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剥离疫苗板块后的华兰生物,还能撑起800亿市值吗?

华兰生物在剥离了*成长性的疫苗板块之后,余下的两大主业——血制品和生物药,血制品受疫情影响陷入低迷,生物药尚未问世行业“价格战”已打响。那么,这样的华兰生物还有多少含金量?
2020-12-11 08:19 · 微信公众号:节点财经  节点财经   
   

近些天,沃森生物因“贱卖”子公司争议被卷上风口浪尖,市值一度蒸发140亿元。与此同时,另一家疫苗龙头股——华兰生物也宣布了一件大事:公司的疫苗板块将分拆上市了。

12月4日,华兰生物公告,控股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华兰疫苗”)创业板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有业内人士对媒体分析称,华兰生物此举或是为推动疫苗制品和血液制品两个细分领域的分隔,从而突出主营业务,实现单个主体募集资金的限制。

今年,华兰生物的股价可谓坐上过山车。从年初的24元/股一度涨至76元/股,翻了3倍不止,市值在8月一度高达1386亿元。随后又一路下挫,10月出现小幅回升。截至12月10日收盘,华兰生物约42元/股,市值771亿元,缩水近615亿元。

在此期间,高管频繁套现减持,根据华兰生物11月7日发布的公告,范蓓、王启平等7位高管,在5-11月合计减持72.40万股,累计套现约3300余万元。此前,这7位高管已经于去年10-11月合计减持70万股,累计套现约2500余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华兰生物今年股价上涨,其中疫苗的拉动因素不可小觑。那么,剥离了疫苗板块之后的华兰生物,市值还能重回“千亿俱乐部”吗?新的增长点有哪些?现在的股价下跌又暴露了什么信号?

/01/

新冠疫苗概念何时兑现?

华兰生物的疫苗产品,主要有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其中,流感疫苗为华兰生物贡献了较大业绩增量。今年,在多位专家、院士呼吁接种流感疫苗、警惕新冠叠加流感带来的影响后,国内流感疫苗需求大爆发,抢流感疫苗堪比春运,一针难求,甚至催生了黄牛行业。

流感疫苗的批签发量亦随之大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张辉在8月30日开展的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表示,2020年流感疫苗的批签发量预计将比2019年翻番,达到5000万剂。

这让华兰生物等多家疫苗生产商迎来利好。西南证券研报指出,因疫情导致四价流感疫苗销量大幅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华兰生物疫苗业务收入约11亿元,接近翻倍增长。

从批签发看,1-9月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867万支(+99%),三价流感疫苗批签发176万支,鉴于终端高景气度,预计批签发量基本实现销售。从盈利看,前三季度疫苗业务预计实现净利润4.15亿元,预计贡献归母净利润3.12亿元(+105%)。

一手有流感疫苗撑业绩,一手有新冠疫苗玩概念。在疫情全球肆虐的当下,新冠疫苗足以吸引世界的目光,让相关企业“名利双收”。

所以,早在今年3月,华兰生物就宣布了研发新冠疫苗的好消息,还是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技术路径同步进行。

“新冠疫苗研发,华兰生物绝不能缺席。”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在两会期间说。

安康表示,华兰生物还密切关注着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这两种技术路径,“这两项如果有较好的进展,我们也会立即介入。”

这一度让投资者充满了期待。不过,投资者们从春天盼到了冬天,9个月过去了,当初宣布研发新冠疫苗的巨头们,国内的国药中生、科兴生物的3款灭活疫苗都已经获批紧急使用,海外的辉瑞、Moderna的2款mRNA疫苗都要在美国上市了,华兰生物“密切关注”“不能缺席”的新冠疫苗,甚至连临床试验都没进。

上个月,有投资者在“问董秘”上问华兰生物:“很想知道公司对新冠疫苗研发到什么程度了,很多研发新冠疫苗的公司都在公布一期二期三期的进展,贵公司为何一句‘正在研发中,谢谢’就完事了吗?”

华兰生物对此的回复是:“目前还在研发过程中,谢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虽然研发迟迟没进展,但华兰疫苗此次的招股书,还特意拟募资7.61亿元用于新冠疫苗的开发及产业化。除了新冠疫苗,华兰疫苗还会募资用于流感疫苗开发及产业化项目(10.84亿元)、冻干人用狂犬疫苗开发及产业化项目(0.86亿元)、多联细菌性疫苗开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2.74亿元)、新型疫苗研发平台建设项目(2.90亿元),共计24.95亿元。

/02/

血制品板块增速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疫苗如今在华兰生物营收中的贡献在逐年加大。2017年至2019年,华兰疫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8.03亿元、10.4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1.88%;净利润-7688.16万元、2.7亿元、3.75亿元。

一直以来,疫苗被视为“黄金赛道”,具有高成长性与中长期利好,尤其是近年来国产13价肺炎疫苗、2价HPV疫苗持续发力,将推动疫苗行业进入国产大品种时代。

因此,也不难理解华兰生物为何急于将疫苗板块分拆上市,这不仅将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扩大行业知名度,也能*限度实现股东价值。

不过,剥离了疫苗这个“明星业务”之后,华兰生物还剩下什么?

最主要的板块就是血制品,华兰生物在2019年年报中称,公司是“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中血浆综合利用率较高、品种较多、规格较全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VIII、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11个品种(34个规格)。

2019年年报显示,华兰生物的血制品占营收比重为71.46%,疫苗制品占比为28.19%。但血制品的毛利率远低于疫苗,仅为57.14%,疫苗的毛利率则为85.03%。

并且,华兰生物的血制品业务近些年似乎正在迎来增长瓶颈。2016-2019年,华兰生物血制品营收增速分别为34%、14.5%、15.9%和9.8%,下滑趋势较为明显。

西南证券研报预计,华兰生物前三季度血制品收入约19.6亿元,同比减少6%,板块净利润约6.6亿元,同比减少16%。这一方面是因为上半年采浆量减少导致供给减少,另一方面是因疫情导致前三季度门诊及住院病人减少,血制品需求量减弱,同时叠加血制品业务销售费用有所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报亦暴露了华兰生物“增收不增利”的困窘。2020年前三季度,华兰生物实现营收30.73亿元,同比增长16.46%;实现归母净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0.0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75亿元,同比下滑1.93%。

披露三季报后,11月2日,华兰生物早盘即低开低走,收盘跌停,市值单日蒸发93亿元。

有业内人士坦言,血制品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快速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不过,亦有分析人士看好血制品赛道。比如天风证券郑薇团队认为,血制品作为处方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需求有所下滑,和其他药品一样,预计随着医院门诊量和手术量的恢复,在明年会有较好的恢复,加之新冠对医生和民众的教育,对于血制品的需求有望提升,整个血制品行业在短期供给有限,需求回升的背景下,有望迎来新一轮的高景气。

/03/

靶向药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吗?

实际上,华兰生物近些年也一直在努力拓展自己的业务板块,比如瞄准单克隆抗体药物发力。

单克隆抗体药物多用于治疗癌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价格不菲。由于具有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副反应小等优势,如今,单抗已成为生物药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世界范围内,单抗药物年销售额总计达数百亿美元。

华兰生物在此领域的布局比较早。2013年,华兰生物与股东共同成立华兰基因,标志着正式进军基因重组与单抗行业。华兰生物持有华兰基因40%股权。

目前,华兰基因共有7个单抗品种取得临床试验批件,其中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单抗正在按计划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德尼单抗、帕尼单抗和伊匹单抗已经进入I期临床研究。

“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华兰生物在年报里这样描述单抗业务。

但实际上,华兰生物想在单抗领域抢占一席之地并不容易。该领域已是强敌环伺,恒瑞医药、君实生物、百济神州等头部药企已经凭借多款成熟产品早早将市场瓜分。并且,各家还在不断拓展自己产品的适应症。

在正在进行的2020年国家医保谈判中,这些头部药企为争夺市场份额,更是降价厮杀激烈,恒瑞医药甚至在医保谈判启动前,让自家的卡瑞利珠单抗推出了援助项目。据媒体报道,该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援助1万人,援助后的费用约为3万元/年,将原来12万的年药费砍到了脚踝。

行业“价格战”打响,竞争对手适应症不断拓展,这对华兰生物这样还在研发上投入重金、尚无成熟产品问世的“后来者”们颇为不利。

所以,总结来看,华兰生物在剥离了*成长性的疫苗板块之后,余下的两大主业——血制品和生物药,血制品受疫情影响陷入低迷,生物药尚未问世行业“价格战”已打响。那么,这样的华兰生物还有多少含金量?还会不会被投资者看好?节点财经将长期观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节点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