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疯狂的特斯拉,“冷静”的造车新势力

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无比疯狂的一年,头部崛起的路上,是曾经的追梦者们留下的遍地尸骸。
2021-01-06 12:52 · 微信公众号:FN商业  不二   
   

2021年元旦,特斯拉突然放大招:正式开售国产ModelY,价格最高直降16.51万元。

降价消息公布后,有小道消息称ModelY 订单数量在10小时内超过 10 万,虽然特斯拉内部人士对此给予否认,但也同时表示:“ModelY 的预订和试驾都非常火爆,试驾要等到两三个月后。”

不仅线下门店“人满为患”,线上官网也一度被挤崩。1月1日午间,访问量激增导致特斯拉中国官网的订单页面崩溃。随后“特斯拉客户支持”微博账号发文表示,由于访问量激增,暂时无法刷新,需要稍等片刻。

1月2日晚间,特斯拉还公布了2020年全年汽车销量:全年累计交付499550辆电动车,较2019年的近37万辆增加了36%。

此外,特斯拉宣布ModelY量产已经于上海超级工厂启动,预计能短期内交付。

交付数据公布之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庆祝。他表示,在特斯拉初期,曾认为特斯拉只有10%的机会幸存下来。

但如今,特斯拉不但“幸存”下来了,而且站在了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汽车市场的漩涡中心。

双刃剑

特斯拉ModelY定位于中型SUV,是继Model 3之后在上海超级工厂投产的第二款车型,与Model 3基于同平台研发,二者共用零部件率可达75%。

特斯拉方面表示,ModelY采用了新的底盘一体化铸造成型技术、新的热泵空调方案,产品力比Model 3有所提升。

早在国产ModelY项目启动时,马斯克就曾预测这款车的需求将超过特斯拉其他车型的总和。

而据特斯拉官网消息,即将开始正式交付的国产ModelY长续航版起售价为33.99万元,ModelY Performance高性能版起售价为36.99万元,与此前公布的48.8万元和53.5万元售价相比,分别下调14.81万元、16.51万元,降幅极为夸张。

哪个市场*SUV车型?

中国市场。

据CIC报告,从2016年到2019年,中国SUV销量以1.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渗透率从38.9%增加到45.4%。从2020年到2024年,SUV的销量预计将继续以3.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将达到49.2%的渗透率。

超高的渗透率配合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是现金池,而是现金海。

特斯拉ModelY疯狂定价的意图十分明显,剑指造车新势力,继续抢占中国市场。

2019年12月28日,蔚来EC6在NIODay上首次亮相,这是蔚来第三款量产车型。

这款车型曾被视为造车新势力应对特斯拉ModelY的*武器,此前并没有哪款车型,在产品定位和售价两方面都与特斯拉的产品无限接近。

EC6与ModelY同样作为轿跑SUV,分别是两家企业结合了技术研发与量产能力的*之作。

面对特斯拉的竞争,蔚来很谨慎,并没有当场公布EC6售价。

2020年初,Model Y公布预估价,ModelY长续航版48.8万元,ModelY Performance高性能版53.5万元。

2020年7月,蔚来在成都车展上公布了EC6的售价,推出运动版与性能版共计6款车型,官方指导价格为36.8-52.6万元。

10万元左右的价格对比,蔚来希望以“性价比”优势争夺市场份额。

但特斯拉直接就是王炸,ModelY反而在性价比上明显占了上风。

因为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加速性能和自动驾驶功能等方面,ModelY都占据微弱优势,加上更低的售价,即使不算降维打击,也是字面意义上的降价打击。

1月3日,蔚来发布二手车业务,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在发布会上回应降价问题时表示,蔚来EC6不降价。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在朋友圈表示,“这一次友商在元旦的降价我们挺有信心,连内部电话会都没开,降价已经证明仅仅是营销方式而已,而且还肯定是双刃剑。”

价格战确实是双刃剑,但被迫应战的人,无论是否接招,也同样有利有弊。

国产化

ModelY的降价,并不是特斯拉首次在国内市场降价销售。

2020年1月,国产版Model 3批量交付,直接降价到29.9万元。这是国产特斯拉首次获得自主定价权,中国市场在特斯拉全球版图中的重要性产生质变。

2014年,特斯拉下定决心进入中国市场,遵循全球统一售价原则,但始终面临售价过高的质疑。

由于是在美国生产,跨洋运输不但成本高,而且交付极慢。彼时,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加速推进量产,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寸步难行。

2015年3月,马斯克在博鳌主动透露三年内有望在华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这是特斯拉本土化战略的*步。

一方面,特斯拉美国工厂的量产计划推进受阻,加州工厂经常会出现故障停摆,而中国市场上有竞争力更强的劳动力优势,能尽快解决特斯拉迫在眉睫的量产难题。

另一方面,在华建厂将极大缩减人工与运输成本,成本缩减意味着售价降低,价格不再是特斯拉开辟中国市场的桎梏。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显示,上海超级工厂的人力成本,仅为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1/10左右,这样的现状可以将特斯拉的利润率提升30%以上。

疫情期间,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洗牌,在华建厂的优势被无限放大。

美国三大工厂关闭的同时,在中国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却成为了首批复工的企业之一。其于2月10日开始马力全开,产能很快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乘用车销量半年仅有31.3万辆,同比下滑44%,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十二连降”(即月销量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

但特斯拉二季度全球交付量逆势上涨2.6%,在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下线后,特斯拉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冠军。

究其根源,一是上海工厂产能拉满保证需求,二是改变策略降价换量。

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也在加速追赶。

2020年12月,蔚来交付量突破7000辆,连续9个月实现同比翻番。全年累计交付量达到43728辆,同比涨121%。

2020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达27041辆,同比上涨了112%,跟蔚来一样超过了100%。

2019年12月才开始正式交付的理想汽车,2020年累计交付量达32624辆。

也就是说,尽管疫情期间销量大幅滑落,但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仍在,而特斯拉虽然稳稳压制国产造车新势力,但差距已在逐渐缩小。

对于“价格战”,造车新势力与特斯拉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造车新势力的重心在于老用户,一旦产品大幅度降价,对于此前以相对较高价格买车的用户而言并不友好。

特斯拉则意在新市场,通过降价吸引新客户,迅速开疆拓土,扭转特斯拉以往的“高价”形象。

此外,天风证券曾发布研报表示,现阶段特斯拉需要快速放量积累数据,从而完善其自动驾驶与软件系统,最终形成特斯拉生态。因此,特斯拉很可能继续执行ModelY降价策略。

在软件系统方面,特斯拉已经感受到了另一波“造车新势力”的压力。

近日,有媒体报道,百度正与吉利、广汽、一汽等多家车企集团接触,洽谈设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或将通过与车企合作直接进入造车领域。

早在2017年,百度就成立了自动驾驶部门Apollo,重点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2019年5月,华为旗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发布了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Car,包含了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明显是要成为车载系统领域的“安卓”。

此外,造车新势力只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部分玩家,造车行业的主力军仍是传统车企的自主品牌或合资品牌。

带动者

特斯拉开启价格战,对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而言并非全是“噩耗”。

其一,特斯拉从来就不是*的电动汽车品牌,否则无需如此大幅度降价。

特斯拉一直都有软肋。产能永远跟不上销量为人诟病,“*的服务就是不需要服务”的售后模式也并不值得标榜。

更何况,马斯克的个人风格深深地刻在了特斯拉的基因里,相比于代步车,特斯拉的产品更像是对前沿科技的探索,探索意味着未知,未知意味着不稳定。

其二,这个行业里,永远没人可以独占市场,任何一家企业做好自己都有出头之日。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们在同时做同样的事情:扩展市场。不仅仅是拓展自家产品的市场,还有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

特斯拉降价打击,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短期内竞争加剧,竞争会带来市场活力。

造车新势力们“不降价”的统一口径本身就很说明问题,这种竞争并不会对其他新能源车企造成无法扭转的伤害,反而会促使各家企业苦练内功。

在去年特斯拉Model 3降价时,李斌就曾说过,“这有点残忍,但竞争充满乐趣。”

更何况,国产新势力的创始人和员工中,有不少是受了特斯拉的启发才进入互联网造车行业。他们与特斯拉贴身肉搏,但也必须要承认,特斯拉开辟了这个市场,也让投资者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潜力。

2020年,蔚来汽车在4月拿到70亿融资后,又获得了中国建设银行等六家银行的104亿元综合授信;理想在6月初完成美团领投的5.5亿美元D轮融资,并宣布IPO;小鹏也紧随其后,在7月完成C+轮融资后开启IPO。

此外,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采取“持之以恒的降价策略”,所实现的客观结果必然是目标人群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向下跨越,等于是主动让出了部分高端市场。

特斯拉用了几年时间所做的市场教育,将在量产能力难以企及的部分空白中,给其他企业留出增长的空间。

只要产品站得住。

结语

2020年,特斯拉股价全年涨幅769%,马斯克本人财富增加了近1400亿美元。在宣布Model Y降价的消息后,2021年*交易日中,特斯拉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首超7000亿美元。

同样在2020年,蔚来汽车全年累计涨幅超过1112%,市值接连超越宝马和戴姆勒公司。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分别在7月和8月先后上市,半年内市值最高涨幅也都超过400%。

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无比疯狂的一年,头部崛起的路上,是曾经的追梦者们留下的遍地尸骸。

2021年的*天,疯狂加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FN商业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