智能赋能下,车联网产业链按照“车载终端-路测单元-平台-应用”的产业链顺序依次发展。随着国家对车联网行业政策支持加大,目前以政府引导的路侧单元建设为主力,开启车路协同建设。试点示范区井喷,带动高速公路&城市交叉路口RSU(路侧通信网关)部署将受益;

RSU设备供应商

数据来源:华西证券,36氪整理

3)OBU产品质量逐年提升、技术进步叠加RSU路测部署加快,有望提升汽车车载终端从后端市场向前端市场进化,对相关企业进一步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形成良性循环。

OBU设备供应商

数据来源:华西证券,36氪整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